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巴尔通体的流行病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巴尔通体为革兰阴性菌,可通过媒介昆虫白蛉、跳蚤、体虱传播,致人巴尔通体病。主要表现为奥罗亚热和秘鲁疣、猫抓病、五日热、杆菌性血管瘤等。本文综述了巴尔通体的流行病学。  相似文献   

2.
巴尔通体属(Bartonella)是一属由19种100多个变异体病原体构成的微生物属群,其自然宿主主要是哺乳动物,包括猫、狗、啮齿动物,反刍动物也可分离出巴尔通体。能引起人类奥罗亚热、秘鲁疣、猫抓病、杆菌性血管瘤、战壕热、心内膜炎、视网膜炎、菌血症等。由于巴尔通体的广泛致病性,引起了医学生物界的关注及重视。目前细菌的检测方法多采用细菌培养分离方法、聚合酶链反应(PCR)、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测定法(IFA),各种方法优缺点各异,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尔通体(Bartonella spp.)是一群革兰氏染色阴性、营养条件要求苛刻、兼性细胞内寄生的需氧杆菌.<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2004)将之归录于变形菌纲、α亚纲、根瘤菌目、巴尔通体科、巴尔通体属,并列出21个种及亚种,分布广泛,寄生在人和脊椎动物的红细胞或血管内皮细胞中,除杆菌样巴尔通体(B. bacilliformis)、五日热巴尔通体(B. quintana)的宿主是人类外,其余均在自然界中的动物体内,包括猫、狗、牛、啮齿类等,并经吸血节肢动物蚤、白蛉、体虱等传播.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驻湖北孝感某部营区蜱虫及蜱媒病原体感染现状,为防治蜱媒病对人群健康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2年对某营区的仓库及训练场开展蜱虫调查,采集营区警犬饲养员及离营区20 km医院发热待查患者血样、警卫犬体表及营区草地上的蜱虫,分别提取其基因组DNA,PCR方法检测分析测定病原体基因分型。结果累计收集患者血110份,将血样混合分组,共7组;警犬饲养员血1份。患者血样检出巴尔通体和肺炎军团菌分别为3组和1组,最大似然估计(maximum likelihood estinate,MLE)感染率分别为27.77%(4/110),8.52‰(1/110);警犬饲养员血液检测到巴尔通体。从警犬身上、营区草地上分别采集蜱虫6只、20只。警卫犬体表蜱虫和营区草地蜱虫均检测到巴尔通体和立克次体。营区警犬饲养员及医院发热待查患者血样与营区警犬体表蜱虫检测到的巴尔通体基因型不同,分别为牛巴尔通体(B.bovis USAMRIID-000002),杆菌巴尔通体(B.birtlesii USAMRIID-000020),伊莉萨白巴尔通体(B.elizabethae USAMRIID-000008 or B.grahamii USAMRIID-000026),巴尔通体变形菌(B.grahamii USAMRIID-000026);而警犬体表蜱虫携带的为巴尔通伯格霍夫亚种(Bartonella vinsonii subsp.berkhoffii)基因型Ⅲ。不同来源的样本检测的巴尔通体基因型不同。结论该调查点蜱虫易见,蜱媒病原体感染率高,应采取蜱虫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5.
正巴尔通体感染是一种呈现全球分布性的感染性疾病,汉赛巴尔通体(Bartonella henselae)是巴尔通体的一个亚种,被认为是猫抓病(cat scratch disease,CSD)的病原体~([1])。据报道~([2])全球每年猫爪病的发病人数超过4万例。随着家养宠物猫的增多,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该病原体经猫抓咬人体后侵入人体,临床表现多变,但以局部皮损及引流区域淋巴结肿大为主  相似文献   

6.
