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观察甘油果糖和甘露醇序贯治疗急性创伤性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65例创伤性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A、B、C、D组。A组(18例)应用20%甘露醇250 mL静脉输注,(3-4)次/天,4 d后全部改用甘油果糖静脉输注,(3-4)次/天,疗程3 d,总疗程7 d。B组(17例)以甘油果糖250 mL和20%甘露醇250 mL 6 h-8 h 1次交替静脉输注,疗程7 d。C组(14例)全部应用20%甘露醇250 mL静脉输注,3-4次/天,疗程7 d。D组(16例)全部应用甘油果糖250 mL静脉输注,3-4次/天,疗程7 d。上述各组7 d后依病情好转程度酌情减少脱水剂用量。观察各组临床症状、体征、脑水肿、肾功能及电解质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效果各组间两两比较,A组与C组、B组与C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5.286,P=0.022;χ2=4.930,P=0.026)。肾功能异常在第3天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比较C组与D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38,P=0.044)。电解质变化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序贯治疗创伤性脑水肿疗效好,副反应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以致康胶囊为基础配合西药治疗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不良反应和药品费用,以探讨临床较佳的改善溃疡愈合质量的方案。方法:采用分组对照的研究方法,并应用药物经济学方法分析各方案的费用与效果。初次根除Hp共115例,分为A、B、C、D4组。A组为致康胶囊1次0.6g,4次/日,阿莫西林胶囊0.5g,4次/日,克拉霉素0.25g,2次/日,兰索拉唑30mg,2次/日;疗程为7天。B组为致康胶囊1次0.6g,4次/日。疗程为7天。C组为阿莫西林胶囊0.5g,4次/日,克拉霉素0.25g,2次/日,兰索拉唑30mg,2次/日;疗程为7天。D组为再次根除Hp共27例,方案同A组。疗程为7天。结果:A、B、C组的Hp根除率分别为93%、32%、94%,A、C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D组根除率为81%。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6.2%,C组与A+D组或B组间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A组与D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1年,消化性溃疡发病率及Hp感染的变化,C组与A+D组或B组间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A组与D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1年消化性溃疡费用效益分析,边缘成本效益(IncrC/E)、成本效益(C/E)以A、C2组方案较优,A组方案最优。结论:加用致康胶囊能有效地改善治疗后1年消化性溃疡发病率及Hp感染率,不良反应少。治疗后1年费用效益分析,以A、C2组方案较优,A组方案最优。  相似文献   

3.
目的:优选增免强力颗粒的最佳制粒工艺。方法:以喷雾制粒后颗粒的含水量为考察指标,采用L9(34)正交法优选流化床喷雾制粒的最佳工艺。结果:流化床喷雾制粒的影响因素程度依次为:A(浸膏相对密度)〉B(进风温度)〉C(进风量)〉D(喷浆速度);最佳流化床喷雾制粒方案为:清浸膏相对密度1.25、进风温度80℃、进风量1 500 m3/h、喷浆速度40 mL/min。结论:确定了增免强力颗粒合理的制粒工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舒血宁注射液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A、B、C、D 4组,每组30例。A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B组采用舒血宁注射液20 mL加入5%葡萄糖液250 mL中静滴,每日1次,7 d为1个疗程;C组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3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滴,每日1次,7 d为1个疗程;D组舒血宁注射液20 mL加入5%葡萄糖液250 mL中静滴,复方丹参注射液3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滴,每日1次,7 d为1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后患者的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椎基底动脉平均流速变化。结果 A、B、C、D 4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3%,87%,83%,97%,与A组比较,B、C、D组明显升高,且D组升高比B、C组显著(P均<0.05);治疗后B、C、D组显著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且D组效果明显优于B、C组(P均<0.05)。4组均显著提高椎基底动脉平均流速,B、C、D组比A组提高显著,且D组提高比B、C组明显(P<0.05)。结论舒血宁注射液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临床疗效好,优于单独静滴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加灯盏细辛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86例住院患者按抽签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动脉溶栓治疗。