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艾滋病患者应用一线抗病毒治疗方案失败后更换二线抗病毒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一线治疗组54例和一线抗病毒治疗方案失败治疗的艾滋病患者56例(二线治疗组),二线治疗组采用二线抗病毒治疗方案拉米夫定(3TC)+替诺夫韦(TDF)+克力之(LPV/r)。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观察两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结果二线治疗组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中位数为97个/μl,治疗6个月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中位数为244个/μ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线治疗组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中位数为96个/μl,治疗6个月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中位数为89个/μ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线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患者病毒载量都得到了抑制(病毒载量〈400拷贝/ml),病毒学抑制率为100%;一线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患者病毒载量没有得到抑制(病毒载量3600拷贝/ml)。结论二线抗病毒治疗方案发挥了很好的疗效,取得良好病毒学及免疫学的应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监狱中艾滋病患者终止抗病毒治疗的主要因素。方法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该院累计在监狱中开展免费抗病毒治疗223例.有38例患者终止治疗。通过向38例患者发放调查问卷、对监管警察访谈、查看住院资料和查阅国家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信息管理系统中的数据等方式进行情况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8例终止治疗患者中。因患者要求、决定停药18例(47.37%),因药物不良反应而终止治疗13例(34.21%),死亡4例(10.53%),其他3例(7.89%)。结论监狱应重视艾滋病患者的治疗管理,加强依从性教育,提高随访和监测能力,及时采取措施处理药物不良反应,减少终止抗病毒治疗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正>山西省于2004年6月开展国家免费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抗病毒治疗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为评估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效果,本文从抗病毒治疗药物不良反应方面对其进行评估分析,为综合评价治疗效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艾滋病(AI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10月安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AIDS患者40例,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患者予以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CD4细胞绝对计数、病毒载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CD4细胞绝对计数、病毒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CD4细胞绝对计数高于对照组,病毒载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IDS的临床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利福布汀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艾滋病(HIV)合并结核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9年澧县人民医院收治的HIV合并结核病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抗结核治疗(含利福平)+抗病毒治疗,研究组给予抗结核治疗(含利福布汀)+抗病毒治疗.比较2组病灶吸收率、空洞闭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和分析艾滋病病毒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的耐药性及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方法282例艾滋病患者,根据是否接受抗病毒治疗将其分为实验组(进行艾滋病HIV-1抗病毒治疗,157例)和对照组(未进行艾滋病HIV-1抗病毒治疗,125例),使用横断面的调查方法与基因型分析法,针对两组感染者分别进行耐药性检测,并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共对两组中病毒载量(VL)在1000 copies/ml以上的110例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呈现阳性的患者进行了耐药检测。实验组患者的耐药率为56.4%,显著地高于对照组15.5%,两组患者耐药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发生基因突变是使艾滋病病毒HIV产生耐药性的最主要的原因,进行艾滋病HIV-1抗病毒治疗的患者耐药率较高,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合并外科疾病时合理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分析42例艾滋病患者接受外科治疗后的转归,探讨合理的手术方式和手术指征。结果42例患者中,术后死亡4例。适当的手术治疗对艾滋病患者是安全的。结论艾滋病不是手术的禁忌证,合理的手术治疗是挽救部分艾滋病患者惟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2011版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指南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解读美国卫生与公共服务部于2011年10月公布的成人及青少年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指南,该指南更新了抗HIV治疗方案,建议尽可能选用替诺福韦/恩曲他滨、阿巴卡韦/拉米夫定等以提高疗效及患者服药依从性,建议替诺福韦、恩曲他滨、雷特格韦(raltegravir)、达茹那韦和阿扎那韦等新型高效抗病毒药物作为治疗的主要选择,非核苷类抗病毒药(NNRTI)利匹韦林(rilpivirine)也列入初始抗病毒治疗备选方案,并建议艾滋病患者应尽早接受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9.
王其亮 《淮海医药》2010,28(1):87-90
据估计,当前全球约有3600万HIV感染者,其中近10%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慢性乙型肝炎已经成为导致HIV感染者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新的抗乙肝病毒药物的出现和分子生物学诊断工具的发展,HIV/HBV合并感染的治疗已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本文就近几年来关于HIV/HBV合并感染的抗病毒治疗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10.
