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比较不同术式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伴椎管狭窄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0例退变性腰椎滑脱伴椎管狭窄的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组行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后椎间融合器(cage)融合,B组行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结合椎间单纯植骨融合。对手术前后两组患者JOA评分,腰腿痛VAS评分,滑脱椎体融合率及相对椎间隙高度等进行随访,并统计分析。结果随访18~34个月,两组间术后滑脱椎体融合率及相对椎间隙高度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和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一定程度上都能缓解症状,临床疗效相当,椎管狭窄患者行椎间融合器融合术比椎间单纯植骨术具有更优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2.
王振华  敖永星 《农垦医学》1999,21(3):225-226
腰椎滑脱并椎管狭窄症,在临床治疗中比较复杂,往往需要两次手术治疗,作者自1997年9月至1998年7月间为5例腰椎l”一1”滑脱并腰椎管狭窄的患者施行了椎板减压、神经根松解、后路椎体融合的手术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椎体融合良好,现总结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患者5例,男性2例,女性3例。年龄:25~61岁.腰椎滑脱程度:l”2例;t”3例,均伴有神经根嵌压症状,术前均行腰椎管造影,确定神经根嵌压部位及程度。手术方法显.麻醉:连续硬膜外麻醉或插管全麻。2.体位:俯卧位,胸部及双侧位棘部垫起.3.手术步自;本组5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军人腰椎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患病特点。方法对2011年6月-2012年6月我院诊治的3450例军人骨科患者中的487例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487例腰椎椎间盘退变性疾病患者中,男433例(89%),女54例(11%),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25—35岁(57%),其中椎间盘突出症431例,椎间盘源性腰痛19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24例,退变性腰椎不稳13例。士官群体的患病率(70.02%)明显高于义务兵和军官等。本组中从事高强度训练或经常重体力劳动者占55.03%,长时间久坐者占40.04%。随访122例非手术治疗的患者,腰腿痛症状明显缓解18例,症状稳定但接受多次药物治疗的患者73例,症状进一步加重的患者31例。7例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进行了椎间盘内电热疗法,平均随访1.2年的结果显示6例临床疗效良好,1例效果欠佳。34例接受腰椎间盘单纯髓核摘除或同时行椎间融合植骨内固定术的患者平均随访1.4年,结果显示临床疗效优良率94%。结论军人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与工作类别,特别是军事训练有一定关系,应加强预防,及时选用个性化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观察短节段固定联合椎板成形术治疗不稳定性 L 3 退变性 Ⅰ 度滑脱伴下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 疗效。方法 对 39 例不稳定性 L 3 退变性 Ⅰ 度滑脱伴下腰椎管狭窄的患者进行 L 3~4 短节段固定及下腰段椎板成形 术治疗,观测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采用日本骨科协会( JapaneseOrthopedicAssociation , JOA )评分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估。通过影像学定期观察术后内固定位置、植骨融合情况以及病变节段滑脱情况。 结果 观测指标如下:手术失血量( 400. 0±80. 6 ) mL ,手术时间( 133. 0±28. 4 ) min ,术中硬脊膜撕裂并发症 2 例;本 组患者术后症状缓解明显, JOA 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定期随访钉棒系统位置满意,椎间融合器无下沉及移 位,滑脱无加重;除 1 例出现假关节外, 6 个月复查时均融合。结论 L 3~4 短节段融合固定联合下腰段有限单纯减压 治疗不稳定性 L 3 退变性 Ⅰ 度滑脱,手术创伤更小,保留了部分脊柱活动度,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报告了作者采用“半椎板切除行椎管内扩大术”治疗的腰椎管狭窄症35例。其中侧隐窝型2例,马尾神经型11例,混合型22例。年龄34~65岁。随访39~96个月,疗效优27例(77.1%),良8例(22.9%),优良率100%,文章介绍了手术操作方法和取得成功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6.
