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达IL-13、IL-18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检测106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肺炎组)血中IL-13、IL-18,同时采用人免疫球蛋白E酶联免疫定量测定试剂盒检测IgE含量,并与80例健康小儿(对照组)对照比较。结果:肺炎组患儿血中IgE、IL-13、IL-1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5或P<0.001)。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病机制与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外周血T淋巴细胞存在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IL-10在小儿支原体肺炎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MPP的诊断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MPP患儿血清IL-10水平。结果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组血清IL-10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且恢复期仍处于低水平状态。结论IL-10在MPP的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可能参与了MPP的原发肺部损伤和肺外并发症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3(IL-13)、白细胞介素-18(IL-1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不同临床症状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中的水平差异,探讨血清IL-13、IL-18和TNF-α在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诊断、病情判定、临床治疗中的指导价值。方法以2016年6-10月期间该院收治的12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观察组)和6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比分析支原体肺炎急性期与恢复期,轻度病情与重度病情,伴喘息与不伴喘息,有肺纤维化样改变与无肺纤维化样改变的支原体肺炎患儿和健康儿童的血清IL-13、IL-18和TNF-α水平差异。结果急性期、恢复期、轻度病情、重度病情、伴喘息、不伴喘息、有肺纤维化样改变、无肺纤维化样改变的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IL-13、IL-18和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儿童(P0.05)。急性期与恢复期,重度病情与轻度病情,伴喘息与不伴喘息,有肺纤维化样改变与无肺纤维化样改变的支原体肺炎患儿的血清IL-13、IL-18和TNF-α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IL-13、IL-18和TNF-α参与支原体肺炎的病情发生、发展过程,是支原体肺炎临床诊断、病情判定、临床治疗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CRP在小鼠肺炎支原体肺炎模型中的表达及相关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CRP在小鼠肺炎支原体肺炎模型中的表达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小鼠肺炎支原体肺炎模型,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每组8只,按时间点处死后留取血清、肺及其他脏器组织,应用酶联免疫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及RT-PCR方法检测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CRP的表达.采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CRP在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肺组织中呈高表达,与正常组、治疗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CRP在有肺外炎症的阳性表达强度明显高于无肺外炎症的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酶联免疫法、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RP蛋白阳性表达结果与RT-PCR的方法检测结果一致.结论 CRP在肺炎支原体肺炎中的表达高于其在正常组、治疗组中的表达;其阳性表达强度与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炎症程度有关.CRP在有肺外炎症的阳性表达强度明显高于无肺外炎症的组织中的表达.CRP有可能参与了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为其诊断、肺外炎症的提示及合理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成人肺炎支原体感染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晓君  张仲新 《新医学》2006,37(4):232-233
目的:总结成人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对60例成人MP感染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与转归情况进行数理分析.结果与结论:60例MP感染成人患者,年龄(34±9)岁,女43例,占72%;秋冬季发病49例,占82%;发热22例,占37%,听诊双肺可闻及干、湿啰音14例,占23%;白细胞总数正常40例(67%),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34例(57%);肺炎支原体免疫球蛋白M(mycoplasma pneumoniae-immunoglobulin M,MP-IgM)抗体检测均为阳性;46例行X线胸片检查,28例(61%)正常;肺炎9例;用阿奇霉素(35例)或罗红霉素(25例)治疗后痊愈.成人MP感染以青壮年为多,女性多于男性,秋冬季发病多见,症状相对较轻, 白细胞总数多正常,肺炎比例少,阿奇霉素疗效满意,病死率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中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5)、白细胞介素13(IL-13)水平及其与喘息发生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1~10月123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根据临床表现分为喘息组53例和无喘息组70例,喘息组根据临床病情分为急性期喘息组23例和缓解期喘息组30例,同时收集同期50例无喘息健康儿童血清作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中IL-4、IL-5、IL-13水平。