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的引入核酸检测后,重新评估ALT对血液安全的功效,为优化血液筛查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11月-2015年12月近5年时间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1 495 863例无偿献血者进行ALT与乙肝标志物(HBs Ag、HBV-DNA)、丙肝标志物(抗-HCV、HCV-RNA)检测结果分析,评估ALT在肝炎方面对于血液安全的功效。结果 1)ALT不合格献血者的乙肝检出率(5.950‰)略高于ALT正常献血者(3.720‰),ALT不合格献血者的丙肝检出率(1.386‰)略低于ALT正常献血者(4.4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0.60、156.04,P0.01)。2)ALT不合格献血者的HBV-DNA单阳性检出率、HCV-RNA单阳性检出率与ALT正常献血者均无显著差异(χ2值分别为0.017、0.086,P0.01)。3)使用百分位数法计算3 642例献血者ALT95%界限为59 U/L。4)采用不同ALT判定界值(40 U/L、50 U/L、59 U/L),692例HBV-DNA单阳性献血者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χ2=4.502,P0.01)、16例HCV-RNA单阳性献血者均不能检出。5)ALT判定界值从40 U/L调整为50 U/L时,平均每年增加2.19%血液资源;如ALT判定界值从50 U/L提升至59 U/L,至少可节约74.11%单纯因ALT不合格的血液。结论开展核酸检测以来显著提升了血液安全,ALT对降低输血传播风险的功效已极其有限,研究支持取消ALT检测。在目前政策下,可适当将ALT判定界值调整为59 U/L,在确保血液安全的前提下获得更多的资源。  相似文献   

2.
乌鲁木齐地区男性献血者ALT异常与肥胖的关系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调查乌鲁木齐地区男性自愿无偿献血者ALT异常与肥胖的关系。方法将血液筛查仅单纯ALT异常(乳酸脱氢酶紫外动力学法检测ALT>40 U/L)的街头男性自愿无偿献血者,根据体重指数(BMI)大小,以28为界,分为肥胖(BMI≥28)组(n=389)和正常(BMI<28)组(n=3 847);采用χ2检验分析比较2组的ALT异常率。结果ALT>40 U/L者,BMI≥28组有75人(19.30%)、BMI<28组有141人(3.66%);2组ALT异常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78.0,P<0.01)。结论乌鲁木齐地区男性肥胖献血者ALT异常率远高于男性正常献血者;对男性肥胖献血者献血前做ALT筛查可减少血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78 994名献血者的ALT分布进行调查,探讨本地区献血者ALT上限值的合理范围。方法: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献血者进行ALT初、复检。结果:ALT在40-59 U/L之间的不合格标本数量占初、复检不合格标本总数量的64.12%。结论:将ALT上限值提高到60 U/L,献血者合格率即提高到96.89%,在考虑血液安全的同时又大量减少了血液浪费,节省了费用,可以考虑推广。  相似文献   

4.
献血者ALT上限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异常是我国献血者查体不合格和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本文对确定中国献血者ALT上限值进行初步探讨,提出我国献血者可以考虑使用的合理标准。方法献血者血液,初检标本6585份,复检标本46583份,均来自山东省血液中心。应用IFCC推荐的速率法测定ALT,应用ELISA方法测定HBsAg和抗-HCV。结果在6585份初检标本中,ALT≥41U/L标本196份,其中14份HBsAg阳性,占6.76%,4份抗-HCV阳性,占2.19%;171份单纯ALT异常标本中酶活性在4l~80U/L占82.23%,41~100U/L占89.77%,41~120U/L占95.33%,≥121U/L占6.69%。在46583份复检标本中,ALT异常标本500份,其中2份HBsAg阳性占0.4%,9份抗-HCV阳性占l.80%;489份单纯ALT增高标本占总不合格率的69.86%,ALT活性41~80 U/L占89.57%,41~100 U/L占93.87%,41~120U/U/L占97.34%,≥12l U/L占2.66%。结论将献血者ALT筛查上限定为参考值上限的两倍≤80U/L,血源浪费可降低40%以上,血液报废率可降低60%以上。目前献血员采用标准≤40U/L无助于提高血液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无偿献血者ALT报废域值与NAT-HBV/HCV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者ALT与核酸扩增技术(NAT-HBV/HCV)检测结果的相关性,为优化血液筛查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本站2006年12月—2007年12月共28 800份无偿献血者样本,用速率法进行ALT检测,ALT单项不合格样本用NAT-HBV/HCV检测;分析ALT值与ELISA-HBV/HCV-OD值的分布规律。