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陕西医学杂志》2015,(7):919-920
目的:评价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在青春期少儿活动性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青春期活动性结核病患者52例,进行ELISPOT检测,并与病理检测、结核PCR、痰涂片、结核抗体检查结果相对比。结果:结核病患者中ELISPOT敏感性94.9%,而病理诊断、PCR、痰涂片、结核抗体检查的阳性率分别为61.1%、12.1%、19.1%、12.0%,显著高于其它辅助检查方法。结论:ELISPOT检查灵敏、快速,适宜作为青春期少儿结核病诊断的重要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评价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在骨关节结核病中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对骨关节结核病组30例和对照组21例患者,应用ELISPOT试验检测结核菌特异性6kD早期分泌靶向抗原(ESAT-6)和10kD培养滤过蛋白(CFP-10)刺激后外周血中释放γ-干扰素的特异性T细胞。同时对关节穿刺液或手术标本进行涂片、培养、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结核菌特异DNA以及病理检查诊断。结果骨关节结核病患者中ELISPOT检测敏感性为96.7%(29/30),特异性为76.2%(16/21),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阳性似然比分别为85.3%、94.2%和2.86。抗酸杆菌涂片、结核菌培养、PCR和病理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23.3%(7/30),30.0%(9/30),46.7%(14/30)和93.3%(28/30)。结论 ELISPOT检测方法在骨关节结核病中具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其敏感性明显高于临床常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评价自行研发的结核分枝杆菌抗原特异性γ-干扰素酶联免疫斑点(Epidot-ELISPOT)检测方法应用于结核病诊断的价值。方法:应用自行研发的Epidot-ELISPOT检测方法及进口T-SPOT.TB试剂盒,检测60份结核病例和75份健康人群的外周血结核特异性γ-干扰素释放水平[斑点形成细胞(spot forming cells,SFCs)]。结果:ELISPOT方法与T-SPOT.TB检测方法对结核感染人群中的敏感性分别为81.67%、90.00%,特异度分别为94.67%、94.67%,Epidot-ELISPOT的敏感度与T-SPOT.TB比较(χ2=1.313,P=0.252),特异性比较(χ2=0.000,P=1.0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用上述两种方法检测肺结核痰阳组和痰阴组形成的SFCs,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自行研发的结核分枝杆菌抗原特异性γ-干扰素酶联免疫斑点技术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与T-SPOT.TB检测方法类似,可用于结核感染的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酶联免疫斑点检测技术(Elispot)及聚合酶链反应(PCR)临床患者进行检测,比较多种检测方法在结核潜隐筛查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1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住院和门诊患者应用酶联免疫斑点检测技术及聚合酶链反应,结核抗体,结核菌痰涂片及培养进行检测,对所得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对所得结果经统计学处理进行对比研究,筛查和早期诊断结核的发病情况,并随访观察。结果:在21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中,Elispot检测阳性82例(43.1%),结核DNA阳性54例(28.4%),结核抗体阳性26例(13.7%),痰结核菌涂片及培养2例(1.1%)。结论:Elispot检测在结核病中具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其敏感性明显高于临床常规检测方法,该方法可以针对结核潜隐感染的筛查及结核早期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5.