治疗组43例黄芪注射液40mL+0.9%生理盐水100mL,1次/d,静滴。灯盏细辛注射液30mL+0.9%生理盐水250mL,1次/d,静滴;西医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4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症候积分、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20例,显效12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02%。对照组痊愈10例,显效10例,有效13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6.74%。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症候积分两组均有下降(P0.05),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加灯盏细辛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黄晖 《亚太传统医药》2014,(11):108-109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符合标准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在给予基础治疗的同时,A组给予丹红注射液20mL加5%葡萄糖溶液250mL中缓慢静注,1次/d;B组给予低分子肝素5 000IU皮下注射,2次/d;C组给予丹红注射液20mL加5%葡萄糖溶液250mL缓慢静注,1次/d,同时给予低分子肝素5 000IU皮下注射,2次/d.同时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肺功能检测以及疗效评价.结果:从治疗的临床疗效评价来看,C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B组(P均小于0.05).在肺功能改善方面,C组效果明显优于A组、B组(P均小于0.05),其中在FEV1.0 %/FVC、PaO2方面反映最为明显.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对COPD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两药联用明显优于单药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优化中药鼻通水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以鼻通水对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肿胀的抑制率作为药效评价指标,考察提取时间(A)、提取次数(B)、加水量(C)、醇沉浓度(D)4个因素对药效的影响。结果:提取工艺影响因素依次为:加水量(C)〉提取次数(B)〉醇沉浓度(D)〉提取时间(A),较优提取工艺条件为A2B3C3D1。结论:得出较优提取工艺条件为处方药材加8倍量水,回流提取3次,每次1h,醇沉浓度为50%。该制备工艺合理,有效成分提取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针刺治疗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治疗方案进行初步优选。方法将63例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才藤荣一7级评价法为观察指标,采用正交设计,研究针刺时机(A因素,A1为1~10 d,A2为11~20 d,A3为21~40 d)、选穴配伍(B因素,B1为项穴,B2为项穴+舌咽穴,B3为项穴+舌咽穴+辨证取穴)、针刺深度(C因素,C1为浅刺,C2为中刺,C3为深刺)、疗程(D因素,D1为治疗2个疗程,D2为4个疗程,D3为6个疗程)4因素3水平的不同搭配组合方案,对脑梗死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患者的影响,初步确定脑梗死吞咽障碍针刺治疗优选方案。结果 4因素3水平的最佳水平及搭配方案(直观分析)为A1(或A2)B3C3D2,即在病程20 d内,选用颈项部、舌咽部穴位,配合辨证选穴,采用深刺法,治疗4个疗程能取得最好的效果。4因素的作用主次比较(方差分析)显示,因素A、C为显著因素(P0.05),因素B、D为不显著因素(P0.05)。显著因素A、C不同水平间的优劣比较(多重比较)显示,A1或A2优于A3(P0.05),C3优于C2、C1(P0.05),C2优于C1(P0.05)。结论对直观分析、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结论结合临床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认为在病程1~20 d内(A1或A2),采用项部穴(B1)为主,或结合舌咽穴(B2),或配合辨证取穴(B3),行深刺法(C3),治疗4~6个疗程(D3),为脑梗死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患者的针刺治疗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灯盏细辛注射液+黄芪注射液联合西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微循环。[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4例住院患者按住院号简单随机为两组。对照组32例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2例①灯盏细辛注射液30mL+生理盐水500mL,静滴;②黄芪注射液20mL+5%葡萄糖500mL,静滴;1次/d;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5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血液学指标、证候积分、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23例,有效7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治愈19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63%。