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Bcl-2、C-myc蛋白表达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诊断、预后判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72例DLBCL组织标本中C-myc、Bcl-2、CD10、Bcl-6、MUM-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卡方检验统计分析:bcl-2在患者的临床分期、IPI评分及病理分型之间表达有显著差异(P0.05); C-myc在患者的临床分期及IPI评分之间的表达有显著差异(P0.05); bcl-2和C-myc蛋白共表达和非共表达在患者的临床分期、B症状及IPI评分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②Kaplan-Meier法单因素分析: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B症状、IPI评分、病理分型、bcl-2蛋白表达及bcl-2/C-myc共表达与患者的平均OS及平均PFS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性别、原发部位、C-myc蛋白表达的平均OS和平均PFS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③COX多因素分析:DLBCL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B症状和bcl-2蛋白与OS之间的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 DLBCL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B症状与PFS之间的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LBCL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有无B症状、IPI评分、病理分型和bcl-2蛋白可以初步判断预后,对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意义;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B症状和Bcl-2蛋白的表达是影响DLBCL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C-myc的单独表达尚不能作为影响DLBCL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组织中Bcl-2、核因子κB(NF-κB)、C-myc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7例DLBCL患者淋巴瘤组织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21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RH)患者淋巴结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组织中Bcl-2、NF-κB、C-myc蛋白表达水平,分析三者与DLBCL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Bcl-2、NF-κB、C-myc蛋白在DLBCL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21%、62.69%、77.61%,在RH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0%、19.05%、23.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l-2蛋白表达与DLBCL患者年龄、性别、发病部位、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及结外部位等无显著相关性(P0.05),与患者临床分期、IPI分级显著相关(P0.05);NF-κB蛋白表达与DLBCL患者年龄、性别无显著相关性(P0.05),与患者发病部位、临床分期、IPI分级以及血清LDH水平显著相关(P0.05);C-myc蛋白表达与DLBCL患者年龄、性别、发病部位、血清LDH水平以及结外部位等无显著相关性(P0.05),与患者临床分期、IPI分级显著相关(P0.05)。Bcl-2与NF-κB在DLBCL组织中表达呈较强正相关(r=0.671,P0.05),而与C-myc无相关性(P0.05),NF-κB与C-myc在DLBCL组织中表达呈较弱正相关(r=0.293,P0.05)。结论 Bcl-2、NF-κB、C-myc表达与DLBCL临床分期、IPI分级密切相关,三者可作为评价DLBCL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从蛋白水平和基因水平研究Bcl-2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表达,分析其与DLBCL不同业型和预后的相关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Envision法)对73例DLBCL患者进行免疫学分型,标记抗体包括CD3、CD10、CD20、Bcl-6、Bcl-2、MUM-1.其中57例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t(14;18)和bcl-2基因的异常.结果肿瘤细胞CD10、Bcl-6、MUM-1、Bcl-2的阳性率分别为15.1%、38.4%、71.2%、79.2%,生发中心B细胞型(GCB型)16例(21.9%),非生发中心B细胞型(non-GCB型)57例(78.1%).FISH检测的57例中t(14;18)阳性16例(28.1%),其中GCB型5例(31.2%),non-GCB型11例(68.2%).Bcl-2蛋白表达与免疫学亚型存在相关性(P=0.035),与生存时间之间无相关性(P=0.253).t(14;18)阳性组与阴性组相比,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而t(14;18)与免疫学亚型无相关性(P=0.340).Bcl-2蛋白表达与t(14;18)无相关性(P=0.712).结论 Bcl-2蛋白表达町作为与DLBCL免疫学亚型相关的预后标志物,Bcl-2蛋白表达阳性的GCB型患者预后较差;t(14;18)可作为DLBCL独立的预后因素,阳性者预后较差.Bcl-2蛋白表达与t(14;18)无相关性.靶向治疗患者是否应检测t(14;18)尚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BCL-2、BCL-6和MYC检测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中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DLBCL患者163例患者的淋巴瘤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患者BCL-2、BCL-6和MYC的表达水平,并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IGH/BCL-2融合、BCL-6基因断裂及MYC基因断裂进行检测,进一步分析BCL-2、BCL-6和MYC表达水平与DLBCL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MYC、BCL-2及BCL-6均呈现棕黄色或棕褐色的阳性信号,其中MYC主要于细胞膜上呈现阳性表达,BCL-2主要于细胞质及局部细胞膜上呈现阳性表达,BCL-6主要于细胞核上呈现阳性表达。ECOG体能状态评分≥2分者BCL-2表达水平较2分者明显升高,且免疫亚型为CD5~+、生发中心B细胞样(GCB)者BCL-2表达水平较非GCB者明显升高(P0.05);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为3-5者MYC表达水平较0-2分者明显升高(P0.05);免疫亚型为CD5~+、GCB者BCL-6表达水平较非GCB者明显降低(P0.05)。经Cox多变量分析结果发现,BCL-2、BCL-6和MYC的表达水平与DLBCL患者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均存在显著关系(P0.05)。