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磁共振影像在脑静脉和静脉窦血栓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MRI和MRV对脑静脉和静脉窦血栓(CVST)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CVST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朵多为中青年,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临床表现为头痛、呕吐、伴或不伴局灶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或癫痫发作,影像学表现为静脉窦闭塞及静脉性梗死及脑出血灶,MRV表现为受累静脉窦部分或广泛高血流信号的缺失、狭窄。应用脱水、抗凝、溶栓治疗。16例中13例完全恢复正常,3例死亡。结论MRI和MRV是诊断和随访CVST形成的最佳检查方法,对脑静脉、静脉窦血栓的诊断优于cT,可替代创伤性的DSA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3D-CE MRV对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28例作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的病例,记录其静脉窦的各种变异,并由此判断是否存在静脉窦血栓,所得结果与经过DSA等检查确定诊断进行比较,评价MRV对静脉窦血栓诊断的临床价值。结果:MRV显示双侧横窦、乙状窦较为清晰,变异较多, MRV诊断与临床诊断具有较高的相关性(Rn=0.598),但也具有较高的误诊率(34.6%)和一定的漏诊率(5.6%)。结论:由于静脉窦的变异较为普遍,造成MRV对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具有较大误诊率,在临床应用中,必须结合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MRI、DSA检查进一步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场强磁共振成像(MR I)及磁共振静脉成像(MRV)对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8例经临床证实的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均用0.35T磁共振成像仪行MR I及MRV检查,分析MR I及MRV在该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MR I平扫中见正常的静脉窦流空信号消失,MRV见静脉窦闭塞,增强MR I见空三角征。结论:低场强MR I及MRV是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有效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MRI与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MRV)联合应用于检测脑静脉窦血栓(CVST)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男4例,女8例)CVST病人的CT、MRI(MRV)及DSA影像学资料,其中12例CVST患者均行MRIT2WIFSE、T1WI TSE、T2WI FLAIR和VEN3DPCA序列检查,4例行CT检查,其中2例行DSA检查。结果:CT检查可为CVST的早期诊断提供重要线索,但阳性率低。MRI(MRV)可直接显示出血栓、血流。并可反复无创检查,在诊断和把握病情上极为有用。结论:MRI及MRV的联合应用是目前诊断CVST之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MRI诊断价值。方法笔者收集本院2006年2月~2010年2月经临床证实的17例CVST患者的MRI资料,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MRI能显示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17例静脉窦内正常流空效应消失,急性期4例(2例T1WI呈低信号、T2WI呈极低信号,2例T1wI呈中等略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亚急性期10例(T1WI、T2WI均呈高信号);3例慢性期(2例TIWI、T2WI呈高信号,1例T1WI、T2WI呈混杂信号)。累及上矢状窦8例,横窦6例,乙状窦5例,直窦3例,海绵窦2例。脑梗死8例,中耳炎2例,微出血3例,脑水肿4例。脑静脉窦血流中断17例,充盈缺损14例,管腔狭窄3例,脑表面静脉扩张5例,脑深静脉扩张3例。14例行GD~DTPA增强表现为静脉窦内血栓无强化。结论常规MRI结合MRV能显示CVST直接征象及问接征象,能反映病理演变过程及评价治疗效果,对CVST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具有重要价值,是一种较敏感、准确、理想的优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低场强磁共振脑静脉窦血管成像(MRV)在静脉窦血栓中的表现,探讨静脉窦血栓形成的MRI、MRV表现,评价低场磁共振MRV在静脉窦血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我科1999年12月至2007年12月行MRI、MRV检查确诊的脑静脉窦血栓患者33例,应用二维时间飞跃法2D TOF MRV,结合SE、FSE、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SEIR(FLAIR)序列,评价低场强磁共振MRV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结果 33例脑静脉窦血栓患者中有11例MRI常规扫描未见明显异常表现,22例显示有局部静脉窦血栓信号;33例病人全部行MR2D TOF MRV,29例有阳性表现,另外4例行MR增强扫描确诊.