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以中医补肾活血法结合西医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方法:调查我院登记的20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用回顾性方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20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有效率为95%,治愈率为5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2.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多种原因引起骨髓造血功能衰竭,表现为以骨髓增生减低,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疾病。临床上,慢性型较多见,起病缓,病程长,临床症状多表现为贫血、感染、出血等。2012年10月,我科收治1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足部感染患者。根据该患者足部感染特点采取如意黄金散、地塞米松、茶叶水混合后外敷加红光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我科于2012年10月收治慢性再生障碍性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珊 《中国医药导报》2007,4(10Z):80-80
目的:观察以中医补肾活血法结合西医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方法:调查我院登记的20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用回顾性方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20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有效率为95%,治愈率为5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4.
对8例低增生型难治性贫血和12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进行了实验室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在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时骨髓淋巴细胞、浆细胞比值、骨髓小粒中非造血细胞、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阳性率和积分、细胞外铁染色阳性程度均显著高于低增生型难治性贫血,而外周血幼红和幼粒细胞数及检出率、Pelger核异常率、骨髓红系比值、巨核细胞层数及小巨核发生率又显著低于低增生型难治性贫血.  相似文献   

5.
温阳补肾法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4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赓莉  王兵 《河北医学》2005,11(11):1054-1055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临床血液病比较常见的疾病,现就本人自1993年至2001年治疗的41例脾肾阳虚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资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自1988年以年,我们对20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住院病人进行了听力学检查,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例中男12例,女8例;年龄17~55岁;病程1~18年。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辽宁 鞍山 114002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病理分型与临床诊疗间的关系。方法:用不脱钙的塑料包埋法,制成2μm厚的骨髓病理切片,用网形测微器计点法测定切片内造血主质与脂肪组织所占容量的百分比率,确定骨髓增生度;以骨髓增生度、局限性造血细胞灶或岛、巨核细胞数等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骨髓病理分型依据。结果:在380例/次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病理检查患者中,依据此方法分型,其中:再生不良型83例(21.84%),再生障碍型II196例(51.58%),再生障碍型I101例(26.58%);提出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病理与低增生骨髓象、低增生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鉴别特征。结论: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用不脱钙的塑料包埋法进行骨髓活检以及骨髓病理分型,可有效的指导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8.
李玲 《新疆医学》1994,24(4):193-195
对32例难治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25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血象和髓象作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果显示:在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红系比值、巨核细胞数、外周血Pelger核异常率、外周血幼红和幼粒细胞数及检出率、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率和积分、细胞外铁染色阳性程度、骨髓淋巴细胞及浆细胞增多等方面,难治性贫血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比较,均有显著差别。作者认为,在难以肯定是难治性贫血还是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时,可将上述检查的特征性改变作为诊断的辅助指标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9.
利用骨髓检查对30例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30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20例增 生性贫血、20例增生性骨髓象的骨髓小粒、小粒内细胞平均数、骨髓脂肪滴的出现率以及同有髓小粒内、外细胞成分进行分析,分组比较。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及是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再生障碍性贫血 (简称再障 ) 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造血干细胞功能障碍性疾病 [1]。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是临床医师探索的一个难题。我院 1996年 9月 ~2003年 9月用环孢素A (CsA)、大剂量胸腺素联合康力龙 (司坦唑醇) 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 20例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选择此期间我院收治的住院及门诊随访患者 40例, 年龄 14~72岁, 中位年龄 32岁, 均为初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男 13例, 女 7例, 急性再障 8例,慢性再障 12例; 对照组: 男 11例, 女 9例, 急性再障 8例, 慢性再障 11例, 纯红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骨髓象动态观察分析在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249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外周血象、骨髓象进行动态观察分析。结果对临床疑似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及不典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骨髓象进行动态观察分析可提高对本病的诊断率。(1)周围血象:全血细胞减少是本痛最主要的特点之一,贫血常属正细胞正色素型,少数病例可有轻度红细胞大小不一,但无明显核畸形,网织红细胞计数〈2%。(2)骨髓象:①典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三系增生减低,肉眼观油滴增多,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巨核细胞明显减少或缺如,骨髓小粒以非造血细胞(组织嗜碱细胞、浆细胞、网状细胞等)和脂肪细胞为主。②不典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活跃,肉眼观油滴增多,粒系细胞比例及形态基本正常,红系细胞增生,幼红细胞比例升高,部分晚幼红细胞可见轻度巨幼样变(炭核红),可见少量的嗜多色红细胞,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巨核细胞明显减少或缺如,骨髓小粒造血细胞、非造血细胞增多可见(以非造血细胞为主)。换部位行多次骨越穿刺,骨越象无明显变化。③临床疑似病例的骨髓象:部分增生活跃,少部分增生明显活跃,粒系细胞正常或减少,红系细胞比例及形态基本正常,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巨核细胞减少不明显,骨髓小粒造血细胞、非造血细胞均可见。经过多次、多部位穿刺,骨髓象符合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特征。④第一次骨髓穿刺表现为混血或干抽的,经多次、多部位骨髓穿刺,骨髓象均表现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3)少部分病例做骨髓活检。结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骨髓组织呈向心性萎缩,即先髂骨、后棘突、再胸骨。在造血细胞进行性减少中,骨髓可出现灶性增生,即早期造血呈代偿性增生。故在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病程的不同阶段,骨髓增生程度不同,同一阶段不同部住骨髓增生情况也不同;再加上干抽或穿刺不当造成的骨髓增生不良假象,有时一二次涂片检查是难以正确反映骨髓逢血情况的。当骨髓穿刺涂片难以确诊临床疑似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时,多次、多部位穿刺进行骨髓象动态观察对进一步诊断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2.
1972年4月至1990年6月,我们应用中草药验方四合粉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20例取得了一定疗效,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20例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12例;年龄最大者42岁,最小者12岁。多数患者均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大都在服药1~3个月间逐步缓解或好转,6个月左右基本治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抑郁发生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护理提供方向和依据。方法:通过抑郁自评量表(SDS),自拟情绪影响相关因素调查表及患者一般资料表,在患者知情同意原则下,对80例住院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抑郁发生率为42.5%,高于国内常模;患者的住院天数、性格、经济状况、自我形象紊乱、担心医生的医术是影响抑郁症状发生的主要因素。结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抑郁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心理干预应及早进行。  相似文献   