现有的诊断结核感染的方法缺乏足够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易导致结核病的漏诊、误诊。一种新的免疫学检测方法一酶联免疫斑点技术(ELISPOT技术)已被证实能够发现早期结核感染,并且此技术比皮肤结核菌素试验有更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这种方法有助于对病人进行筛查和监测结核感染,及时发现及诊断潜在结核感染,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以CFP10/ESAT6融合蛋白为抗原的酶联免疫斑点(ELISPOT)技术在脊柱结核感染辅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1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骨科和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脊柱骨科收治的疑似脊柱结核患者91例,根据临床和细菌性诊断结果分为脊柱结核组(n=52)和对照组(n=39)。采用ELISPOT试验检测脊柱结核组和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观察斑点形成细胞的数量。患者同时接受结核菌素(PPD)皮肤试验、血清抗结核抗体检测、病灶病理学检查、抗酸杆菌涂片和病灶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比较不同检测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析不同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52例脊柱结核患者中共47例接受病灶活检穿刺病理检查,其中41例病理证实为结核。ELISPOT试验在脊柱结核诊断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7%、87.2%、89.6%和79.1%;PPD皮肤试验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1.5%、46.2%、60.4%和47.4%;血清抗结核抗体试验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5.8%、61.5%、65.9%和51.1%。在脊柱结核患者中,ELISPOT试验的阳性率显著高于PPD皮肤试验(82.7%比61.5%,χ2=5.786,P=0.016)和血清抗结核抗体试验(82.7%比55.8%,χ2=8.847,P=0.003),与病理学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2.7%比87.2%,χ2=0.396,P=0.529)。ELISPOT试验与病理学检查一致性较好(87.2%,κ=0.498,P=0.001)。结论以CFP10/ESAT6融合蛋白为抗原的ELISPOT法应用于脊柱结核诊断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脊柱结核感染辅助诊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米晓燕  刘春燕  李小谋  张琳 《吉林医学》2011,(31):6545-6546
目的:评价蛋白芯片法检测结核抗体对结核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蛋白芯片法对163例痰涂片阴性的肺结核患者、156例肺外结核患者及95例非结核病变患者血清标本进行检测,并对上述所有病例同时行PPD试验。结果:PPD试验对诊断结核病的敏感性为55.8%,特异性为62.3%,蛋白芯片法对诊断结核病的敏感性为60.5%,特异性为95.8%。肺结核患者与肺外结核患者PPD试验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结核患者与肺外结核患者蛋白芯片法检测结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PD试验与蛋白芯片法联合检测阳性率为74.9%,优于单一的PPD试验或蛋白芯片法(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蛋白芯片法诊断结核病特异性高,联合PPD试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以作为诊断结核病,特别是肺外结核病的重要辅助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以CFP10/ESAT6融合蛋白为抗原的酶联免疫斑点(ELISPOT)技术在脊柱结核感染辅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1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骨科和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脊柱骨科收治的疑似脊柱结核患者91例,根据临床和细菌性诊断结果分为脊柱结核组(n=52)和对照组(n=39)。采用ELISPOT试验检测脊柱结核组和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观察斑点形成细胞的数量。患者同时接受结核菌素(PPD)皮肤试验、血清抗结核抗体检测、病灶病理学检查、抗酸杆菌涂片和病灶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比较不同检测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析不同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52例脊柱结核患者中共47例接受病灶活检穿刺病理检查,其中41例病理证实为结核。ELISPOT试验在脊柱结核诊断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7%、87.2%、89.6%和79.1%;PPD皮肤试验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1.5%、46.2%、60.4%和47.4%;血清抗结核抗体试验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5.8%、61.5%、65.9%和51.1%。在脊柱结核患者中,ELISPOT试验的阳性率显著高于PPD皮肤试验(82.7%比61.5%,χ2=5.786,P=0.016)和血清抗结核抗体试验(82.7%比55.8%,χ2=8.847,P=0.003),与病理学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2.7%比87.2%,χ2=0.396,P=0.529)。ELISPOT试验与病理学检查一致性较好(87.2%,κ=0.498,P=0.001)。结论 以CFP10/ESAT6融合蛋白为抗原的ELISPOT法应用于脊柱结核诊断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脊柱结核感染辅助诊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T-Spot检测在结核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9月30日在同济大学附属肺科医院同批次进行T-Spot、痰液结核菌培养、痰结核菌荧光染色涂片、痰TB-SAT和结合抗体检测的患者479例,计算T-Spot试验在结核病诊断中的灵敏度、特异度、阴阳性预测值,评价T-Spot检测在在结核病诊断中的作用。 结果 T-Spot检测的灵敏度为96.47%(355/368),特异度为78.38%(87/111),阳性预测值93.67%(355/379),阴性预测值为87%(87/100)。T-Spot在肺结核和肺外结核中的敏感性分别为96.77%(270/279)和95.5%(85/89),特异性为78.38%(87/111),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Spot试验灵敏度高于痰液结核菌培养、痰结核菌荧光染色涂片、痰TB-SAT和结合抗体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T-Spot检测联合TB-Ab检测敏感性为98.10%(361/368),对比T-Spot单项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菌阴性结核患者T-Spot检测敏感性为95.48%(148/155),特异性为92.47%(86/93),肺结核与肺外结核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T-Spot检测可辅助临床诊断或排除结核,T-Spot检测联合血清结合抗体检测可提高结核患者检出率,T-Spot检测有助于菌阴性结核患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酶联免疫斑点技术(ELISPOT)对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2016年我院传染科收治的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患者60例为观察组,同期于我院选取未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的住院治疗患者共60例作为对照组。2组均采用ELISPOT法、结核抗体(TBAb)法、结核分枝杆菌素皮试试验(TST)分别进行检测,比较3种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 ELISPOT法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明显高于TBAb法及TST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酶联免疫斑点技术有助于提高对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诊断的准确性和速度。  相似文献   

11.
