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式对儿童囊性颅咽管瘤预后影响。方法:对近5年来共收治儿童囊性颅咽管瘤39例患者,分别行手术全切、大部分切除、部分切除、部分切除 内放疗术、囊肿腹腔分流术、立体定向埋囊引流术。结果:全组患者近期疗效满意,35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6年,平均34个月。其中单纯行大部分或部分切除、立体定向埋囊引流术复发率较高,分别为54.5%,42.8%,全切除术死亡率高达33.3%,大部分或部分切除 内放疗无死亡,复发率为10%。结论:大部分或部分切除 CT立体定向囊腔内置管内放疗术.有利于降低儿童囊性颅咽管瘤复发率和改善预后,可作为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2.
伽玛刀结合囊内照射治疗颅咽管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和评价伽玛刀结合立体定向放射性同位素囊腔内入内放射治疗对颅咽管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46例确诊为颅咽管瘤的患者进行伽玛刀与立体定向放射性同位素囊内置入内放射治疗。其中男24例,女22例;年龄3-60岁,平均38.6岁。大实体小囊型肿瘤13例,小实体大囊型33例,28例接受过开颅手术。大实体小囊型行囊液穿刺后伽玛刀治疗,小实体大囊型则行联合治疗,伽玛刀治疗实体部分,立体定向同位素内放射治疗囊性部分。结果 38例获6个月-2年(平均16个月)的随访,大实体小囊型的控制率为90.0%(40/46)。无严重并发症及手术死亡。结论 伽玛刀结合立体定向囊内放射治疗是治疗颅咽管瘤的一种简单、安全而且有效的方法,特别适合于手术后残留或复发不适宜手术的囊实混合性肿瘤和距视神经有一定距离的实体性颅咽管瘤。  相似文献   

3.
颅咽管瘤是颅内常见的先天性肿瘤之一,约占儿童颅内肿瘤的9%~13%。儿童颅咽管瘤大多位于鞍上,首发症状以颅内高压多见。我院从2000年至2004年联合应用立体定向^32P内放疗和γ刀治疗儿童复发囊性颅咽管瘤35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颅咽管瘤外科治疗方法选择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颅咽管瘤的微侵袭治疗方法的选择及并发症。方法 :4 6例颅咽管瘤患者 ,30例行显微手术切除 ,其中 2 5例行全切除 ,5例行大部分切除后予γ刀治疗 ,6例行单纯γ刀治疗 ,10行MRI立体定向囊内放射治疗。结果 :手术组 2 5例全切除患者 ,术后 2 1例恢复正常工作 ,2例需生活照顾。随访 2年以上 16例 ,CT或MRI检查未见肿瘤复发 ,2例死亡 ,其中 2例死于下丘脑损害。γ刀治疗组 11例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随访 6~ 30个月 ,MRI检查显示 4例肿瘤完全消失 ,5例缩小 ,2例无变化 ,无术后并发症。囊腔放疗组 10例经手术排除囊液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随访 3~ 30个月 ,MRI显示 3例肿瘤完全消失 ,7例瘤腔明显缩小 ,无手术死亡率及严重并发症。结论 :显微手术全切除颅咽管瘤仍是目前理想的治疗方法 ,γ刀治疗适用于实质性和部分实质性 ,体积较小 (<3~ 4cm)的肿瘤。对囊性体积较大的颅咽管瘤行立体定向囊腔内放疗是一种十分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复发性囊性颅咽管瘤^32P内放射治疗的疗效。方法:对10例复发性囊性颅咽管瘤患者采取立体定向或显微手术内置Ommaya囊行^32P内放射治疗,根据个体化剂量分别2~4次注入70~229MBq^32P,并进行临床观察和随访。结果:10例患者术后临床症状获不同程度改善,无手术死亡及重要神经功能损害等严重并发症。随访6个月至3年,影像学检查示7例囊腔缩小1/2以上,其中2例囊腔基本消失,2例囊腔缩小1/2~1/3,1例囊腔无变化。结论:^32P内放射治疗复发性囊性颅咽管瘤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颅咽管瘤是颅内常见的先天性肿瘤之一,约占儿童颅内肿瘤的9%~13%。儿童颅咽管瘤大多位于鞍上,首发症状以颅内高压多见[1]。我院从2000年至2004年联合应用立体定向32P内放疗和γ刀治疗儿童复发囊性  相似文献   

7.
