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分析围麻醉诱导期不同时机应用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及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浙江省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收治老年肠胃手术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Ⅰ组、Ⅱ组、Ⅲ组、Ⅳ组,各30例,分别以0.9%氯化钠溶液、诱导前右美托咪定、诱导时右美托咪定、诱导后右美托咪定进行处理.比较各组患者麻醉前(T0)、诱导前(T1)、插管前(T2)、插管后5 min (T3)、插管后10 min (T4)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值的变化.比较各组用药前、用药后5min、用药后10 rnin麻醉效果的RSS评分并统计分析各组患者麻醉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四组患者T0时,SBP、DBP及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时SBP、DBP、MAP均有所下降(P<0.05),Ⅰ组下降幅度最大;T3、T4时四组SBP、DBP、MAP均上升(P<0.05),Ⅰ组上升幅度最大.Ⅱ、Ⅲ、Ⅳ组患者于应用右美托咪定后HR均明显下降(P<0.05),Ⅱ组的下降幅度最大.Ⅱ、Ⅲ、Ⅳ组用药后5 min、用药后10 min的RSS评分均明显高于Ⅰ组,而Ⅱ组的RSS评分明显高于Ⅲ、Ⅳ两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Ⅱ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其他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麻醉诱导前应用右美托咪定辅助麻醉可有效稳定血流动力学,增加麻醉镇静深度并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麻醉中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
右美托咪定(DEX)是一种高选择性的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广泛的应用于各类临床手术中,主要得益于其镇痛、抗焦虑、镇静的效果明显以及降低应激反应、稳定血流动力学、不会产生呼吸抑制等独特的药理特性。右美托咪定与其它的镇静、镇痛药物合用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不仅能够降低麻醉药物的使用剂量,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能够降低麻醉药物所带来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在麻醉手术中,气管插管、拔管时使用右美托咪定,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就右美托咪定的临床应用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正>右美托咪定是一种高选择性的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具有镇静、镇痛、抗交感和抗焦虑的作用,但对呼吸无明显的影响。右美托咪定通过降低交感神经活性和镇静作用,有效抑制手术应激状态下异常增高的血压和心率,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通过抗交感作用,使心脏收缩期延长,增加冠脉血流量,减轻心肌缺血,具有明显心血管保护作用。此外,全身麻醉诱导及复合麻醉维持时联合使用右美托咪定可明显减少其 相似文献
4.
右美托咪定是一种较新的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兼具有镇静镇痛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口老年化现象的出现,手术量越来越多,手术复杂度越来越高,这就对麻醉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麻醉医师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大,这不仅要求麻醉医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更需要应用各种新型的药物,以提高病人的舒适度和减轻围术期的不良反应.右美托咪定是一种较新的α2受体激动剂,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其仍然频繁出现于近期的临床及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5.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在老年患者椎管内麻醉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老年人椎管内麻醉中应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DEX)镇静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30例老年患者,男13例,女17例;年龄65~89岁,平均77岁;随机数字表法分为DEX组和对照组,各15例.椎管内麻醉完成后,DEX组静脉持续输注DEX,剂量为0.4 μg·kg-1·h-1,10 min后持续输注速度改为0.2~0.4 μg·kg-1·h-1,目标以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值控制在75~85.对照组持续输注等容积生理盐水.记录给药即刻、给药后10、20、30、60 min及术毕时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及BIS值,同时记录镇静/警觉(OAA/S)评分及镇静后的其他临床效应,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麻醉期间循环、呼吸参数均在正常范围内.给药10 mim后与给药即刻相比,DEX组血压下降10%~15%(P<0.05),对照组无明显改变.DEX组给药10 min后各时间点BIS值与给药即时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DEX组给药30 min后各时间点BIS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95%CI:70~95比80~100;P<0.05).DEX组给药20 min后各时间点OAA/S评分均低于给药即时,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95%CI:3~4比4~5;P<0.05).DEX组患者给药后无心动过缓发生;3例术前合并心房颤动病史者,给药后2例转为窦性心律;2例合并严重肺纤维化、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DEX镇静期间呼吸循环功能保持正常;1例合并精神疾病者DEX镇静效果良好.结论 老年患者椎管内麻醉术中应用小剂量DEX镇静有效、可行,其安全性有待大样本研究验证.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and safety of sedation with a low dose of dexmedetomidine (DEX) during intrathecal nesthesia in the elderly patients. Methods Thirty elderly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DEX group (n=15) and the control group (n=15). There were 13 males and 17 females with a mean age of 77 years old (range: 65-89 years old). After an induction of intrathecal anesthesia, the patients in the DEX group received an infusion of 0.4 μg·kg-1·h-1 for 10 min. Then the infusion speed was adjusted between 0.2 and 0.4 μg·kg-1·h-1 to maintain the values of bispectral index (BIS) at around 80. An equivalent volume of normal saline was administered in the control group. Blood pressure, heart rate, respiratory rate, pulse oxygen saturation (SpO2), end-tidal carbon dioxide partial pressure (PETCO2) and BIS were recorded at the beginning of DEX infusion, 10, 20, 30 and 60 min after DEX infusion beginning and at the end of surgery. The observer′s assessment of alertness/sedation (OAA/S) scores and the clinical responses were also recorded. A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performed. Results All intraoperative hemodynamic and respiratory parameters were within the normal range in both groups. Compared with the beginning after infusion, blood pressure at the point of 10 min after infusion decreased about 10%-15% (P<0.05) in the DEX group. But there was no such chang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values of BIS also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t each time point after 10 min infusion versus the beginning of administration (P<0.05); a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values of BIS also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t 30, 60 min and the end of infusion (P<0.05). The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of BIS values were 70-95 in the DEX group and 80-100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In the DEX group, the OAA/S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at the points of 20, 30, 60 min and the end of infusion versus the beginning after infusion. And it was also lower in the DEX group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95%CI: 3-4 vs 4-5, P<0.05). No bradycardia occurred in the DEX group. Two of three patients with concurrent atrial fibrillation were
converted to sinus rhythm after the administration of DEX. Patients with severe lung diseases (pulmonary fibrosis, asthma or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maintained normal cardiopulmonary functions in the DEX group. DEX showed a good sedation effect in 1 patient with mental diseases. Conclusion
Sedation with a small dose of DEX during intrathecal anesthesia in elderly patients is both feasible and efficacious. But studies of larger sample sizes are warranted to confirm its safety. 相似文献
6.
