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观察由运动诱发室上性早搏与窦性搏动比较,以评价R波振幅改变的临床意义。对94例可能患有冠脉疾病(CAD)的患者进行导管检查。63例证实有明显冠脉疾病,其中34例为心肌栓塞(A_1组),29例无心肌梗塞(A_2组);另31例冠脉正常或冠脉狭窄<30%(B组)。所有病例在心脏导管检查后一个月内  相似文献   

2.
运动试验诱发室上性过早搏动(SE)时,R波改变的临床意义【英】michaelidest…//JElectro-cardiol1993,26(3):205运动试验时ST段压低被认为是冠脉疾病(CAD)原发性ECG改变。另外,R波振幅的变化对证实CAD及...  相似文献   

3.
运动试验时 R 波的改变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近来有相当多的争论。为此,本文通过16导联心前区心电图标测,评定运动引起的 R 波变化(R 波振幅不变或增高)对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方法:为明确诊断而作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200例,男性170例,女性30例,年龄29~67岁,平均48岁,182例存在胸痛。冠状动脉内径缩小70%以上,考虑为冠状动脉狭窄。在造影检查前均先作踏车分级极量运动试验,运动负荷量为12,000~71,000瓦特·秒,运动时间6.0±1.55分。运动期间132例出现胸痛,运动时最大心率为111~175次/分,平均140次/分。在运动前,运动后即刻及1、3、5、8和10分钟做16导联心前区心电图标测。ST 段下降≥1毫米,持续时间>0.08秒为 ST 段压低,每例均描绘出 ST 段压低面积的轮廓图。16导联中的5个导联相当于标准12导联心电图的胸导联位置,注意其中有 ST 段压低导联的数目。按照下述准则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了运动诱发室上性期外收缩R波振幅的变化对冠状动脉疾病(CAD)和判断左室心功能的意义。 受检者94例,男65例,女29例,年龄30~67(平均53.5±8)岁,均行左室造影和冠状动脉造影术。血管造影证实63例(67%)为CAD,其中34例有心肌梗塞病史的患者为A_1组。余29名无心肌梗塞病史的患者为A_2组。31例(33%)冠状动脉正常或损害<30%者为  相似文献   

5.
室上性早搏诱发室性心律失常并非少见,但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室上性早搏诱发室颤少见报导。病例和方法:作者研究72例(男61例,女11例)出现原发性室颤的AMI患者,平均年龄59±11岁,在胸痛发作24小时内入院,均符合下列标准,①典型的临床经过;②新发Q波或典型ST-T  相似文献   

6.
作者研究运动诱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SVT)的机理。研究对象为14例静息时自发 SVT 的患者,男11、女3例,年龄24~80(平均43±15)岁。其中13例不能证明有器质性心脏病,1例为高血压。进行踏车运动试验、电生理试验和滴注异丙肾上腺素(起始滴速0.5μg/min,逐渐增加至1、2、3或4μg/min),连续记录体表心电图和心内电图。踏车运动皆能诱发 SVT。可定型的12例 SVT 中,5例发生于窦性心律时,7例发生于房性早搏(6例)或室性早搏(1例)之后,电生理试验诱出11例 SVT,其中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房速)2例,心房扑动-颤动1例,不典型交界性心动过速2例,房室折返性心  相似文献   

7.
方法病人选自2200名曾接受活动平板运动试验的冠心病或可疑冠心病者,其中486人发生室上性早搏,从中选出133例经左室造影和冠脉造影者作为研究对象。男101例,女32例,年龄30-67岁。其中96例具有冠脉狭窄,编为A组.余37例没有冠脉病变,编为B组。  相似文献   

8.
早搏后T波改变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电图早搏后第1个窦性搏动的T波发生改变现象已 经有报道,但对其临床意义的探讨却不多。现将我们收集的 临床资料及分析结果报道如下,以期判断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们应用动态心电图(DCG),对就诊于我院门诊的患者及来院体格检查的离退休老干部共计295人进行了检查,今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应用美国OXFORD公司Medilog-4500型动态心电图仪,对就诊于我院门诊患者、常规体检的本地区部队和地方的离退休干部295人进行检查,年龄22~84岁、平均52.66岁(s=5.57),男225例、女70例,检出室上性早搏>100次/24h65例,称异常组,在24小时之内无早搏者46例称正常组。异常组年龄33~84岁、平均57.89岁(S—14.78),男45例、女20例,其中诊断冠心病者ZI例(含心肌梗塞6例)、高血压病6例(含脑血…  相似文献   