结果共筛查出2 516份ALT单项不合格样本;经NAT-HBV/HCV检测出8份阳性,其中HBV-DNA阳性5份,HCV-RNA阳性3份;ALT≤80 U/L的献血者NAT-HBV/HCV阳性率明显低于ALT>80 U/L献血者(P<0.01);经ELISA-HBV/HCV检测OD值,95%ALT单项不合格样本ELSIA-HBV/HCV的OD值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重庆市无偿献血者血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正常值上限,为最大限度的避免因ALT不合格而造成的血液报废提供科学依据和改进措施。方法用速率法检测115 530名无偿献血者ALT,ALT活性值呈正态分布,采用x±1.96s作为正常值上限,对无偿献血者ALT正常上限值和不合格率按月份、年龄、性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无偿献血者的ALT上限值95%的参考范围为不高于47.88U/L。6~9月ALT值的不合格率与其他月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间正常值上限和不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间正常值上限和不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供血机构应加大宣传力度,优化ALT筛查策略,应针对不同性别的无偿献血者采取相应的筛选措施,重新建立更科学的ALT淘汰标准,最大限度降低血液的ALT不合格率。在保证该地区血液安全及临床供应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避免血液浪费。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安阳地区首次无偿献血志愿者与互助献血者的血液检验结果,以提高临床对不同类型献血者特点的认知,提高输血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安阳地区31 363例首次无偿献血志愿者(首次献血组)及1 046例互助献血者(对照组),比较血液检测情况,并分析影响献血者血液质量的相关因素。结果首次献血组不合格1 160例,不合格率为3.70%;对照组不合格17例,不合格率为1.62%;两组不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合格血液检验结果比较显示,首次献血组中不合格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及梅毒阳性的构成比分别为37.67%、12.59%、8.79%、31.38%、9.57%,而在互助组中分别为29.41%、17.65%、5.88%、35.30%、11.76%,且两组ALT阳性献血者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合格献血者性别、年龄、工种分布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首次无偿献血志愿者血液检验不合格发生率较高,需要加强输血前的筛查和管理,以保证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江门市无偿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检测不合格的分布特点,为进一步制定改进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5-2016年江门市无偿献血者ALT检测不合格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15-2016年ALT检测不合格率为1.15%,2016年ALT检测不合格率(1.04%)比2015年(1.27%)有所下降(P0.05)。50 U/LALT70 U/L占78.92%,ALT≥70U/L占15.48%。男性献血者ALT检测不合格率(1.38%)远高于女性献血者(0.46%)。25~35岁年龄组ALT检测不合格率高于其他年龄组。初次献血者ALT检测不合格率高于其他类型献血者。街头流动献血点献血者ALT检测不合格率高于团体单位献血点和固定献血点。ALT检测不合格率并无明显的季节性特点。结论加强献血服务工作人员ALT初筛操作技术培训,加强ALT初筛检测仪器的保养维护,加强献血前的健康宣教,严格执行采血前ALT初筛检测,有助于降低ALT检测不合格造成的血液报废。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邯郸地区无偿献血人群ALT上限值及不合格原因,为最低限度的减少因ALT不合格造成的血液浪费提供方法和依据.方法 用SPSS软件建立邯郸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者的年龄、性别、献血次数、职业、文化程度和HB-sAg,抗-HCV,抗-HIV和梅毒等指标以及相关ALT值的数据库,一共为10 844人,通过SPSS13.0软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无偿献血者的ALT上限值95%的参考范围为不高于48.91U/L.按照现在的献血体检标准速率法ALT≥40 U/L的淘汰标准,经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和ALT不合格相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是性别、年龄以及HBsAg,抗-HCV,抗-HIV和梅毒阳性(有一项为阳性,变量定为1,都为阴性,变量定为0).其中男性和女性相比(OR=4.001;95%CI:3.279~4.883,P=0.00);年龄(OR=1.008;95% CI:1~1.005,P=0.039);HBsAg,抗-HCV,抗-HIV和梅毒阳性(OR=1.805;95%CI:1.19~2.912,P=0.015).