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酮咯酸氨丁三醇静脉自控镇痛治疗骨科术后疼痛的效果。方法 50例行骨科手术患者分为酮咯酸氨丁三醇复合枸橼酸舒芬太尼组(Ⅰ组)和枸橼酸舒芬太尼组(Ⅱ组),各25例。Ⅰ组采用酮咯酸氨丁三醇复合枸橼酸舒芬太尼镇痛,Ⅱ组采用枸橼酸舒芬太尼镇痛。结果两组术后4、8、12、24及48hRamsay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I组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少于Ⅱ组<0.05)。结论酮咯酸氨丁三醇与舒芬太尼配伍静脉自控镇痛用于骨科术后疼痛治疗,效果满意且明显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2.
卜敏  恽惠方 《中外医疗》2016,(30):142-144
目的:探究羟考酮复合酮咯酸氨丁三醇在剖宫产术后镇痛中应用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于该院进行分娩的92例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酮咯酸氨丁三醇术后镇痛,观察组采用羟考酮复合酮咯酸氨丁三醇术后镇痛。采用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量表、舒适度(BCS)评分量表分别对两组术后疼痛及术后舒适度进行评估,进而分析羟考酮复合酮咯酸氨丁三醇在剖宫产术后镇痛中应用效果。结果随着术后镇痛时间的延长,两组产妇VAS呈降低趋势,BCS呈增高趋势,术后24 h与术后6 h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S评分为术后6 h(2.41±0.65)分、术后12 h(2.03±0.71)分、术后24 h(1.94±0.64)分低于对照组(3.32±0.85)分、(2.77±0.75)分、(2.38±0.69)分,BCS(2.23±0.84)分、(2.35±0.74)分、(2.54±0.55)分高于对照组(1.76±0.82)分、(1.89±0.78)分、(2.31±0.51)分,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羟考酮复合酮咯酸氨丁三醇应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产妇术后VAS评分、提高产妇术后舒适度;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余晓磊 《河南医学研究》2021,30(14):2547-2550
目的 探讨羟考酮自控静脉镇痛(PCIA)在剖宫产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灵宝市中医院收治的138例择期行剖宫产术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舒芬太尼组、有背景剂量羟考酮组(羟考酮1组)和无背景剂量羟考酮组(羟考酮2组),每组46例.3组接受相同的麻醉方法和手术方法.舒芬太尼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酮咯酸氨丁三醇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应用于肛肠手术术后镇痛中的临床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3月泗洪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肛肠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和酮咯酸氨丁三醇复合舒芬太尼组(T组),各30例。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2 h、4 h、8 h、12 h、24 h、48 h静息与活动疼痛评分(VAS),术后48 h内自控次数及镇痛期间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及皮肤瘙痒)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后2 h、4 h、8 h、12 h、24 h、48 h静息与活动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48 h内自控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呕吐、皮肤瘙痒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组恶心的发生率明显低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酮咯酸氨丁三醇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在肛肠手术术后镇痛中的镇痛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小,值得应用并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肛肠疾病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联合美蓝注射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肛肠病患者手术90例(ASAⅠ~Ⅱ),随机分为2组(A组、B组),每组30例。其中,A组为联合镇痛组,手术结束时局部PCIA加美蓝注射;B为单纯PCIA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患者舒适状态评分(BCS)观察记录两组术后4 h、8 h、24 h、48 h、60 h疼痛强度和舒适状态,并观察60 h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术后4 h、8 h、24 h、48 h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术后60 h镇痛泵撤除后两组患者VAS评分A组低于B组(P<0.05);术后4 h、8 h、24 h、48 h两组患者BC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60 h两组患者BCS评分A组高于B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尿潴留、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头晕发生率较A组高(P<0.05)。结论:PCIA联合美蓝注射的镇痛模式用于肛肠手术患者在保证镇痛效果的同时,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延长了镇痛时间,更为有效的减轻患者的痛苦,患者更为舒适。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舒芬太尼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术后第一组为舒芬太尼组(A组)镇痛,第二组为舒芬太尼复合酮咯酸氨丁三醇组(B组)镇痛,观察两组的镇痛效果。结果:术后4 h、12 h、24 h、36 h持续监测SpO2、ECG、NBP,并进行VAS评分,观察出现的不良反应。结论:酮咯酸氨丁三醇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良好。联合镇痛不仅可以减少单一药物的使用量,同时还可以减少舒芬太尼产生的恶心呕吐以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并且增强舒芬太尼的镇痛效果,是镇痛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酮咯酸氨丁三醇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胸科手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ASAⅠ~Ⅱ级全麻胸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酮咯酸氨丁三醇3mg/kg+舒芬太尼50ug,B组舒芬太尼3ug/kg,两组均以生理盐水稀释到100ml,按2ml/h速度PCIA.