<正> 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间盘突出,压迫马尾或神经根,需手术治疗,传统的全椎板切除或神经根管扩大、髓核摘除术,虽能达到减压目的,但由于切除了棘上、棘间韧带,全椎板和部分小关节突,造成后部结构的缺损,影响脊柱的节段性稳定.加上硬膜外瘢痕粘连,不少病人术后有一定的症状。我院自1992年10月开始,应用保留后侧韧带-骨复合结构,加上再造椎板的椎管成形术,治疗19例腰椎管狭窄合并椎间盘突出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19例,男11例,女8例,年龄45~58岁,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后路复位小开窗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并椎管狭窄的疗效。方法:随访自2000年4月至2002年4月在我科行手术的56例患者(男13,女43),术后平均随访33个月,功能评定用Oswestry评分量表,对临床疗效、影像学表现和Oswestry评分进行评价与与常规椎板切除后原位融合的结论比较。结果:56例患者中,4例(7%)围手术期并发症,52例患者中36(69%)例伴发腰腿病,其中29例(81%)术后症状明显缓解。术前平均滑脱程度为16%。术后复位到平均值为2%。(90%复位P〈0.05)。滑脱水平的间盘高度和节段性前凸术后无改变。疼痛评分量表(按10分计量),从术前9分降低到随访时的3分(降低了66%)。Oswestry功能评分量表显示术后患者获得77%(33/42达到要求)功能改善。结论:后路小开窗复位内固定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并椎管狭窄有效可行的术式。  相似文献   

8.
由澳大利亚Cornish首创的棘突截骨腰椎管成形术,由于其有效保留了脊柱后部结构,对脊柱稳定性破坏少,避免了术后顽固性腰痛及腰椎不稳的发生,减慢了由腰椎不稳导致的腰椎退变的发展进程。我科2005年10月至2009年2月年采用此法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27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单开门颈椎椎管扩大成型术是治疗颈椎椎管狭窄的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2003~2006年我院应用单开门颈椎椎管扩大成型术治疗颈椎椎管狭窄症36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颈椎椎管狭窄36例,男27例,女9例,年龄46~78岁,平均58.6岁。其中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症2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后路腰椎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并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21例退变性腰椎侧凸并椎管狭窄患者均行后路腰椎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加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手术.并测量术前和术后患者X线上腰椎冠状面Cobb's角和矢状面的前凸角.结果 2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54个月,平均30个月.优10例,良8例,可3例;优良率为85.7%.术后冠状面Cobb's角为5°~20°,平均12.5°;腰椎前凸角为-45°~-20°,平均-31.5°.结论 采用后路腰椎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加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并椎管狭窄患者能取得满意的疗效,并能重建腰椎序列及稳定脊柱,对巩固治疗效果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析腰椎滑脱伴椎管狭窄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濉溪县医院2012年2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26例腰椎滑脱伴椎管狭窄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13例)和对照组(13例),对照组仅行椎管减压及后外侧植骨融合,不行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除给予减压、后外侧植骨融合外进行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手术。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神经损伤、手术时间及骨融合率等指标。结果两组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优于观察组(P<0.05);两组神经损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融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椎滑脱伴椎管狭窄行减压、植骨的同时行内固定可增加脊柱的稳定性,提高骨融合率,但具体临床效果还需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LIF)与经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48例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TLIF(TLIF 组,n=24)与 PLIF(PLIF 组,n=24)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椎间融合成功率、视觉疼痛评分(VAS)、Oswestry 功能不良指数(ODI)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TLIF 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 PLIF 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显著少于 PLIF 组,术后卧床时间显著短于 PLIF 组;术后半年 TLIF 组融合率为87.5%,PLIF 组为95.8%;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1.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5%;两组滑脱椎体术前滑脱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术后半年均显著降低,且术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前 VAS、ODI 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半年均显著降低,但术后半年两组 VAS、ODI 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TLIF 与PLIF 在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的治疗中,临床效果相当,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更加合理的个性化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对于颈椎椎管狭窄症患者应用单开门颈椎椎管扩大成形术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4例颈椎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观察疗效及JOA17分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有效随访,术后优11例,良17例,优良为82%。