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主症病机、药后调护、禁忌证等方面对桂枝汤与麻黄汤进行辨析,并从致病邪气、营分卫分、类方、相关脏腑等方面阐述了对两方证的新认识,对临床应用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汗法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位居“八法”之首。《伤寒论》太阳病篇重点就是讲汗法,具体而透彻。其中对桂枝汤和麻黄汤的煎服法进行了详细描述,尤其是关于桂枝汤煎服法的描述更为详尽,对我们的临床工作有着非常实用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扶阳理论在外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依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和本着《伤寒论》为治疗外感疾病的总纲,列举案例,分析在扶阳理论在外感痰病中的运用。结果:现今外感以伤寒者多见,应将辨别阴阳作为首务,重视扶阳汤药的运用,纠正外感病治疗偏重寒凉药物的弊端,从而正确治疗外感疾病。临床多用麻黄汤、桂枝汤、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等。结论:以扶阳理论用经方治疗外感病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伤寒论>"桂枝汤三禁"、"麻黄汤九禁"的应用禁忌分析,说明了桂枝汤、麻黄汤二方用之不当所产生的严重危害,并由此而提出了,凡<伤寒论>中之方剂,个个皆有其一定的适应证,亦个个皆有其必不可用之禁忌范围,提示了<伤寒论>一书所体现的"辨证论治"的精神精髓.  相似文献   

5.
张仲景早在东汉末年撰写了《伤寒论》、《金匮要略》,并拟定了中医临床第一方——桂枝汤。纵览历代名医名家,对桂枝汤的理论和临床研究可谓详尽,但罕有提到桂枝汤在中医食疗学中的地位和意义,为此,笔者冒昧提出如下管见,以争鸣于同道。  相似文献   

6.
王键旋 《光明中医》2011,26(1):18-19
太阳表证以桂枝汤证和麻黄汤证为代表。二者同为汗法,但其辨证不同,煎服方法也就有所差别,桂枝汤服后,需要啜热粥,以助药力,而麻黄汤则不需要啜粥,这与太阳中风和太阳伤寒两个病证的病因病机、病位体质、治法方药等方面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挖掘经方《伤寒论》《金匮要略》中药物警戒思想,传承中医药安全用药思想,指导现代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推动中医药传承发展。方法:从法、药、人多角度全面系统梳理《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有关用药安全内容,并分类归纳,探讨其警戒措施,提炼经方警戒思想与方法。结果:从“法-药-人”角度探讨经方中药药物警戒思想,经方依据汗、吐、下、消、温、清、补、和八法各治法特点,药物本身的特性,以及患者的体质差异具有相应的警戒措施。结论:经方中蕴含的中药药物警戒内容丰富,对现代临床用药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