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膀胱癌的端粒酶活性表达及其在膀胱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程序──酶标法(定量)和银染法(定性)对28例膀胱瘤、11例癌旁膀胱、6例正常膀胱的组织标本进行端粒酶活性检测。结果膀胱癌组织的端粒酶活性阳性检出率为89.3%(25/28),癌旁膀胱组织为27.3%(3/11),正常膀胱组织为0%(0/6)。膀胱癌组与癌旁组、正常组端粒酶阳性检出率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端粒酶活性表达与膀胱癌病理分期、分级等无相关性(P>0.05)。结论端粒酶激活发生在肿瘤形成的早期阶段,有望成为检测早期初发或复发膀胱癌有用的肿瘤标志物,癌旁组织端粒酶的激活提示肿瘤微浸润可能。  相似文献   

2.
ABC免疫电泳对膀胱癌P21蛋白表达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四虎  邓显昭 《华西医学》1994,9(3):353-355
用ABC免疫电泳检测了29例膀胱移行细胞癌、6例癌旁粘膜、3例膀胱炎和3例正常膀胱粘膜的P21蛋白表达,发现25例(86.2%)膀胱癌、3例癌旁组织、1例正常膀胱膜、2例胶胱炎组织有P21蛋白表达。随肿瘤分级增高,P21蛋白条带的光密度积分增加;肿瘤组织P21蛋白光密度积分高于癌旁组织,癌旁组织又高于正常膀胱粘膜。  相似文献   

3.
血清过氧化氢酶活性测定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比色测定法检测了1156例不同疾病患者的血清CAT活性。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358例不同疾病患者的血清CAT活性增高,占疾病总数的31.0%(P<0.01)。其中胰腺炎组为76.5%(13/17);胆囊炎组为46.2%(6/13);肝癌组为59.3%(16/27);心衰组为54.6%(6/11);非癌性肝病组为64.6%(42/65);精神分裂症组为59.6%(53/89)。正常不同妊期妇血清CAT活性在晚孕组校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顺产与难产妇女血清CAT活性和顺产与难产新生儿脐血清CAT比较,结果均有差异(P<0.05)。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膀胱癌组织及尿脱落癌细胞中的端粒酶活性并探讨其在膀胱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改良端粒重复片段扩增(TRAP)法一端粒酶PCRELISA法对膀胱癌组织、正常膀胱壁、膀胱癌患者及非肿瘤患者的尿脱落细胞、膀胱冲洗液的端粒酶活性进行半定量测定。结果37例膀胱癌组织中有31例(83.8%)端粒酶阳性。非肿瘤膀胱组织标本中端粒酶活性均未检出。膀胱癌患者的尿脱落癌细胞中端粒酶活性为:膀胱冲洗液82.8%(24/29),新鲜自排尿55.2%(16/29)。27例非肿瘤患者中仅1例(前列腺增生)膀胱冲洗液检出端粒酶活性弱阳性,余均为阴性。结论尿脱落细胞中端粒酶活性测定能高度灵敏、特异性地检测出的少数癌细胞,对膀胱癌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肿瘤相关抗原CA15-3在胃癌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5例胃癌,癌旁组织,正常胃粘膜和30例胃溃疡组织中CA15-3的表达情况。结果:55例胃癌阳性表达者43例(78.2%)。其中胞浆胞膜均阳性者30例(69.8%),而胞膜阳性13例(30.2%)。55例癌旁组织阳性表达者2例(3.6%),仅为胞膜阳性,溃疡及正常胃粘膜均为阴性。CA15-3阳性表达及胞浆阳性定位与组织学分型有关(P<0.01),与胃癌进展,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CA15-3阳性表达可能是胃癌变细胞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6.
端粒酶PCR SCE检测对诊断膀胱癌的价值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明膀胱癌患者端粒酶阳性率及姊妹染色单体互换(SCE)率,以确定其诊断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膀胱癌及对照正常膀胱的组织进行端粒酶活性检测(TRAP-银染法)、外周血淋巴细胞SCE检测,然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组织标本的端粒酶阳性率:膀胱癌93.75%(30/32),正常膀胱组织0%(0/30),表明膀胱癌端粒酶高度表达,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2)外周血淋巴细胞SCE率(X):膀胱癌32例(10.06),膀胱癌的SCE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3)膀胱癌患者的端粒酶活性与SCE率的关系:阳性组32例SCE率10.06;膀胱癌患者端粒酶阴性组30例SCE率9.17(P〈0.05)。结论 端粒酶PER及SCE检测对于膀胱癌诊断及鉴别良恶性均具有重要的价值,可作为辅助诊断及攀别诊断指标.SCE率可作为膀胱肿瘤的疗效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7.
何利平  潘秀珍 《内镜》1996,13(1):6-9
对28例32个胃,十二指肠及结肠病进行EMR,经病理证实胃腺癌10个,腺瘤6个,中重度异型增生7个,十二指肠类癌1个,结肠腺癌6个及类癌2个,19个恶性肿瘤中粘膜癌14个,粘膜下癌5个,经EMR完全切除12个(63.16%),分析完全性切除病灶部位,大小及形态学分型,完全切除率在病变小2.0cm组为68.75%(11/16),大于2.0cm组为33.33%(1/3),Ⅱa型组为66.67%(6/9  相似文献   

