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王丽峰  杨岚  邱文山  杨冬 《广东医学》2006,27(6):898-899
目的 探讨经母亲对胎儿行被动免疫在预防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对自孕20周起多次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的HBAg(+)孕妇68例(A组)及未注射的28例HBsAg(+)孕妇(B组),用固相放免法和套式PCR检测母血HBsAg、HBV-DNA及其新生儿血HBsAg、抗HBS、HBV-DNA.结果 A组70例新生儿中67例血清抗HBS(+)与B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新生儿血HBsAg、HBV-DNA检出率均明显低于B组.A组孕妇用药后血HBsAg滴度及HBV-DNA水平较用药前明显下降.结论 经母亲对胎儿行被动免疫可有效预防HBV宫内感染.  相似文献   

2.
乙肝免疫球蛋白在预防HBV宫内感染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乙肝表面抗原阳性HBsAg( )孕妇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 (HBIG)在预防乙肝母婴传播中的作用。方法 :自孕 7个月起多次肌注HBIG的HBsAg( )孕妇 30例 (A组 ) ,及未经注射的 2 4例HBsAg( )孕妇 (B组 ) ,用固相放免法和套式PCR检测母血HBsAg ,HBVDNA及新生儿血HBsAg ,抗HBs,HBVDNA。结果 :A组 30例新生儿中 2 8例血清抗HBs( )与B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 (P <0 .0 5 )。A组新生儿血HBsAg ,HBVDNA阳性检出率明显低于B组。结论 :经母亲对胎儿行被动免疫可有效预防HBV宫内感染。  相似文献   

3.
①目的 探讨经母体对胎儿行被动免疫在预防乙型肝炎病毒 (HBV)宫内感染中的作用。②方法 对自孕 2 0周起多次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 (HBIG)的HBsAg(+)孕妇 52例 (A组 )及未注射的 32例HBsAg(+)孕妇 (B组 ) ,用固相放免法和套式PCR检测母血HBsAg、HBV -DNA及新生儿血HBsAg、抗HBs、HBV -DNA。③结果 A组 52例新生儿中 48例血清抗HBs(+) ,与B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 (P <0 .0 5)。A组新生儿血HBsAg、HBV -DNA检出率均明显低于B组。A组孕妇用药后血HBsAg滴度及HBV -DNA水平较用药前明显降低。④结论 经母体对胎儿行被动免疫可有效的预防HBV宫内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孕妇及其新生儿行被动免疫对阻断乙肝母婴垂直传播的效果.方法 选取HBsAg( )孕妇分成A、B两组,A组60例,于孕28、32、36周分别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U;B组58例,仅作常规产前检查及监护.A组孕妇所分娩的新生儿注射乙肝疫苗(HBVac)10μg和HBIC 100U,B组新生儿只注射HBVac 10μg.分别检测母体、新生儿及6月龄婴儿血清中HBsAg、HBV-DNA、HBsAb.结果 A组较B组孕妇所分娩的新生儿血清中HBsAg阳性率显著降低,P<0.05;A组较B组的6月龄婴儿HBsAb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对HBsAg阳性孕妇应用HBIG被动免疫,可有效阻断乙肝病毒垂直传播,新生儿出生时应用HBIG和HBVac联合免疫,可以显著提高婴儿6月龄的HBsAb阳性率.  相似文献   

5.
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病毒宫内传播疗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慧 《中国医疗前沿》2009,(1):19-19,43
目的探讨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病毒宫内传播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01-2007年产检乙肝大三阳的120位孕妇及其分娩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其中60例用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病毒宫内传播、产后予新生儿联合免疫的孕妇及其新生儿作为观察组(A组),未用乙肝免疫球蛋仅产后予新生儿联合免疫的孕妇及其新生儿60例作为对照组(B组)。A组于20周起每4周进行一次HBIG(200IU)肌内注射,两组均在产后立即抽脐血查乙肝五项及HBV-DNA,HBsAg、HBeAg及HBV-DNA阳性者于产后1年复查婴儿乙肝五项及HBV-DNA,,两组新生儿均行联合免疫。结果两组新生儿脐血大多为大三阳,无明显差异,但观察组HBV-DNA均处于较低水平,而观察组均处于高水平。产后1年婴儿HBsAg、HBV-DNA阴性率观察组为93.34%,对照组为20%P〈0.005.结论大三阳孕妇多次小剂量注射HBIG可有效阻断乙肝病毒母婴宫内传播。  相似文献   

6.