临床疗效两组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D-Dimer、TXA、NIHSS、证候积分两组均有改善(P0.01),D-Dimer、TXA、证候积分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灯盏细辛注射液+黄芪注射液联合西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微循环,疗效满意,无副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SOD、MDA指标的干预作用。方法:将符合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患者60例,随机分为针刺干预组(A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B组)30例。A组采用针刺干预;B组采用阿司匹林75mg,每日1次。每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为1个治疗周期。观察治疗1周期前后SOD、bIDA指标变化情况。结果:2组患者在每个治疗周期前后SOD、MDA指标,组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针刺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高危因素SOD、MDA具有良性干预作用,本疗法可以作为缺血性脑卒中的二级预防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和参麦注射液对全身麻醉术后患者复苏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将52例符合入选要求的患者分为3组:参附注射液组15例(A组),参麦注射液组15例(B组),空白对照组22例(C组)。A组以参附注射液1mL/kg的剂量加适量5%葡萄糖稀释成100mL静滴;B组以参麦注射液1mL/kg的剂量同法静滴。C组仅以5%葡萄糖100mL静滴;3组均在手术结束,停止静脉麻药和吸入麻药时(T0时刻)开始静脉给药,5min内滴完。分别记录用药后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睁[时间、出复苏室时间、用药30min后格拉斯哥(GCS)评分情况,以及在用药后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A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以及睁眼时间、用药后30minGCS评分均大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C组之间各项比值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较参麦注射液更可以促进全身麻醉术后复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并且参附注射液中的乌头碱可能是其促进麻醉后复苏的关键成分。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醒脑开窍针法对缺血性中风针刺介入治疗的最佳时机。方法:将我院收治的356例缺血性中风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四组,A组针刺介入时机为发病6h以内,B组为发病6h~3天,C组为发病后3~7天,D组为发病后7~14天。分别于针刺前、针刺14天、针刺28天采用中医症状、体征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NIHSS);改良Barthel指数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经治疗后A组与其它三组在ADL、NIHSS及中医症状体征评分方面均出现了较明显的差异。结论:醒脑开窍针法越早介入治疗患者预后越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联合归脾汤治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3例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患者,采用黄芪注射液4 mL,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每日1次;配合归脾汤,日1剂,口服,2周为1个疗程,每周复查1次白细胞。结果:33例患者治愈28例,有效4例,无效1例,有效率96.97%。结论:黄芪注射液联合归脾汤治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张智琳  周丽梅  王倩  蔡飙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11):2533-2534,I001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痰热清对急性肺损伤大鼠MMP-9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72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是正常对照组(A组)、急性肺损伤模型组(B组)、常规剂量组(c组)、高剂量组(D组),每组18只。后3组大鼠经尾静脉静注脂多糖(LPS)5mg/kg制成ALI模型。30min后经腹腔分别注射生理盐水、生理盐水、痰热清(2.1mL/kg)、痰热清(4.2mL/kg)。每天早上给药1次,连续给药3d。每次给药后6h将每-组的6只大鼠经股动脉放血处死,取肺组织测量肺湿/干重比,检测肺匀浆的MMP-9含量,并在光镜下观察肺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C、D两组与B组相比,W/D和肺匀浆MMP-9含量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而C、D两组之间则无显著性的差异(P〉0.05),而D组大鼠出现不良反应和死亡的情况较C组大鼠多。光镜下B组呈现急性肺损伤的病理改变,而C、D两组较B组有明显改善,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痰热清可以降低ALI大鼠肺W/D和肺匀浆的MMP-9含量,常规剂量和高剂量效果相当,但高剂量可能会导致不良反应增加。  相似文献   

15.