龚奎玉  文建平  关午 《右江医学》2007,35(3):290-291
目的探讨囊性颅咽管瘤囊内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3例囊性或以囊性为主的颅咽管瘤,在CT介导立体定向下使用YL-1型微创针进行穿刺,排除部分囊液减压,反复冲洗抽吸囊液并注入小剂量博来霉素行瘤内化疗。结果全部病例经治疗后视力、视野障碍和高颅压症状很快改善;CT显示瘤腔缩小,钙化部分吸收,无手术死亡,无严重并发症,术后视丘下部功能紊乱反应轻;12例获随访1~3年,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该疗法安全、简便、有效,是采用微侵袭神经外科手段治疗颅咽管瘤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儿童颅咽管瘤18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探讨儿童颅咽管瘤的病理特点以及手术切除和下丘脑损害的防治。方法对189例儿童颅咽管瘤的CT、MRI影像学资料,手术所见及术后病理等进行分析。结果189例中,囊性瘤体187例,其中钙化76例,实性瘤2例;牙釉质型颅咽管瘤188例,鳞状上皮乳头型1例。  相似文献   

9.
立体定向脑室内窥镜治疗颅咽管瘤1例一院X刀中心林志国李庆国沈红阎志钧刘某,男,12岁。以头痛形式起病,病程2年。查体无阳性体征。CT示鞍区多发条索状钙化,部分显囊性变且突入三脑室,病变约2cm×3cm,双侧脑室扩张。术前诊断颅咽管瘤。行立体定向脑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伽玛刀治疗手术后复发囊性或囊实混合性颅咽管瘤的疗效。方法对67例手术后复发囊性或囊实混合性颅咽管瘤患者采用预留置Ommaya囊并进行病灶囊液抽吸后再行伽玛刀治疗,其中囊性颅咽管瘤43例,囊实混合性颅咽管瘤24例。结果 67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2个月至6年,21例肿瘤及瘤腔完全消失或仅有片状钙化,27例肿瘤及囊腔明显持续缩小,15例病灶无明显变化,4例肿瘤瘤腔缩小(6~30个月后再次形成),有效控制率为94.0%(63/67)。结论对术后复发的囊性或囊实混合性颅咽管瘤患者,预留置Ommaya囊并行囊液抽吸后再行伽玛刀治疗是安全且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咽管瘤中对下丘脑保护的治疗策略和技术。方法:2004年6月至2009年6月手术治疗颅咽管瘤39例,根据患者术前评估制定手术策略和方法,Ommaya囊植入加术后”P内放疗3例,肿瘤部分切除加术后放疗9例,肿瘤全切除术27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并发症、出院时状况、肿瘤控制情况和术后生活状况等进行总结。结果:21例获肿瘤全切除或近全切除。术后并发症包括尿崩、水电解质紊乱、视力下降等。随访29例,时间3~60个月。因肿瘤控制不佳或增大再次手术5例;恢复术前工作和学习24例,生活自理3例,生活不能自理1例,死亡1例。结论:手术前根据患者状况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治疗策略,术中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保护下丘脑及其穿通动脉,可以降低下丘脑损伤的发生,改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囊性颅咽管瘤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30例采用立体定向穿刺囊内置管术;20例手术部分切除+囊内置管术。每人治疗2~3次,间隔时间一个月,每次按每克肿瘤组织给以015~02mCi放射剂量,平均248mCi/次。结果:手术成功率100%。平均随访35年,近期有效率100%,远期有效率90%。2例肿瘤复发需手术治疗,其余均恢复工作或学习能力。结论:颅咽管瘤系良性肿瘤,内放射治疗可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颅咽管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颅咽管瘤的MR I表现,评价MR I对颅咽管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咽管瘤的磁共振成像(MR I)表现,其中13例有CT对照。结果24例颅咽管瘤发生于鞍上12例,鞍内3例,鞍内鞍上8例,鼻咽部1例。囊性5例,囊实性16例,实性3例。囊性部分T1W I信号表现多样,可呈低、中、高信号,T2W I均为高信号,实性部分多表现为等T1长T2信号,Gd-DTPA增强扫描后,囊性部分的囊壁呈弧形或环形强化,而实性部分不均匀强化。结论MR I是诊断颅咽管瘤的有效方法,且具有很好的定位及定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张岩 《河北医学》2006,12(9):870-873
目的:探讨鞍区囊性病变的CT和MR I表现,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与临床证实的鞍区囊性病变的CT和/或MR I资料72例,其中囊性垂体瘤12例,囊性颅咽管瘤25例,Rathke囊肿16例,蛛网膜囊肿4例,鞍上池下疝继发假性蛛网膜囊肿4例,鞍旁表皮样囊肿4例,鞍旁皮样囊肿3例,垂体脓肿4例。全部病例均行CT和/或MR I平扫,其中14例行CT增强检查,58例行MR I增强检查。72例中6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7例经临床证实。结果:12例囊性垂体瘤,其中垂体大腺瘤8例,微腺瘤4例。6例大腺瘤表现为在实性瘤体内出现囊变区,2例瘤卒中囊变区内可见液平。4例囊性垂体微腺瘤显示垂体饱满,内部出现异常信号/密度,伴有化验室检查异常。25例囊性颅咽管瘤以囊性表现为主,发现囊壁钙化及强化的垂体对鉴别诊断有意义。16例Rathke囊肿信号多样,但以形态饱满,呈短T1、长T2信号为较具特征性的改变。4例蛛网膜囊肿和鞍上池下疝继发假性蛛网膜囊肿均表现为脑脊液信号,而后者囊壁出现连续或不连续薄壁环形强化,为其特征性表现。3例皮样囊肿密度/信号较表皮样囊肿复杂,压脂序列对两者鉴别诊断有帮助。4例垂体脓肿增强均显示环形强化,结合临床病史有助于术前诊断。结论:鞍区不同性质的囊性病变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点,通过详细的影像学检查可对其中多数病变做出正确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5.