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宫内感染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晓英  皮红  黄进  于立  赵玲玲 《重庆医学》2006,35(16):1491-1493
目的 观察孕期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母婴垂直传播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4年9月~2005年11月血检HBV阳性36例孕期用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母婴垂直传播孕妇作为A组,2004年9月~2005年11月血检HBV阳性23例孕期未用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母婴垂直传播孕妇作为B组.A组自孕28周起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IU,每4周1次,共3次;B组仅定期产检;分娩时抽脐静脉血查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结果 A组孕妇分娩的新生儿HBsAg( )率13.9%,明显低于对照组(6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5),A组中大三阳脐血HBsAg( )检出率明显高于乙肝携带者和小三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B组三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 孕妇于孕晚期多次注射HBIG进行被动免疫,可有效阻断乙肝母婴传播,HBeAg( )阻断困难.  相似文献   

7.
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晓芳 《中国医药导报》2009,6(19):62-62,66
目的:探讨观察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乙肝血清标志物阳性的188例孕妇随机分为治疗组94例和对照组94例,治疗组怀孕28周起开始注射高效乙肝免疫球蛋白200IU,每隔1个月注射1次,共3次。对照组产前未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观察新生儿脐血HBsAg阳性及新生儿脐血清抗-HBs检出率并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94例孕妇分娩的新生儿乙肝血清标志物阳性5例,感染率为5.3%;对照组94例,新生儿乙肝血清标志物阳性45例,感染率为47.8%;治疗组94例孕妇分娩的新生儿脐血清抗-HBs检出70例(74.46%);对照组94例孕妇分娩的新生儿脐血清抗-HBs检出2例(2.12%)。结论:孕晚期注射乙肝免疫蛋白被动免疫方式对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具有重大作用,同时加强产时、产后新生儿主被动免疫,减少了母婴垂直传播(宫内感染)的发生率,减少了乙肝传播。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乙肝病毒(HBV)母婴垂直传播进行多因素研究并对主动免疫进行综合评价,以进一步加强对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机制的认识,降低HBV母婴垂直传播率。方法:调查研究病例来自三级医院产房无症状HBV携带孕妇及其新生儿86例,根据母亲孕期、新生儿是否进行被动免疫〔注射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HBIG)〕分为免疫阻断组、免疫未阻断组,两组新生儿均按计划免疫要求注射乙肝疫苗,产前、产后及新生儿分别取静脉血检测乙肝标志物(HBVM)、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对出院产妇及新生儿进行随访。调查、核对、记录所有相关因素,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母亲血清的HBeAg阳性或HBV-DNA阳性,新生儿的宫内感染明显高于阴性者。母亲孕期、新生儿出生进行被动免疫对乙肝感染率有显著降低作用。产前阻断HBsAg阳性组与HBsAg、HBeAg双阳组所生婴儿宫内感染无显著差异,产前未阻断HBsAg、HBeAg双阳组所生婴儿宫内感染率显著高于HBsAg阳性组。结论:应针对HBV携带者孕妇的高危因素及时进行阻断,可以降低HBV宫内感染率,宫内感染是导致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的高危因素及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348例HBsAg阳性孕妇,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的时间及合并HBeAg阳性分组,分析其新生儿外周血HBsAg阳性率。结果348例HBsAg阳性孕妇占同期住院孕妇的12.1%;在孕28、32、及36周分别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组,其新生儿HBsAg阳性率为4.24%,明显低于孕36周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组(9.78%)(P〈0.05)及未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组(17.39%)(P〈0.01);HBeAg阳性组其新生儿HBsAg阳性率为25.76%,明显高于HBeAg阴性组(9.72%)(P〈0.01)。结论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率较高,HBeAg阳性是高危因素,孕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可有效地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10.
