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双氯灭痛-β-环糊精包含物的研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冷冻干燥法和共沉淀法制备了双氯灭痛-β-环糊精包含物,经X-射线粉末衍射仪鉴定均已形成了包含物,收率、含量、工艺重现性等方面冷冻干燥法优于共沉淀法。冷冻干燥法和共沉淀法制备的包含物溶解度与单药相比分别增大0.85倍、0.67倍,溶出速率(T_(50))分别提前5.32min、2.90min,经方差分析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相似文献   

2.
采用RP-HPLC以4'-羟基-5-氯双氯灭痛为内标,测定了经皮渗透接受液中双氯灭痛的含量。考察了流动相组成、pH值等对双氯灭痛色谱行为的影响情况。方法简便准确,回收率为98.44%~102.3%,RSD<2.4%,双氯灭痛浓度在0.5~16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最低检测限50ng/ml。色谱条件为:C(18)Hypersil(5μm,100mm×4.6mm)不锈钢柱,甲醇pH7.0磷酸盐缓冲液(0.05mol/L)(56:44)作流动用,检测波长280nm,进样量20μl。  相似文献   

3.
以菲咯啉 铁(Ⅲ)为显色剂,测定了双氯灭痛片剂中双氯灭痛的含量.其平均回收率为100.22%,相对标准偏差为0.80%.  相似文献   

4.
测定了双氯灭痛缓释片体外溶出度及家兔体内的血药浓度.其结果表明,双氯灭痛缓释片体外溶出缓慢,12h溶出度为86.23%,可在家兔体内3~14h保持平稳的血药浓度,克服了普通片血药浓度的峰谷现象.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差示分光光度法测定双氯灭痛片剂的含量,方法:在波长290nm处,以双氯灭痛在0.01mol/L氢氧化钠溶液为参比液,测其在乙醇中的差示吸收值,结果:双氯灭痛浓度在11~50μg/ml范围内△A与溶液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6)平均回收率为100.6%,RSD为0.64%,结论:该法简便,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6.
双氯灭痛涂膜剂体外透皮扩散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采用透皮扩散装置及离体小鼠、大鼠、家兔皮肤,以生理盐水为接受介质,进行了双氯灭痛涂膜剂体外透皮扩散研究。结果表明:双氯灭痛给药剂量为1.5mg/cm^2时,其累积透皮百分率次序为:家兔(70.93%)〉小鼠(62.43%)〉大鼠(41.44);稳态透皮速率(J)分别为107.0±6.18,90.26±8.76,64.92±11.4μg/cm^2·h。  相似文献   

7.
为减轻双氯灭痛的刺激性,由双氯灭痛和赖氨酸合成制备了双氯灭痛赖氨酸盐,产率为80%以上.并在282nm波长处测量其吸光度定量,结果表明,双氯灭痛赖氨酸盐含量在92%以上.  相似文献   

8.
通过考查,辅料比例对丸心成丸率有影响,致孔剂浓度、种类、粘度对控释小丸释药速度有影响,基本筛选出双氯灭痛控释小丸的处方为:丸心,含双氯灭痛50mg.、淀粉60mg、乳糖240mg;包衣溶液,含3%乙基纤维素、2%聚乙二醇400、2%羟丙基甲基纤维素(15cps)的乙醇—水混合溶液。体外释放度试验证明,此控释小丸体外12h累积释药89.3%。  相似文献   

9.
双氯灭痛是一种新型非自体强效消炎镇痛药[’」,具有药效强、不良反应少、剂量小、个体差异小等特点,近年来国内外对该药的剂型开发研究相当活跃。双氯灭痛在多种药物制剂中的测定方法有比色法【\络合革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我们所测的双氯灭痛软膏剂是以双氯灭痛为主药的经皮吸收制剂。我们的实验结果表明:该药软膏剂的基质如果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在双氯灭痛吸收峰处有4%-5%的吸收值。为了提高测定软膏剂中双氯灭痛的准确度,我们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材料与方法试药双氯灭痛对照品,上海新亚药…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双氯灭痛胶浆剂的含量,平均回收率为100.13%,变异系数为0.65%。结果表明,本法简便,快速,准确,可作为双氯灭痛胶剂中双氯灭痛含量的定量方法。  相似文献   

11.
缪玉山  倪冲 《铁道医学》2000,28(1):14-15
探讨双氯灭痛凝胶剂的处方,制备工艺、质控标准。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双氯灭痛的含量,于276nm处有最大吸收。结果该凝胶剂的有效期约为2年,对于创伤性炎症,局限性软组织类风湿病、局限性风湿其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80.0%、100.0%。结论双氯灭痛凝胶剂在各种条件下存放性质稳定,临床使用安全、疗效确定切可靠。  相似文献   