姜辉  李俊  胡成穆 《安徽医药》2006,10(11):803-805
艾滋病,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 ired immunodefic iency syndrom e,AIDS),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um an immunodefic ien-cy virus,H IV)感染而引起。该病传播速度快、病死率高,且目前尚无法治愈,引起了各国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本篇综述了AIDS的多种治疗策略如抗病毒治疗,基因治疗,疫苗治疗,它们在AIDS的治疗领域有着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张思平 《现代医药卫生》2014,(12):1805-1806
目的 了解湖南省醴陵市农村居民艾滋病知识知晓现状,为进一步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 ,以该市农村行政村为单位进行抽样调查,调查范围涉及80个行政村,每个行政村抽取10名村民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调查对象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其对艾滋病传播、预防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结果 该研究共调查800名农村居民,有效回收问卷791份,居民总知晓率为54.9%(434/791);其中男性总知晓率为57.8%(233/403),女性总知晓率为60.8%(201/388),男女知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居民艾滋病总知晓率(69.4%,206/297)明显高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居民(46.2%,228/4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醴陵市农村居民艾滋病知晓程度仍需要进一步提高,尤其低文化程度者,需要加大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期间病毒载量(VL)与免疫学指标的关系.方法 建立前瞻性研究队列,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保定市人民医院治疗的确认为HIV-1感染阳性的感染者200例为研究对象,给予替诺福韦(TDF)+拉米夫定(3TC)+依非韦伦(EFV)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艾滋病高发地乡村医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认知水平、相关的态度和信念,了解乡村地区艾滋病关怀防治工作的进展。方法对山西省运城地区艾滋病高发区33名乡村医生的艾滋病防治知识态度及信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①调查发现乡村医生对艾滋病3种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在70%左右,对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的错误率认识在17%左右,部分非传播途径知晓率低。②乡村医生目前仍存在不同程度的歧视,54%认为自己要与艾滋病感染者保持一定的距离。③乡村医生获取艾滋病防治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电视,占82%;其次是报刊杂志、宣传资料和宣传栏。④影响乡村医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的因素主要有年龄、文化程度、健康状况、社交范围、本村疫情以及接受宣传的情况。影响乡村医生对PLWHAS态度的因素主要有对非传播途径的错误得分、健康状况、社交活动、文化程度、社会经历。结论多种因素影响乡村医生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和对PLWHAS的态度,乡村医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掌握水平较低,需继续加强对这一人群的健康宣传。宣传内容需要进一步深入细化,消除乡村医生对艾滋病感染者的社会歧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深入了解和探讨农村艾滋病患者在疾病困扰中总体幸福感的变化以及影响因素。方法用质性研究中现象学的研究方法,以总体幸福感量表中的问题作为指引,对山西省某乡镇3位艾滋病患者进行面对面的深度访谈和观察,并小组讨论,运用主题分析法,找出影响其总体幸福感的主题因素。结果艾滋病患者总体幸福感表现为:①对个人健康担忧,但对治疗前景充满信心;②接受免费治疗,身体状况好转,有精力可从事基本的日常生活;③易于满足,限于最基本的物质生活满足;④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多与健康、家庭经济、社会歧视有关;⑤患病初需对自杀意念、冲动等不良情感和行为进行控制;⑥整体生活状态松弛,不紧张。其影响因素有:农村特有的生活环境、生活水平、社会支持、健康状况、患者原有的人格状态、病程长短、社会歧视等。结论农村艾滋病患者总体幸福感比预想的高,这与当地生活水平低、社会支持工作开展,期望值低有关。  相似文献   

15.