结论 颅脑MRV能够清晰的显示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位置、范围及程度,对于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有很高的价值.由于2D TOF MRV分辨率低,对于静脉窦早期的血栓形成及微小血栓的诊断有很大的局限性,应结合MRI常规扫描及增强扫描,提高静脉窦血栓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脑静脉窦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河南科技大学附属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7例脑静脉窦血栓患者,均接受MRI平扫。其中17例行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MRV)检查,2例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12例增强扫描,14例同时行CT检查。记录MRI影像征象。比较MRI、CT对脑静脉窦血栓的诊断准确率。结果①常规MRI检查示26例静脉窦流空信号消失,包括急性期4例,亚急性期14例,慢性期8例。12例增强扫描均表现为腔内充盈缺损,其中2例呈脑回样强化。②MRV检查17例:血流信号消失、减弱(受累静脉窦)。③MRA检查2例:受累静脉窦显影异常。④14例同时行CT、MRI检查,共45个静脉窦受累,CT和MRI准确率分别为46.67%(21/45)、100.00%(45/45)。MRI检查准确率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对脑静脉窦血栓的诊断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随着磁共振成像(MRI)的临床应用,脑静脉窦血栓的诊断率有了明显的提高.作者总结12例脑静脉窦血栓应用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MR Venography,MRV)的诊断经验,旨在提高MRV对脑静脉窦血栓诊断价值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脑静脉血栓形成(cerebral veDous thrombosis,CVT),尤其是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si—flUS thrombosis,CVST)为少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表现多样且特异性不强,易误诊。其诊断特别是早期诊断的价值很大。现对23例CVST患者磁共振与磁共振脑静脉成像结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CE MRV)对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128例作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的病例,记录其静脉窦的各种变异,并由此判断是否存在静脉窦血栓,所得结果与经过DSA等检查确定诊断进行比较,评价MRV对静脉窦血栓诊断的临床价值.结果 MRV显示双侧横窦、乙状窦较为清晰,变异较多,MRV诊断与临床诊断具有较高的相关性(r=0.745),但也具有较高的误诊率(34.6%)和一定的漏诊率(5.6%).结论 由于静脉窦的变异较为普遍,造成MRV对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具有较大误诊率,在临床应用中,必须结合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MRI、DSA检查进一步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静脉血栓(CVT)和静脉窦血栓(CVST)形成磁共振成像(MRI)和磁共振静脉系成像(MRV)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磁共振诊断和临床治疗的58例脑静脉(窦)血栓患者的资料。全部由MRI平扫,其中39例有2D-PC法MRV成像,观察脑静脉窦、脑静脉内和脑实质内信号改变。结果:脑静脉窦血栓49例:单独静脉窦血栓31例,8例合并浅静脉血栓,其中3例合并出血;4例合并脑深静脉血栓;6例同时合并深静脉、浅静脉血栓。单独脑深静脉血栓9例。结论:MRI结合MRV是诊断脑静脉(窦)血栓首选、最有效而又无损伤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李爱梅   《中国医学工程》2013,(7):18-18,20
目的分析运用CT及MRI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价值,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从2009年5月-2012年11月于我院经临床确诊的32例脑静脉窦血栓患者的CT、MRI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情况。结果脑静脉窦血栓发病在7d内的患者,CT检查的阳性率为52.38%,发病12d内的阳性为72.73%,总阳性率达59.38%。其中血栓位于直窦和下矢状窦6例,上矢状窦11例,累及横窦-乙状窦4例,累及脑深部大静脉及皮质引流静脉4例;其他部位7例;19例急性患者的CT平扫可见CVST患者静脉窦内条带状或三角形高密度影,结论诊断为脑水肿征象,脑梗死或出血性梗死。CVST患者MR检查,阳性检出率为97.14%,典型患者可见脑静脉窦内异常等信号或高信号影,流空效应消失,结论诊断为脑水肿征象。结论颅脑CT平扫是诊断急性CVST的简单、有效的方法,可以作为一种广泛的筛查方法;而对于亚急性以及慢性CVST患者,MRI可以显示较为特征性表现,对于诊断CVST价值高,在临床上可斟酌应用。  相似文献   

13.