骆宝建  吕平欣 《北京医学》2012,34(9):840-842
正目前在结核病的防治中,最大的难题依然是结核病的诊断问题。自20世纪30年代初至21世纪初期,检测结核近期感染的惟一快速、有效的方法是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uberculin skin test,TST),但TST试验敏感性高,而特异性差,尤其对于接种过卡介苗(BCG)的健康人群往往呈阳性表现,且与其他分枝杆菌感染存在交叉免疫反应。另外,肺结核诊断常用的检查如痰抗酸杆菌涂片及培养的阳性率低,培养周期长,使得结核病漏诊和误诊率一直较高。21世纪初期,Lalvani等[1]首先应用酶联免疫斑点检测方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聚合酶链反应 (PCR) -微孔板杂交技术检测临床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的价值。方法 :应用结核病细菌学涂片、培养常规检测方法及PCR -微孔板杂交技术检测 138例结核病患者痰标本 ,4 2例非结核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痰标本。结果 :用常规细菌学方法检测临床标本中结核杆菌敏感度为 37% (5 1/ 138) ,用PCR-微孔板杂交技术检测敏感度为 5 6 % (77/ 138) ,高于常规检测法 19%。用PCR -微孔板杂交技术检测临床标本特异性为 10 0 %。结论 :PCR -微孔板杂交技术将PCR扩增、核酸杂交的技术及酶免技术相结合 ,简便、快速、敏感度高、特异性强 ,是结核病辅助诊断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张桂芝  李鸿斌  肖镇 《医学综述》2012,(18):3047-3049
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技术作为一种新的免疫学检测方法用于结核感染的诊断,其主要原理是应用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抗原ESAT-6与CFP-10刺激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使T细胞活化释放干扰素γ,根据活化T细胞数来判定是否存在结核感染,此技术因不受机体免疫力及卡介苗接种的影响,而较皮肤结核菌素试验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及敏感性,现就ELISPOT的技术原理、发展简史、操作步骤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并分析检测外周血特异性结核分枝杆菌抗体对活动性结核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该院结核科就诊的患者共95例,将结核潜伏感染者作为对照组,将活动性结核病患者作为观察组,所有患者均接受酶联免疫斑点试验检测,将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活动性结核病患者的诊断过程中,酶联免疫斑点试验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效果肯定,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肺泡灌洗液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在痰涂片抗酸杆菌阴性(涂阴)肺结核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ELISPOT检测32例涂阴肺结核患者、30例非结核肺部疾病患者外周血和肺泡灌洗液中分泌结核抗原特异性干扰素的T淋巴细胞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比较两者的诊断价值。涂阴肺结核患者的肺泡灌洗液分别进行涂片抗酸染色、分枝杆菌培养、结核分枝杆菌核酸扩增荧光检测,比较其阳性率。结果在32例涂阴肺结核患者和30例非结核肺部疾病患者中,血ELISPOT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4.4%、90.0%,肺泡灌洗液ELISPOT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0.6%、96.7%,两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泡灌洗液、血ELISPOT检测ROC曲线下面积为0.936、0.872。涂阴肺结核肺泡灌洗液ELISPOT检测阳性率(90.6%)明显高于肺泡灌洗液抗酸染色(15.6%)、分枝杆菌培养(34.4%)和结核分枝杆菌核酸扩增荧光检测(3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结论 ELISPOT检测肺泡灌洗液中分泌结核抗原特异性干扰素γ的T淋巴细胞水平,具有敏感、特异、快速等优点,可成为涂阴肺结核的辅助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6.
