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研究人结直肠癌组织中c-met蛋白的表达及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结直肠癌组织、50例正常黏膜组织及20例结直肠腺瘤组织中c-met蛋白的表达以及CD105标记的MVD。结果 c-met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结直肠腺瘤组织与正常黏膜组织(χ2=31.929,P〈0.01)。结直肠癌组织中MVD明显高于结直肠腺瘤和正常黏膜组织(H=92.435,P〈0.01)。结直肠癌组织c-met蛋白表达和MVD与肿瘤部位、组织学分级无关,而与Dukes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密切相关(χ2=4.000~9.018,t=2.605~4.024,P〈0.05、0.01),c-met阳性表达的结直肠癌组织中MVD显著高于c-met阴性者(t=2.752,P〈0.01)。结论 c-met在结直肠癌的侵袭与转移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联合检测c-met的表达及MVD可能有助于结直肠癌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2.
结、直肠癌中FHIT和p53蛋白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和p53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EnVision两步法检测76例结、直肠癌和癌周黏膜组织及30例腺瘤标本中的FHIT和p53蛋白表达。结果FHIT在结、直肠腺癌中表达降低或缺失占51.3%,在癌组织学分级中高分化占10%,与中分化56%或低分化62.5%相比差异显著(P〈0.05);癌组织中FHIT表达降低或缺失明显高于腺瘤组(P〈0.01)。结、直肠癌中p53的阳性率为51.3%,明显高于腺瘤组的10%(P〈0.01)。中、晚期组(Dukes分期C+D)结、直肠癌组织p53的表达率61.7%,高于早期组(Dukes分期A+B)的34.5%(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FHIT表达降低或缺失与p53表达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部分结、直肠癌和少数腺瘤FHIT表达降低或缺失,提示可能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PTEN、p53和PCNA在大肠癌组织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PTEN、p53、细胞核分子抗原(PCNA)在大肠癌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78例结直肠癌及其癌旁组织和12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PTEN、p53、PCNA的表达。【结果】PTEN在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癌旁组织、结直肠癌组织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00%、96%、50%;p53在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无表达,在癌旁组织、结直肠癌组织表达阳性率分别是2%、62%;PCNA在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无表达,在癌旁组织、结直肠癌组织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73%。PTEN和p5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呈负相关(r=-0.610,P=0.000).PTEN和PCN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无相关(r=0.145,P=0.207)。p53和PCN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呈正相关(r=0.370,P=0.001)。【结论】PTEN失表达,p53基因突变和PCNA过表达均参与结直肠癌的发生,联合检测PTEN、p53和PCNA可为结直肠癌预后判断、随访提供参考依据,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p73基因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中p73基因的表达,统计分析其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膀胱癌组织中p73阳性表达率为38.3%(23/60),明显低于癌旁组织(78.3%,47/60,P〈0.01)及正常膀胱组织(86.7%,13/15,P〈0.01)。p73蛋白的表达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分化程度有关(P〈0.05),且与临床分期、浸润及转移也密切相关(P〈0.05)。结论p73基因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抑制作用,p73蛋白的表达可能是预判膀胱癌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王磊  胡冰  徐莹  何义富 《中国临床研究》2014,(10):1220-1221