探讨孕母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在预防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传播的作用。方法: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孕妇108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56例),分别于孚8,32,36周时肌注(HBIG)200IU,B组不用药,并用固相放免法及套式PCR检测孕母血HBsAg,HBVDNA及新生儿HBsAg,HBVDNA,抗HBS,结果:A组新生儿中53例血清抗HBsAg( ),与B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A组新生儿血HBsAg,HBVDNA检出率明显低于B组,A组孕妇用药后HBsAg滴度及HBVDNA水平较用药前明显下降,结论:孕母肌注HBIG能有效预防宫内感染。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孕妇主动与被动联合免疫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的作用和机理。方法:将106例HBsAg(+)孕妇分成两组,预防组60例,自孕妇20周起多次注射乙肝疫苗(HBVac)和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对照组46例,不用HBVac和HBIG。母婴血清HBsAg、HBeAg和HBsAb用固相放免法检测,HBV-DNA用有套式PCR检测。结果:预防组新生儿血清HBsAg和HBV-DNA检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预防组新生儿HBsAb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孕妇于孕期通过HBIG和HBVac联合免疫,可有效预防HBV宫内感染,其机理可能为胎儿获得被动免疫。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的两种用法与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研究更好的治疗方法降低乙肝母婴传播的几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方法: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用于乙肝病毒感染孕妇孕期(治疗组A)和婴儿期(治疗组B)注射,监测婴儿的0岁、1岁乙肝感染率,比较两种用法的预防效果,对乙肝免疫球蛋白两种注射方法用以预防乙型肝炎母婴传播产生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A中1岁时的HBsAg阳性率、抗-HBs阳性率为9.5%、85.7%,治疗组B中1岁时的HBsAg阳性率、抗-HBs阳性率为6.1%、91.9%,经统计学分析治疗组A比治疗组B的HBsAg阳性率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的方法比对孕妇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的方法预防乙肝母婴传播较为经济有效,在阻断乙肝母婴传播,减少新生儿乙肝感染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方面具有较大的社会效益和实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HBsAg)阳性,同时HBV-DNA阳性母亲经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HBIG)和乙肝疫苗联合免疫后所产婴幼儿的免疫效果。研究不同方法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对HB-sAg伴HBV-DNA双阳性孕妇的乙肝病毒(HBV)宫内感染阻断作用。方法:将163例双阳性孕妇分为A、B、C3组:A组(51例)与B组(50例)孕妇于妊娠26周、30周和34周时分别肌肉注射HBIG200IU,共3次;C组为对照组(62例),孕期未进行任何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干预。出生后A组所有新生儿于出生6h内和生后2周注射HBIG200IU,满月起按l、2、7月龄分别接种乙肝疫苗,并定期随访;B组与对照组新生儿出生6h内接种乙肝疫苗,以后按1、6月龄分别接种乙肝疫苗。结果:3组宫内感染率分别为7.8%,14.0%,29.0%,P〈0.05;新生儿HBsAg阳性例率在出生时、6月、12月时,A、B组均低于对照组(P〈0.01,P〈0.05),A、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HBs阳性率在6月、12月时,A、B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HBsAg伴HBV-DNA双阳性孕妇,选择注射HBIG能有效减少HBV宫内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宋亚飞  魏莉延 《当代医学》2016,(27):147-148
目的:分析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免疫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选取90例HBsAg阳性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于胎儿出生后接种乙肝基因疫苗。观察组在孕妇28周开始予以宫内阻断,临产时进行抽血复查患者HBVM,接着胎儿出生后肌肉注射200IU乙肝免疫球蛋白,同时于新生儿接种20μg的乙肝基因免疫。观察和比较2组新生儿出生和1周岁时HBVM情况。结果观察组胎儿出生时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阳性率9例(20.0%)和HBV-DNA阳性率5例(11.1%)明显低于对照组27例(60.0%)、16例(35.6%),HBsAb阳性率25例(55.56%)明显高于对照组4例(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婴儿1周岁时,HBsAg阳性率1例(2.2%)明显低于对照组8例(17.8%),HBsAb阳性率42例(93.3%)明显高于对照组34例(7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免疫阻断乙肝母婴传播,可获得显著且良好的效果,值得应用以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乙肝疫苗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 HBIG)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综合治疗疗效。方法对186例孕检的孕妇HBsAg阳性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3例)和对照组(93例),治疗组分别于孕24周、28周、32周、36周肌肉注射HBIG共4次,每次200IU,同时在不同部位注射乙肝疫苗20μg,共4次;对照组在同时间、同剂量单用HBIG。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用药前、后孕妇血清及新生儿脐血清的乙肝两对半,采用核酸荧光定量法检测HBV-DNA含量。结果治疗组用药后HBV-DNA含量比对照组明显下降。治疗组新生儿脐血清HBsAb检测率69.89%(65/93)明显高于对照组45.16%(42/93)。