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淋球菌耐药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淋球菌对常用抗生素有不同的耐药率及耐药机制。对青霉素耐药的主要机制是产生 β-内酰胺酶 ;对四环素耐药的主要机制是细胞膜对药物的通透性降低 ;对大环内酯类、大观霉素耐药的主要机制是作用靶位的改变 ;对氟喹诺酮类耐药的主要机制是 gyrA及parC基因的突变 ;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敏感性降低或耐药的机制尚未明确 ,但与penB、penA等基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3.
淋球菌是引起人类淋病的病原体,感染后可引起尿道炎、宫颈炎等.淋球菌对抗生素敏感,临床上常使用抗生素治疗淋球菌感染.随着抗生素的使用,淋球菌逐渐对青霉素类、四环素类、喹诺酮类药物产生耐药.目前头孢菌素类药物作为治疗淋球菌感染的一线药物,主要有头孢曲松和头孢克肟等.但引起人们高度关注的是,世界各地均有报道淋球菌对头孢菌素类药物的敏感性逐渐下降,特别是2010年分别在日本、法国和西班牙报道了“超级淋球菌”,因此,临床亟需寻找新的治疗方案.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各国应根据耐药监测数据制定适合本国淋球菌感染的治疗方案,主要是增加头孢曲松的剂量或者联合用药来治疗淋球菌感染.  相似文献   

4.
西安地区105株淋球菌抗菌药物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参加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麻风病防治技术指导中心建立的淋球菌耐药监测协作网,首次对西安地区2002年分离的105株淋球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进行了监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淋球菌对抗生素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研究广州地区2001年度分离的淋球菌对青霉素、四环素、壮观霉素、头孢曲松和环丙沙星的耐药性。分析耐药菌株的流行特点。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菌株对5种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判断敏感性按WHO西太区淋球菌耐药性监测统一标准。用纸片酸度法检测产青霉素酶淋球菌(PPNG)菌株。结果:153株淋球菌中检出127株对青霉素耐药(83.0%),产青霉素酶淋球菌(PPNG)占17.0%(26/153);四环素耐药129株(84.3%);其中质粒介导高度耐四环素淋球菌菌株(TRNG)占总数的24.1%(37/153);环丙沙星耐药117株(76.5%),其中92株同时对青霉素和四环素有耐药性,三重耐药占60.1%;壮观霉素和头孢曲松敏感性最高,分别为100.0%和81.0%。结论:淋球菌对青霉素、四环素和环丙沙星耐药率较高;壮观霉素和头孢曲松敏感,应作为临床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6.
广州地区淋球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监测广州地区2000年-2003年分离的淋球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性,为制定淋病防治策略和修改淋病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菌株对环丙沙星的最小抑菌浓度(MIC),计算耐药百分率、MIC50、MIC90和MIC均。结果:从2000年-2003年共检测396株淋球菌,耐药菌344株,占86.7%。淋球菌对环丙沙星耐药率由2001年的73.7%上升到2003年的93.6%,呈稳步上升趋势。环丙沙星的MIC50、MIC90和MIC均4年间增加了1倍。结论:广州地区淋球菌对环丙沙星耐药率很高,且呈稳步上升趋势,环丙沙星不再适宜被推荐用于对淋病治疗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7.
淋球菌耐药性与耐药质粒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质粒在介导淋球菌耐药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耐药质粒的接合、转化及消除试验,比较试验前后各菌株药物敏感性的改变。结果 耐药性淋球菌菌株通过耐药质粒的接合和转化,可将其耐药性传递给敏感的淋球菌菌株,而耐药质粒的消除可使耐药性淋球菌恢复对某些药物的敏感性。结论 质粒的介导在淋球菌耐药性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淋病是全球流行率排第2位的细菌性性传播感染,据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每年全球约有1亿6百万的新发淋球菌感染患者。在我国,淋病位居乙类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数的第5位。继淋球菌对青霉素、四环素和喹诺酮类药物的高度和普遍耐药性后,以上药物已先后退出淋病治疗的舞台,目前广谱头孢菌素如,注射用头孢曲松及口服头孢克肟为全球大多数地区治疗淋病的一线药物。对头孢菌素低敏/耐药的淋球菌在全球多个地区的出现,预示着不可治愈的淋球菌感染及其生殖系统并发症(包括慢性盆腔炎、异位妊娠和不孕等)极有可能演变为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淋球菌对头孢菌素的耐药性已引起全球的高度关注,WHO率先提出“控制淋球菌抗生素耐药性蔓延的全球行动计划[1]”,欧洲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CDC)和美国CDC也分别提出区域性的行动计划以控制多重耐药性淋球菌和头孢菌素耐药性淋球菌的传播。应对策略包括,加强淋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加强淋球菌耐药性监测及对临床治疗失败病例的监测、鉴定耐药菌株的特性及传播、研究耐药机制、开发新药、探讨新的治疗方案等。  相似文献   