猫抓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巴尔通体病是一类近年来才受到重视的传染病,包括猫抓病(cat scratch disease,CSD)、战壕热、杆菌性血管瘤、组织培养阴性的心内膜炎等.猫抓病是由汉森巴尔通体(Bartonella hens-elae)感染引起的急性自限性疾病,典型表现为淋巴结病,患者以儿童为多见,一般在2~3个月内自愈.本文仅对近年来猫抓病的研究状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实时高分辨率熔解曲线PCR技术建立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和稳定性好快速检测巴尔通体物种方法。方法 查找巴尔通体属特有基因ssrA特异引物进行常规PCR扩增,随后将扩增产物连接到pEASY?-T5Zero克隆载体上制备标准品。优化扩增反应的退火温度和引物浓度,评估实时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及重复性,并与常规PCR进行比较。结果 优化的退火温度为60℃,引物浓度均为300nmol/L。特异性实验结果显示只有巴尔通体物种扩增出荧光信号,且相对应的熔解温度值为81.05℃±0.31,阴性对照菌株均未见荧光信号和熔解曲线;敏感性实验结果显示在20μL的反应体系中,实时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方法检测汉赛巴尔通体物种最低检出限为3.82×101个拷贝,比常规PCR敏感性提高了100倍,此外也显示出良好的线性关系和扩增效率,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99,E值分别为98.4%。重复性实验结果显示组内和组间的变异系数值为0.30%~0.62%和0.29%~0.36%,在允许范围内。结论 建立的实时高分辨率熔解曲线PCR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稳定性好,可快速地检测鉴定巴尔通体物种,为巴尔通体所引起的猫抓病、战壕热、心内膜炎、杆菌性血管瘤和卡瑞恩病等一系列疾病的早期快速诊断、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等研究提供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巴尔通体感染与实验室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瑛 《地方病通报》2002,17(3):86-89
巴尔通体 (Bartonella)是一属新发现的能引起动物及人类不同疾病的微生物 ,上个世纪初 ,人们对巴尔通体的了解仅限于 B.bacilliformis。 2 0世纪 90年代以后 ,随着对巴尔通体的了解逐渐加深 ,越来越多的疾病与临床症状均被证实为与巴尔通体的感染有关 ,由于巴尔通体的广泛致病性 ,引起了医学界的关注及重视。1 巴尔通体种类及其特性由于巴尔通体为细胞内生长 ,一度将其归属立克次体目 ,系统发育及所知事实表明 ,巴尔通体不属于专性的细胞内病原体 [1 ] ,故将其从立克次体目分出。基于与 B.bacilliformis DNA-DNA杂交数据及 16 Sr RNA…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实时高分辨率熔解曲线PCR技术建立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和稳定性好快速检测巴尔通体物种方法。方法查找巴尔通体属特有基因ssrA特异引物进行常规PCR扩增,随后将扩增产物连接到pEASY􀆿-T5 Zero克隆载体上制备标准品。优化扩增反应的退火温度和引物浓度,评估实时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及重复性,并与常规PCR进行比较。结果优化的退火温度为60 ℃,引物浓度均为300 nmol/L。特异性实验结果显示只有巴尔通体物种扩增出荧光信号,且相对应的熔解温度值为81.05 ℃±0.31,阴性对照菌株均未见荧光信号和熔解曲线;敏感性实验结果显示在20 μL的反应体系中,实时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方法检测汉赛巴尔通体物种最低检出限为3.82×101个拷贝,比常规PCR敏感性提高了100倍,此外也显示出良好的线性关系和扩增效率,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99,E值分别为98.4%。重复性实验结果显示组内和组间的变异系数值为0.30%~0.62%和0.29%~0.36%,在允许范围内。结论建立的实时高分辨率熔解曲线PCR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稳定性好,可快速地检测鉴定巴尔通体物种,为巴尔通体所引起的猫抓病、战壕热、心内膜炎、杆菌性血管瘤和卡瑞恩病等一系列疾病的早期快速诊断、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等研究提供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汉赛巴尔通体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有四种巴尔通体对人类具有致病性。汉赛巴尔通体感染主要引起一种良性自限性儿童淋巴结炎,称猫抓病(CSD)。CSD常由感染的猫通过抓或咬等方式传染人类。与猫或小猫密切接触的人出现的典型CSD主要表现为慢性孤立性或区域性淋巴结病。超过1/3的患者可出现发热和其他轻度全身性症状。淋巴结  相似文献   

11.
猫抓病(CSD)又名良性淋巴网织细胞增多症,由海赛利巴尔通体(简称巴尔通体)感染引起,以皮肤原发病变和局部淋巴结肿大为特征。本院曾收治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巴尔通体是通过吸血昆虫传播、可引起人兽共患疾病的病原体,人类感染巴尔通体可以引起发热,心肌炎等疾患。巴尔通体在动物中不仅感染率高而且动物宿主非常广泛。因此,巴尔通体被认为是全世界新发现的重要的人兽共患病病原体。本文系统地介绍近年来巴尔通体在传播媒介和宿主动物等方面的相关研究等。  相似文献   

13.