8.
胃癌组织中GA15—3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肿瘤相关抗原CA15-3在胃癌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5例胃癌,癌旁组织,正常胃粘膜和30例胃溃疡组织中CA15-3的表达情况。结果:55例胃癌阳性表达者43例(78.2%)。其中胞浆胞膜均为阳性者30例(69.8%),而胞膜阳性13例(30.2%)。55例癌旁组织阳性表达者2例(3.6%),仅为胞膜阳性,溃疡及正常胃粘膜均为阴性,CA15-3阳性表达及胞浆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纤维连接蛋白(Fn)在正常膀胱及膀胱癌组织中的分布情况。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5例正常膀胱组织,33例膀胱癌组织中的Fn分布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正常膀胱组织中Fn分布于基膜及粘膜下组织,上皮层无Fn而膀胱癌组织中基膜Fn有不同程度的丧失,Fn表达阴性或弱阳性为63.6%(21/33)。浸润性癌及分化差的膀胱癌组织中Fn丧失明显,12例浸润性膀胱癌中,10例Fn表达阴性或弱阳性为83.  相似文献   

10.
报道了简便、快速、准确的微量红细胞己糖激酶连续监测法。己糖激酶对葡萄糖的米氏常数为1.8×10 ̄(-4)mo1/L。指示酶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的最适浓度为20U/ml。最适pH为8.25。延迟时间为60秒,线性反应时间从60秒至12分钟。线性范围为0~36.0U/g Hb。批内rv5.15%,批间CV6.89%。天津地区健康成人红细胞己糖激酶活性参考范围为0.75~1.71U/gHb,脐血为0.9~1.5U/gHb,低底物浓度百分比为(55.3±4.3)%。  相似文献   

11.
大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疗效。方法:用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塞50例。其中男40例,女10例;年龄40~70岁,平均(54.3±8.6)岁。溶栓时间放宽至24小时内。结果:溶栓治疗冠脉再通率为62.0%(31/50),其中3小时内溶栓冠脉再通率为84.0%(21/25),~4小时为71.4%(5/7),~6小时为40.0%(2/5),~24小时为23.1%(3/13);再梗塞16.1%(5/31);出血并发症为18.0%(9/50),其中应用肝素组较高28.0%(7/25),有1例发生脑出血而死亡;非肝素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8.0%(2/25)。急性期住院病死率为8.0%(4/50)。结论:早期大剂量短时程尿激酶静脉给药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可提高相关血管再通率。合用肝素不会降低急性期病死率及再梗塞率,有可能增加出血并发症甚至脑出血的机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Survivin、p53及Ki-67的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与10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Survivin、p53及Ki-67的表达,并用RT-PCR方法验证其中3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和10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Survivin、p5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6%(56/88)和45.5%(40/88),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均无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Survivin的表达与膀胱癌的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膀胱癌组织中Ki-67增殖指数(PI)为20.4±10.7,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为0。RT-PCR方法显示在3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Survivin阳性表达率为100%,而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均无表达。结论Survivin与膀胱癌的恶性程度有关,与p53及Ki-67共同参与了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及进程。  相似文献   