结果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中IL-4、IL-5、IL-13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喘息组患儿血清中IL-4、IL-5、IL-13水平高于无喘息组患儿,血清IL-4、IL-5、IL-13在急性期喘息组、缓解期喘息组中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血清中IL-4、IL-5水平呈正相关(r=0.613,P0.05),其余指标无相关性。结论血清IL-4、IL-5、IL-13在肺炎支原体肺炎伴喘息患儿中水平升高,且伴随着喘息症状的加重水平上升,对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同水平的艾叶提取物对肺炎支原体(MP)感染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40只无特定病原体(SPF)级健康BALB/c小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3种不同水平(250.0、125.0、62.5 mg/mL)艾叶提取物组,总共5组,每组8只。采用滴鼻法建立MP感染小鼠模型。建模成功后不同水平艾叶提取物组用不同水平的艾叶提取物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用等量的灭菌水灌胃,灌胃第7天后无菌提取小鼠肺部组织,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肺部组织病理变化;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IL-6、IL-10和TNF-α的水平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肺湿重指数和病理评分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250.0、125.0、62.5 mg/mL艾叶提取物组小鼠病理评分均降低(P<0.05),肺湿重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IL-6和TNF-α升高,IL-10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250.0 mg/mL艾叶提...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红霉素和阿奇霉素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治疗。方法将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间马鞍山十七冶医院儿科收治的227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2组,红霉素治疗组和阿奇霉素治疗组,比较2组患儿平均热程、咳嗽缓解时间、肺部罗音吸收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2组患儿发热消退时间、咳嗽缓解时间、肺部罗音吸收时间及住院时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阿奇霉素治疗效果并不优于红霉素,为规范使用抗生素及防止发生阿奇霉素潜在的医疗风险,建议对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使用红霉素静脉滴注,阿奇霉素口服,重症者可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在其发病及肺外损害中的作用与意义。方法:将4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按病情轻重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为重症支原体肺炎,对照组20例为轻型支原体肺炎,采用放射免疫(平衡)法,测定患儿发病极期、恢复期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结果: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血清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无论在发病极期或治疗后恢复期均高于对照组,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结论:重症支原体肺炎病变越严重,极期血清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越高,因此,检测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可作为监测支原体肺炎严重程度及有无合并症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先华 《医学临床研究》2004,21(11):1301-1303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135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和同期170例普通肺炎的对照病例进行调查.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对其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年龄、季节、低补体状态、流行接触史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肺炎支原体是小儿下呼吸道感染重要的病原体,感染阳性率与年龄、季节、低补体状态、流行接触史有关。  相似文献   

12.
13.
三种肺炎支原体检测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3种检测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的方法,寻求肺炎支原体的快速、准确和特异的检测手段。方法选择198例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中临床证实的45例肺炎支原体感染者的痰液、血清标本,分别经肺炎支原体培养、肺炎支原体核酸PCR扩增和血清学检测(IgM和IgG),采用Х^2检验比较3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3种方法检测Mp的阳性率分别为44.4%、71.1%和86.7%和,PCR法与培养法比较差异有显著性(Х^2=17.764,P〈0.001);血清学与培养法比较差异有显著性(Х^2=6.559,P〈0.01);PCR法与血清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Х^2=3.269,P=0.071)。结论PCR法和血清学检测是肺炎支原体病原体诊断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等抗生素的耐药性。方法:常规方法鉴定肺炎链球菌,纸片扩散法测试肺炎链球菌对9种抗生素敏感性。当苯唑西林抑菌圈≤19mm时以E-test浓度梯度法测定其对青霉素敏感性。白血液分离的菌株均以E-test法测定青霉素及万古霉素的MIC值。结果:从呼吸道、血液及眼分泌物共检出42株肺炎链球菌。苯唑西林筛纸片筛选耐药率达35,7%,进一步经青霉素E-test检测,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PRP)检出率实际为19.0%。PRP株耐药率及多重耐药性明显高于非PRP株。结论:苯唑西林纸片测试肺炎链球菌敏感性有一定重要误差(假耐药率);PRP检出率虽比邻国报道低,但其发展趋势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5.
