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浅谈外阴白色病变的辨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近年来在临床治疗外阴白色病变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内治以调补肝、脾、肾三脏为主,以行血活血,滋阴润燥,养血祛风等治法;外治用清热祛湿、祛风止痒为法。以达到消斑止痒目的。认为本病病理机制是,气血不荣,阴部肌肤筋脉失去濡养所致。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气,血精生化乏源有关。  相似文献   

2.
外阴硬化性苔藓(Vulvar lichen sclerosus, VLS)是外阴、肛周皮肤变薄、色素减退呈白色病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外阴慢性损伤性疾病。目前本病病因尚不明确,中医认为该病外因为虫、风、湿、热之邪,内因之根本为肝脾肾三脏虚损。依据中医辨证论治,外阴硬化苔藓分为肝肾阴虚证、肝经湿热证、脾肾阳虚证、血虚风燥证及肝郁脾虚证;中医治疗此病方法众多并有明显优势,常用治法有内治法、外治法(中药熏洗、中药涂擦、针灸等)和内外合治法。通过对病因、中医证型和治法的总结,期望为外阴硬化性苔藓的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针药结合治疗外阴白色病变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外阴梅花针术 ,中药熏洗、外敷、内服的综合方法治疗外阴白色病变 30例 ,有效率达 87%。提示 :针药结合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疗效好 ,其活血、祛风、固本的治则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观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外洗配合红光照射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46例外阴白色病变患者治疗采用中药内服调理脏腑气血,中药外洗清热利湿止痒,红光照射改善外阴局部神经血管营养环境。结果:46例患者中痊愈7例,显效24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91.3%。结论:中药内服外洗配合红光照射治疗外阴白色病变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林静 《河北中医》1989,11(2):39-39
本病主要是外阴局限性或弥散性、萎缩性的白色病变。临床表现为外阴红肿,继则皮肤增厚变白,弹性消失而变干枯,并有裂纹,局部有刺痒疼痛。对此病的认识目前尚不完全一致,但多数认为是肝经湿热、肝肾阴虚、血虚肝旺、脾肾阳虚等。治疗多以清热利湿,清肝泻火、滋补肝肾、温肾助阳、祛风止痒等法。通过临床观察,应用上述治法,疗效很不理想。思考此类病例,主证是外阴表皮增生,  相似文献   

6.
陈继正  金季玲 《吉林中医药》2012,32(8):851+859-851,859
外阴白色病变系西医学病名,是指女性外阴皮肤和黏膜组织发生变性及色素改变的一种慢性疾病,又称慢性外阴营养不良.因其病程的漫长性及本病的高复发率[1],对病人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临床表现为外阴奇痒,皮肤黏膜色素减退,表皮粗糙、增厚或变薄、干燥易皲裂、失去弹性,阴道口挛缩狭窄等[2].本病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以围绝经期前后的妇女为多见,属妇科常见病[3].金季玲教授是天津中医药大学妇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天津市名中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妇科分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从医数十年,医术精湛,经验丰富.金季玲教授根据外阴白色病变的病因病机,症状表现,总结个人临床经验,以滋肾养肝、清热利湿、祛风止痒为主要治疗原则,以局部治疗为主要治疗方法,运用中药熏洗法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病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7.
中药综合治疗外阴白色病变56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中药综合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以辨证论治为主,内服中药结合外洗、外搽中药的方法综合治疗外阴白色病变患者56例。结果:56例治疗3个疗程后,痊愈20例,显效23例,好转13例,总有效率100%。结论:中药综合措施,标本兼治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8.
外阴白色病变的探讨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外阴白色病变的观察与探索,寻找出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的新思路.方法:内服兼外用药物并用,注重运用温肾壮阳、活血化瘀、祛风止痒、温经通络的方药,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症状体征.结果:接受治疗的患者均取得了良效.结论:运用中医药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的实践为临床改善这类患者的生存质量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临床症候繁多,根据其症状表现,可归为"瘿""心悸""消渴""泄泻""汗证""虚劳"等范畴。目前多将甲亢病因归为饮食不节、情志内伤、先天禀赋不足、外感邪毒等。病机大致分为四种学说:肝郁气滞、化火生痰;阳气亏虚、水湿内停;肾阴亏虚、阳亢化火;精明失养。中医治疗包括内治法、外治法、针灸及其它治疗,以中药内服为主,临床观察证实中药内服能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实验室检查指标,减少复发率及抗甲状腺药物的毒副作用。辨证施治以从肝、肾论治为主,实证多以清泻肝火、化痰散结,虚证多以益气养阴、调补脾肾。未来可针对中医药治疗本病的机制,复方药物成分的药效学、药代学机理,或更细致的研究不同临床表现中医治疗的区别,以更深入挖掘中医药治疗本病的特色与优势,或进行较长周期的研究,以发掘中医药治疗对本病复发率及远期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产后风湿多由本虚感受外邪所致,杨莉教授在治疗中强调扶正,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主要治法包括:补益气血,温经通络;补益肝肾,强壮筋骨;健脾祛湿,条畅气机:祛风散寒,活血通络.杨教授认为治疗本病在选择中药内服的同时也可配以艾灸、针刺、拔罐等外治法.同时患者应少接触冷水,注意保暖.  相似文献   

11.
汪受传提出从伏风论治小儿荨麻疹的观点,认为荨麻疹的反复发作与小儿禀赋有异、伏风内潜有关。提出荨麻疹的辨治:发作期风热犯表证治以祛风清热,解表止痒;风寒束表证治以祛风散寒,解表止痒;风湿挟热证治以祛风胜湿,清热止痒;血热生风证治以清热凉血,祛风止痒。缓解期血虚生风证治以滋阴养血,祛风止痒;肺卫不固证治以固表御风,调和营卫。  相似文献   