结论 无偿献血群体ALT上限值略高于现行献血法颁发的淘汰标准,献血次数、献血者的职业和受教育程度在统计学上对ALT不合格没有意义,对ALT不合格有影响的仍是献血者本人的性别、年龄以及其它检测项目阳性这些内在因素.固定无偿献血队伍的建立不能从根本上减少因ALT不合格造成的血液报废率,如何在献血者中建立更科学的ALT淘汰标准才是今后献血工作中应该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ALT不合格是血站实验室检测结果中非特异性并且导致血液报废率最高的指标.献血者初次ALT单项不合格的血液予以报废,连续两次ALT单项不合格的则予以淘汰,为减少献血者因饮酒、肥胖、疲劳、运动、服药、高脂饮食造成非病理性淘汰,有效地保留献血者并为进行特殊人群采血前ALT快速检测收集数据,笔者对本站ALT单项不合格献血者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重新评估 ALT 检测在临床血液安全中的意义,探讨 ALT 检测上限的界定,为优化血液检测模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法对 2017 年 7 月至 2018 年 7 月 74 038 名献血者中 251 例 ALT 单项检测不合格的献血者再次献血 ALT、HBsAg、抗-HCV 和 HBV-DNA、HCV-RNA 检测结果进行追踪调查与分析。 结果 ALT 与 HBsAg、HBV-DNA、抗-HCV、HCV-RNA 结果比较 ,χ2 值分别为 2.69、0.32、9.36、0.03;251 例 ALT 单项检测不合格的献血者 6 个月后再次献血 2669%(67/251)不合格,12 个月后再次献血 25.71%(27/105)不合格,肝炎病毒相关性指标检测全部阴性;不同 ALT 不合格次数检测值分别为(57.77±6.85)、(96.86±45.32)、(90.00±37.44),不同组别之间比较 t 值分别为 0.25、6.17、6.83。结论 ALT 在 HCV检测中仍具有一定意义,ALT 单项不合格献血者中 1/4 人群为非肝炎特异性升高,...  相似文献   

12.
临沧市无偿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异常无偿献血者的情况,为制定献血者筛选和招募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微板速率法对无偿献血者血液进行2次ALT检测,37℃下反应2次检测均超过40 U者判为异常,对异常结果与性别、年龄、职业分布、献血次数的相关性,与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阳性的相关性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1 231份献血者标本经检测有1 495份ALT异常,异常率为7.04%;ALT异常人群在性别、年龄、职业分布等方面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初次献血者异常率最高,可达66.15%,异常的比例随献血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少,有ALT异常史的多次献血者,其再次献血时ALT异常的概率在40%以上;90%以上的ALT异常仅为ALT单项升高,与乙型肝炎病毒及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无关。结论 ALT异常一直是造成血液报废的首要原因,此项目虽容易受一些非特异性因素的影响,但仍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只要不断总结改进,多环节把关,就能达到既保证血液安全,又避免血液浪费的目的 。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站系统开展献血前ALT筛查的意义,为实际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干式生化仪与ECOM-F6124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LT,判定献血者是否符合献血条件,ALT≤40 U/L为合格并采集血液,献血后用AU6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速率法检测,ALT≤40U/L为合格,血液放行。结果是否开展献血前的ALT筛查和采取改进措施前后历年ALT的不合格率比较,χ2=2 492.177 7,P0.05,差异非常显著。结论做好献血前的ALT的筛查工作对于有效避免血液浪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采用干化学法初筛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影响因素,以有效建立初筛 ALT 标准,减少血液浪费。方法收集2013年1~6月茂名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者血样标本21065份,对比测试标本溶血、脂血、加样量、加样后等待时间等因素对干化学法检测 ALT 的影响,并根据结果规范操作,设定适宜的初筛限值标准。结果标本溶血对 ALT 检测结果产生影响,溶血率小于或等于0.5%对 ALT 检测无明显影响;脂血对检测结果无明显影响;加样量为(32±3)μL、加样后等待时间为10~40 s,ALT 检测结果可接受。设定初筛限值标准为 ALT≤40 U/L(女),ALT≤45 U/L(男)。结论标本溶血、加样量、加样后等待时间对干化学法检测 ALT 产生影响,而脂血对检测结果无明显影响,规范操作、合理设置正常限值可保证检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节约血液资源,进一步保证血液安全,值得广泛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5.