目的检测胸苷磷酸化酶(thymidine phosphorylase,TP)在人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结直肠癌不同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对42例术后病理证实为结直肠癌的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TP的表达水平。并对全部病例进行随访。评价患者TP表达情况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相关性。结果TP表达的阳性率随Dukes分期的升高而升高(χ^2=6.528,P〈0.05)。TP表达的阳性率随病理分级的增加而升高(χ^2=14.143,P〈0.01)。TP阳性表达者5年生存率为15.4%,而TP阴性表达者则为87.5%,二者远期生存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618,P〈0.01)。结论 TP的高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不良有关,TP表达可作为结直肠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Survivin和p53蛋白在结直肠腺瘤转化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urvivin和p53蛋白在45例结直肠腺瘤中的表达。另选结直肠高分化腺癌和正常结直肠黏膜各10例作为对照。结果45例腺瘤中有15例Survivin阳性表达,其中低级别腺瘤Survivin阳性表达率11%(3/26),高级别腺瘤为63%(12/19);正常黏膜和腺癌Surviv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10)和90%(9/10)(P〈0.01);低级别腺瘤Survivin阳性表达率与高级别腺瘤和腺癌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但与正常结肠黏膜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高级别腺瘤Survivin阳性表达率与正常黏膜和低级别腺瘤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与腺癌也有差异(P〈0.05);p53蛋白在低级别腺瘤、高级别腺瘤、正常黏膜和腺癌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5%(4/26)、73%(14/19)、O%(0/10)和90%(9/10),其表达模式类似Survivin,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P〈0.05);Survivin和p53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52,P〈0.01)。结论Survivin和p53在结直肠腺瘤的恶性转化和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对结直肠腺瘤联合检测Survivin与p53有助于结直肠腺瘤恶性变的早期诊断和生物学行为的评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WWOX与p73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浸润性乳腺癌、20例乳腺纤维腺瘤及20例乳腺癌旁组织中WWOX和p73的表达情况.结果 WWOX在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13.3%)明显低于乳腺纤维腺瘤组织(35.0%)(P<0.05),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乳腺癌旁组织(75.0%)(P<0.05).WWOX的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TNM分期、术后复发及ER受体密切相关(P<0.05).p7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80.0%)明显高于乳腺纤维腺瘤组织(55.0%)(P<0.05),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乳腺癌旁组织(15.0%)(P<0.05).p73的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术后复发、ER受体密切相关(P<0.05).WWOX与p73在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489,P<0.05).结论 WWOX和p73参与调控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联合检测WWOX和p73对预测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评估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PTEN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p53和PCNA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TEN在结直肠癌变过程中可能作用机制,进一步研究结直肠癌中PTEN、p53、PCNA表达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8例结直肠癌及其癌旁组织和20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PTEN、p53、PCNA的表达。【结果】PTEN在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癌旁组织、结直肠癌组织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00%、96%、50%。结直肠癌组织中PTEN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显著性(P<0.01)。DukesA、B期PTEN蛋白表达明显高于DukesC、D期,差异有显著性(P<0.01)。PTEN表达与p53表达呈负相关(r=-0.610,P=0.01),与PCNA表达无关(r=-0.145,P=0.207)。