12.
王陈妮  刘燕 《河南中医》2020,40(2):199-202
明代医家龚廷贤在《寿世保元》中指出,痛风的发生为内外因共同作用所致,肝肾不足,脾失健运,气血虚弱为本,痰湿瘀血内结,外感风寒暑湿之邪为标,属本虚标实证。其治疗痛风以虚实为纲,气血为本,如辨为气血不足者,用参五秦艽汤加减补益气血,祛风散寒除湿;如辨为营卫失调者,用续断丸以益气养荣,补益肝肾;如辨为风湿痹阻者,采用消风饮祛风除湿,通络止痛;如辨为湿热内蕴者,采用二妙散清利湿热,通络止痛;如辨为瘀血痹阻者,采用舒筋散温通经脉,活血散瘀;如辨为痰瘀互结者,采用赶痛汤活血祛痰通络;如辨为劳倦过度者,采用十全大补汤益气补血等。治则明确,或攻、或补、或攻补兼施,以固护脾胃,调理气血为特点;治法灵活,补虚以健脾补肾,补益气血为主,配以祛风、散寒、除湿、清热、化痰、行瘀等攻邪治法;提倡内外兼治,善用中药内服及熨法、雷火针法外治;组方严谨,药物配伍以寒热并用、固护脾胃、重调气血为特点。  相似文献   

13.
宋群先 《河南中医》2021,41(2):205-210
冯宪章教授擅用中医四诊八纲、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内治与外治相结合的学术思想指导临床,治疗皮肤科的常见病和疑难杂症,疗效颇佳.龙胆泻肝汤具有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的功效,主治肝胆实火上炎证或肝胆湿热下注证.冯教授认为,带状疱疹病机为虚、瘀、湿、热、毒,病性为本虚标实,急性期方选龙胆泻肝汤加减;后期则加用益气扶正的药物.湿疹...  相似文献   

14.
尖锐湿疣的中医药治疗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尖锐湿疣(CA)文献的回顾和分析,发现中医治疗CA多以扶正固体,调补肝肾,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除湿化浊,消肿散结等方法,采用内治、外治、内外治联合、针药并用等多种形式,取得了优于单用西药治疗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施建新  李红敏  吴淞  陈芳 《陕西中医》2022,(11):1609-1612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与遗传过敏体质相关的难治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研究发现本病发病率逐渐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名中医吴淞临证发现,儿童特应性皮炎的核心病机是肺脾虚弱,其中脾虚生湿是基本特征,发作期易夹风邪,迁延期易阴虚血虚。临证治疗吴老师主张治病求本,兼顾整体、三因制宜,根据患儿症状分别论治,发作期患儿病因病机主要为肺脾虚弱、心火亢盛、外邪侵袭,治宜健脾除湿,清热疏风。迁延期病因病机主要是脾胃虚弱,血虚风燥,治宜肺脾双补,健脾除湿,滋阴养血,祛风止痒。吴老师通过多措并举疗效显著,供临证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中医纠正亚健康状态,养颜美容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多样的手法,内服药物美容是其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内服药物通过对全身的调理来达到局部治疗或补益身体的目的,以全身心的健康来保证局部的美,具体地说有健脾益气、滋补肝肾、补益气血、疏肝理气和血、温补肾阳、除湿化痰、清脾泄热六法,并论述了其病因病机,介绍了常用方剂和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运用虫类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药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00—2012年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文献,检索出其中含虫类药的复方354首,建立数据库,用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354首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含虫类药复方中,涉及中药211味,累计使用4767次;其中虫类药33味,累计使用844次,使用最多的虫类药为全蝎、乌梢蛇、蜈蚣、地龙等;祛风湿药、补益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解表药、平肝熄风药等6类药物累计使用90.59%;所用中药四气为温、平者占68.98%,五味为辛、甘、苦者占87.67%,归肝、脾、肾经者占57.94%。结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多运用虫类药搜风剔邪、化瘀通络,扶正祛邪兼顾,药物四气以温平为主,五味以辛甘苦居多,归经多归肝脾肾经。  相似文献   

18.
剥脱性唇炎目前发病机制不明,西医以对症治疗为主,见效快但易复发.中医治疗剥脱性唇炎历史悠久,疗效确凿.陈国丰教授临床经验丰富,对剥脱性唇炎的治疗见解独特,认为该病的病机为外感风邪,湿热内生;阴虚血燥,唇失所养,提出以祛风、胜湿、养血(阴)为主,清热泻火勿忘顾护脾胃的治疗法则,为剥脱性唇炎的中医临床诊疗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  相似文献   

19.
总结蔡连香教授论治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所致不孕症经验。对PCOS常辨证为脾肾不足、痰瘀互阻型与肝肾不足、肝郁血热型为主,以补肾健脾与养血疏肝调理冲任为基本治法;"突出精血理论",重视精血在卵泡发育中的作用,在辨肾阴、肾阳的基础上,健脾疏肝,兼顾化痰湿、祛瘀血,同时结合生理周期的阴阳特点顺应规律用药。  相似文献   

20.
通过搜集古医书及现代医家临证经验,总结出白鲜皮具有以下特点:临床汤剂用量多为5~30 g,常用量为5~10 g,丸、散剂用量为0.508~7.080 g,外用剂量为15~100 g.结合病种、证型、症状选择其最佳剂量,如清热燥湿止痒治疗皮肤科疾病(湿疹、荨麻疹等),汤剂为10~30 g,散剂为0.508~7.080 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