结论:BCL-2、BCL-6和MYC作为重要的分子标志物,在评估DLBCL患者预后中具有较高的判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抗细胞凋亡基因Bcl-2、第二个线粒体来源的胱氨酸蛋白酶激活剂(Smac)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及二者与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期、月经周期的关系及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3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内膜组织标本作为研究组,其中增生期16例,分泌期14例,30例正常内膜组织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出各组标本中Bcl-2、Smac蛋白的表达,其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两个指标相关性检验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统计数据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与异位内膜组织中Bcl-2的表达强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l-2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组织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的各期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泌期的阳性表达显著低于增生期的表达。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与异位内膜组织中Smac的表达强度均低于正常子宫内膜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在异位内膜的表达强度低于在位内膜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mac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分泌期的表达高于增生期(P<0.05)。Bcl-2、Smac的表达与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期均无关(P>0.05)。Bcl-2和Smac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 Bcl-2高表达以及Smac低表达,使异位内膜细胞增生及抗凋亡能力加强,导致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及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CD68和CD34的表达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该院确诊的67例DLBCL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D68和CD34的表达情况,分析不同特征DLBCL患者CD68、CD34的阳性表达及共表达情况,以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67例DLBCL患者有40例CD68表达阳性,35例CD34表达阳性。Ann Arbor临床分期为Ⅲ~Ⅳ期、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为3~4分、有骨髓侵犯DLBCL患者的CD68和CD34阳性率,以及二者的共表达率明显高于Ann Arbor临床分期为Ⅰ~Ⅱ期、IPI评分为0~2分、无骨髓侵犯DLBCL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68和CD34阳性患者3年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均低于CD68和CD34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68和CD34阳性表达与DLBCL患者的Ann Arbor临床分期、IPI评分、骨髓侵犯及预后情况具有一定的关系,且CD68和CD34阳性DLBCL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7.
孙冠星  曹祥山  李青 《临床荟萃》2012,27(8):652-656
目的 探讨BCL-6和BCL-2蛋白的表达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的临床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BCL-6和BCL-2两种蛋白在46例DLBCL中的表达,并分析它们与DLBCL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BCL-6和BCL-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9%(28/46)和54.3%(25/46),BCL-6阳性组和BCL-2阴性组患者预后较好.结论 BCL-6和BCL-2的蛋白表达与DLBCL预后有一定相关性,可作为判断DLBCL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挫伤脑组织中神经细胞凋亡现象及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蛋白质表达的变化。探讨创伤后脑组织中是否存在凋亡以及凋亡在脑外伤病理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中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的表达。结果 脑组织中神经细胞凋亡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6者凋亡百分数为(1.2&;#177;2.1)%,GCS评分&;lt;6者为(4.7&;#177;2.5)%,t=3.77,P=O.001]及受伤时间[受伤时间≥24h者凋亡百分数为(5.2&;#177;3.5)%。受伤时间&;lt;24h者为(1.9&;#177;2.1)%,t=2.34,P=0.007]有关,而与患者预后无关(X^2=0.69,P=0.50)。Bcl-2阳性表达与预后有关(Bcl-2阳性表达者15例中死亡l例,阴性表达者ll例中死亡6例,X^2=5.161,P=0.023),与患者性别、年龄、GCS评分、受伤时间无关(P&;gt;0.05)。凋亡百分数与BCl-2阳性表达间无相关性(t=0.584,P=0.564)。所有患者Bax均表达阳性。结论 创伤后脑组织中存在凋亡,在病理过程中起一定作用,严重程度与患者病情及受伤时间有关,Bcl=2的蛋白表达与预后相关。Bcl-2/Bax在神经细胞凋亡的信号传导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Bag-1及Bcl-2在肝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Bag-1及Bcl-2在60例行肝脏部分切除的肝癌组织、30例癌旁肝组织与14例正常肝组织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间关系。结果肝癌组织中Bag-1及Bcl-2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与正常肝组织(P〈0.05);肝癌组织中Bag-1及Bcl-2的表达在肝癌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癌栓形成、有无包膜形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Bag-1及Bcl-2阳性表达者1a和2a生存率及生存时间低于阴性表达者(P〈0.05)。