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是美托咪定的右旋异构体,为咪唑类衍生物,激动人体中枢与周围神经系统及其他器官组织的肾上腺素能受体,具有较强的镇静、镇痛和抗焦虑作用,且不抑制呼吸。由于DEX的独特药理特点,临床应用逐渐广泛,如全身麻醉可以降低最低肺泡有效浓度值,减少镇痛药物用量,降低不良反应,促进平稳拔管等。经静脉途径给药是DEX目前的常用方式,主应用于手术麻醉和监护室镇静,需专业医生的持续管理。与静脉用药相比,非静脉途径用药起效缓慢平稳,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吉林医学》2018,(5)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用于老年患者无痛胃镜麻醉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无痛胃镜检查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丙泊酚麻醉。观察组给予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麻醉。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T_0)、麻醉中(T_1)、苏醒时(T_2)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_2);术中及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HR在T_1、T_2时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其SpO_2在T1时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右美托咪定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疗效展开深入分析。方法从2012年1月—2014年1月中选取需择期手术的270例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患儿人数均为90例,A组90例患者给予咪唑安定静注后给予氯胺酮静注;b组患者给予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静脉注射;C组患者给予右美托咪定复合氯胺酮静脉注射。对比3组患者各方面情况。结果 C组患儿行右美托咪定复合氯胺酮静脉注射麻醉后,总有效率、治疗前后各指标、不良反应等各方面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术前通过行右美托咪定复合氯胺酮静脉注射麻醉麻醉的方法不仅能够让患儿在整个手术中的生命体征平稳,还具有术中无疼痛,术后清醒快,舒适、不良反应较少的特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右美托咪定用于小儿临床麻醉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右美托咪定(DEX)是一种高效、高选择性的肾上腺素能α2受体激动剂,它已于1999年经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用于重症监护病房成人的镇静、镇痛。近年来,DEX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小儿,其在小儿镇静、抗焦虑、镇痛、抗交感、抑制应激反应、稳定血流动力学等方面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该文就DEX用于小儿临床麻醉的应用以及安全性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右美托咪定是新型高选择性的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具有镇静、镇痛、催眠和抗焦虑等作用,能够抑制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术中其他麻醉药物用量,无呼吸抑制作用,不良反应少,是一种有广泛应用前景的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并探讨右美托咪定麻醉前滴鼻在小儿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82例患者随机分组,研究组采用右美托咪定麻醉前滴鼻,对照组采用咪达唑仑麻醉前滴鼻;比较两组各项指标在麻醉过程中变化情况、以及术后认知功能评价。结果两组在滴鼻后10 min、手术前10 min、术中10 min的脉压差(PP)以及血氧饱和度(Sp 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恶心、呛咳反应、嗜睡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降低,总不良反应率为11.1%,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能够有效提高小儿的临床麻醉效果,减少小儿哭闹及呃逆等不良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不同时机给药预防麻醉恢复期导尿管相关膀胱刺激征(CRB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择期全身麻醉下拟行脊柱手术的男性患者60 例,随机分为A、B 及C 组,每组20 例。A 组与B 组分别在全身麻醉诱导前15 min、手术结束前30 min 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 ;C 组为对照组,静脉泵注等容量生理盐水。3 组患者气管插管后留置导尿管,记录3 组手术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拔管后5 min(T1)、30 min(T2)、1 h(T3)的CRBD 分级及Ramsay 镇静评分。结果 A 组与C 组T1 ~ T3 时CRBD 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B 组T1 ~ T3 时CRBD严重程度降低(P <0.05)。与A 组比较,B 组T2、T3 时CRBD 严重程度降低(P <0.05)。B 组T1 ~ T3 时Ramsay 镇静评分较A、C 组高(P <0.05);3 组其余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手术结束前30 min 应用右美托咪定预防麻醉恢复期导尿管相关膀胱刺激征效果好,且不影响麻醉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全身麻醉围拔管期QT间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78例全麻下行上腹部手术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以随机分配原则为依据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行生理盐水注入治疗,观察组患者则行右美托咪定注入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围拔管期QT间期情况。结果:2组患者给药前后1分钟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T3~T5内QT间期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且2组患者在T2~T5时段内HR及MAP比较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插管前后比较MAP、HR及QT间期较为平稳。