李超群  唐莉梅 《中国医药》2012,7(7):839-840
目的 比较国产恩替卡韦分散片与进口恩替卡韦及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初次抗病毒的疗效.方法 168例未接受过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完全随机分为3组:国产恩替卡韦组(54例),进口恩替卡韦组(56例),拉米夫定组(58例),治疗1年.观察3组患者治疗第12、24、48周的ALT复常率、HbeAg和HBVdNA的阴转率,平均血清HBVdNA基线水平.结果 治疗第12、24、48周国产思替卡韦组的ALT复常率、HbeAg和HBVdNA的阴转率均明显高于拉米夫定组[第12周分别为74.1%(40例)比51.7%(30例)、24.1%(13例)比8.6%(5例)、77.8%(42例)比55.2%(32例),第24周分别为85.2%(46例)比63.8%(37例)、27.8%(15例)比10.3%(6例)、81,5%(44例)比60.3%(35例),第48周分别为88.9%(48例)比69.0%(40例)、33.3%(18例)比13.8%(8例)、96.3%(52例)比67.2%(39例),均P<0.05],与进口恩替卡韦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初次抗病毒治疗国产恩替卡韦分散片疗效明显高于拉米夫定,而与进口恩替卡韦片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乡村社区内部围绕艾滋病而产生的社会歧视的具体情形及水平。方法自设调查问卷,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PLWHAS)所感受到的社会歧视及普通村民针对PLWHAS的社会歧视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PLWHAS 194例,普通村民246名。PLWHAS所感受到的社会歧视水平得分(7±6)分,普通村民针对PLWHAS的社会歧视得分(6±6)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9)。社会歧视的形式主要集中在个体层次的社会互动,如直接身体接触及与饮食相关的社会活动中,而在帮助料理红白喜事以及非直接身体接触中,呈现出较低程度的歧视;PLWHAS的身份公开程度与社会歧视水平有关(F=7.686,P=0.000)。结论目前我国乡村社区中存在严重的针对PLWHAS的社会歧视,此歧视与艾滋病本身带来的恐惧以及中国传统的乡村社会文化有关。  相似文献   

17.
Kim JW  Hong JH 《Archiv der Pharmazie》2005,338(12):577-581
In this study, we synthesized novel 4'-hydroxymethyl branched thioapiosyl nucleosides. The thioapiosyl sugar moiety was constructed using sequential ozonolysis and reduction. The natural bases (uracil, thymine, cytosine, and adenine) were efficiently coupled using the Vorbrüggen glycosyl condensation procedure (persilyated base and TMSOTf). The antiviral activities of the synthesized compounds were evaluated against HIV-1, HSV-1, HSV-2, and HCMV. Compound 19 showed moderate anti-HIV activity (EC(50) = 19.3 microg/mL) without exhibiting any cytotoxicity up to 100 microM.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艾滋病抗病毒治疗非依从性原因,并提出相应的依从性护理干预对策。方法 总结23例实施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资料,总结其治疗不依从的原因,并提出相应护理对策,检测患者治疗前后CD4CY细胞计数,并通过检查CD4cr细胞计数分析治疗效果。结果干预后发生错服、漏服以及未按时服用的比例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患者CD4+1r细胞计数升高的比例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抗病毒治疗导致患者不依从的原因主要有治疗繁琐、长期服药以及服药过程复杂,医、护、患及家属四方互动模式有效地提高了患者服药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Objective: Type 2 diabetes is a progressive disease requiring constant monitoring of patients to ensure maintenance of glycemic goals and advancement of therapy when necessary. The challenges of treatment in rural areas may be different from those in urban areas. This review article will evaluate the barriers to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and the role of insulin analogs in overcoming such barriers and in treating the disease, particularly with respect to rural communities.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 A literature review of English language articles in the Medline Database was conducted to identify published articles through April 2008. Search terms included rural, diabetes, insulin, treatment, and treatment challenges/barriers and were used either alone or in various combinations with one another. Articles were included if they pertained to rural communit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Barriers related to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and the role of insulin analogs in treatment and in overcoming such barriers, were examined.

Results: Health-care providers and patients in rural areas face barriers both common to the general population and unique to the rural setting. Challenges include limited access to health care, lack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and lack of multidisciplinary staff.

Conclusions: A number of strategies exist, including simple, stepwise treatment algorithms for insulin therapy, to manage type 2 diabetes in rural populations effectively. Because this article focused on rural communit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barriers in other rural communities may not have been identified. Additionally, although Medline is one of the largest and most comprehensive databases of published medical literature, publications not in the Medline database have not been included in this analysis.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农村肇事重性精神病人的临床特征。方法对我院2010年9-12月收治的125例农村肇事重性精神病人的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户籍、病程、入院次数、入院原因、精神疾病诊断、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及合并躯体疾病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农村肇事重性精神病人入院原因以伤人毁物、骚扰他人行为具前列,分别占40.8%、40.0%;精神疾病诊断以精神分裂症、精神发育迟滞、躁狂发作占前三位,分别占57.6%、16.8%、12.8%;入院时合并低钠/低钾、贫血、营养不良、传染病及外伤者分别占20.O%、11.2%、2.4%、15.2%、13.6%;男女病人人院原因及精神疾病诊断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BPRS量表评分比较男病人比女病人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ADL量表评分比较男病人比女病人低,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首次人院病人与复入院病人入院原因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农村肇事重性精神病人精神症状较为严重且多合并躯体疾病,需对其进行有效治疗与监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