13.
HPV16/18感染及其致癌基因与宫颈癌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端粒酶活性、人乳头瘤病毒16/18(HPV16/18)感染及致癌基因与宫颈癌的相关性。方法 对30例浸润型宫颈癌、58例宫颈内瘤形成(CINⅢ20例、CINⅡ20例、CINⅠ18例)及16例正常女性的宫颈新鲜组织,采用端粒酶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PCR)检测端粒酶活性,用荧光定量多聚酶链式反应(FQ-PCR)检测HPV16/18DNA,用PCR方法对HPV16/18DNA阳性组织作HPV16型致癌基因E6、E7检测。结果 宫颈癌组中端粒酶阳性22例(73.33%)(HPV16/18+15例,7例有E6、E7表达),端粒酶阴性8例(HPV16/18+1例,无E6、E7表达)。CINⅢ级中端粒酶阳性13例(46.4%)(HPVl6/18+6例,2例有E6、E7表达),端粒酶阴性15例(无HPV16/18+);CINⅡ级中端粒酶阳性6例(25%)(HPV16/18+2例,1例有E6、E7表达),端粒酶阴性18例(无HPV16/18+);CINⅠ级中端粒酶阳性2例(10.00%)(HPV16/18+2例,无E6、E7表达)。而16例正常宫颈组织仅1例(6.25%)端粒酶活性表达,此例HPV也呈阳性而无E6、E7表达。宫颈癌和癌前病变(CINⅢ)组织端粒酶活性表达频率(P〈0.01)和HPV16/18感染率(P〈0.01)及其致癌基因表达(P〈0.01)均显著高于良性损伤(CINⅠ和CINⅡ)和正常对照。结论 端粒酶活性在宫颈癌发生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在子宫颈损伤中端粒酶激活与HPV感染及其致癌基因的表达密切相关;对于探讨宫颈病变的进展和宫颈癌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从临床上收集123例膀胱癌及癌旁组织和5例正常膀胱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MIF蛋白表达,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MIF在膀胱癌、膀胱癌邻近的正常组织和正常对照组中的表达为45.5%;(56/123),66.7%(82/123),0(0/5),有显著性差异(P〈0.05)。膀胱癌MIF蛋白表达与膀胱癌分化程度相关(r=0.221,P〈0.05),与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P=0.474)。结论:MIF在膀胱癌发生及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了35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治疗前血清粒系集落刺激因子(G-CSF)水平,其中25例作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后的动态观察。结果表明APL患者治疗前血清G-CSF检出率为11.43%(4/35),18例正常人对照均未能检出G-CSF。25例APL患者ATRA治疗后第6天血清G-CSF检出率即明显升高,直至12天(P<0.05),15天后逐渐下降。外周血WBC出现高峰时血清G-CSF的检出率高达83.33%(15/18)。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血清G-CSF水平与外周血WBC、早幼粒或中幼以后粒系细胞绝对数呈相关性(P均<0.05)。并初步分析了血清G-CSF变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分子检测方法在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选取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12 月南京市第 二医院收治的住院患者 293 例,依据最终临床诊断分为肺结核组 171 例,非结核肺病组 122 例。 所有患者均采集痰液标本,进 行痰抗酸染色涂片、BACTEC MGIT 960 分枝杆菌快速培养、荧光定量 PCR(FQ?PCR)检测结核分枝杆菌 DNA、结核分枝杆菌 RNA 恒温扩增检测技术(SAT?TB)和结核分枝杆菌/ 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技术(Xpert MTB/ RIF)检测。 