In man M. pneumoniae most often causes a primary atypical pneumonia. The serum of many patients so afflicted will quickly show positive cold agglutinin and complement-fixation tests. Although nonspecific, these tests are rapid. Laboratories can also culture organisms from throat swabs and sputum in special mediums, but growth takes at least seven days and sometimes six weeks.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病例临床表现与特点,并探讨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60例肺炎支原体诱发小儿哮喘的患儿,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红霉素及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哮喘宁和喘乐宁(沙丁胺醇)吸入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P0.05)。且观察组最大峰流速、咳嗽消失时间、复发率及抗体阳性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剧烈咳嗽,喘息持续时间相对较长但发作较晚;临床采用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与支气管扩张剂联合治疗可收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IgM、肺炎支原体DNA两种实验室检测方法在支原体肺炎诊断中的应用。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IgM,用聚合酶联反应(PCR)法检测肺炎支原体DNA,分析两种实验方法的一致性。结果肺炎支原体IgM、肺炎支原体DNA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77.94%、80.88%。结论肺炎支原体IgM、肺炎支原体DNA这两种试验一致性较好,可以根据临床需求和实验室条件选择不同的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以更好的预防和指导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治疗。方法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儿童肺炎患者共264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年龄、性别、季节进行分组,分析各组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阳性率,以总结流行病学特征。结果本组肺炎支原体阳性人数检出865例,阳性率为32.72%。男女阳性率分别为30.52%和35.31%,两组阳性率发生有统计学意义(χ2=3.876,P=0.032)。12014年1月收治的儿童肺炎患者共264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年龄、性别、季节进行分组,分析各组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阳性率,以总结流行病学特征。结果本组肺炎支原体阳性人数检出865例,阳性率为32.72%。男女阳性率分别为30.52%和35.31%,两组阳性率发生有统计学意义(χ2=3.876,P=0.032)。13岁和43岁和46岁是支原体感染的主要群体,与其他年龄群体阳性率发生有统计学差异(χ2=17.325,P<0.05)。春季和冬季是支原体感染阳性率最高的季节,感染率分别为38.31%和后39.76%。各个季节的支原体感染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χ2=16.248,P<0.05)。结论支原体感染是导致儿童肺炎发生的主要病原体。年龄、性别和季节因素是导致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显著危险因素。有必要在冬春季对低龄儿童(<6岁)和女性儿童开展针对性的预防,降低支原体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肺炎链球菌常见的感染类型、对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正确诊治提供循证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临床确诊为肺炎链球菌感染的病例,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左氧氟沙星、万古霉素、复方磺胺、红霉素、克林霉素的敏感性,E-test方法测试分离菌对青霉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用Whonet5.5软件分析青霉素MIC的分布及MIC50和MIC90。结果共分离出肺炎链球菌96株,标本来源应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81例84.4%),肺炎链球菌青霉素的MIC分布范围为(0.016~64)μg/ml,呼吸系统和血流感染静脉用青霉素的敏感率为97.5%(79/81)。结论肺炎链球菌感染以呼吸系统感染为主,感染人群以儿童为主,成人感染多并发肿瘤、COPD、风湿等基础疾病。呼吸、感染的肺炎链球菌对静脉用青霉素、万古霉素和左氧氟沙星保持较高的敏感性。影响治疗成败的关键因素是感染部位和治疗的及时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肺炎的临床表现及诊治特点。方法将112例小儿MP肺炎患儿按年龄分为2组:学龄前组(3-6岁)61例,学龄组(〉6岁)51例。对2组患儿临床表现、辅助检查(X线表现、实验室检查、心电图等)及治疗效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2组患儿入院时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线检查:间质浸润和扇形浸润的影像学表现学龄前组高于学龄组(P〈0.05),节段或大叶型表现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心肌酶以及肝功能变化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学龄前组治愈56例,治愈率为91.8%;学龄组治愈47例,治愈率92.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学龄前组住院时间(12.1±3.39)d,学龄组住院时间为(14.7±3.4)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儿MP肺炎起病急,肺外器官损害多见;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能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