张昊旻  王中男 《新中医》2011,(6):127-129
目的:观察痛必定注射液对大鼠脊髓背根神经节(DRG)细胞N-甲基-D-天门冬氨酸2B亚型受体(NR2B)含量的影响,以探讨其外周镇痛的机理。方法:将40只Wister大鼠分为A(正常组)、B(假手术组)、C(模型组)组、D(模型+痛必定组)4组各10只,采用坐骨神经结扎慢性损伤动物模型,通过免疫组化技术观察痛必定注射液对于DRG细胞内NR2B含量的影响。结果:A、B组NR2B含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C组NR2B含量较A、B组明显升高(P〈0.05);D组NR2B含量较C组明显降低(P〈0.05),与A、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痛必定注射液的外周镇痛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NR2B的合成或释放而实现的,由此可推断NR2B与"不通则痛"的病机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和中药结合卒中单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40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A组(针刺和中药结合卒中单元组)、B组(针刺结合卒中单元组)、C组(中药结合卒中单元组)、D组(卒中单元组)组,每组60例。每组病例均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脑卒中残损评定法(SIA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量表(BI)评分、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牛津残障量表(OHS)评分,同时观察治疗前后整体临床疗效,并于出院后第6个月随访OHS评分。结果4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A、B、C、D组治疗前后sIAs评分差值分别为21.91±3.25,17.11±4.12,17.25±4.26,10.64±5.42,A组差值与B、C、D组差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D组治疗前后BI评分差值分别为43.58±1.69,38.69±2.35,39.16±2.54,33.57±1.28,A组差值与B、c、D组差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D组治疗前后MMSE评分差值分别为12.33±2.25,9.20±3.02,8.04±3.16,5.93±3.38,A组差值与B、C、D组差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治疗后和出院后第6周OHS评分比较,A组与B、C、D组比较经秩和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总有效率93.33%,B组总有效率86.67%,c组总有效率85%,D组总有效率86.67%,A组与其他三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和中药结合卒中单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能有效改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认知能力、社会参与能力,可提高整体临床疗效,较针刺结合卒中单元组、中药结合卒中单元组、卒中单元组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李智泉 《中医药学刊》2010,(5):1110-1112
目的:探讨对于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合并胎儿生长受限患者在常规期待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中药加味黄芪散联合丹参注射液进行干预的疗效。方法:50例孕周在30~33周的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合并胎儿生长受限患者按自愿原则分为中药干预组26例(A组)和常规治疗组24例(B组),另外选择同期孕检正常妇女20例作为正常妊娠对照组(C组),多普勒超声观察胎儿生长指标,脐动脉血流、比较A、B组疗效和妊娠结局及新生儿存活率。结果:A组治疗后脐动脉阻力指数(RI值)、脐动脉血流速率在收缩期末和舒张期末的比值(S/D值)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疗效显著优于B组治疗后(P〈0.05),平均延长孕龄、新生儿体重、新生儿存活率显著高于B组(P〈0.01)。结论:对于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合并胎儿生长受限患者在常规期待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加味黄芪散联合丹参注射液进行干预疗效优于常规期待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黄芪建中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大鼠mtDNA ATPase6、ATPase 8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A组(正常对照组)、B组(COPD模型组)、C组(黄芪建中汤高剂量组)、D组(黄芪建中汤中剂量组)、E组(黄芪建中汤低剂量组)、F组(金水宝胶囊组),每组20只.后五组采用气管内注射脂多糖(LPS)加烟熏的方法制作COPD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各治疗组分别给药8周,采用RT-PCR方法检测大鼠动脉血mtDNA ATPase6、ATPase 8基因表达变化.结果 A组的荧光生长曲线呈明显阳性;B组大鼠mtDNA ATPase6、ATPase8荧光反应较A组明显下降(P<0.01);与B组相比:C组、D组、E组、F组荧光反应明显升高(P<0.01),升高的次序为C组>D组>F组.C组与D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D组与E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C组、D组与F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模型组大鼠mtDNA ATPase6、ATPase8基因表达量减少,黄芪建中汤对mtDNA ATPase 6、ATPase 8的基因表达有明显的保护与恢复作用,疗效优于金水宝胶囊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中医药黄芪桂枝五物汤熏蒸和针灸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作用。方法:对480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两因素两水平析因设计,共获得四组不同搭配,每种搭配施以不同处理方案,观察其多伦多临床评分、临床疗效评分和周围神经传导速度。结果:多伦多评分比较,治疗前四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A1B1、A1B2、A2B1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2B2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经析因设计方差分析可以看到,A因素(中药黄芪桂枝五物汤熏蒸)、B因素(针灸治疗)单独效应起作用(P<0.01),且A*B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1)。四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idit分析z=53.225,P=0.000);A1B1组与A2B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1B2、A2B1与A2B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1B1与A1B2、A2B1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1B2A2B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各组经析因设计方差分析可以看到,A 因素、B 因素单独效应起作用(P<0.01),且A*B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1)。与A2B2相比,A1B1组胫前神经和腓总神经MNCV、SNC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1B2、A2B1组胫前神经和腓总神经MNCV和SNC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论是中药黄芪桂枝五物汤熏蒸还是针灸治疗对周围神经病变都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二者联用效果更佳。两种方法结合,多途径多方法综合处理,才能更好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