9.
广州地区淋球菌营养分型和抗生素耐药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广州地区淋球菌的营养型分布和4种抗生素的耐药性,以广州地区167株淋球菌进行MIC测定和PPNG检测,同时对其中113株淋球菌进行营养分型检测。结果显示,167株菌中检出PPNG菌株9株,TRNG16株,青霉素耐药株109株(65.3%),环丙沙星耐药株131株(78.4%),大观霉素、头孢曲松未发现耐药株。113株淋球菌分16种营养型,以Pro^-型、Proto型、Pro^-、Ile^-、Ile^-型、Pro^-Ile^-Ser^-型5种营养型为主,占86.5%,其余11种营养型占13.5%。青霉素和环丙沙星的耐药菌株主要分布于Pro^-型中,TRNG菌株主要分布于Ile^-型,PPNG菌株散在于各种营养型中。研究结果表明广州地区淋球菌的营养型和耐药性的分布状况,有助于该地区淋球菌的流行病学研究和淋病防治。  相似文献   

10.
淋球菌的青霉素耐药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奈瑟氏淋球菌是淋病及其相关疾病如尿道炎 ,子宫颈炎 ,输卵管炎等的病原菌〔1〕。由于淋病能造成永久性不育和宫外孕等严重后果 ,所以该病是威胁公众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2〕。 1944年采用青霉素治疗后 ,其发病率曾一度下降。但6 0年代后 ,该病在西方国家又迅速增多 ,其主要的一个原因即耐药菌株 ,特别是PPNG (penicillinase -producingNeisseriagonorrhoeae)的不断出现。近来的研究表明 ,已有 5 0 %的分离株带有青霉素耐药质粒。目前已知 ,除了质粒介导的淋球菌产 β—内酰胺酶的耐药性以外…  相似文献   

11.
染色体介导淋球菌耐药机制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染色体介导的与青霉素及与四环素耐药相关的主要位点包括penA、ponA、penB、penC、mtr及tet。青霉素结合蛋白中出现镶嵌状结构是头孢菌素低敏的原因之一。喹诺酮耐药决定区gyrA和parC不同的位点突变导致喹诺酮耐药。淋球菌对大观霉素高度耐药是由于spe位点单步突变所致。多重耐药与多种位点突变相关。  相似文献   

12.
1999年广州地区所见淋球菌对抗生素耐药性结果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所见淋球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及产青酶淋球菌(PPNG)和高水平耐四环素淋球菌(TRNG)的流行状况。方法: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以及用纸片碘量法检测β-内酰胺酶。结果167株淋球菌检出PPNG9株(5.4%)、TRNG16株(9.6%)、环丙沙星耐药率达78.4%,高度耐药株(MIC≥16mg/L)37株(22.2%),头孢三嗪、壮观霉素未发现耐药菌株,且抗菌活性最强,头孢三嗪敏感性呈上升趋势。结论:持续监测淋球菌的耐药性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3.
淋球菌耐药性与淋病的治疗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淋球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正不断增加,威胁着淋病的有效治疗。就淋球菌耐药现状、我国淋球菌耐药监测结果、淋病治疗推荐方案和各种药物的特点以及淋病治疗中需注意的几个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淋球菌对氟喹诺酮耐药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淋球菌对氟喹诺酮耐药性问题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淋球菌外膜蛋白结构改变所致的膜通性下降、细菌对药物的摄取减少,可能是导致淋球菌对氟诺酮耐药性的一种重要机制,而析研究表明:GyrA和ParC基因的突变与淋球菌对氟喹诺酮耐药性之间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20112012年广东省广州、佛山、江门、肇庆和珠海等五市临床分离的525株淋球菌流行株对青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头孢克肟、头孢曲松和大观霉素等6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我省不同地区淋球菌耐药株的流行现状。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菌株对6种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敏感性判断按WHO西太区淋球菌耐药性监测统一标准,其中头孢克肟敏感性试验和判断标准按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标准判断。用纸片酸度法检测产β-内酰胺酶淋球菌(PPNG)菌株。结果:来自五地525株淋球菌中检出430株对青霉素耐药(81.9%),四环素和环丙沙星耐药株(率)分别为484株(92.2%)和514株(97.9%),未发现对大观霉素、头孢克肟和头孢曲松耐药菌株,但头孢曲松中敏有178株(33.9%),头孢克肟中敏只有7株(1.3%)。青霉素、四环素和环丙沙星的MIC50及MIC90均已超过耐药标准。检出PPNG株189株(36.0%),四环素高度耐药淋球菌(TRNG)248株(47.2%)。2分析显示,肇庆市淋球菌流行株对青霉素的耐药率高于总体水平(2=13.88,P<0.01);广州市四环素耐药率最高(2=10.58,P<0.01);五地市淋球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较一致(94.1%2012年广东省广州、佛山、江门、肇庆和珠海等五市临床分离的525株淋球菌流行株对青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头孢克肟、头孢曲松和大观霉素等6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我省不同地区淋球菌耐药株的流行现状。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菌株对6种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敏感性判断按WHO西太区淋球菌耐药性监测统一标准,其中头孢克肟敏感性试验和判断标准按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标准判断。用纸片酸度法检测产β-内酰胺酶淋球菌(PPNG)菌株。结果:来自五地525株淋球菌中检出430株对青霉素耐药(81.9%),四环素和环丙沙星耐药株(率)分别为484株(92.2%)和514株(97.9%),未发现对大观霉素、头孢克肟和头孢曲松耐药菌株,但头孢曲松中敏有178株(33.9%),头孢克肟中敏只有7株(1.3%)。青霉素、四环素和环丙沙星的MIC50及MIC90均已超过耐药标准。检出PPNG株189株(36.0%),四环素高度耐药淋球菌(TRNG)248株(47.2%)。2分析显示,肇庆市淋球菌流行株对青霉素的耐药率高于总体水平(2=13.88,P<0.01);广州市四环素耐药率最高(2=10.58,P<0.01);五地市淋球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较一致(94.1%100%);头孢曲松的中敏率之间相差较大(2=19.60,P<0.01),广州收集的淋球菌对头孢曲松的中敏率高于总体中敏率(2=6.96,P<0.01);5地市PPNG流行率有明显差异(2=15.67,P<0.01),其中肇庆PPNG流行率高于总体水平(2=6.31,P<0.05);5地市TRNG流行率无统计学差异(2=4.16,P>0.05)。结论:不同地区的淋球菌流行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有明显差别,广州市收集的淋球菌流行株对头孢曲松中敏率较高,肇庆市收集的淋球菌流行株中PPNG流行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淋球菌染色体mtrR基因突变对淋球菌多重耐药性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 对淋球菌的染色体耐药机理进行了一定的探索。方法 聚合酶链反应及Sanger双脱氧链终止法,测定淋球菌mtrR基因的碱基序列,并做相应淋球菌的药敏试验。结果 具有青霉素耐药性的淋球菌毫无例外都有mtrR基因的单碱基突变,而耐壮观霉素的淋球菌在mtrR基因上有两个位点突变。结论 淋球菌染色体上mtrR基因的突变会引起淋球菌多重耐药性的产生,增加淋球菌对脂溶性细胞毒因子如脂溶性抗生素、去污剂类脂肪酸的抗性。  相似文献   