治疗组和对照组宫内感染率分别为5.38%,12.9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孕期用乙肝疫苗联合HBIG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治疗效果优于单一注射HBIG的治疗,对减少乙肝母婴垂直传播宫内感染的发生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母亲对胎儿行被动免疫在预防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对自孕20周起多次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孕妇68例(A组)及未注射的28例HBsAg(+)孕妇(B组)采用固相放免法和套式PCR检测母血HBsAg、HBV DNA及其新生儿血HBsAg、抗HBS、HBV DNA.结果 A组70例新生儿中64例血清抗HBS(+),与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新生儿血HBsAg、HBV DNA检出率均明显低于B组.A组孕妇用药后血HBsAg滴度及HBVDNA水平较用药前明显下降.结论 经母亲对胎儿行被动免疫可有效预防HBV宫内感染.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passive immunization of fetus by infection of mother with HBIG on drevention of HBV intrauterine infection. Methods Forty-eight pregnant women with HBsAg positive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group A(68 cases)were injected with HBIG during pregnancy;group B(28 cases)were followed up without injecfion of HBIG as controls. The blood samples of mothers and their infants were tested with radioimmunoassay and PCR. Results of 70 infants in group A,64(91.46%)were positive for anti-HBs(P<0.05).The infants with HbsAg positive and HBV DNA positive in group A were fewer than those in group B(P=0.02 and <0.05). Conclusions Passive immunization of fetus by iniection to mother with HBsAg may prevent HBV intrauterine infection effectively.  相似文献   

17.
文亮  高丽 《中国医学创新》2013,(21):135-136
目的:探讨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预防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母亲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新生儿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新生儿于出生后24 h内注射乙肝疫苗,治疗组新生儿母亲于孕28、32、36周分别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新生儿于出生后24 h内和出生后1个月分别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新生儿脐血HBsAg阳性率分别为7.14%和2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新生儿出生后1、6、12个月的HBsAg阳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可有效地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对乙肝母婴传播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为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的高发区,人群中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高达149/6以上,乙肝携带者达1.2亿余人,并有明显的家庭聚集现象,其中母婴垂直传播是最主要的原因,而宫内传染、产时传播及产后传播是母婴传播的3种途径,是新生儿出生后乙肝疫苗接种失败的主要原因。我们于2004年3月起采用产前孕妇被动免疫即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产后婴儿给予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联合免疫阻断母婴乙肝传播的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孕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的疗效。方法:采取2004年1月至2006年10月在我院产科门诊进行产检孕妇ABsAg阳性100例分成2组。预防组60例自妊娠28周起注射乙射1次200(HBIG)共3次,对照组40例,于婴儿出生后6h内使用HBIG使用HBIG200U肌内注射,满月再注射200u肌内注射。两组婴儿出生后12h内均使用乙肝疫苗10μg,第2个月,第6个月再加强注射1次,1岁时测定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核酸(HBV、DNA)及肝功能结果。60例预防组HBsAg阳性孕妇分娩的新生儿HBsAg(+)率6%明显低于对照组28%,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因此,孕妇于孕晚期再次注射HBIG进行被动免疫,可有效阻断乙肝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20.
李钧  部英  韩斌 《当代医学》2007,(21):44-45
目的 研究对HBsAg、HBeAg双阳性母亲及其所生的新生儿采用不同的阻断方法,观察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有何不同.方法 将104名HBsAg,HBeAg双阳性孕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A组)孕妇48名,联合免疫组(B组)孕妇56名.A组孕妇只作常规体检,新生儿只接受乙肝疫苗免疫;B组孕妇于妊娠的28,32,36周各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1U,新生儿应用乙型肝炎疫苗加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两组婴儿均随访1年,满周岁时抽血检测HBsAg和杭一HBs.结果 两组的HBsAg阳性率分别为20.41%、7.14%,其中采用乙肝疫苗与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免疫组HBsAg阳性率显著低于单独采用乙肝疫苗免疫组,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X2=3.99;P<0.05]A组的免疫保护率73.47%,B组的免疫保护率91.07%,两种方案之间有显著性差异[X2=4.53P<0.05].结论 乙肝免疫球蛋白与乙肝疫苗联合免疫对母婴垂直传播的阻断效果优于单独接种乙肝疫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