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营卫失调论治失眠验案探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徐彦飞  刘津  刘爱华 《光明中医》2008,23(7):1030-1031
失眠是一种长期困惑人们心理和生理的慢性症候群,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大多病程较长,难以速愈,且易反复发作,治疗较为困难,严重困扰着人们的生活。《内经》对睡眠的生理、病理认识多与营卫有关,《内经》认为营卫失调导致昼不精,夜不瞑;《伤寒论》桂枝汤滋阴和阳.调和营卫。失眠从营卫失调立论,应用桂枝汤治疗获效颇佳。相关论述散见于《灵枢·营卫生会》《灵枢·邪客》《灵枢·大惑论》及《素问·逆调论篇》等20余处文献中,对于失眠的认识已经比较丰富,有“目不瞑”、“不得卧”、“不得眠”、“卧不安”之谓。  相似文献   

2.
效方二首治失眠李秀珍范东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150040)关键词失眠酸枣仁汤温胆汤失眠又称“不得眠”、“目不瞑”、“不得卧”等。笔者在临床上常以酸枣仁汤与温胆汤二方化裁治疗该证,取得满意的疗效。酸枣仁汤出自汉张仲景《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  相似文献   

3.
酸枣汤治疗顽固性失眠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眠是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缠绵难愈,是中医的“不寐”“不眠”“不得卧”“目不暝”等范畴。现将顽固性失眠用酸枣仁汤治疗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通过一则对失眠患者的诊疗病例,介绍傅元谋教授运用桂枝汤化裁治疗以脾虚为主证的失眠,其认为桂枝汤尚具有健脾之功效,可化生气血,畅旺营卫,交通心肾,用于治疗失眠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5.
《黄帝内经》认为营卫失和、阴阳失调是失眠的主要病机,临床上运用桂枝汤合酸枣仁汤治疗营卫不和、肝血亏虚之失眠,既能外调营卫又可补虚养肝,使血虚得养,阴阳和合,经络大通,营卫之行不失其常,切中失眠病证的主要病机特点,契合“补其不足、泻其有余”之法,与《黄帝内经》提出的以半夏秫米汤通调营卫、内达阴阳的治法有异曲同工之处,符合营卫生化理论对失眠病机的认识。笔者结合《黄帝内经》论述失眠的相关理论,从营卫生会的观点出发,试述失眠病机及运用桂枝汤合酸枣仁汤治疗失眠病证的证治机理,并附验案一则以佐证,以期在临床上有所发挥。  相似文献   

6.
柴胡桂枝汤新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胡桂枝汤新用许文洲(湖北省武汉市空军东湖疗养院430072柴胡桂枝汤为小柴胡汤与桂枝汤各取半量的合方,原用于太阳与少阳合病或并病之证。笔者认为疾病之作多为人体失和,临床多用和解之法,本方外解少阳、内调气血,可扩大应用于多种疾病,如过敏性鼻炎、咽异感...  相似文献   

7.
郭教礼 《国医论坛》1991,5(1):46-48
桂枝汤为仲景群方之冠,清代吴谦在《医宗金鉴》中亦谓:“但知仲景桂枝汤治伤寒,而不知仲景用桂枝汤治虚劳,若知桂枝汤治虚劳之义,则得仲景心法矣”.近年来,本方被广泛地用于临床内、外、妇、儿各科,展现了可喜的治疗前景,亦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作一综述,以供同道参考.一、用于治疗内科诸病汗证:汗证包括无汗、自汗、盗汗、头汗、半身汗、黄汗等,若属阴阳失衡、营卫不和者,本方及其加减方均有显著的疗效.蒋氏报道王玉芝老中医一破古人“无汗忌用桂枝(汤)”之说,以桂枝汤原方加威灵仙治疗一例二十年无汗出而证属中气失运、营卫不调  相似文献   

8.
桂枝汤及其类方的源流衍化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吴红彦  刘喜平  李沛清 《中成药》2002,24(7):544-545
目的:探讨桂枝汤及其类方的源流衍化考及与阳旦汤的关系。方法:以敦煌遗书《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为主要依据,结合相关医籍文献,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桂枝汤类方与阳旦汤类在主治,组成,剂量,方名和方义等方面有一定的联系。结论:桂枝汤可能源于古《汤液经法》之“小阳旦汤”,敦煌遗书《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为进一步探讨桂枝汤类方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9.
桂枝汤类方临床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伟  林再政 《新中医》2006,38(1):71-72
《伤寒论》将桂枝汤列为群方之冠。该方具有解表和里、调补阴阳之功。临床应用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因此,《伤寒论》中桂枝汤就有很多变化,如桂枝加桂汤、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葛根汤、桂枝麻黄各半汤等,均根据病情,方随证变。现将笔者运用桂枝汤类方的经验介绍如下,与同道切磋。  相似文献   

