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栗平 《新中医》2011,(11):135-136
笔者就蒲公英的现代药理分析、配伍规律及临床新用做简单阐述。从药性分析展开到·临床应用的配伍规律,从现代药理分析展开到在传统应用的基础上总结蒲公英的现代临床新用,使传统药物在临床应用更为广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决明子的中药药性(性味、归经等)与现代药理学功效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通过查阅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1989—2010年有关文献,对决明子"归肝、大肠经,甘、苦、咸,微寒"等药性与药理研究的相关性进行归纳分析并作一综述。结果:决明子"归肝经"能保护肝脏,明目,降压;"归大肠经"具有润肠通便之功效。结论:传统的中药药性理论与现代药理作用存在一定的吻合之处,但仍有待进一步总结与完善,从而为决明子的临床应用提供更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决明子性味归经与现代药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决明子的中药药性(性味、归经等)与现代药理学功效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通过查阅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1989~2010年有关文献,对决明子"归肝、大肠经,甘、苦、咸,微寒"等药性与药理研究的相关性进行归纳分析并作一综述。结果:决明子"归肝经"能保护肝脏,明目,降压;"归大肠经"具有润肠通便之功效。结论:传统的中药药性理论与现代药理作用存在一定的吻合之处,但仍有待于进一步的总结与完善,从而为决明子的临床应用提供更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黄连与吴茱萸及其不同配伍的药性研究。方法:通过检索中药四性、黄连与吴茱萸近年来的国内外文献,并对其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从黄连与吴茱萸配伍的化学成分、药理及药性的现代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结果:黄连与吴茱萸及其不同配伍的药性研究主要集中在配伍后化学成分含量的变化、药理及临床应用方面,而对于药性药效物质基础以及在分子细胞水平对其配伍后药理药效机制的研究不多。结论:黄连与吴茱萸的药性研究亟需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5.
吴茱萸为临床常用药,且药物成分比较复杂,临床上常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本文将通过对近期文献的整理研究,来收集吴茱萸的药性和传统中医临床配伍疗效,以及吴茱萸的实验药理研究情况资料,吴茱萸临床配伍及其现代药理研究进展情况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6.
中药药理学是基于现代药理学实验方法,研究中药治疗作用及其机理、发展现代中药与创新中药、创造现代中药药性理论的一门学科。在讨论到中药药理学的基本任务及中药药理研究的现状与发展后,着重从基本药效问题、关于复方研究问题、关于治法原理研究问题、关于动物模型问题及关于中药的临床药理学研究问题进行了讨论。我们的建议是:应当有一个高屋建瓴的全面规化,应当提倡和实施百花齐放的方针,应当制定中药药理研究的相关原则、规范与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7.
试论现代中药药理研究成果的临床回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中药药理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不仅可提高临床疗效,同时也是成果验证的最佳途径。中药药理研究基于现代医学的病理生理展开,针对疾病,靶点明确,为辨病论治提供了有力武器。通过对现代药理研究的有效成分、组分所属的原药材进行临床回归,进而在临床中探索原药材的有效剂量,即可将辨病、辨证、现代药理、传统药性整合于现代中医临床诊治思维中,进而提高辨病治病疗效。同时对有效成分、组分的传统药性回归研究又可丰富和完善传统药性理论。  相似文献   

8.
中药配伍是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结合中药药性理论,遵从"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实现"整体综合调节"的目标。中药性味是中药药性理论的核心,中药性味配伍是中医方药理论中最具特色的层面,是方剂配伍的原始理论之一,结合病证特点,研究方剂性味配伍,有利于明确方剂的配伍机制。中药复方配伍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应用现代化的高科技手段进行中药成分、剂量、配伍关系等的研究,是传统医药理论与现代科技的有效结合,是传统中医药理论的继承和创新。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从符合中药性味的药理效应入手,对性味组分的配伍效应与机制进行研究,能更好地解析中医药配伍机制,用现代信息学方法诠释中医理论,综合探究中药性味归属与组分配伍后药理效应消长的相关性,有利于推动中药复方理论的发展。中药性味与组分配伍研究应该注重性味配伍后对组分配伍药理效应的结合,明确中药配伍的科学内涵,更好的发扬中药的特色和优势。对近年来中药复方配伍方式和药效进行了综述,为后续新药开发和临床应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养精种玉汤出自《傅青主女科》,是清代傅氏用于诊治妇人不孕之血虚证颇具临床价值的经典名方,组方严谨、疗效显著,研究价值极高。笔者从方药溯源及方证释义、药理研究、临床研究、质量标准、成药性开发、安全性研究等方面对养精种玉汤的中医古籍和现代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发现该复方的药理研究多是考察其治疗不孕症的机制和疗效,缺乏对该方的药效物质结构、功能、原理的全面解读,笔者结合超分子"印迹模板"及网络药理学的内容,提出新的中药复方药理研究方向;养精种玉汤的质量控制多以小分子化合物为参照指标,建议应打破固有思维,增加大分子化合物和中药超分子的研究与检测;养精种玉汤成药性涉及汤剂、膏剂、颗粒剂的初步研究,考虑到该方的中药材质量稳定性以及其成药性的科学性,建议可结合中药配伍原理和现代超分子化学理论,研究中药配伍前后成药性变化规律,为养精种玉汤后续的临床应用和开发提供新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0.
莪术行气破血、消积止痛的相关药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莪术的传统中药药性与现代药理学研究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查阅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和维普全文数据库,汇总1989~2007年间莪术的药性与药理的相关文献,对莪术的中药药性(如性味、归经、功效等)与现代药理学研究进行归纳分析,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莪术行气、破血、消积,具有抗肿瘤、改善血液流变学、抗炎、抗病毒及抗肝损伤等作用;温中止痛可改善脾胃及子宫功能;归肝脾经可增强免疫.结论 莪术的传统中药药性与现代药理作用有吻合之处,但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从而为莪术的临床应用提供更好依据.  相似文献   

