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急性白血病患者止血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的止血功能及其与出血症状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或发色底物法对93例AL患浆凝血、抗凝和纤溶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治疗前血浆P-选择素、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SFMC)、凝血酶调节蛋白(TM)、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D-二聚体(D-D)水平显升高;高白C抗原(PC:Ag)、纤溶酶原活性(PLG)、α2抗纤溶酶(α2-PI)、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A)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解白血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纤溶酶原(PLG)和D-二聚体(D-dimer)的活性变化。方法以STA Compact全自动血凝仪及ACL-200型自动血凝仪测定20例正常健康人、12例急性原始粒细胞白血病(M1、M2)、10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6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血浆的纤维蛋白原含量(FIB)、纤溶酶原活性(PLG)及  相似文献   

3.
探讨老年糖尿病及糖尿病伴微量蛋白尿患止、凝血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检测老年糖尿病组(包括正常蛋白尿组和微量蛋白尿组)和对照且止凝血指标,包括:血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蛋白C抗原(PC:Ag)、蛋白S抗原、P-选择素(P-selection)、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tPA: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PAI-1:1)及D-二聚体(D-D)。结果老年糖尿病组的  相似文献   

4.
急性白血病纤溶系统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纤溶系统的异常。方法 发色底物法和ELISA法测定93例患者血浆一系列纤溶指标。结果 患者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二聚体(D-D)水平显著升高;纤溶酶原活性(PLG)、a2抗纤溶酶活性(a2-PI)、纤溶酶原派激活抑制物活性(PAI)水平降低;缓解后均恢复正常。结论 AL患者存在纤溶系统的激活,部分指标与AL分型、出血程度和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冠心病(CHD)患者凝血及纤溶系统的变化,我们对20例稳定性心绞痛(SA)、19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5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作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纤溶酶原(PCG)、α2抗纤溶酶、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等凝血及纤溶指标的测定,结果显示与SA相比,UA及AMI患者t-PA活性,t-PA/PAI比值明显降低(P〈0.05),血浆PA  相似文献   

6.
脑血栓患者凝血因子Ⅻ对纤溶活性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脑血栓和(或)脑腔隙性梗死(脑腔梗)患中凝血子因子Ⅻ(FⅫ)对纤溶的影响。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脑血栓患血浆FⅫ:Ag、FⅫα、βFⅫa水平,FⅫ:C和其他纤溶性性;利用MOFA技术筛选是否存在已知常见的FⅫ基因点突变。结果107例脑血栓患中,有22例呈FⅫ:C下降,类似FⅫCRM^+表现,PLG:A、α2AP:升高和D-二聚体(D-D)水平降低的同时,FⅫa和βFⅫ:C下降,类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患者凝血及纤溶系统机能改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20例健康人,20例稳定性心绞痛(SA),19例不确定型心绞痛(UA)与57例急性心肌梗塞(AMI)等患者,进行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组织型纤酶原激活抑制物(PAI),纤溶酶原(PLG),α2抗纤溶酶(α2AP)纤维蛋白原(FG)与D-二聚体(D-Dimer)等指标的活性或含量的测定,结果:与健康人相比,UA和AMI患者发病时,t-PA活性及t-PA/PAI比值均明显降低(P值均〈0  相似文献   

8.
老年冠心病患者止凝血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检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活性(PAI:A)及D-二聚体(D-D)、P-靠拢素(P-Selectin)、组织纤溶酶原激活性活性(t-PA: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活性(PAI:A)及-D二聚体(D-D),并与对照组比较。老年冠心组的TAT、vWF;Ag、P-Selectin、PS、Ag、t-PA:A、PA  相似文献   

9.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脂蛋白的(a)「LP(a)」与凝血和纤溶功能的关系以及尿激酶溶栓治疗对其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检测20例AMI、30例稳定型心绞痛、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和20例健康人以及AMI溶栓后的血清LP(a)、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单体(FM)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浓度。结果AMI、UAP和SAP患者的LP(a)、DD和FM较对照组明显增高,而t-PA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妊高征患者血浆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变化。方法:测定20例正常孕妇15例妊高征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纤维蛋白原(Fg)含量、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t-PA:a)、a2-纤溶酶抑制物活性(a2-PI:A)。结果非孕妇与正常孕妇、正常孕妇与妊高征患者之间D-D含量有明显差异(P〈0.01,P〈0.001);妊高征患者FDP阳性率(100%)JE JO  相似文献   

11.
一种新的纤溶活性测定法及在心肌梗死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建立新的纤维蛋白溶解活性(Fibrinolyticactivity,FLA)测定方法,并初步应用于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观察,方法 将定量受检血浆加于含有纤溶酶原(PLG)和标准纤维蛋白的小试管中,同时加入定量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硅粒,37℃温育一小时,检测生成D-二聚体的量,结果 40例正常人的FLA分级在Ⅱ,Ⅲ级(占70%),60例AMI患者FLA分级在0,I和Ⅳ级(占73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红细胞酶和同工酶谱改变的患病率,并研究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ICSH介绍的方法及PAGE电泳测定红细胞酶活性及PK和ADA同工酶,采用FPLC系统纯化ADA同工酶,分析酶蛋白的生化性质。结果:患病率:在229例白血病和MDS患者中,G6PD缺乏为43.1%,PK缺乏为27.8%。MDS患者中的酶缺乏患病率:PK缺乏为50.0%,G6PD缺乏为48.0%,PNP缺乏为39.1%;酶过多患病率:ADA过多为69.6%,ENOL过多为40.0%,ALD过多为30.4%。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PK活性增高,而PK同工酶型均正常。急性白血病患者采用抗肿瘤抗生素后G6PD和6PGD活性减低(P<0.05)。MDS红细胞酶缺陷显著多于ADA2同工酶表达见于AML(M4和M5)的单个核细胞及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的红细胞,但ALL不表达(P<0.001)。ADA同工酶纯化分析示正常结构。结论:红细胞酶的检测可作为CML的预后参数,作为急性白血病抗肿瘤药物耐药预示指标,有助于MDS-RA和再障、CML与CMML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侵袭能力与粘附分子表达关系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白血病细胞浸润及转移与粘附分子表达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APAAP、免疫印迹方法研究50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骨髓和(或)外周血白血病细胞粘附分子VLA4(CD49d)、LFA1(CD11a)的表达。结果:发现AML浸润组CD49d、CD11a表达较非浸润组显著增高(P<0.005)。结论:AML白血病细胞可能通过CD49d/VCAM-1,CD11a/ICAM-1粘附机制与血管内皮细胞粘附而浸润组织。外周血白血病细胞与骨髓白血病细胞CD49d、CD11a表达无显著差别,说明骨髓白血病细胞CD49d、CD11a表达高低不是其从骨髓释出的唯一因素。  相似文献   