比较两组镇痛效果以及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嗜睡以及呼吸抑制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48h镇痛效果均满意,视觉模糊评分(VAS)差异无显著意义.B组术后恶心、呕吐、嗜睡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P<0.01).结论 酮咯酸氨丁三醇复合舒芬太尼可以安全的应用于胸科手术的术后镇痛,并可以减少舒芬太尼的用量及其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后应用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普外科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后行静脉自控镇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舒芬太尼组(A组)30例,舒芬太尼组(B组)30例。分别于术后3h、6h、12h、24h随访,并进行VAS痛觉评分,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两组镇痛效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A组患者头晕、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舒芬太尼与单纯舒芬太尼比较,能明显减少舒芬太尼产生的头晕、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并可增强舒芬太尼的镇痛效果,减少舒芬太尼的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酮咯酸氨丁三醇复合舒芬太尼用于骨科手术患者术后自控静脉镇痛( PCIA)以评价其镇痛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骨科手术患者6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舒芬太尼组( C组),酮咯酸氨丁三醇复合舒芬太尼组( T组)。T组:酮咯酸氨丁三醇术前30分钟30mg静注,术后酮咯酸氨丁三醇90mg+舒芬太尼2ug/kg,加生理盐水配制至200ml镇痛泵自控镇痛;C组:舒芬太尼2ug/kg,加生理盐水配制至200ml术后镇痛泵自控镇痛,均在术后48小时拔除镇痛泵。观察术后6、12、24、48小时VAS疼痛评分,记录术后48小时内不良反应。结果:T组术后6小时、12小时VAS评分低于C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余时点VAS评分2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 >0.05),术后PCIA按压次数、舒芬太尼用量T组明显低于C组(P<0.05);2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酮咯酸氨丁三醇复合舒芬太尼行术后PCIA可减少舒芬太尼用量及提供良好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联合酮咯酸氨丁三醇在断指再植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收集断指再植术后患者60例,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两组术后使用静脉自控镇痛泵(PCIA),A组PCIA方案:舒芬太尼+昂丹司琼+利多卡因;B组PCIA方案:舒芬太尼+酮咯酸氨丁三醇+昂丹司琼+利多卡因,两组方案均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到100ml.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动、静态下术后3、6、12、24及48 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静态下各时间的VAS评分均<3分,镇痛效果优良,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动态下B组术后各时间点的VAS评分较A组显著降低,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6.67%,A组为4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芬太尼联合酮咯酸氨丁三醇用于断指再植术镇痛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观察产妇疼痛程度与凝血功能,评价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联合腹直肌鞘阻滞(RSB)在剖宫产术后镇痛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东部医院2021年1-3月接受剖宫产术的产妇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研究组采用TAPB联合RSB术后镇痛,对照组不作特殊处理。分别于术前即刻(T_(1))、术后8h(T_(2))、术后24h(T_(3))、术后48h(T_(4))检测D-二聚体(DD)水平。T_(2)、T_(3)、T_(4)时,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价所有产妇静息及运动状态VAS评分。结果:T_(1)时,两组产妇DD分别为(1.71±0.35)mg/L、(1.64±0.40)mg/L,T_(2)、T_(3)、T_(4)时分别为(3.18±0.39)mg/L、(3.55±0.43)mg/L,(3.42±0.50)mg/L、(3.77±0.44)mg/L,(2.34±0.40)mg/L、(2.91±0.35)mg/L,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且T_(2)、T_(3)、T_(4)时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息状态及运动状态下,研究组T_(2)、T_(3)、T_(4)时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腹直肌鞘阻滞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镇痛效果确切,且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产妇血液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混合罗哌卡因行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联合低剂量纳布啡病人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疤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术后宫缩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4—8月在合肥市妇幼保健院行腰麻下疤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产妇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纳布啡常规剂量组(NC组),纳布啡低剂量联合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TAPB组(NDT组),每组30例。NDT组于术后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TAPB,每侧注入罗哌卡因与右美托咪定混合液30 mL。记录2组术后VAS评分、睡眠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首次下床时间、镇痛满意度等。结果 NDT组术后6、12、24、36、48 h时点宫缩痛VAS评分[2.0(1.0,3.0)分、3.0(2.0,3.0)分、2.0(2.0,3.0)分、2.0(2.0,2.0)分、2.0(1.0,2.0)分]均显著低于NC组[4.0(3.0,5.0)分、4.0(4.0,5.0)分、4.0(3.0,5.0)分、3.0(2.8,4.0)分、2.0(2.0,3.0)分,均P<0.05)];术后24、48 h睡眠时间显著长于NC组[8.0(7.0,8.0)h/d、8.0(7...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对产后生理的影响. 