10.
失眠属于现代医学中的神经衰弱症,中医则称为不寐,《内经》中常以“不得卧”、“不得眠”、“目不暝”等名之。  相似文献   

11.
失眠是以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以睡眠时间、深度及消除疲劳作用不足为主的一种病证。现代医学中的抑郁症、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等以失眠为主要临床表现者,皆属中医学“不寐”、“不得眠”、“不得卧”等范畴。《金匮要略》曰:“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笔者在临床治疗中,主要以酸枣仁汤为基础方,辨证加味治疗失眠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3月-2013年5月间门诊收治的失眠患者60  相似文献   

12.
“解肌”是运用桂枝汤的基础析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伤寒论》第 16条云 :“桂枝本为解肌 ,若其人脉浮紧 ,发热汗不出者 ,不得与之也”。说明桂枝汤的功效是解肌 ,不是发汗。所以现在将桂枝汤的功效称为“解肌祛风 ,调和营卫” ;麻黄汤的功效为“发汗解表 ,宣肺平喘”。1 桂枝汤“解肌”与麻黄汤“发汗”的机理发汗 ,亦称发表  相似文献   

13.
健脾养心法治疗失眠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脾养心法治疗失眠证赵鹏英(云南省文山州中医院文山663000)关键词失眠健脾养心法失眠亦称“不寐”或“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是指因外感或内伤等致心肝胆脾胃肾等脏腑机能紊乱,气血亏虚,阴阳失调,而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证。临床上,...  相似文献   

14.
失眠又称入睡和维持睡眠障碍(DIMS),祖国医学又称其为“不寐”、“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证,为各种原因引起入睡困难、睡眠深度或频度过短(浅睡性失眠)、早醒及睡眠时间不足或质量差等。临床以不易入睡,睡后易醒,醒后不能再寐,  相似文献   

15.
失眠,中医称之为"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不寐"等,现代中医多称之为"不寐",也称之为"失眠",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白天的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1]。1中医失眠症病因病机研究1.1先秦时期《内经》中把失眠称为"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并明确指出"阳不入阴"是失眠症的总病机,"气血虚弱"是失眠症发病的内在因素,"邪气侵袭"是导致失眠的外部条件;"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理法方药的角度对桂枝汤的临床运用进行了粗浅探讨.桂枝汤源于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篇,主治营不和,太阳中风表虚证。本方其味辛甘酸俱备,辛甘化阳,酸甘化阴。外治以调和营卫,内治以调和阴阳。余用治疗阳虚外感、病后缺乳、痢疾、妊娠等病.其效如桴鼓。据现代药理研究,此方具有显著的抗呼吸道病毒感染、解热、抗炎、镇痛殛促进非特异吞噬性等作用。其药理作用往往显示出适用于相对立的两种病态,产生双相调节之治疗结果。可用于辛温发汗,又可用于营卫不调之止汗;可用于治其痢疾,又可用于治之便秘等。临床上谨守病机,辨而施治,均可用桂枝汤治疗多种疾病.  相似文献   

17.
祛风止痛,解肌去邪《金匮》首篇指出:“客气邪风,中人多死”,说明外来致病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地位。所谓“客气邪风”,包括六淫邪气在内。桂枝汤类方,不但可祛风,且能祛寒、祛湿。如桂枝附子汤通阳散寒湿,黄芪桂枝五物汤祛风行血痹,栝蒌桂枝汤生津且疏风,桂枝加黄芪汤、芪芍桂酒  相似文献   

18.
刍议桂枝汤治疗坐骨神经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滕晶 《江西中医药》2004,35(6):48-49
桂枝汤是汉代名医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中的第一方,以治疗太阳中风证为专功,由于后世历代医家以本方加减治疗的病证很多,使得桂枝汤的应用范围日益扩大,它不仅可用于治疗多种外感病,而且可用于治疗内科杂病,妇、儿、外、皮肤、五官等科疾病。因此,桂枝汤被认为是“调和阴阳,彻上彻下,能内能外之方”。本文仅就桂枝汤对坐骨神经痛的治疗作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9.
失眠在《内经》中称为“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 ,《难经》称为“不寐” ,是以不能获得正常睡眠 ,以睡眠时间、深度及消除疲劳作用不足为主的一种病证。兹简述其治疗方药如下 :1 经方辨证论治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利器。半夏秫米汤合左金丸治疗脾湿肝郁、露睛少寐 1例而明显好转。[1] 半夏秫米汤出自《灵枢·邪客》 ,可健脾养心 ,清热安神。林氏等[2 ] 将失眠分为血虚、阴亏、气弱、阳虚、食滞、肝郁六型 ,分别用酸枣仁汤、黄连阿胶汤、黄芪建中汤、金匮肾气丸、调胃承气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获得满意的效果。李氏等[3 ] 将…  相似文献   

20.
桂枝汤为仲景《伤寒论》首方,千百年来,它为人民的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临床实践中,如能准确辨证,运用则效如桴鼓。被古今医界誉之为”经方”。该方通过历代先贤反复用于临床则’’矢无虚发”。由于该方药味少,疗效高、能减轻患者精神及经济负担,故值得进一步探讨桂枝汤”调和营卫”的制方机理,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