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 1 990年以来 ,笔者用自拟促孕汤治疗不孕症86例 ,收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86例均为婚后同居 2年以上 ,未采取避孕措施 ,性生活正常 ,男方精液检查正常 ,本人经妇科检查及 B超检查显示子宫及附件无异常。婚后不孕2~ 3年者 36例 ,3+ ~ 4年者 2 1例 ,4+ ~ 5年者 1 7例 ,5年以上者 1 2例。月经不规则 ,2~ 3个月一行者2 9例 ,月经量少色淡者 2 6例 ,有痛经史者 33例。测基础体温 3个月无排卵者 43例 ,卵子小于 1 8mm者2 3例。有人工流产史者 1 4例 ,其中人流 2次者 8例 ,3次者 4例。原发性不孕 5 1例 ,继发性不孕 35例。2 治…  相似文献   

2.
“促孕汤”治疗不孕症8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桥 《江苏中医》2001,22(9):31-31
  相似文献   

3.
李朝平 《中医药学刊》2003,21(6):986-986
补肾药有类似雌激素样作用,具有调节卵巢激素受体和增加全体水平反应性的作用,同时可促使子宫发育,提高于宫重量。服用补肾药后,血中FSH值先上升,致LH/FSH值下降,继而血E2值升高,引起IgT/IgE2值下降,E2的上升可引起下丘脑-垂体正反馈而排卵,因此提示补肾药对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各器官都有作用。  相似文献   

4.
补肾药有类似雌激素样作用 ,具有调节卵巢激素受体和增加垂体水平反应性的作用 ,同时可促使子宫发育 ,提高子宫重量。服用补肾药后 ,血中FSH值先上升 ,致LH/FSH值下降 ,继而血E2值升高 ,引起lgT/lgE2 值下降 ,E2 的上升可引起下丘脑—垂体正反馈而排卵 ,因此提示补肾药对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各器官都有作用。  相似文献   

5.
自拟调经促孕汤治疗不孕症74例临床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根据中医理论采用补肾益精,调补冲任,疏肝解郁,活血通络法自拟调经促孕汤治疗不孕症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观察的74例不孕症患者情况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杨桂芬 《北京中医》2000,19(6):24-25
笔者根据中医理论采用补肾益精,调补冲任,疏肝解郁,活血通络法自拟调经促孕汤治疗不孕症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观察的74例不孕症患者情况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种子促孕汤治疗不孕症当阳市人民医院(444100)葛传富当阳市陈院卫生院王光坤笔者采用种子促孕汤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不孕症28例,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28例中,年龄20~30岁者20例,31~36岁者6例,37~40岁者2例;伴有...  相似文献   

8.
不孕症是妇科医生较常见的问题,而临床上又以卵巢功能障碍所致者多见。笔者有幸随沪上名医朱南孙老师学习,朱老运用自拟促卵助孕汤治疗本病起到满意效果。朱老遵循审因辨证,治病求本的治疗原则,治疗卵巢功能障碍性不孕症以肝肾为纲,肝肾同治以促孕。朱老运用肝肾同治、虚实分治、审因论治的方法,使患者的受孕率大大提高,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调经促排助孕汤治疗无排卵性不孕症32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笔者自1999年6月~2001年9月,以调经促排助孕汤为基本方,结合月经周期随症加减治疗妇女不孕症,疗效显著,现将经治疗后已孕的32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32例不孕症患者均为门诊病人,32例中原发性不孕17例,继发性不孕15例。年龄24~28岁10……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自拟促卵助孕汤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促卵助孕汤,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及妊娠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排卵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观察组的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雌激素的改善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促卵助孕汤可调节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性激素的分泌,改善卵巢的分泌功能,促进妊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扶正促孕汤治疗抗精子抗体阳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血清抗精子抗体(AsAb)阳性不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5例采用扶正促孕汤中药口服,对照组41例采用免疫抑制剂疗法,予强的松口服.观察每个疗程后AsAb的转阴率及抗体转阴后的妊娠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0%;服药1疗程后转阴者14例,2-3疗程转阴者22例.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3.2%;服药1疗程后转阴者8例,2-3疗程转阴者14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扶正促孕汤治疗抗精子抗体阳性不孕症抗体转阴率及转阴后妊娠率高,对AsAb所致的免疫性不孕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2.
笔者于 1988年~ 2 0 0 2年 ,采用导痰汤合自拟调经促孕汤加减治疗痰湿型不孕症 35例 ,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5例中 ,年龄 2 5~ 30岁者 2 8例 ,31~ 4 0岁者 7例。婚后 3~ 5年不孕者 2 9例 ,婚后 6~ 10年不孕者 6例。其中伴月经不调者 2 6例 ,痛经者 7例  相似文献   