颅内颅咽管瘤的影像病理表现及其手术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颅咽管瘤的CT及MR表现,并探讨其病理及其在临床手术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咽管瘤的CT、MR影像表现及病理,研究相关的手术资料.结果 男70例,女53例.年龄1~72岁,平均23.82岁.其中成釉质细胞型59例,鳞状乳头型41例,混合型23例.18例表现为实体瘤,38例为囊性瘤,钙化78例,23例肿瘤后部与三脑室壁间分界不清,影像学发现垂体柄11例,术中发现垂体柄53例.结论 MRI有助于显示肿瘤范围及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CT对钙化的显示优于MRI;应用影像学技术显示肿瘤的部位、钙化形式、辨识垂体柄及与下丘脑的关系对于优化手术方案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T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findings of craniopharygioma and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pathological findings and clinical features of the disease. METHODS: The CT and MRI findings of 123 pathologically confirmed craniopharygioma cases were reviewed retrospectively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pathological findings and surgical data. RESULTS: This patient cohort consisted of 70 male and 53 female patients with their age ranging from 1 to 72 years (mean 23.82 years). Of the 123 craniopharyngioma patients, 59 were found to have adamantinous craniopharyngiomas, 41 had papillary squamous craniopharyngiomas, and 23 had mixed tumors. Solid tumor was found in 18 cases, cystic tumor in 38 cases, and calcification in 78 cases; in 23 cases, the posterior of the tumor did not exhibit clear boundary from the wall of the three cerebral ventricles, and in 11 cases CT and MRI displayed hypophysial stalk, which was found intraoperatively in 53 cases. CONCLUSIONS: MRI allows clear vision of the range of craniopharyngioma involvement and the anatomical structures surrounding the tumor. CT, on the other hand, shows better performance in displaying the calcification foci. Accurate identification of the site, dimension, calcification patterns and relation between the hypophysial stalk and hypothalamus by the imaging modalities significantly benefits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surgical plan for the tumor.  相似文献   

17.
我科收治颅咽管瘤15例,其中10例采用立体定向囊液排空术,5例前额开颅术。本文详细介绍了立体定向囊液排空治疗的具体方法和注意事项,提出颅咽管瘤定向手术治疗的适应症。虽然单纯穿刺易复发,只要配合放射治疗,与其它方法相比,疗效基本一致。并且此法可反复应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少,故亦是治疗颅咽管瘤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8.
肖安岭  尹波  刘莉 《安徽医学》2011,(10):1754-1756
目的探讨颅咽管瘤的MRI特点,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4例颅咽管瘤病例,所有患者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其MRI表现。结果 14例病灶中,8例位于鞍上,4例位于鞍内及鞍上,2例位于鞍旁;7例病灶呈分叶状,7例呈类圆形。病灶均为囊实性病灶,6例囊性部分呈T1WI低信号,5例为T1WI高信号,3例为T1WI等信号,T2WI均为高信号。实性部分在T2WI呈高信号或高低混杂信号,T1WI等信号(8例)或稍低信号(6例)。增强后病灶14例患者实性部分均见强化,其中11例为网格状强化,3例为均匀强化。结论颅咽管瘤具有一定的MRI特点,结合该特点有助于在术前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