蚤、蜱中巴尔通体的分离培养及检测鉴定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了解蚤、蜱在我国作为巴尔通体传播媒介的可能性,获得其自然状态下存在于吸血节肢动物中的证据。方法采集家猫、狗、牛及鼠类动物体表寄生蚤、蜱,采用含5%去纤维兔血脑心浸液(brain heart infusion,BHI)培养基置于35℃含5% CO2培养箱中从蚤、蜱中分离巴尔通体,疑似菌落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巴尔通体特异基因片段,阳性产物测序并用同源性比较及系统发育分析等方法分析确定巴尔通体的亲缘关系。结果分别从猫栉首蚤、微小牛蜱中各分离出1株巴尔通体,用5对巴尔通体属特异性引物进行PCR反应,扩增产物均产生阳性目标带,证实为巴尔通体属微生物。序列同源性比较发现蚤、蜱分离株之间同源性较小,tRNA^Ile-tRNA^Ala地基因间隔区序列为58.2%、ftsZ基因序列为72.8%;这两株菌分别与云南鼠类宿主血液中分离的巴尔通体菌株RT222SM、RT221SM同源性最大,与其它已知巴尔通体同源性均较小。蚤培养物与RT222SM的tRNA^Ile-tRNA^Ala基因间隔区的同源性是77.9%、与ftsZ是96.2%;蜱培养物与RT221SM的tRNA^Ile-tRNA^Ala基因间隔区的同源性是99.4%,与云南鼠血中分离的Rf1561yn的gltA基因338bp核酸序列同源性为99.1%,基于gltA种系发育分析提示与Rfl561yn亲缘关系最近。结论从猫栉首蚤、微小牛蜱中分离培养出巴尔通体,为蚤、蜱作为巴尔通体传播媒介提供了线索,同时为在我国进一步开展媒介生物中巴尔通体感染情况调查提供了实验方法的参考依据。同源性搜索、比较及系统发育分析支持这2株巴尔通体与中国云南分离的巴尔通体基因型相似,而与国外的巴尔通体分离株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江西省鼠形动物中巴尔通体的携带状况和基因型特征,为巴尔通体感染的疾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8-2019年在南城县、广信区、横峰县、广丰区、铜鼓县5个鼠传疾病监测项目点,采集130只鼠形动物的肝、脾组织标本进行巴尔通体分离培养,挑取形态疑似巴尔通体的菌落纯培养后提取核酸,PCR检测巴尔通体属特异性基...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浙江省鼠形动物中巴尔通体分子遗传进化关系,为巴尔通体人群感染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夹夜法在浙江省不同地区、不同季节捕获鼠形动物,无菌操作取鼠肝和脾,用PCR和分离培养检测巴尔通体,对部分阳性产物测序,提交到GenBank,用CLUSTAL W进行匹配,然后用PAUP4.0beta10软件构建系统关系,分析其遗传进化关系。结果我们分别从黑线姬鼠、黄毛鼠、褐家鼠、黑腹绒鼠、社鼠、臭鼩鼱、东方田鼠、黄胸鼠和大林姬鼠中检测到巴尔通体特异DNA片段,浙江首次从黑线姬鼠脾中分离出一株巴尔通体。遗传进化分析显示我们检测到的巴尔通体与Bartonellaratti massiliensis以及对人类有致病性的B.grahamii的遗传关系最近。结论浙江省鼠类中广泛存在巴尔通体感染,而且携带人类致病性巴尔通体,存在人群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掌握厦门地区鼠形动物巴尔通体流行情况,证实厦门市鼠形动物感染巴尔通体菌属,为控制人巴尔通体流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厦门市行政区划和地理状况划片,随机抽取3个不同区作为调查点。在不同生境采用笼日法捕鼠,取血,用细胞培养法分离巴尔通体;PCR扩增细菌gltA基因片段(376 bp),并进行序列分析,寻查本地巴尔通体属种。结果厦门市以褐家鼠为巴尔通体主要宿主动物(51.21%),其次为臭鼩鼱(29.09%)、黄胸鼠(16.36%)及小家鼠、黑家鼠和黄毛鼠等(3.33%)。3个区共采集鼠形动物血样330份,培养分离出巴尔通体84株,感染率25.45%,其中以臭鼩鼱感染率最高,为32.29%,黄胸鼠为24.07%、褐家鼠为23.08%;各调查点鼠形动物巴尔通体感染率分别为:湖里22.64%,海沧28.68%,同安24.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查出的巴尔通体分别为B.elizabethae、B.queenslandensis和B.tribocorum,其中B.tribocorum分为A、B两群,B群仅感染臭鼩鼱。结论厦门市鼠形动物巴尔通体感染普遍,且存在宿主多样性和菌株对宿主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7.