14.
葛根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及对凝血纤溶活性和内皮?…   总被引:28,自引:9,他引:28  
观察葛根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对UAP患者凝血纤溶活性和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70例UPA患者随机分为葛根素治疗组(A组)40例和对照组(B组)30例,2组均予心绞痛常规治疗,A组加用葛根素注射液静滴。分别观察治疗20日前后心绞痛疗效,并检测血浆中凝血纤溶活性指标包括抗凝血酶Ⅲ(AT-Ⅲ)、纤溶酶活性(PL: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活性、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活性(PAI:a)、内皮素(ET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中期荧光原位杂交(M-FISH)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诊断及其微小残留病(MRD)检测中的价值,应用17号全染色体彩涂探针对10例初诊时按细胞形态学诊断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未治疗患(初治APL5例,复发APL3例,AML-M1和AML-M5各1例)和10例治疗后获完全缓解(CR)的APL患作耻M-FISH检测,并与常规细胞遗传学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结  相似文献   

16.
重症胆管炎患者凝血功能改变的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重症胆管炎患者凝血功能改变的特点。方法:对28例急诊入院且APACHEⅡ评分≥12分的重症胆管炎患者立刻采血,分别测定抗凝血酶Ⅲ(ATⅢ)、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GMP140)、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纤维蛋白原(Fg)、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纤溶酶原(Plg)及α2纤溶酶抑制剂(α2PI)。结果:所有患者均存在ATⅢ、tPA、Plg三者活性的显著降低以及GMP140、vWF、PAI的显著升高,Fg和α2PI均无显著变化。结论:重症胆管炎患者在疾病的早期已存在明显的凝血功能紊乱,表现为在凝血与纤溶被激活的同时伴有纤溶受抑,凝血与纤溶间的平衡被破坏而产生高凝状态,以及严重的血小板和内皮细胞受损害,结果引起组织器官内广泛的微血栓形成而导致其微循环障碍,因此易出现组织器官的功能障碍甚至衰竭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我国老年人血液纤溶能力状态,对92位健康老人(72.0±8.6岁)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其快速抑制剂(PAI~1)和血浆纤溶酶原(PLG)进行了测定并据此确定了参考值范围。tPA:680±160IU/L(420~940IU/L);PAI-1:11.96±1.56fU/L(8.91~15.01FU/L);PLG:107.2%±16.9%(74.1%~140.3%)。上述结果与年轻组相比tPA与PLG活性降低而PAI-1活性增高(P<0.001),说明老年人纤溶系统功能有明显减退。  相似文献   

18.
抗磷脂血栓综合征与获得性抗活化的影响C现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了解抗磷脂抗体(APA),抗活性化的蛋白C(APCR)与抗磷脂血栓综合征(APL-T)的关系,进一步探讨APL-T血栓发生机制。方法以ELISA检测ACA(IgM,IgA);APTT检测LA;APTT+/-APC检测APCR。结果20例患者符合APL-T诊断。根据病因分类,100例SLE患者中14例为继发性APL-6:16例“原因不明”血栓与习惯性流产患者中6例为原发性APL-T。根据抗体分类,2  相似文献   

19.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患者血栓前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患者易发生血栓形成的机制。方法:对21例PNH患者测定了13项能反映血栓前状态的分子标志物或指标。结果:与正常对照比较,患者血浆纤维蛋白肽A(FPA)水平明显增高,抗凝血酶-Ⅲ(AT-Ⅲ)和蛋白C(PC)降低,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活性明显降低,t-PA抑制物(PAI)活性增高。血红蛋白尿急性发作期上述凝血与纤溶指标的变化较静止期更显著,合并血栓形成者变化的幅度最大。患者血小板相关指标无明显变化,血浆内皮素-1(ET-1)和vWF∶Ag水平正常。结论:PNH患者存在血栓前状态,其发生可能主要与凝血机制亢进和纤溶机能减弱有关。  相似文献   

20.
肺心病血液高凝状态的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检测103例慢性肺原性心脏病(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的血小板活性和凝血、抗凝血、纤溶功能。结果表明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的血小板活性增强,βTG与PF4均明显升高(P<005)。血小板粘附性增强,vWF:Ag显著升高(P<001),Fn升高但无显著差异(P>005)。凝血功能增强,FⅧ:C显著升高(P<001),Fg显著升高(P<001)。抗凝功能减弱,ATⅢ下降(P<001),α1AT升高(P<005),α2MG无明显改变。纤溶功能减弱tPA下降(P<001),DD显著升高(P<001),但α2PI下降(P<005),PAI、PLG无明显改变。提示肺心病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但缺乏特异性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