11.
当归补血汤立法理论及配伍应用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查阅古代文献和现代研究资料,综合全面分析其立法理论及配伍应用。发现尽管对当归补血汤的立法有不同的认识,但均肯定其补气生血的作用,现代医学及药理学研究发现,当归补血汤配伍的合理性及应用的多方面性。当归补血汤药简力专,配伍独特,应用广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从对白癜风的病因病机的认识和用药特点出发,总结杨素清教授运用角药治疗白癜风临床经验.从"风""肝肾""血""现代药理""以黑治白"等不同角度阐明角药在白癜风中的应用,从中医理论及西医药理等多个层面分析中医中药的配伍精髓,并与皮肤疾病相互结合,形成独特配伍风格,体现了角药治疗白癜风的重要意义,以期为临床治疗白癜风提供新的...  相似文献   

13.
方剂的配伍研究是现代中医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方法包括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实验及临床药理学。  相似文献   

14.
回顾中医药的发展史,历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注重吸收、应用新技术、新理论,不断地丰富和完善中医药的学科理论和技术方法体系;在中医药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借鉴、吸收现代科技、生物医药等的长处、精华,转化为中医药的一部分,并用传统医学的语言进行表述,对于促进中医药理论的创新及指导中医药的临床应用都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试从机体平衡稳态、脏腑关系、病因发病、辨证方法、组方配伍、药性药理等多个方面,论述中医和西医共通之处,及应用现代医学进行中医药诠释的可行性,并展望其发展前景,为促进中医药的发展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茵陈的中药学历史沿革及应用配伍规律。方法:以汉代至明清时期中药学文献为研究对象,对其中茵陈临床应用部分进行整理分析与总结。结果与结论:历代本草书籍中茵陈用于内、外各科,使用广泛。  相似文献   

16.
药对组成是以中医理论为原则,以中药性能功效与治法理论为基础形成的特定配伍组合,这些配伍组合或可以增进药物疗效,或降低另一药物的毒性等等。该文主要从整体动物、组织器官与细胞分子等不同水平总结药对的配伍效应,以单体成分-成分(群)配伍-单味药-药对-方剂为主线,比较评价其协同增效或配伍减毒作用,探索相关作用机制,从而为药对的临床应用和中药新药创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丹参红花配伍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高丽娜  崔元璐  延阔  邱超 《中草药》2016,47(4):671-679
丹参和红花是近代中药方剂中的常见药对配伍,两药均为活血化瘀常用药,历经几百年临床用药的验证,沿用至今,经久不衰。目前,已有很多上市的丹参红花配伍使用的中成药制剂。综述了丹参红花复方制剂、药对配伍和组分配伍的研究现状,阐明丹参红花配伍前后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药效物质基础以及药动学研究进展,并指明其配伍使用的科学性和必要性,为丹参红花配伍的深入研究与现代制剂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当归-川芎药对为临床常用的养血活血药对,具有养血补血、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的功效。其既可独自成方,亦是诸多妇科良方和现代中医处方常用药对。该文主要对当归-川芎药对的配伍理论、功效物质基础、配伍效应与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与总结,为其深入的研究与开发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杨丽 《中国中医急症》2011,(9):1451-1452
本文主要从药物配伍关系、"发汗"以治"汗出"双向调节之理、用药剂量、服用方法、现代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讨论桂枝汤的双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
胸痹在现代医学主要属于冠心病范畴,中医药治疗胸痹疗效显著。该研究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对中医药治疗胸痹方剂核心中药配伍的潜在作用机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首先,筛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运用中医方剂治疗胸痹的临床研究文献。其次,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建立数据库,分析中医药治疗胸痹的用药规律及核心中药配伍。最后,通过BATMAN-TCM在线分析工具对核心中药配伍进行KEGG通路分析,揭示核心中药配伍治疗胸痹的潜在作用信号通路。结果表明,临床治疗胸痹的核心中药配伍其作用的潜在信号通路为钙离子和cGMP-PKG信号通路。该研究为中医药治疗胸痹用药规律和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