12.
复方布洛芬片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复方布洛芬片中布洛芬和盐酸伪麻黄碱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流动相pH、组成等对分离的影响情况。以双氯灭痛为内标,检测波长为215.0nm,在所测浓度范围内,峰面积与被测物浓度的线性关系良好。布洛芬和盐酸伪麻黄碱的回收率分别为99.37%和99.94%,RSD<2.2%(n=5)。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复方甲苯咪唑片的RP-HPLC测定方法。采用C_(18)Hypersil色谱柱,以pH3.0磷酸盐缓冲液-甲醇-二乙胺(50:50:0.1)作流动相,检测波长230nm,以双氯灭痛为内标,方法简便准确,专一性强,甲苯咪唑和左旋咪唑的回收率分别为100.7%和99.20%,RSD<2.2%(n=5),对四个批号的片剂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与中国药典方法一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乙型肝炎合并感染者体内病毒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对干扰素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法进行血清肝炎免疫检测,用荧光定量法进行丙型肝炎病毒基因(HCVRNA)和乙型肝炎病毒基因(HBVDNA)检测,并观察比较HCV、HBV合并感染与单独HCV感染者接受干扰素治疗的效果。结果HBV、HCV合并感染者血清HCVRNA和HBVDNA阳性率明显低于单独HCV、HBV感染者(46.43%和3.57%/71.43%和66.73%),且合并感染者体内HBVDNA阳性率明显低于HCVRNA(3.57%/46.43%)。HCV、HBV合并感染者接受干扰素治疗后ALT复常率、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率,持续病毒应答(SVR)率与单独HCV感染者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慢性HCV、HBV合并感染者中,体内HCV和HBV间存在相互抑制作用,且以HCV对HBV的抑制占优势。HBV的合并感染对慢性丙型肝炎干扰素治疗效果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双氯灭痛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双氯灭痛含量李晓红,傅凤华,李治淮,刘再贵,王玉(实验医学研究中心附属医院药剂科,256603)关键词双氯灭痛,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双氯灭痛是一种新型的非甾体类强效消炎镇痛药,其镇痛、消炎及解热作用比吲哚美辛强2~2.5倍,比乙酰水...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不同工艺制备非洛地平/PVP VA64固体分散体,通过溶解度的测定,阐明出非洛地平固体分散体制备的最优制备工艺。方法以共聚维酮( PVP VA64)为聚合物载体,通过4种制备工艺(共沉淀法、微波淬冷法、冷冻干燥法及喷雾干燥法)制备非洛地平/PVP VA64固体分散体。考察其在水及PBS ( pH 6.8)两种介质中的平衡溶解度。结果原形药物及物理混合物中药物溶解度较低(<0.4 mg/L)。微波-淬冷技术产生的药物溶解度最大(>1.4 mg/L),明显高于其他3种方法。结论微波-淬冷技术显著地改善了非洛地平的溶解度,更适合用于非洛地平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产业化应用。  相似文献   

17.
重建型蓖麻蛋白脂质体的制备,性质及对肝癌细胞的毒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制备重建型菌麻蛋白脂质体(RRL),并探讨其毒性作用。方法:通过正交法实验选择配 采用冷冻干燥脱水-再水化-囊泡化方法(DRV法)制备RRL;用体外细胞毒性试验和小鼠半数致死量(LD50)试验测定RTRL毒性。结果:RRL的负封率可达59.63%(含50g/L的甘露醇),粒径为0.50~0.79μm(占90%以上),经4℃0.5a贮存,其粒径和粒度分布无明显变化。RRL对7721人肝癌细胞的  相似文献   

18.
双氯灭痛血药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双氯灭痛血药浓度的新方法,考察了蛋白沉淀剂乙腈用量、流动相pH值等对血药色谱行为的影响。优化的色谱条件为:C(18)Hypersil(5μm,100mm×4.6mm)不锈钢柱,甲醇-乙腈-pH6.0磷酸盐缓冲液(25:20:55)作流动相,检测波长280nm,进样量50μl。采用乙腈沉淀蛋白后直接进样,操作简便快速,回收率达99.18%~103.6%,日内RSD为3.4%~3.7%,日间RSD4.4%~4.9%,血药浓度在0.25~8.Oμg/ml线性关系良好,r=0.9994,血药最低检测浓度为200ng/ml。  相似文献   

19.
复方甲苯咪唑片的RP—HPLC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复方甲苯咪唑片的RP-HPLC测定方法。采用C18Hypersil色谱柱,以pH3.0磷酸盐缓冲液-甲醇-二乙胺(50:50:0.1)作流动相,检测波长230nm,以双氯灭痛为内标,方法简便准确,专一性强,甲苯咪唑和左旋咪唑的回收率分别为100.7%和99.20%,RSD〈2.2%(n=5),对四个批号的片剂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与中国药典方法一致。  相似文献   

20.
在Cu-SnO2/Al2O3催化剂中,研究制备方法对顺酐加氢产物的调控。结果表明,采用共沉淀-浸渍法和共沉淀法制备的Cu-SnO2/Al2O3催化剂有较高的顺酐加氢制γ-丁内酯选择性,如使用共沉淀-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在280℃,顺酐转化率为94.4%,γ-丁内酯选择性为100%;而采用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有较高的琥珀酸酐选择性,在220℃,顺酐转化率为98.5%,玻珀酸酐选择性为76.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