脑静脉(窦)血栓的临床特征和磁共振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CVT)的临床特征和磁共振(MR)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2例经MR检查确诊的CVT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响学特征.结果12例患者的阳性体征包括头痛(10例)、视乳头水肿(8例)等颅内压增高的征象,部分病例有局灶性神经功能异常如肢体瘫痪(4例)、外展神经麻痹(2例)、癫痫发作(2例)、昏迷(2例)及脑膜刺激征(6例).常规Se序列T1、T2相示窦内高信号,脑实质水肿或合并出血、梗死.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MRV)能直接显示静脉窦闭塞及血栓栓子.CT检查显示2例呈弥漫性脑水肿,3例脑叶见条索状高密度影,2例示顶叶出血,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经降颅压、抗凝、溶栓、消炎及激素治疗均治愈.结论MRI/MRV在诊断和随诊静脉窦血栓方面明显优于CT,且抗凝、溶栓、降颅压、消炎是治疗静脉窦血栓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诊断、治疗和转归。方法回顾分析11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儿例患者经MRV和/或DSA认确诊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均行肝素钠抗凝治疗,其余根据需要进行降颅压、脱水、扩容、抑制血小板聚集、抗感染等治疗。其中1例住院当中治疗无效死亡。出院后在从2个月到2年的随诊时间内,2例出院时仍有严重的头痛,1例放弃治疗自动出院,1个月内死亡,另1例出院时仅头痛减轻仍有抽搐和视力障碍,病情进一步加重,出院2个月内死亡。3例出院时有轻微头痛,再住院治疗后完全正常。4例出院时完全正常。结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病因很多,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不具有特征性,如明确诊断后,早期溶栓、抗凝、阻聚等治疗,能取得较好的疗效,改善愈后。  相似文献   

15.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旻 《中国医药导报》2010,7(5):167-168
目的:探讨静脉窦血栓(CVST)形成的早期诊断及影像学的特点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6~2008年6例患者的发病年龄,发病形式,首发症状,影像学特征及脑脊液检查和治疗情况。结果:CVST发病年龄30—60岁,多为急性发病。6例患者中。男4例.女2例。结论:对急性发病的头痛、呕吐伴或不伴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或癫痫发作的青壮年患者应高度怀疑CVST,尤其是有鼻面部感染、中耳炎、产后或服避孕药、全身消耗等诱因的,应及时做CT、MRA、MRV检查。明确诊断后尽早选用抗凝药物。  相似文献   

16.
巩守平  许刚 《西部医学》2018,30(6):781-784
【摘要】抗凝治疗目前仍是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CVST)的一线治疗方案,需要根据病因进行对症治疗。新型抗凝药物可增加血管再通率并改善预后,但仍需大样本研究证实。随着神经介入材料及技术的发展,静脉窦接触性溶栓、机械取栓、CVST的死亡率逐渐下降,但规范化的治疗还需要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结果。对于有脑疝风险的患者可以考虑行去骨瓣减压手术以挽救生命。本文就CVST的诊治策略做一述评,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指导临床医生的规范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与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CVST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资料。结果9例患者的男女比例为1:1.25,平均发病年龄(46.7±14.9)岁;主要诱因为恶性肿瘤;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视物模糊、失语、肢体无力、癫痫发作等症状,可孤立或联合出现。仅有2例患者的头颅CT平扫显示病变静脉窦内高密度及条索征等直接征象。7例患者的头颅MR显示病变静脉窦内流空信号消失,随时相不同呈现不同信号影,增强扫描示"8"征。8例患者的头颅MRV均有不同程度的静脉窦病变,表现为受累静脉窦狭窄或闭塞。经低分子肝素抗凝、脱水降颅压等治疗后,全部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结论CVST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缺乏特异性。头颅MR+MRV检查是诊断的主要手段,抗凝及脱水降颅压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抗凝和静脉窦溶栓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出院后随访1~3年?结果:本组患者中,16例只接受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8例为抗凝结合静脉窦局部溶栓治疗?入院时临床表现为单纯颅高压者8例,合并局灶症状体征者11例,合并脑病2例,昏迷3例?2种治疗方法均取得较好疗效?随访期末,17例(71%)患者完全恢复,3例(13%)遗留后遗症状,4例(17%)患者死亡?本研究显示,合并颅内出血并不是CVST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精神障碍?昏迷及多部位的静脉窦血栓仍是预后差的主要危险因素,而单发部位的CVST及溶栓合并抗凝治疗是短期预后良好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2种方法均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与单纯抗凝治疗相比,静脉窦内溶栓治疗是积极?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改善出现颅内出血和昏迷患者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磁共振检查对脑静脉窦血栓行诊断试验评价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1年7月至2017年12月榆林市第一医院疑似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患者63例为研究对象,在磁共振成像和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检查后一周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统计出MRI与DSA、MRV与DSA、MRI联合MRV与DSA诊断脑静脉窦血栓的情况,列出22四格表计算出各项诊断试验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结果 MRI联合MRV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符合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Kappa值在诊断脑静脉窦血栓的三个方面是最高的以及阴性似然比最低。结论 磁共振检查可以较好地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可取代DSA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