结论Bag-1及Bcl-2与肝癌生物学特性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肝癌患者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挫伤脑组织中神经细胞凋亡现象及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蛋白质表达的变化,探讨创伤后脑组织中是否存在凋亡以及凋亡在脑外伤病理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中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的表达。结果脑组织中神经细胞凋亡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犤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6者凋亡百分数为(1.2±2.1)%,GCS评分<6者为(4.7±2.5)%,t=3.77P=0.001犦及受伤时间犤受伤时间≥24h者凋亡百分数为(5.2±3.5)%受伤时间<24h者为(1.9±2.1)%,t=2.34,P=0.007犦有关,而与患者预后无关(χ2=0.69,P=0.50)。Bcl-2阳性表达与预后有关(Bcl-2阳性表达者15例中死亡1例,阴性表达者11例中死亡6例,χ2=5.161,P=0.023),与患者性别、年龄、GCS评分、受伤时间无关(P>0.05)。凋亡百分数与Bcl-2阳性表达间无相关性(t=0.584,P=0.564)。所有患者Ba均表达阳性。结论创伤后脑组织中存在凋亡,在病理过程中起一定作用,严重程度与患者病情及受伤时间有关,Bcl-2的蛋白表达与预后相关Bcl-2/Bax在神经细胞凋亡的信号传导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影响老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通过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本院血液科收治的70例老年DLBCL患者的性别、年龄、Ann-Arbor分期、B症状、体能状态ECOG评分、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国际预后评分指数(IPI)、骨髓浸润等临床资料,探讨上述指标与预后的相关性,并比较R-CHOP与CHOP两种方案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 70例老年DLBCL患者的中位生存期41.67个月,2年OS 率69.2%.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Ann Arbor分期、ECOG 评分、IPI评分、治疗前LDH值、骨髓浸润、治疗方案均与预后有关(P<0.05);COX回归多因素分析表明:ECOG 评分、IPI评分、骨髓浸润、化疗方案是影响老年DLBCL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 ECOG 评分、IPI评分、骨髓浸润、化疗方案是影响老年DLBCL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CHOP方案较CHOP方案疗效好,能够改善患者生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患者病理组织中含有IQ 基序GTPase激活蛋白2(IQ motif containing GTPase activating protein 2,IQGAP2)和细胞分裂周期蛋白42(cell division cycle 42,CDC42) 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7 年2 月~ 2019 年2 月期间湖南省直中医医院诊治的83 例初诊DLBCL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同期诊治的50 例反应性淋巴结增生(reactive lymph node hyperplasia,RHL)患者为RLH 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免疫印迹法检测组织中IQGAP2 和CDC42 的表达。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DLBCL 组织中IQGAP2 和CDC42 的表达差异。Kaplan-Meier 生存分析IQGAP2 和CDC42 表达对DLBCL 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单因素和多因素COX 回归分析影响DLBCL 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DLBCL 组中IQGAP2(83.13%),CDC42(85.54%)蛋白阳性率高于RLH 组(8.00%,1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7.016,69.230,均P <0.05)。DLBCL 组织中IQGAP2(1.21±0.23 ),CDC42(1.34±0.25)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RLH 组织(0.61±0.18,0.75±0.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5.759,14.377,均P<0.05)。Hans 分型非GCB 型,Ann Arbor 临床分期Ⅲ~Ⅳ期组织中IQGAP2(90.00% vs 69.70%,91.67% vs 71.43%),CDC42(92.00% vs 75.76%,93.75% vs 74.29%)蛋白阳性率大于GCB 型,Ⅰ~Ⅱ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241 ~ 6.200,均P <0.05)。IQGAP2 阳性组(50.72% vs 85.71%),CDC42 阳性组(50.70% vs 91.67%)完全缓解率分别低于IQGAP2 阴性组,CDC42 阴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801,7.013,均P<0.05)。IQGAP2 阳性组(56.52% vs 85.71%),CDC42 阳性组(56.34% vs 91.67%)三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低于IQGAP2 阴性组和CDC42 阴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318,4.963,均P<0.05)。Ann Arbor 分期Ⅲ~Ⅳ期(OR=1.618,95%CI:1.019 ~ 2.569),IQGAP2 阳性(OR=2.036,95%CI:1.174 ~ 3.532),CDC42 阳性(OR=1.763,95%CI:1.114 ~ 2.789)是影响DLBCL 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DLBCL 组织中IQGAP2,CDC42 表达升高,是影响DLBCL 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因素,是新的DLBCL 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分子标记物Bcl-2、p53及CD55与利妥昔单抗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采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Bcl-2、p53及CD55蛋白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利妥昔单抗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采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DLBCI。患者完全缓解(CR)38例(55.1%),部分缓解(PR)20例(29.0%),总有效率(CR+PR)为84.1%。Bcl-2表达阳性者的疗效明显好于阴性者(P=0.043);p53及CD55蛋白的表达与利妥昔单抗疗效无关(P〉0.05)。结论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的DLBCL患者中,Bcl-2表达阴性者疗效较差,p53蛋白表达则与疗效元关。  相似文献   

14.