【结论】PTEN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下调,提示PTEN可能在结直肠黏膜细胞癌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PTEN低表达及p53基因的失活在结直肠癌的癌变过程中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分析SIRT1与结直肠癌患者相关临床病理指标及多药耐药基因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转移酶π(GST-π)、DNA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0例结直肠癌组织和24例正常结直肠黏膜中SIRT1的表达情况.结果 60例结直肠癌中,SIRT1在结直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结直肠黏膜(P<0.05),60例结直肠癌中,浸润深度T3~T4者比T1~T2者SIRT1阳性表达率高,86.8% vs 42.9%(P <0.05);有淋巴结转移的比无转移的SIRT1阳性表达率高,93.3% vs70.0%(P<0.05);pTNM分期Ⅱ、Ⅲ、Ⅳ期比Ⅰ期SIRT1阳性表达率高85.7%、83.3%、90.9% vs20.0%(P<0.05);SIRT1表达与结直肠癌浸润深度(r=0.365,P<0.05)、淋巴结转移(r=0.302,P<0.05)、pTNM分期(r=0.292,P<0.01)、p53蛋白的表达(r=0.335,P<0.05)、P-gp的表达(r=0.271,P<0.05)均呈正相关.结论 SIRT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多药耐药有关,可能参与了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及耐药,有可能成为结直肠癌恶性程度及预后评估的生物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结肠直肠癌组织中的MUC-2及PCNA的表达与不同的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04例结肠直肠癌和20例正常结肠直肠黏膜中MUC-2、PCNA的表达。结果20例正常结直肠组织中MUC-2的表达阳性率为100%。而104例结直肠癌组织中MUC-2的阳性率为40.38%,PCNA的阳性率为79.6%。MUC-2、PCNA在结肠直肠癌中的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嗽分期密切相关(P〈0.05),而MUG-2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论MUC-2、PCNA可能参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但MUC-2的高低不能作为结直肠癌的定性依据,它们可以间接反映肿瘤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寻找预测子宫颈癌新辅助化疗效果的分子生物学指标。方法采用real time 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0例子宫颈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癌组织中mdr1、肺耐药蛋白(LRP)mRNA及其编码蛋白P-gP、LRP表达水平。结果新辅助化疗前后子宫颈癌组织中mdr1的表达量分别为(45.800±0.636、62.381±0.743,t=-66.582,P〈0.01);新辅助化疗前后子宫颈癌组织中LRP mRNA的表达量分别为(50.048±0.770、66.912±0.752,t=-78.604,P〈0.01);新辅助化疗前后子宫颈癌组织中P-gP的阳性表达分别为40.0%(16/40)、70.0%(28/40),x^2=7.273,P=0.007;新辅助化疗前后子宫颈癌组织中LRP的阳性表达分别为62.5%(25/40)、92.5%(37/40),x^2=10.323,P=0.001,新辅助化疗后mdr1、LRPmRNA及其编码蛋白P-gP、LRP表达水平较化疗前明显升高,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gP、LRP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无关(P〉0.05);P-gP蛋白的阳性与阴性患者其化疗有效率分别为6(37.5%)、17(70.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65,P〈0.05)。LRP蛋白的阳性与阴性患者其化疗有效率分别为12(48.0%)、13(8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980,P〈0.05);P-gP与LRP成正相关(x^2=4.177,r=0.323,P〈0.05)。结论P-gP、LRP表达状态有可能作为预测化疗效果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脯氨酸-谷氨酸-亮氨酸富集蛋白1/雌激素受体非基因组活性辅助调节因子(PELP1/MNAR)和雌激素受体(ER)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V二步染色法,对4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60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组织和60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PELP1/MNAR、ER进行测定。结果子宫内膜样腺癌及不典型增生组织腺上皮细胞核中PELP1/MNAR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子宫内膜及单纯性、复杂性增生组织(x^2=6.25~16.90,P〈0.05);子宫内膜样腺癌绝经后组织间质中PELP1/MNAR阳性表达率低于未绝经组织(x^2=7.17,P〈0.05);子宫内膜样腺癌及增生期内膜腺上皮细胞核中ER阳性表达率高于分泌期及增生过长组织(x^2=5.208~12.907,P%0.05)。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ER与PELP1/MNAR的阳性表达率呈正相关(x^2=0.315,P〈0.01)。结论PELPl/MNAR在子宫内膜各个时期的表达异常可能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3.