结 果 293 例患者中,最终临床诊断肺结核 171 例,非结核肺病 122 例;痰涂片总阳性 70 例(23.89%),其中有 13 例经菌种鉴定 为非结核分枝杆菌;快速培养总阳性 70 例(23.89%),SAT?TB 总阳性 56 例(19.11%),FQ?PCR 总阳性 75 例(25.60%),Xpert MTB/ RIF 总阳性 85 例(29.01%);5 种方法的敏感性分别为 33.33%、40.94%、43.86%、32.75%、49.71%,痰涂片的特异性和阳性 预测值为 89.34%、81.43%,其余方法均达 100%,其中 Xpert MTB/ RIF 和临床诊断一致性最高(Kappa = 0.451);171 例肺结核患 者中,痰涂片阴性 114 例( 66. 67%),培养阴性 101 例( 59. 06%);涂阳培阴肺结核 8 例( 4. 68%)、涂阳培阳肺结核 49 例 (28.65%)、涂阴培阳肺结核 19 例(11.11%)、涂阴培阴肺结核 95 例(55.56%),Xpert MTB/ RIF 在涂阳培阴肺结核、涂阳培阳肺 结核、涂阴培阳肺结核、涂阴培阴肺结核 4 组患者中的阳性检出率均最高(37.5%、97.96%、78.95%、17.89%)。 结论 Xpert MTB/ RIF 具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敏感性和特异性,与临床诊断的一致性较好,在肺结核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适合推 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石蜡包埋组织中结核菌DNA与抗酸菌L型检测意义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5例病理及临床证实结核和10例正常胎儿石蜡包埋组织在进行了IK染色和PCR检测发现:结核组35例,IK染色:抗酸菌L型28例(80.8%),抗酸菌杆菌型2例,总阳性检出率为85.7%(30/35);PCR检测;TB-DNA阳性29例(85.7%)。两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10例正常胎儿对照两法检测均无1例阳性,提示:两法对石蜡包埋组织中的抗酸菌L型及杆菌型检测,都具有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用端粒重复扩增(TRAP)微孔板杂交法,检测人端粒酶方法学研究及临床应用。方法利用Kim法处理组织与胸腹水细胞及扩增端粒酶产物,引物TS含生物素,扩增产物与包被有亲和素的微孔板结合,并与含荧光素特异探针杂交,酶标记抗荧光素抗体与之结合而呈色。结果该方法NaOH的最佳变性浓度为06mol/L,最佳杂交时间为1小时,批内变异系数(CV)为96%。在94例各种恶性肿瘤组织与恶性胸腹水端粒酶活性总检出率894%,其中5例胸腹膜转移癌的胸腹水检出率为80%,58例肿瘤远端组织与良性胸腹水为86%。结论该法有较好的测定敏感度与重复性,较银染色法更为简便快速,无同位素污染,检测成本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CA72—4在胃癌患者血清中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探讨胃癌患者血清中肿瘤标志物CA724水平的表达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对57例胃癌患者,26例胃良性疾病及30例正常人(健康助血员)进行了血清CA724水平的检测。结果胃癌、良性疾病及健康对照组血清中的CA724中位水平分别为57(255~1515)U/ml、210(160~263)U/ml和121(091~192)U/ml,胃癌组较良性疾患及健康对照组,均达统计学上的显著意义(P<001)。以37U/ml为界值,胃癌组与胃良性疾患的敏感度的分别为:632%(36/57)与77%(2/26),正常对照组中CA724水平均<37U/ml,胃癌组较良性疾病组及正常对照组的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病理类型的胃癌阳性检出率也有差异,其中以未、低分化胃癌患者最高(18/25)72%,浸润伴转移癌(10/14)714%,中高分化胃癌(7/11)636%,其他胃癌如残胃癌、印戒细胞癌等(1/7)143%。结论CA724是一种具有临床诊断参考价值的胃癌标志物,其表达水平在不同病理类型中具有一定差别  相似文献   

20.
线粒体肌酸激酶在乳腺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线粒体肌酸激酶在乳腺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线粒体肌酸激酶抗血清和免疫组化LSAB法对45例乳腺肿瘤组织行CK-mit检测。结果 癌细胞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率分别是乳腺浸润性导管瘤78.2%(25/32)、乳腺腺瘤10.0%(1/10)、癌旁组织2.9%(1/35)。线粒体肌酸激酶阳性率在癌组织内比在癌旁组织和腺瘤内高(P<0.01)。结论 线粒体肌酸激酶有助于乳腺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