首次证实巴尔通体在我国云南鼠群中流行   总被引:36,自引:6,他引:36  
目的 了解巴尔通体 (Bartonella)在云南鼠群中的分布及流行特征。方法 被检鼠血为 1999年 10月收集自云南省的 3个调查地区 ,采用兔血心浸液琼脂培养基进行巴尔通体分离 ,以聚合酶链反应 (PCR)对枸橼酸合酶基因 (gltA)的379bp片段进行扩增以证实是否巴尔通体 ,阳性者行以序列测定并与已知菌株加以比较。 结果与结论 从 131份鼠血分离到5 8株巴尔通体 (44 3% )。菌株分布于各调查点 ,感染鼠分属 3个属 6个种 ,以姬鼠属 (Apodemus)的带菌率最高 (6 2 2 % ,2 8/4 5 ) ,家鼠属 (Rattus)次之 (41 5 % ,2 7/ 6 5 ) ,绒鼠属 (Eothenomys)居第三位 (18 8% ,3/ 16 ) ,表明巴尔通体在云南常见鼠种中广泛分布及高度流行。所有菌株按其分离鼠属可分为 3群 ,具有以属为水平的宿主特异性。依基因结构可将它们分为 2 0个变异体 (家鼠属 8个 ;姬鼠属 12个 ;绒鼠属 2个 ) ,其中 17个为新发现变异体 ,表明云南巴尔通体基因型别的多样性。 7个家鼠巴尔通体变异体可分为B elizabethae、B tribocorum和新种B yunnannensis 3个基因型。由于云南巴尔通体的高度流行及基因型别的多样性 ,一些不明原因的疾病可能与巴尔通体的感染有关。需要对该地区巴尔通体的流行情况及对人类致病作用进行系统的调查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鼠形动物巴尔通体感染调查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了解福建省巴尔通体在鼠形动物中的感染分布状况。方法被检标本于2005年5~9月收集自福建省厦门市所捕捉活鼠,用5%兔心血的脑心浸液琼脂培养基分离巴尔通体,可疑菌落分纯1~4代;以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特异性高的枸橼酸合酶基因(gltA)的379bp片段,以证实为巴尔通体。结果共捕鼠形动物151只,分离到22株巴尔通体,分离率为14.57%。菌株分布于2属2目,其中褐家鼠8.97%,臭鼩鼱20.55%,臭鼩鼱带菌的报告在国内外尚属首次。结论本文报道首次证实巴尔通体在福建省鼠形动物中流行,且感染率高,需对感染分布状况开展进一步的流行病学调查;各种巴尔通体对应于不同的人类疾病,还需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作巴尔通体系统发育关系分析。臭鼩鼱在南方占室内鼠形动物的50%左右,组成比例有增大趋势,臭鼩鼱感染巴尔通体的流行病学意义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证实臭鼩鼱感染巴尔通体,了解其分布,分析菌株基因型,为巴尔通体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集福建沿海6地市臭鼩鼱血样,培养分离巴尔通体菌株,PCR扩增病原体gltA基因片段进行序列分析,构建生长发育树,并分析各属种的宿主和地区分布。结果臭鼩鼱占本调查鼠形动物的25.33%,与褐家鼠、黄胸鼠构成了室内鼠形动物优势种群。臭鼩鼱血样中分离并证实63份感染巴尔通体,感染率21.43%(63/294),分布在各调查区域内。臭鼩鼱被B.tribocorum A、B种群感染,A、B群的分布也体现了一定的地域特征。结论臭鼩鼱是B.tribocorum A、B种群的保存宿主,且感染率高、分布广,应加强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20.
云南健康人群巴尔通体感染的血清学评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了解巴尔通体(Bartonella)在云南健康人群中的感染情况。方法以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测定法(IFA)对30份有可疑鼠类接触史的云南健康人血消行以抗Bartonella Elizabethae等9种不同巴尔通体抗原的IgG和IgM抗体水平测定。结果有5份血清对4种抗原发生反应,其中1份抗B.elizabethae IgG阳性(1:128);其他为抗Neotoma IgG(1:128)或IgM及抗A1 IgM(≥1:32)阳性。结论巴尔通体感染存在于人群中,考虑目前临床众多不明原因发热患者及一些临床疑难杂症与B.elizabethae及其他鼠传巴尔通体的感染有关,有必要在云南乃至全国范围内进行巴尔通体人群感染状况的进一步调查,对病人的治疗提出行之有效的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