E-cadherin和Ezrin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E-cadherin和Ezrin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2例大肠癌及癌旁正常大肠组织中E-cadherin和Ezrin的表达。结果①E-cadherin在大肠癌中表达阳性率为59.68%,低于在癌旁正常大肠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90.32%(P0.05),Ezrin在大肠癌中表达阳性率为74.19%,高于在癌旁正常大肠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16.13%(P0.05)。②E-cadherin和Ezrin的表达均与大肠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Ezrin的表达还与大肠癌的分化程度相关(P0.05)。③大肠癌中E-cadherin与Ezrin的表达呈负相关(r=-0.26,P0.05)。结论E-cadherin和Ezrin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并且在大肠癌的侵袭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E-cadherin和Ezrin可作为判断大肠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K—Ras和BRaf蛋白表达与前列腺癌发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74例前列腺癌和39例前列腺增生组织KRas和B-Raf蛋白表达。74例前列腺癌中高中分化23例,低分化51例;未浸润转移(A+B)期40例,浸润转移(C+D)期34例。结果K—Ras在前列腺癌组织的表达(79.73%,49/74)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23.08%,9/39),x^2=19.025,P〈0.01。在高中分化与低分化组的表达分别为(65.22%,15/23)与(66.67%,34/51),x^2=0.15,P〉0.05,在(A+B)期与(C+D)期表达分别为(60.00%,24/40)与(73.53%,25/34),x^2=1.504,P〉0.05;B-RaI在前列腺癌表达(64.86%,48/74)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组织(10.26%,4/39),x^2=30.659,P(0.05。在高中分化与低分化表达分别为(43.48%,10/23)与(74.51%,38/51),x^2=6.698,P〈0.05,在(A+B)期与(C+D)期表达分别为(42.50%,17/40)与(91.18%,31/34),x^2=19.107,P〈0.05。K—Ras与B-Raf蛋白表达呈正相关,x^2=0.272,P〈O.05。结论K—Ras与B-Raf蛋tt过表达与前列腺癌的发生有关,B-Raf蛋白高表达预示着前列腺癌的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KDR在结直肠腺瘤和结直肠腺癌中的表达和临床病理的关系,了解VEGF和KDR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结直肠腺瘤和结直肠腺癌组织标本各10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VEGF和KDR在结直肠腺瘤和结直肠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分析VEGF及KDR与各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VEGF和KDR在结直肠腺癌组中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结直肠腺瘤组,二者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和KDR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与肿瘤大小、转移情况、浸润深度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和KDR在结直肠腺瘤组织中的表达与增生程度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腺癌患者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VEGF阳性表达较VEGF阴性表达术后生存率低(P〈0.01),KDR表达与患者术后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结直肠腺癌组织中VEGF和KDR的表达与肿瘤大小、转移情况和浸润深度密切相关,VEGF阳性表达较VEGF阴性表达者术后生存率低。VEGF和KDR在结直肠腺瘤中的表达与增生程度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肠腺癌进展过程中凋亡相关因子聚集蛋白( Clusterin)、P53及Bax的表达情况与作用,并分析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lusterin、P53及Bax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结果与临床病理间的关系。结果 Clusterin在大肠腺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大肠正常黏膜,蛋白表达情况与性别及年龄无关,而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及浸润程度呈正相关。Clusterin与P53的表达呈正相关(r=0.63,P〈0.01),与Bax的表达呈负相关(r=-0.58,P〈0.01)。 P53与Bax的表达呈负相关(r=-0.65,P〈0.01)。结论 Clusterin及P53高表达与Bax的低表达在大肠腺癌的发生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HPA)在喉鳞状细胞癌(喉癌)组织表达及其与喉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5例喉癌和癌旁组织组织中HPA的表达。结果HPA在喉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53.3%,癌旁组织为13.3%,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16.2,P〈0.05);HPA表达阳性率与喉癌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5年生存率明显相关(χ2=4.86~5.18,P〈0.05),与喉癌的组织分化程度无关(χ2=2.13,P〉0.05)。结论HPA在喉癌的侵袭和转移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可作为判断喉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细胞黏附分子CD44v6和新型抑癌基因p16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72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进行CD44v6和P16蛋白检测。结果CD44v6阳性染色定位于肺癌细胞的细胞质,阳性表达率为68.05%,其表达强度与非小细胞肺癌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显著相关(χ^2=9.90~16.86,P均〈0.01),鳞癌的CD44v6的表达率与腺癌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7.27,P〈0.05)。P16阳性染色定位于肺癌细胞的细胞核,阳性表达率为41.67%,其表达强度与非小细胞肺癌的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原发癌大小相关(χ^2=11.53~17.82,P均〈0.05),与病理类型无关(χ^2=3.40,P〉0.05)。CD44v6和P16的表达强度与病人的年龄、性别均无关(P均〉0.05)。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CD44v6和P16的表达强度呈显著负相关(r=-0.42,P〈0.01)。结论CD44v6和P16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一定的作用,联合检测CD44v6和P16可作为判定非小细胞肺癌恶性程度及评估其侵袭性、转移性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