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小剂量(75~150mg)阿司匹林(ASA)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心肌梗死、脑梗死等)的基本药物之一。布洛芬是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广泛应用于儿童和成年人。但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疾病,能否同时服用布洛芬治疗慢性疼痛,是人们普通关注的问题。本文对阿司匹林与布洛芬相互作用的有关文献进行综述,供临床安全用药参考。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对降低胃癌发病率的作用.方法 设服用过阿司匹林的患者为观察组,未服用过阿司匹林的患者为对照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胃癌发生率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胃癌发生率比较显示,10年内使用过阿司匹林的患者胃癌的年发病率为十万分之7.5;10年内未使用过阿司匹林的患者组发生胃癌的年发病率为十万分之11.5,观察组的发病率与对照组的发病率间存在着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目前临床上对于阿司匹林的探索,将会在胃癌等肿瘤及其癌前病变的化学预防领域中取得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张其楷 《国外医学(药学分册)》1992,(3)
阿司匹林是最常用的温和镇痛剂之一,对于感受伤害系统它的作用方式还是大多未知的。本文叙述32名健康的医学学生志愿者(年龄20~30岁)对阿司匹林的中枢作用。应用非炎症疼痛模型:以皮下应用电流脉冲活化感受伤害传入。测定个体疼痛阈、疼痛等级和刺激引起的脑电图(EEG)变化。这些作用表示出对具有中枢作用方式的广泛疼痛的敏感反 相似文献
5.
6.
阿司匹林对胃癌细胞株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对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生长及人胃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阿司匹林对胃癌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建立人胃癌裸鼠移植模型,给予阿司匹林30天,观察肿瘤大小。结果阿司匹林对胃癌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且呈一定的时间和剂量依赖性;阿司匹林对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结论阿司匹林对胃癌细胞及裸鼠移植瘤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环氧化物水解酶(COX)途径生成的相关因子抑制新生血管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医药科学》2016,(19):81-83
目的探讨小剂量阿司匹林对妊娠期高血压的预防作用,为临床治疗妊娠期高血压提供有效的途径。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5月我院所收治的有妊娠高血压高危因素孕妇1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9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小剂量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安慰剂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率、孕妇产后出血量、新生儿低体重发生情况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等因素。结果对照组的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率为41.1%,显著高于观察组的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率13.3%,观察组孕妇中重度、中度和轻度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产后出血量和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新生儿低体重发生率和窒息发生率分别为3.3%、1.1%和8.9%、6.7%,观察组新生儿低体重和窒息发生率显著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阿司匹林能很好的治疗妊娠期高血压,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生率,对新生儿没有危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8.
作者对阿司匹林用于治疗糖尿病引起的末梢神经障碍作了研究。 15例糖尿病患者,其中13例有自觉性末梢神经障碍,2例虽无自觉症状,但末梢神经传导速度低下。在继续应用胰岛素或磺酰脲药物治疗的同时,每日给予阿司匹林35mg/kg,分3次饭后口服,共3周。停药3周后,分别调查其自觉症状、膝腱反射、测定腓骨神经传导速度,评价治疗效果。结果表明,糖化血红蛋白值为7.6~12.8%,平均10.4%,其浓度变动控制在1%以内。7例下肢疼痛的患者,有5例显著减轻,1例完全消失;6例足背、足底或足趾麻木的患者,有4例减轻。7例膝反射减弱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后显著增强,2例膝反射消失的患者服药后得以恢复。对右下肢腓骨运 相似文献
9.
晋会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5):151-152
阿司匹林具抗炎、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在心血管病预防中显示出良好的作用,它可以降低心肌梗死、卒中的发病及死亡风险,阿司匹林通过不可逆抑制环氧化酶而阻断血栓素A20(TXA2)的形成,而TXA2在血小板的激活、粘附和聚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所以阿司匹林具有抗血小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席哲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20):74-74
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其应用于临床已有80多年的历史,是非选择性环加氧酶抑制剂,具有较强的解热镇痛作用,广泛用于抗感染、抗风湿的治疗。小剂量的阿司匹林主要抑制血小板中环加氧酶1(COX-1),减少血栓素A2(TXA2)的生成, 相似文献
12.