结论:给予全麻下行上腹部手术患者右美托咪定治疗可有效的抑制气管拔管诱发的QT间期延长现象发生,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和研究右美托咪定应用于甲状腺手术颈丛麻醉中的协同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1-12月间收治的70例颈丛麻醉甲状腺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协同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颈丛神经阻滞,协同组则在颈丛麻醉基础上采用右美托咪定进行协同麻醉,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在麻醉前后各项生理指标变化,同时对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结果与术前相比对照组的SBP、DBP、HR均有所升高,差异显著(P<0.05),协同组的SBP及DBP在手术开始出现升高,但在手术过程中和HR一起持续下降直至保持术前水平,手术结束后与术前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颈丛麻醉联合右美托咪定协同应用于甲状腺手术中具有安全性高、镇痛效果显著、可控性好的特点,能够有效控制甲状腺手术中的心血管反应,避免了对呼吸及循环系统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在高血压患者全身麻醉诱导的麻醉效果。方法:2014年1月至6月共94例全身麻醉下择期腹部手术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n=47),DEX高剂量组(DH组)与DEX低剂量组(DL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状态、术中及麻醉恢复期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DH组患者分别于T3、T4、T5、T6心率低于DL组患者(P<0.05),于T5、T6时刻SBP、DBP低于DL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窦性心动过缓发生率最高(DH组12例,DL组11例),但所有不良反应(恶心、呛咳、躁动、喉痉挛、窦性心动过缓)均未有差异(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患者,术前采用右美托咪定1ug/kg负荷,术中以0.5ug·kg-1·h-1的剂量维持,可有效减少患者心率、血压的波动,并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16.
17.
右美托咪定作为一种高选择性α2激动剂,具有良好的镇静、镇痛、抗交感、抗炎、器官保护作用等优点,且不良反应少,广泛用于临床麻醉。目前右美托咪定在老年患者麻醉中显示出的优势得到越来越多医师的认可,本文就右美托咪定在老年骨科患者的应用做一综述,旨在为临床应用做指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盐酸右美托咪定的诱导麻醉作用对老年患者围术期的影响,为盐酸右美托咪定的临床应用提供必要的指导。方法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3月在该院进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诱导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诱导组在麻醉诱导前静脉泵注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对照组静脉泵注等量的生理盐水。采用丙泊酚、顺式阿曲库铵和芬太尼诱导麻醉,手术后均采用静脉自控镇痛。研究采用双盲法进行观察。并利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Ramsay镇静评分对术后3、6、12、24、48h进行评价,同时记录下不良反应患者比例。结果 诱导组的不良反应率(11.43%)低于对照组(31.43%);在镇痛的满意度上,诱导组为91.43%,对照组为74.29%,诱导组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 h后,诱导组的VAS评分(2.83±0.86)与Ramsay镇静评分(2.85±0.95)均高于对照组的VAS评分(3.26±0.89)与Ramsay镇静评分(3.66±0.91),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盐酸右美托咪定的诱导麻醉作用不良反应小,与老年患者的术后镇痛可协同作用,帮助术后镇痛。可见,盐酸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的诱导麻醉作用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对麻醉诱导前QTc间期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全身麻醉手术患者20例,年龄28~70岁,ASA分级I-II级,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EX组)和对照组(CON组),DEX组在麻醉诱导前10min内泵入1μg/kg DEX,CON组以同样方式泵入同速度同容量生理盐水。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用药前以及用药后第1、2、3、4、5、6、7、8、9、10 min的ECG、HR和MAP的变化,分别标记为T0、T1、T2、T3、T4、T5、T6、T7、T8、T9、T10。结果:两组患者QTc值DEX组内与CON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EX组内比较T4~T10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HR值DEX组与CON组间比较T6~T10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EX组内比较T6~T10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P组间与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以有效抑制麻醉诱导前期QT间期延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开腹手术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定的麻醉效果.方法:需行开腹手术的94例老年患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麻醉前观察组患者泵入1μg/kg右美托咪定,并以0.5μg/kg维持麻醉,对照组患者泵入等量生理盐水.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拔管后10min、术后24h、术后48h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入室时、插管时和拔管后10min的血氧饱和度(SpO2),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24h、48h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并且,观察组患者术后24h、48h的VAS评分明显低于本组患者拔管后10min的VAS评分(P<0.05).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SpO2组内、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64%(5/47),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开腹手术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定可以显著提高镇痛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且对呼吸不产生影响,值得临床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