13.
笔者通过多年临床观察使用,总结调经促孕汤,治疗女性不孕,取得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临床观察90例,均为女性,年龄最小24岁,最大42岁,平均33岁育龄妇女,结婚最短1.5年,最长16年。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促卵助孕汤治疗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简单随机、非盲法、平行对照设计,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采用中药复方促卵助孕汤治疗,对照组50例口服克罗米酚,疗程6个月。结果:治疗组排卵124次,妊娠21例;对照组排卵130次,妊娠15例,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促卵助孕汤可能通过干预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调节性激素的分泌,达到促卵泡发育,提高受孕率的效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药在治疗高促性腺激素性不孕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本院不孕症门诊1999年3月—2005年5月就诊的59例高促性腺激素性不孕症患者(其中卵巢早衰组A2组29例,卵巢不敏感组B2组11例,卵巢功能衰退组C2组19例)进行中药配合雌孕激素序贯周期疗法+促排卵(CC/HMG/HCG)治疗,并与同期60例单纯进行雌孕激素序贯周期疗法+CC/HMG/HGG治疗患者(其中卵巢早衰组A1组30例,卵巢不敏感B。组11例,卵巢功能衰退组C1组19例)的卵泡刺激素(FSH)及妊娠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各组治疗后与基础FSH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A1与A2组、B1与B2组、C1与C2组间FSH基础值与治疗后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的妊娠率为18.33%,治疗组的妊娠率为27.12%。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有望进一步提高高促性腺激素性不孕症患者的妊娠率。  相似文献   

16.
黄体功能不健(LPD)是由于月经黄体期卵巢黄体所产生的孕激素(P)不足或分泌持续时间过短造成黄体过早衰退,导致子宫内膜分泌功能的转换不全以及子宫内膜对P反应性差而引起的一类疾病,是引起不孕症常见原因之一.笔者用补肾促孕汤治疗肾阳虚型黄体功能不健不孕症,获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育卵促孕汤配合来曲唑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5例用育卵促孕汤配合来曲唑促排卵治疗,对照组35例用氯米芬促排卵治疗。结果:治疗组妊娠17例(48.57%),对照组妊娠8例(22.8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育卵促孕汤配合来曲唑促排卵效果好,可明显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18.
高秀玲  耿俊民 《陕西中医》2007,28(7):801-801
免疫性不孕症是妇科疑难病症,我们自拟促孕2号治疗56例,并与西药强的松治疗47例对照观察,疗效满意,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
高楚楚  陈浩波  胡欣欣  徐道芬 《新中医》2021,53(19):138-142
目的:探讨增膜助孕汤联合针刺治疗对肾虚血瘀型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将60例肾虚血瘀型不孕症妇女随机分为试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B组用阿司匹林片治疗,A组在阿司匹林片治疗基础上增加中药增膜助孕汤联合针刺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内膜形态、内膜下血流及双侧子宫动脉血阻力指数(RI)、收缩末期峰值/舒张末期流速(S/D)值、妊娠率的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内膜厚度较B组增厚(P<0.05)。2组治疗后内膜较前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内膜形态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内膜A型率较多,C型率较少,内膜形态优于B组。治疗后,A组子宫内膜RI及S/D值较治疗前降低(P<0.05)。B组治疗后子宫内膜RI及S/D值较治疗前降低(P<0.05)。A组治疗后的子宫内膜RI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的子宫内膜S/D值较B组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