阿司匹林(ASA)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NSAID),有广谱药理活性和多个作用位点,血脑屏障通透性好。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体内和体外实验均证实,ASA具有直接的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抗炎和抗血栓形成的抑制环加氧酶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13.
席哲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29)
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其应用于临床已有80多年的历史,是非选择性环加氧酶抑制剂,具有较强的解热镇痛作用,广泛用于抗感染、抗风湿的治疗.小剂量的阿司匹林主要抑制血小板中环加氧酶1(COX-1),减少血栓素A2(TXA2)的生成,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病和短暂性缺血发作,如脑血栓、冠心病、心肌梗死、偏头痛,人工心脏瓣膜或其他手术后的血栓形成及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本文就阿司匹林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等的进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4.
内皮细胞中前列腺素(PG)的产生与血小板有关系,这一发现不仅有助于对妊娠高血压症发病机制的认识,而且为预防该病提供理论依据.当前列环素(PGI_2)和血栓素A_2(TXA_2)的产生不平衡时,妊娠高血压加重.PGI_2在内皮细胞形成,环氧化酶将花生四烯酸(AA)转变成PG的环内过氧化物;TXA_2由血小板中的环氧化酶形成.这两种PG对血管平滑肌和血小板有相互拮抗作用,TXA_2使血管收缩,促进血小板聚集和粘附于血管壁,而PGI_2则促进血管扩张,对抗血小板的粘附作用.PGI_2也可由胎盘及胎儿的血管细胞产生,但它在胎儿循环中的功能尚不清楚.TXA_2调节母体循环,使之适应妊娠期血溶增加和心输出量增大的需要.有证据表明,妊毒症时PGI_2产生不足而TXA_2产生过量.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庆大霉素与赖氨酸阿司匹林混合用药对庆大霉素耳毒性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豚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庆大霉素(GM)组、庆大霉素联合赖氨酸阿司匹林(GM LAP)组和对照组。GM组:12mg·kg-1,sc,qd;GM LAP组:GM 12 mg·kg-1 LAP 135 mg·kg-1,sc,qd。对照组:不给予任何药物。采用听性脑干反应(ABR)和耳蜗铺片观察用药前后听阈及耳蜗毛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GM组1、8 kHz ABR4 wk平均阈移与GM LAP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耳蜗铺片结果显示,GM组底圈毛细胞有损伤,与正常组比较排列不整齐,毛细胞损伤向上逐渐减轻,与听阈升高的程度相平行;而GM LAP组的毛细胞排列整齐,无损伤。结论赖氨酸阿司匹林对庆大霉素耳毒性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探究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防治中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的应用情况.方法 5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5例.对照组使用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使用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1年随访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的7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 相似文献
19.
阿司匹林对子宫动脉血流异常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低剂量阿司匹林对存在子痫前期或胎儿宫内发育迟缓高危因素孕妇的预防作用效果。方法将孕14~16周经多普勒超声证实有子宫动脉血流异常的孕妇139例分为两组,试验组(n=74)接受低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n=65)不作处理。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子痫前期的发生率分别为35.1%和61.5%(P〈0.01),其中重度子痫前期的发生率分别为7.7%和22.5%(P〈0.05);试验组和时照组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发生率分别为18.9%和32.3%(P〉0.05);两组间新生儿1min和5minApgar评分小于5分的比例及新生儿体重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孕14~16周存在子痫前期或胎儿宫内发育迟缓高危因素的孕妇给予低剂量阿司匹林,可降低子痫前期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盐酸林可霉素对小鼠肠黏膜屏障的损伤作用。方法将24只小鼠均分为正常对照组和造模组。造模组给予盐酸林可霉素灌胃,建立小鼠肠黏膜破损及肠道菌群失调模型。检测两组小鼠肠道菌群,分析细菌易位及通透性情况[检测血浆二胺氧化酶( DAO)]。结果小鼠灌服盐酸林可霉素3 d,肠道菌群失调。正常对照组需氧菌易位率16.7%,造模组52.3%;正常对照组厌氧菌易位率8.3%,造模组68.2%。上述指标比较,造模组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正常对照组血浆 DAO(2.08±0.05) mg · mL-1,造模组(7.18±0.10)mg·mL-1,造模组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盐酸林可霉素对小鼠肠黏膜屏障有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