术前JOA17评分平均为5.34,术后评分平均为10.27。结论:对于颈椎椎管狭窄症的患者采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分析后路腰椎椎管减压融合内固定术与单纯椎管减压术用于退变性腰椎椎管狭窄合并节段性腰椎不稳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近年来收治的退变性腰椎椎管狭窄合并节段性腰椎不稳的患者60例,年龄59~78岁,随机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2组均为30例. 试验组在治疗时接受后路腰椎椎管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对照组接受单纯椎管减压术. 观察及对比2组临床疗效. 结果:在60例患者中,后路腰椎椎管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总的有效率93.34%,单纯椎管减压术总的有效率为83. 33%. 经x2检验后得出,后路腰椎椎管减压融合内固定术的有效率均高于用单纯椎管减压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结论:后路腰椎椎管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对于退变性腰椎椎管狭窄合并节段性腰椎不稳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较单纯椎管减压术对退变性腰椎椎管狭窄合并节段性腰椎不稳的并发症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对于颈椎椎管狭窄症患者应用单开门颈椎椎管扩大成形术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颈椎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观察疗效及JOA17分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有效随访,术后优11例,良17例,优良为82%。术前JOA17评分平均为5.34,术后评分平均为10.27。结论对于颈椎椎管狭窄症的患者采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腰椎管狭窄症是临床上引起腰腿痛的主要原因之一, 对腰椎管狭窄症而言,保守治疗效果差,主要是通过手术治疗。我院自2001年5月份开始,采用椎管成形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34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方法比较单纯椎管减压术和椎管减压内固定融合术在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的短期疗效。方法 回顾行单纯椎管减压术和椎管减压内固定融合术共105位患者,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出进入研究的患者共78例,单纯椎管减压术患者52例,椎管减压内固定融合术患者26例。收集并记录患者年龄,性别,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下床时间,植骨融合情况,术前、术后10天、3月、术后1年末次随访VAS评分,术前、术后3月、术后1年末次随访ODI评分,随访时间均大于12月。结果 椎管减压内固定融合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时间、术后并发症和术后10天VAS评分明显高于单纯椎管减压组(P<0.05);术后3月、末次随访时两组VAS评分,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单纯椎管减压术和椎管减压内固定融合术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单纯椎管减压术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花费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杜瑞 《医学综述》2011,17(20):3103-3105
由于椎管内肿瘤可对脊髓造成压迫,若诊治不当而影响预后,甚至造成终身残疾。手术切除是唯一比较积极的治疗方法,所以一经确诊应尽可能地切除肿瘤,解除脊髓压迫。手术方式的选择及如何保持脊柱生物力学的稳定性成为关注的焦点,完整切除肿瘤、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已经成为椎管内肿瘤治疗的两项基本原则。现就椎管成形术治疗胸腰椎椎管内肿瘤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讨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发病原因及治疗。方法:对应用RF-II装置加BAK椎间融合器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35例患者的手术方法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效果满意,滑脱复位率100%,椎间融合率100%,无滑脱丢失。87.2%疗效优良。结论:应用RF-II装置加BAK椎间融合器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在退变性腰椎滑脱(LDS)中全腰椎椎体及椎间盘形态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以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某院CT诊断的LDS(L4)患者为研究对象(滑脱组),随机挑选60例,其中男30例,女30例,年龄51~89岁,平均(67.9±7.5)岁,以性别和年龄匹配无LDS的60例受检者为对照组,其中男30例,女30例,年龄45~85岁,平均(64.6±9.6)岁.在CT图像正中矢状位上,分别测量腰1-5椎体(前柱 、中柱 、后柱)的高度(VBH)、椎间盘(前 、中 、后)的高度(IVDH)、腰椎前凸角(LLA)、椎间盘的角度(IVDA);在CT图像横轴位上,分别测量腰1-5椎体上 、下终板的长度(BVL)和宽度(VBW).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滑脱组与对照组间各测量值的差异.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全腰椎椎体及椎间盘的角度与LDS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女性LDS椎体的变化:L1 VBH中柱 、L3 VBH前柱和中柱高度变矮,L5下终板的VBL变长,L2上 、下终板以及L3上 、下终板的VBW变宽,L5 LLA变小;椎间盘的变化:L1/2后份IVDH、L2/3后份IVDH、L3/4后份IVDH、L4/5前份及中份IVDH、L5/S1前份及中份IVDH变矮.L1/2 IVDA、L3/4 IVDA变大 、L5/S1 IVDA变小.男性LDS中椎体的变化:L3 VBH中柱高度变矮,L2上 、下终板以及L3上 、下终板的VBW变宽,L1 LLA变小,L4 LLA变大;椎间盘的变化:L3/4中份及后份IVDH、L4/5前份 、中份及后份IVDH、L5/S1前份IVDH变矮.L2/3 IVDA变大 、L4/5 IV-DA变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DS与L4 LLA、L2/3 IVDA、L3/4 IVDA、L5/S1 IVDA有显著性相关关系,回归系数分别为0.718、1.330、0.900、1.093.结论 L4 LLA、L2/3 IVDA、L3/4 IVDA、L5/S1 IVDA的变化与LDS的发病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