方法 选择400例硬膜外麻醉剖宫产的产妇,自愿选择PCEA组200例,术毕硬膜外导管连接PCEA芬太尼混合液装置,对照组200例不用PCEA,术后6h肌肉注射杜非合剂半量.观察镇痛效果及产后生理恢复情况. 结果 2组术后24h镇痛效果差异和24h哺乳次数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产后出血、子宫复旧情况及排气时间长短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剖宫产后PCEA芬太尼镇痛效果确切,促进母乳喂养成功实施,不增加产后出血量,有利于产后恢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对产后生理的影响。方法选择400例硬膜外麻醉剖宫产的产妇,自愿选择PCEA组200例,术毕硬膜外导管连接PCEA芬太尼混合液装置,对照组200例不用PCEA,术后6h肌肉注射杜非合剂半量。观察镇痛效果及产后生理恢复情况。结果 2组术后24h镇痛效果差异和24h哺乳次数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产后出血、子宫复旧情况及排气时间长短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后PCEA芬太尼镇痛效果确切,促进母乳喂养成功实施,不增加产后出血量,有利于产后恢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与吗啡联合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是否有协同作用。方法选择100例剖宫产手术的患者,随机双盲分为吗啡组(A组)和氟比洛芬酯-吗啡组(B组),每组各50例。A组患者在缝皮结束后,将2.0 mg吗啡+4.5 mL生理盐水注入硬膜外腔;B组患者于麻醉前将1.0 mg/kg氟比洛芬酯+500 mL复方乳酸钠林格液在20 min通过静脉注入体内,同时在缝皮结束后于硬膜外腔处以同样方法注入与A组相同剂量的吗啡。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观察术后4、8、16、20、24、28、32和36 h时间点的镇痛效果,同时记录镇痛持续时间以及镇痛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B组患者在术后20、24、28、32 h的评分VAS低于A组(P〈0.05)。B组患者的镇痛持续时间显著长于A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尿潴留、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滴注氟比洛芬酯与硬膜外腔单次注入吗啡,联合用于术后镇痛具有协同作用。与单独应用吗啡相比,可延长术后镇痛的持续时间,降低疼痛的评分。二者联合应用,不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芬太尼为对照,比较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复合1.192%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手术后硬膜外镇痛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孕36~40周剖宫产产妇ASAⅠ~Ⅱ选择120例,腰硬联合阻滞下行剖宫产患者,术后硬膜外镇痛随机分为三组(n=40):A组(芬太尼组)用芬太尼5μg/m复合1.192%罗哌卡因25 ml;B组(舒芬太尼组)用舒芬太尼50μg复合1.192%罗哌卡因25 ml;C组(罗哌卡因)单独用1.192%罗哌卡因25 ml。三组手术结束后都静脉推注格拉司琼3 mg止吐,术中连续监测生命体征,记录术后24 h内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及辅助药物的使用情况。镇痛效果评价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标准。VAS≤3分认为镇痛有效。结果:B组在术后1 h、3 h、5 h的静息、咳嗽和活动时镇痛效果优于A组、C组(P<0.05),B组术后24 h恶心呕吐发生率与A组、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瘙痒发生率与B组、C组比较明显较高(P﹤0.05);其他不良反应如呼吸抑制、嗜睡、心动过缓等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可安全有效地用于剖腹产患者术后,镇痛效果优于芬太尼,不良反应少,程度较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剖宫产术前与术后使用抗菌药物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行剖宫产手术女性278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术前使用抗生素)和对照组(术后使用抗生素).比较两组产妇的剖宫产术后体温、切口感染情况、血液白细胞计数及有无泌尿系感染、子宫内膜炎等感染病症.结果 与术后使用抗生素的产妇相比,术前使用抗生素产妇行剖宫产术后最高体温降低、退热时间缩短(P<0.05);泌尿系感染率及子宫内膜炎感染率降低(P<0.05);血液白细胞计数及切口感染率降低,但无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 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以更加有效的降低剖宫产术后感染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耳穴埋豆对剖宫产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4~12月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者100例,随机分为Ⅰ组和Ⅱ组,各50例.两组术后均使用硬膜外镇痛,同时Ⅱ组在右侧耳穴埋豆.观察术后6h、12h、18h、24 h、36 h各时段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和用药量,伤口静息痛和宫缩痛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分,宫缩痛发生时按压耳豆的有效率,术后排气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在术后6h、12h、18h、24 h、36 h各时段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和用药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伤口静息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Ⅱ组宫缩痛VAS评分12h、18h、24 h、36 h明显低于Ⅰ组(12h、18h时P<0.05,24 h、36 h时P<0.01);Ⅱ组术后排气时间明显早于Ⅰ组(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耳穴埋豆能进一步减轻剖宫产术后使用硬膜外镇痛产妇的宫缩痛,并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3种不同镇痛方法对剖宫产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195例患者术后随机分成A、B、C 3组;A组病人术后疼痛治疗肌肉注射哌替啶100 mg;B组患者术后经连续硬膜外导管注入0.25%罗比卡因5 ml,内含吗啡2 mg,氟哌利多1 mg,行单次硬膜外术后镇痛,同时拔除连续硬膜外导管;C组于术后前15 min经连续硬膜外导管注入0.25%罗比卡因5 ml+吗啡2 mg+氟哌利多1 mg,且保留硬膜外导管,接镇痛泵,行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在术后6、12、244、8 h时间段观察3组镇痛效果(VAS评分)、肠蠕动恢复时间。结果:术后6、12、244、8 h,A组病人VAS评分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1);术后244、8 h,B组VAS评分明显高于C组(P〈0.05);C组肠蠕动恢复时间短于A组及B组(P〈0.01)。结论:术后硬膜外自控(PCEA)应用于妇产科剖宫产术后患者镇痛优于单次吗啡硬膜外镇痛,更适用于术前对疼痛比较敏感或对手术痛有顾虑者。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