刘国威  梅早仙 《吉林医学》2012,(10):2056-2058
目的:评价γ-干扰素释放试验T-SPOT.TB检测外周血结核分枝杆菌抗原特异性γ-干扰素水平在肺外结核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肺外结核患者(肺外结核组,30例)和健康人(健康对照组,31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利用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抗原ESAT-6和CFP-10与PBMC共同培养,采用ELISPOT检测培养液中IFN-γ浓度。比较T-SPOT.TB与TST及相关指标TB-AB、ESR、ADA等的结果。结果:T-SPOT.TB检测在肺外结核病中的敏感性是93.3%,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TST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健康对照组中,T-SPOT.TB检测特异性(93.5%)高于TST(54.8%),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外结核组TB-AB,ESR,ADA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SPOT.TB检测法对肺外结核病诊断特异性高,优于TST试验,其联合TB-AB、ESR、ADA等对于肺外结核病的诊断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并分析检测外周血特异性结核分枝杆菌抗体对活动性结核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该院结核科就诊的患者共95例,将结核潜伏感染者作为对照组,将活动性结核病患者作为观察组,所有患者均接受酶联免疫斑点试验检测,将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活动性结核病患者的诊断过程中,酶联免疫斑点试验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效果肯定,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金标免疫斑点法检测结核抗体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PPD试验、金标免疫斑点法、痰直接涂片、痰结核菌培养同时检测受试对象。结果 金标免疫斑点法的敏感性为80.7%,特异性为95.1%,PPD的敏感性为86.0%,特异性为92.2%;痰直接涂片敏感性为24.6%,特异性为100%;痰培养的敏感性为29.8%,特异性为100%。结论 金标免疫斑点法测定结核抗体是一种快速、简便、实用的技术。  相似文献   

19.
覃伟  银春莲  杨莉  李海  郑春燕 《广西医学》2012,34(11):1466-1468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在活动性结核病中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活动性结核病患者36例(结核病组)和非结核病患者(对照组)38例,收集受试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进行ELISPOT检测,同时对部分受试者进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结果结核病组中ELISPOT的灵敏度为91.7%(33/36),特异度为81.6%(31/38)。TST的灵敏度为48.1%(13/27),特异度为57.9%(22/38)。同时完成ELISPOT和TST检测的27例结核病患者中,ELISPOT阳性检出率为88.9%(24/27),明显高于TST检出率的48.1%(13/27,P=0.021);对照组中,ELISPOT阳性检出率为18.4%(7/38),明显低于TST检出率的42.1%(16/38,P<0.05)。结论 ELISPOT诊断活动性结核病的准确性较高,可作为结核病的辅助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0.
ATM检测在肺内外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结核病疫情严重,要控制结核病情,首先要快速,及时,准确地对结核病进行诊断。为此,我们在全省首家引进活动性结果标志物(ATM)检测技术。方法 在引进应用中,ATM检测与痰厚涂片,分枝杆菌培养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肺内结枋标本ATM检测阳性率为94.87%,明显高于痰涂片阳性率(38.46%,P<0.01)。ATM检测肺外结核显著高于痰厚涂片法。结论 ATM检测对肺内外结核诊断敏感度高,特异性强,是提高结核病临床诊断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