嘉峪关市2005~2010年ALT筛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英 《中国输血杂志》2011,24(12):1076-1077
目的对本地区自愿无偿献血者ALT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以确立不合格的高危人群。方法对2005年1月~2010年12月自愿无偿献血者19 036人的血样进行ALT检测,并按献血者性别、年龄、体重和初、复次献血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男性ALT不合格率高于女性,ALT不合格率相对较高的主要为25~和35~的年龄段,且随着体重的增加,ALT不合格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再次献血者ALT不合格率明显低于初次献血者。结论有针对性的加强不同献血者献血前的宣传教育和征询,献血前进行有选择性的ALT初筛,减少血液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在献血者中开展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筛查的可行性.方法 通过对2010年7月1日至9月30日5 376例无偿献血者进行ALT筛查,将其筛查结果与同时期3年内实验室无偿献血者ALT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无偿献血者中,再次献血不合格率(8.56%)较初次献血者(10.47%)偏低,复检不合格率(5.42%)较初筛(9.80%)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开展献血前ALT筛查,2010年ALT不合格率较2008年和2009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LT不合格主要与献血前饮酒(26.00%)、疲劳(29.60%)等相关.结论 在献血前开展ALT项目的 筛查,既保护了献血者的身体健康,也有效避免血液不必要的浪费,节约了血液资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东莞市无偿献血者ALT的参考范围,为改进现行的ALT筛查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排除抗-HIV或抗-TP检测阳性献血者,随机选取2009年7月—2009年8月东莞市中心血站5 639名献血者的常规血液检测数据,包括4项病原体ELISA检测及ALT速率法检测的结果进行分析,并对ALT在(40—60)U/L的肝炎标志物阴性献血者做核酸检测。结果5 639名献血者中,肝炎标志物阳性合并ALT异常献血者11名,占946名ALT异常献血者的1.16%。77名肝炎标志物阳性献血者中的ALT异常率为14.28%,与肝炎标志物阴性献血者ALT异常率16.81%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炎标志物阴性献血者ALT水平与肝炎标志物阳性献血者ALT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单项ALT异常献血者ALT水平与肝炎标志物阳性献血者ALT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 562名肝炎标志物阴性献血者的ALT水平呈正偏态分布,中位数为27.9 U/L,第95百分位数的ALT水平为56.5 U/L;766名ALT水平为(40—60)U/L的肝炎标志物阴性献血者的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结合核酸检测结果看,ALT≤56.5 U/L作为东莞地区献血者血液检测的参考范围的上限可确保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在降低献血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单项检测不合格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13日至2020年2月25日纳入的5600例献血者,采用便利取样法将其分为研究组(2800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对照组(2800例,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比较两组的血液检测时间及ALT单项检测不合格所致的血液报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血液检测时间为(2.56±0.34)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4.82±0.52)min(P<0.05)。研究组ALT单项检测不合格所致的血液报废率为0.6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8%(P<0.05)。结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有助于减少献血者的血液检测时间,降低ALT单项检测不合格所致的血液报废率,较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更具实用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分析对比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临界值调整后40~50U/L和大于50U/L献血者的血液检测结果,观察降低血液报废率效果和探讨ALT异常与HBV和HC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分析青岛市中心血站2013~2014年2 656例ALT40U/L的无偿献血者的HBV和HCV血清学和核酸检测(NAT)结果并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 ALT在40~50U/L者共1 771例(66.68%),其中6例HBsAg ELISA(+),NAT(+)2例,NAT(-)4例,8例抗-HCV抗体ELISA(+)样本中,NAT(+)4例,NAT(-)3例,1例TP阳性未做NAT。ALT50U/L的885例献血者中,HBsAg反应性者5例,抗-HCV抗体反应性者7例,全无反应性者873例。相关性统计数据表明:ALT与HB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T与HC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T在40~50U/L的献血者的比例远远高于50U/L以上的献血者,调整临界值后大大降低了血液报废率,ALT升高与HBV发生存在相关性而与HCV的发生不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无偿献血中ALT检测项目探析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目的 探讨无偿献血者血液ALT检测结果不合格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改良赖氏法检测ALT ,采用ELISA法检测HBsAg、抗 HCV ,并对 2 11名 (14 1+70 )单项ALT在卡门氏 2 6~ 6 0U的献血者于 6个月后复查。 结果 复查中有 5 7.35 % (12 1/ 2 11)的献血者ALT趋于正常 ,HBsAg、抗 HCV阳性ALT不合格结果分别与其阴性ALT不合格结果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0 5 ) ;夏秋与冬春季ALT不合格率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 <0 .0 0 5 )。结论 影响ALT值的主要因素是 :生理、病理及其它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