14.
张苏娜 《海南医学》2005,16(2):116-116,107
目的 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鉴别要点,为临床诊断治疗病人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对15例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难治性贫血(MDS-RA)与36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的血象及骨髓象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2AA组出血及三系减少的发生率明显高于MDS-RA组;骨髓细胞学检查显示,(2AA组增生程度低下以及巨核细胞减少和消失的发生率明显高于MDS-RA组,而MDS-RA组病态造血的发生率则明显高于CAA组。结论 骨髓细胞学检查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鉴别的主要手段,骨髓病理学检查能提高病态造血的检出率,尤其是ALIP检测不仅为MDS-RA和CAA鉴别的主要指标,而且能够预测疾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陕西医学杂志》2016,(1):122-123
<正>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多种病因、多种发病机制引起的一种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1]),大量实验研究表明免疫介导的造血抑制是再生障碍性贫血最常见的病理机制。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我院2006年8月至2014年8月收治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36例,其中男24例,女12例,年龄12~72岁,中位年龄48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16例,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NSAA)20(其中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相似文献   

16.
一、材料和方法 1.临床资料:①病例选择各种非恶性疾病贫血患者17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6例。年龄在19~35岁的占16例,42岁1例(男性)。其中缺铁性贫血5例,巨幼细胞性贫血4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6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2例。另取3例20~35岁健康男性的骨髓标本做对照组;②按贫血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型再生障碍性贫血60例附属医院消化血液科韩淑琴,李文智承德市双桥区医院刘秀兰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中西医结合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下略再障),是一种原因不明以骨髓多能干细胞增殖和分化障碍而导致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疾病。近年来,随着治疗...  相似文献   

18.
吴晶 《吉林医学》2013,(28):5926-5927
目的:探讨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护理特点,旨在提高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护理水平。方法:对48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实施病情观察,预防出血和感染,正确给药并观察其疗效,给予心理护理及营养支持等方法。结果:经过全面细致的优质护理,13例患者基本治愈,28例好转,7例无变化,有效率85.4%。结论: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护理是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成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10例庚型病毒性肝炎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资料显示,庚型病毒性肝炎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率较高(5.4%)。因此在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因诊断中,应列入HGV感染的可能。再生障碍性贫血多发生在急性庚型病毒性肝炎起病后14~21d,早期以急性肝炎症状为主,后逐渐以再生障碍性贫血症状为突出。庚型肝炎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预后差。  相似文献   

20.
低增生型难治性贫血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实验室鉴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玲 《新疆医学院学报》1996,19(3):224-225,229
对8例低增生人治性贫血和12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进行了实验室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在慢性再生障碍怀贫地骨髓淋巴细胞、浆细胞比值、骨髓小粒中非造血细胞、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阳性率和积分、细胞外铁染色一程度均显著高于低增生型难治性贫血,而外周血红红和幼粒细胞数及检出率、Pelger核异常率、骨髓红系比值、巨核细胞层数及小巨核发生率为显著低于低增一难治性贫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