卞乐  艾丽梅 《临床荟萃》2020,35(5):438-444
目的 探讨XIAP与Omi/HtrA2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其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59例DLBCL患者和30例淋巴结反应增生(RHL)患者的石蜡病理切片,应用免疫组化法对XIAP和Omi/HtrA2进行染色,分析两种蛋白的表达与DLBCL的临床参数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XIAP与Omi/HtrA2在DLBCL中均呈高表达,在RHL中呈低表达甚至未见表达。XIAP在DLBCL的平均阳性率为61.02%,在RHL平均阳性率为36.67%(P<0.05)。Omi/HtrA2在DLBCL中平均阳性率为52.54%,RHL平均阳性率为30.00%(P<0.05)。二者的阳性表达与DLBCL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相关(P<0.05),与性别、年龄、症状分组、结外受累无关(P>0.05)。XIAP和Omi/HtrA2表达呈负相关(P<0.05)。Kaplan meier生存分析显示,XIAP的表达与DLBCL患者的预后相关(P<0.05)。Omi/HtrA2与DLBCL预后不相关(P>0.05)。结论 XIAP与Omi/HtrA2在DLBCL组织中均呈高表达,二者呈负相关,上调Omi/HtrA2抑制XIAP表达可为DLBCL靶向治疗提供依据,XIAP是DLBCL预后相关性因素,有望成为判断DLBCL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严峰 《中国临床医学》2011,18(2):257-259
目的:探讨Bcl-6、P53、c-myc基因的异常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临床意义。方法:荧光免疫原位杂交(FISH)方法对39例DLBCL活体石蜡切片进行Bcl-6、P53、c-myc基因检测。观察Bcl-6、P53、c-myc基因与DLBCL恶性程度、化疗疗效及无进展生存(PFS)的关系。结果:39例DLBCL中,P53丢失15例,占38%;Bcl-6基因扩增30例,占77%;c-myc基因重排15例,占38%。全组乳酸脱氢酶(LDH)异常15例。β2-MG异常6例。血沉异常12例。分期:Ⅰ期13例,Ⅱ期6例,Ⅲ或IV期20例。Bcl-6、P53、c-myc基因正常组的中位PFS较异常组显著延长(P〈0.05)。结论:Bcl-6、P53、c-myc基因易位与DLBCL的恶性程度、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DLBCL的预后因素及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微小核糖核酸(micro RNA,miR)-448和赖氨酸特异性脱甲基酶2B[lysine(K)-specific demethylase2B,KDM2B]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7年7月~2018年3月在达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7例DLBCL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选取同期5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reactive lymph node hyperplasia,RHL)组织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法检测DLBCL组织与RHL组织中miR-448和KDM2B 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KDM2B蛋白表达水平,分析miR-448和KDM2B表达水平与DLBCL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Pearson分析miR-448和KDM2B表达水平的相关性,Kaplan-Meier生存分析miR-448和KDM2B表达与DLBCL患者生存率的关系以及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DLBCL患者预后的影...  相似文献   

17.
T(11;18)及核bcl-10蛋白在胃肠MALT淋巴瘤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t(11;18)(q21;q21)染色体易位及核bcl-10蛋白在胃肠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 lymphoma)中的表达,用酸性酚氯仿法从石蜡组织中提取RNA;逆转录合成cDNA后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API2-MALT1融合基因;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石蜡切片中bcl—10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42例MALT淋巴瘤中,t(11;18)(q21;q21)染色体易位在低度恶性MALT淋巴瘤中的表达为14%,在伴高恶转化型MALT淋巴瘤中的表达为46%,在40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1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对照组中没有表达;43例MALT淋巴瘤中bcl-10蛋白在低度恶性MALT淋巴瘤的核表达为61%,在伴高恶转化型MALT淋巴瘤中的核表达为69%。结论:t(11;18)易位可能与高度进展MALT淋巴瘤有一定相关性,但与DLBCL无关;bcl-10蛋白的核表达在恶性程度不同的两组MALT淋巴瘤中无显著性差异,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