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王小荣  张弢 《中医研究》2010,23(2):62-63
张士卿教授是甘肃省名中医、博士生导师,其临证辨治悉遵仲景之大法,疏方投药尤善以经方化裁。他认为,善用经方者,全在医者能临证权衡,随证变通,灵活加减。小柴胡汤出自于张仲景的《伤寒论》,临床运用甚广,被历代医家所推崇,为经方之代表。现将张士卿教授临床活用小柴胡汤之案略举数例,录之于此,以求管中窥豹。  相似文献   

2.
连建伟教授擅于挖掘《神农本草经》药物所载功效,并运用于临证,疗效甚佳。文章通过对连建伟教授根据《神农本草经》所载药物的功效指导临证的验案分析,展现连教授对《神农本草经》几味药物效用的解难,体悟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四大经典是根,各家学说是本,临床实践是生命线"及连教授"学好中医经典之目的是为了指导当今之临证"之教导,值得青年中医师深刻体会与学习。  相似文献   

3.
王庆其教授出生于上海嘉定六世岐黄之家,幼承庭训,毕业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获硕士学位。先后师从著名中医学家方药中教授和裘沛然教授,医术精湛,现为上海市名中医,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教授长期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及《内经》教学科研工作,著作颇丰,对《内经》的理论探析及临床应用方面的阐述尤多心得和建树。喜读王教授的近作《内经临证发锄,感慨良多,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4.
李春 《中国中医急症》2013,(12):2050-2051
杨志旭为中国中医科学院中青年名中医。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的教学与临床工作,致力于急危重症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同时,潜心研究中医诊疗,其学术观点根源于《黄帝内经》、《伤寒论》,集后世诸家之经验,融会贯通.精心临证,处方精当,方简效宏。现总结杨志旭教授治疗ICU谵妄的证治体会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5.
本刊顾问刘炳凡研究员新著《黄帝内经临证指要》由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版后,省内外专家学者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路志正教授:《黄帝内经临证指要》既补《内经》之不逮,又紧密指导临床为指归,治理、法、方、药于一炉,嘉惠后学,促进中医学之发展,功...  相似文献   

6.
吴玖斌 《国医论坛》2012,27(5):9-10
邱明义老师乃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邱师多年致力于中医经典《伤寒论》的研究,深得经方之精髓;临证四十余载,对各种疑难杂症深有研究,尤擅长脾胃、肾病的治疗。现撷取其临证治疗痛证之验案3则,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7.
《不居集》出自清代著名新安医家吴澄,为其生平重要的代表著作之一,是吴氏采众家之长,纳治虚损之精,结合自身临证经验撰写而成。该书理论扎实、观点新颖、适应症广、贴合临床。探析《不居集·痰证扼要》中治痰三法,总结吴氏对于痰证的辨证、治疗特色,以便为临床复杂痰证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贾煜 《中国中医急症》2010,19(6):981-983
戴裕光教授对中医有独到的感悟,在中医内科杂病方面积累了丰厚的临证经验。他认为《黄帝内经》是中医入门和提高必读的经典,这部经典阐述了中医的核心思想,阐述了中医临床思维中应该坚持的方式和方法。同时他认为《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是中医临床的有效模版,方剂汤头是中医最基本的基本功,学习医案是提高中医临床技能的捷径。他对于中医临证中如何处理天地人的关系、如何兼顾主证和兼证、如何从细微点滴处发现辨证的关键等方面都有深刻而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随着经方热的兴起,"方证相应"的辨证思维模式在中医临床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深入人心,在此方面,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经方学院黄煌教授是当之无愧的代表人物。黄煌教授数十年来致力于经方方证及药证的研究及传播,所编著的《中医十大类方》《药证与经方》《黄煌经方使用手册》等通过对仲景原文的挖掘,对名医使用经方经验及现代研究的整理,从方证、药证的角度对经方及经方中常用药的使用指征进行了明确的说明,图文并茂、浅显易懂,是很多基层医生的临证宝典。  相似文献   