10.
早搏后T波倒置早在 195 2年就有学者报道 ,有学者认为早搏后T波改变是诊断隐性冠心病的可靠依据[1 ] ,也有学者认为系电张力调整的结果[2 ] 。为此 ,本文回顾性分析近年来住院病人有早搏后T波改变的 67例病历资料 ,以探讨早搏后T波改变类型及其临床意义。1 资料与方法本资料为 1997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间住院病人 ,常规心电图出现早搏 2 2 5例。以早搏后第 1个基本心搏出现T波改变的 67例为分析对象。其中男 40例 ,女 2 7例 ,年龄 2 9~ 88(63 8± 12 2 )岁。临床诊断冠心病 3 6例 (心肌梗死 6例 ,心绞痛 17例 ,心力衰竭型 10例…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运动引起的室上性早搏和早搏前窦性心动 ST 段压低的幅度以及两者之差与冠状动脉疾病(CAD)的存在和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病人和方法 2200例可能有或肯定为 CAD 的病人行平板运动试验,其中486例(22.1%)于运动试验期间有室上性早搏,该486例中133例(27.4%)行左室造影和冠状动脉造影。133例中男性101例,女性32例,年龄30~67岁(平均53.6±7.9)。将其分为两组,A 组96例(72%)有明显 CAD,B 组37例(28%)无 CAD。A 组再分为 A_1组34例,有心肌梗塞史;A_2组62例,无心肌梗塞史。测量每例病人运动引起的室上性早搏的 ST 段(ST_x)和早  相似文献   

12.
早搏可引起心肌电和机械活动的变化。关于早搏 ORS 波的形态、发生部位及临床意义已有不少报道,而早搏心动及早搏前后窦性心动U 波的变化规律尚未见报道。本文目的是观察早搏心动 U 波(PU),早搏前的窦性心动 U 波(SU)及早搏后第1个窦性心动 U 波幅(SIU)方向及振幅的变化,并探讨 U 波的变化机理。资料和方法门诊和住院病人早搏心电图计室上性31例,室性43例。男39例,女35例。高血压病23例,冠心病15例,风心病3例,肺心病2例,原因不明31例。排除房颤病人。心电图诊断左室肥厚7例,供血不足12例,心肌梗塞5例,LBBB 和右室肥厚各1例,RBBB 2例,大致正常46例。选择 U 波清楚的导联 V_3和 V_5,统计 U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平板运动试验(TET)过程中引起R波电压降低(R波低)或T波增高(T波高)的临床意义及其与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的关系.方法:分析30例在TET中出现R波低或T波高患者的冠脉造影结果.结果:20例在TET中出现R波低,同时伴ST段水平压低(≥1 mm,持续2 min以上)4例,出现在、V4~6导联16例,Ⅱ、Ⅲ、avF导联4例;10例在试验中出现T波高,同时伴ST段压低2例,出现在V2~4导联8例,Ⅱ、Ⅲ、aVF导联2例;运动中发生心绞痛5例;30例冠脉造影结果显示:左前降支病变20例,同旋支4例,右冠脉2例,左前降支加右冠脉4例.行经皮腔内冠脉成形术30例,支架置入术26例.结论:TET诱发R波低或T波高是判断冠脉病变的可靠阳性指标.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性,51岁.因反复头晕、胸闷、心前区不适1年余,再发2天就诊.既往无高血压、高脂血症及糖尿病史.体检:BP 120/80mmHg.心率74次/min,心律齐,心界不大,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各项实验室检查均未见异常.常规心电图检查示窦性心律,正常心电图.24h动态心电图及超声心动描记术检查均未见异常.遂按Bruce分级方案行平板运动试验,检查前按平板运动试验常规处理.  相似文献   

15.
运动平板试验是通过运动增加心脏负荷及心肌耗氧量而诱发心肌缺血性心电图改变,辅助临床对冠心病作出诊断,同时也能诱发心律失常,以房性、室性期前收缩为多见,室上性心动过速相对少见,本文整理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运动平板试验中所诱发室上性心动过速病例的相关临床资料并进行探讨,为临床决策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6.
有关运动诱发束支阻滞的临床意义仍存在争议。既往的报告证实,运动诱发的束支阻滞既可出现在正常冠状动脉,也可出现于明显冠状动脉病(CAD)。本文旨在评价运动诱发束支阻滞及其长期随访资料的临床意义。方法复习10 176例患者的运动试验资料,其中50例(0.5%)有运动诱发的束支阻滞,男性34例、女性16例,年龄30~79岁(平均61±8岁)。6  相似文献   

17.
18.
近年来,随着心血管造影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重视心电图U波的变化,通过对U波倒置临床意义的广泛研究,认为与冠心病关系密切。但对于U波变化与心肌梗死面积及心动能的关系,国内尚未见报道。本文对86例前间壁心肌梗死患者的12导联心电图和有  相似文献   

19.
运动诱发ST段抬高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5例运动诱发暂时性ST段抬高的原因及其与血管病变的关系进行分析,提出劳力型心绞痛患者运动诱发ST段抬高的临床意义不同于变异型心绞痛患者,对前者在近期内施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是安全和有效的。运动诱发ST段抬高恢复正常后,相邻导联的ST段压低仍持续存在,提示其缺血相关血管有严重阻塞性病变。  相似文献   

20.
本文所谓慢性心肌梗死(MI)是指MI急性期后1—6个月的患者,研究目的是明确MI后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SVTA)的诱发率及其预后意义。方法,对照组150例,皆无MI史,无器质性心脏病,因晕厥或无症状的传导阻滞或室性心律失常而作电生理检查,年龄61±16岁。所有病人皆作动态心电图(AECG)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排除下列情况:1、曾患SVTA;2、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