17.
产生过氧化氢的乳酸酐菌对淋球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乳酸杆菌对淋球菌生长的影响。方法:将产生和不产生过氧化氢的乳酸杆菌与过氧化氢酶阳性和阴性淋球菌菌株置于适合两种细菌生长的混合培养液在体外混合培养。结果在混合培养液PH值维持在7.3时,LB+和LB-几乎对淋球菌的生长无影响,但当混合培养值5.0时,LB+和LB-均能抑制淋球菌的生长,LB+比LB-的抑制作用更显著,而且对过氧化氢阴性比阳性淋球菌的抑制作用更明显。结论:认为LB+能通过酸化环  相似文献   

18.
湛江地区淋球菌流行株质粒谱型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探讨淋球菌耐药谱与质粒谱之间的相互关系,对1998年-1999年广东省湛江地区分离鉴定出的98株淋球菌,以碱裂解法进行质粒的抽提,并分析质粒谱型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98株淋球菌流行株,检出质粒的有90株,占91.84%;质粒谱型12种,以7.4kb+4.2kb,39.5kb+7.4kb+4.2kb为主,占38.76%,从而揭示湛江地区淋球菌流行株质粒的分布现状,为该地区淋病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打下  相似文献   

19.
淋球菌对头孢三嗪的敏感性测定   总被引:30,自引:4,他引:30  
目的:了解淋球菌对头孢三嗪的敏感性。方法:我们对1989年~1996年间由10个城市淋病患者中分离出的1329株淋球菌临床分离株进行了头孢三嗪敏感性测定。以琼脂稀释法测定头孢三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头孢三嗪MIC范围为0.002~2mg/L。MIC50为0.03mg/L,MIC90为0.125mg/L。61.47%的菌株对头孢三嗪敏感(MIC≤0.03mg/L),37.47%为低敏MIC,MIC达1mg/L的耐药菌株占1.05%。自1995年起未分离出耐药菌株。结论:研究表明我国目前流行的淋球菌菌株基本上对头孢三嗪敏感。  相似文献   

20.
利血平异搏定在淋球菌多重耐药性中的逆转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淋病的日渐增多及治疗的人为复杂化,淋球菌耐药株增多,一些复杂的耐药菌株,对壮观霉素也产生了耐药性,寻找有效可行的治疗淋病的方法,已成淋病防治中的必需。材料和方法一、细菌来源WHO标准株,A、B、C、D、E株及临床分离株共30株淋球菌。PPNG(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