10.
目的:根据《灵枢·终始》,扩展探讨《内经》时期的中医临床思维。方法:通过研读《灵枢·终始》,参考《黄帝内经》其余篇章及后世名医著作,探讨《黄帝内经》时期的中医临床思维。结果:该篇虽篇幅较短,但引出了《内经》的基本思想,记载了非常经典的中医临证思维,包括天人思维、脉诊和针刺思维、用药思维等,结合《内经》其余篇章及后世名医著作,更加深刻的体现这些思维对中医临床之重要性。结论:《黄帝内经》记载的天人思维、脉诊和针刺思维及用药思维,对现代中医临床,将有非常深刻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针灸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陕西省名老中医郭诚杰教授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经验。方法:从郭教授的学术经历、主要学术成就、针药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经验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郭教授在针灸治疗乳腺增生方面有深厚的造诣。针药同治方法不仅疗效好,而且见效快。结论:郭诚杰教授运用针药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的经验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国医大师贺普仁学术人生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首届国医大师贺普仁教授的学术经历、医学成就与仁心大德。方法:从贺普仁教授拜师学医、临床创立"针灸三通法"的理论内容、学术主张、科研观点、医风医德等方面,全面回顾贺普仁教授的学术生涯,评述诊疗思想、学术创新、临床科研成就等。结果和结论:贺普仁教授是我国的针灸大师,是中医针灸领域承前启后的泰山北斗。贺普仁教授创立的"针灸三通法",对于中医针灸事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为中国针灸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毛德西教授的从医之路和治学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收集、整理全国名老中医毛德西的从医历程及其"读经典,勤临床,拜名师,多总结"的从医之路和治学经验。结果:毛德西秉承医圣"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和孙思邈"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之训,临证经验日渐丰富,学术思想日臻完善,对中医的认识日渐升华。"读经典,勤临床,拜名师,多总结",寥寥数语,见证了一代中医临床大家的成长历程,凝聚着中医名家的济世之心。结论:毛德西教授从50多年来从最初的被动接触中医到后来主动学习中医,再到对中医产生浓厚兴趣,先生在学习中体会中医,在体会中思考中医,在思考中传承中医。  相似文献   

14.
叶天士对于不寐的辨治具有独特的认识.文章以《临证指南医案》中相关病案为基础,概括总结了叶天士辨治不寐的学术特点.叶天士尊崇经典,深研《黄帝内经》的理论,充分挖掘其中对于不寐的论述,尤其发挥并运用阳跷脉的理论,并将其运用于不寐的论治,开拓了不寐的辨治思路;临证喜用经方,擅长化裁,能够灵活运用经典代表方剂治疗失眠;同时,叶...  相似文献   

15.
吾师郭淑云教授师从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在消化系统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观点,现将其治疗消化性溃疡的部分经验分享如下。  相似文献   

16.
从肺癌、心悸、嘈杂、泄泻4验案入手论述郭立中教授运用大剂加味附子理中汤治疗虚寒性疑难杂症的经验,指出其核心病机为脾肾阳虚,寒湿中阻,并从扶阳、圆运动学术思想等角度分析本方的实际运用范围,为疑难杂症的中医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的证治特色和学术思想。方法:通过临床跟师侍诊,研习、总结、归纳其病案书写风格。结果:周老病案具有如下特色:重视四诊信息收集,尤重望诊、问诊记载;辨证首重病机,尤重脏腑病机为核心的描述;体现辨证为主、辨病为辅的病证结合思想;证治联系紧密、擅于揉合选方、疑难病善用复法大方;用药既重传承又重融入新知;重视病机动态变化,尊重事实善于修正。结论: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临床辨治独具匠心,门诊病案颇具风格,对提高中医临证水平极具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于志强教授从事中医内科医、教、研工作近40年,学验俱丰,在临床上推崇"郁滞论"及丹溪"六郁"学说,主张"内伤杂病以开郁为先务、从肝论治",重视"气血津液辨证",用药精准,善用古方,化裁新方,创制了一系列有效经验方,同时仁爱施医,兴学重教,重视中医心病学科的建设。跟师于志强教授临诊学习,对其学术思想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体会,遂撰文介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针灸大师魏稼求学、临床、教学、科研经历及针灸学术经验。方法:从魏稼求学、临床、教学、科研经历等方面进行介绍,并收集魏稼教授发表论文和论著,从中精选出以针灸临床为主的内容加以归纳分析。结果:魏稼教授的针灸临床特色与学术建树,即五个突出(手法调气、穴法圆机、刺络刺营、热证可灸、疗法互补),两大建树(创立"各家针灸学说"与"无创痛穴疗学"两门新兴学科)。结论:魏稼教授的针灸经验特色有较高的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0.
王玉林教授,全国第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工作导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王玉林工作室指导专家,贵州省名老中医专家,临床工作近50余载,尤擅苗药、草药治疗内、外、妇、儿疾病,临床疗效颇佳。笔者跟师左右,深受教诲。现将王玉林教授诊治慢性鼻炎的经验总结如下。文中选取两位患者进行论述,辨证与辨病同时并举,在临床治病中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