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谈《内经》卫气运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萍 《四川中医》2004,22(2):20-21
本文归纳总结《内经》条文,对卫气运行之规律、特点、根于肾等谈了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卫气运行与阴阳交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阴阳交感是决定卫气运行的重要因素 ,阴阳二气的相互吸引决定了卫气运行 ,阴阳二气客观存在的质与量的差异 ,从而形成卫气运行方向与运行空间。笔者试图进一步揭示病理性的卫气逆行的产生。1 卫气行  卫气在人体中运行存在逆行与顺行 ,如《灵枢·逆顺篇》“气之逆顺者 ,所以应天地、阴阳、四时、五行也。”如《灵枢·胀论》“卫气之在身也 ,常然并脉循分肉 ,行有逆顺 ,阴阳相随 ,乃得天和。”在正常情况下卫气的运行就存在逆顺两种方向 ,又气机运行的动力来源是阴阳二气的交感 ,原文中卫气的行有逆顺是由于阴阳相随的结果。从《灵枢·口…  相似文献   

3.
试论卫气源于下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卫气为中焦水谷精气所化生,似乎已成定论。关于卫出上焦、卫出中焦和卫出下焦的争论颇多。笔者以《内经》“卫出于下焦”立论,探讨卫气与三焦的关系,试论卫气的源流。  相似文献   

4.
从卫气运行谈“胃不和”与不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内经》关于卫气的睡眠理论谈“胃不和”引起不寐证的机理,认为脾胃功能失常,引起营卫化生不足或枢机不利而卫气运行失常是不寐证发生的原因所在,所以谓脾胃而恢复卫气的正常运行是治疗失眠的重要思路。  相似文献   

5.
刘东明 《国医论坛》1999,14(4):42-42
认为风寒湿三气杂合侵袭人体为痹让发病外因,营卫失调,气血不和为痹证发病内因,内外因相合是痹证发病根本病机所在。卫气的充足与调畅,对抗御邪,调节气血运行,预防痹证发生角度考虑,选取阳经,且以足太阳,足阳明为主,并主要选取关节附近的腧穴。  相似文献   

6.
<灵枢·卫气行>描述卫气"一日一夜五十周于身,昼日行于阳二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周,周于五脏".卫气运行的昼夜节律是怎样产生呢?按照天人相应的观点,卫气的运行实际是人体阴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必然与天地的阴阳运动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就此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7.
傅杰英 《新中医》1992,24(5):9-11
本文对《内经》中有关卫气论述作了归纳整理,认为卫气的病理变化不仅关系到外感病的发病,而且在许多内伤病的发生、发展、预后中也有重要意义。并结合经文,较具体地论述了外感病、偏枯、痹证、疟疾、胀证、汗出异常、睡眠异常、痈痤疿铍等病证及疾病预后中的卫气病理变化机制。  相似文献   

8.
卫气开合论     
于越 《辽宁中医杂志》2001,28(11):651-652
概述了《内经》中有关卫气开合的理论 ,分析指出了卫气开合的生理功能具有调节人体呼吸 ;脉息、机体温凉变化、机体不同抗病状态的作用。卫气的开 ,可因于阳气偏衰、风火暑邪侵袭、药食气味之辛 ;卫气的合可因于阳气偏盛、寒邪侵袭、药食气味之酸  相似文献   

9.
论卫气的循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气是人体阳气的一种 ,其功能一是卫护肌表 ,防御外邪入侵 ;二是营养脏腑、肌肉、皮毛 ;三是控制调节腠理的开合 ,排泄汗液及维持体温的恒定。笔者根据《灵枢·卫气行》、《灵枢·脉度》、《灵枢·经别》、《灵枢·营卫生会》将卫气的循行路线论述如下。1 卫气的白昼循行黎明之时 ,卫气浮出于目 ,上行于头 ,沿颈部下行足太阳膀胱经 ,循背部向下到足小趾之端的至阴穴 ,再入足心 ,出内踝入足少阴肾经 ,自足少阴肾经照海穴入阴跷脉。从阴跷脉返回到目内眦。另外 ,卫气白昼循行还有五条侧支循行。一是卫气从目外眦别出 ,向下沿足少阳胆经到足…  相似文献   

10.
卫气循行的路线为:平旦自肾经循阳跷脉上行至目,按太阳、少阳、阳明、阴跷的顺序运行,复合于目,一部分散溢于外;夜间自阴跷入肾经,入肾,循于五藏,阴经。  相似文献   

11.
《山东中医杂志》2017,(8):631-634
卫气是《内经》气学理论的重要内容,为了强调卫气失常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内经》提出审察卫气,为百病母的论述。通过对《内经》关于卫气的生成、循行、生理特性和致病机制的理论梳理,阐述卫气失常致病的广泛性和多样性,说明卫气失常致病的重要性及临床意义。通过对卫气为百病母的理论探讨,有助于深入理解其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卫气夜行于阴”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强  卢曼 《河南中医》2002,22(3):5-6
卫气是营养各脏的源泉,是联系整体的纽带,卫气与五脏的整合,反映五脏之间的生克制化关系,以此反映卫气夜行于阴的实质。  相似文献   

13.
1来源关于卫气的来源,各家有争议,有卫气来源于上焦说、中焦说、下焦说,有来源于三焦说等。追本溯源,从《内经》原文分析,卫气来源于三焦说更为合适,即卫气者生于中焦,宣发于上焦,根于下焦。1·1卫气生于中焦《灵枢·营卫生会》云:“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素问·痹论》云:“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可见,脾胃乃卫气的生化之源,卫气是水谷之精气,生于中焦。1·2卫气宣发于上焦《灵枢·决气》云:“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素问·调经论》云:“阳受气于上…  相似文献   

14.
唐诗  刘夏曦 《国医论坛》2012,27(6):45-46
以《灵柩》为据,提出卫气生成的两个来源,并指出营卫为同种物质的不同状态(营为阴,卫为阳,阴中又分阴阳),可互相补充;卫气在白天主要通过阴阳二跷脉及各经在体表的腧穴网络系统运行至全身,其具体循行方式是象流水一样扩散,即在一穴充盈溢满再扩散至下一穴,夜晚主要通过三焦循行于五脏.  相似文献   

15.
通过针刺治疗筋脉肉皮骨五痹的疗效观察,思考气至而有效的原因;从卫气概念、卫气循行、营卫关系、营卫功用等方面深入研究《内经》卫气学说,从而阐释气至而有效的效应机制。认为气至乃卫气先至以扩充脉道,继而营血再至,气血共同濡养筋肉、脉道、皮肤及骨干,并提出养卫气、调卫气理念。  相似文献   

16.
郑志峰 《浙江中医杂志》2010,45(12):863-864
卫气主要由水谷精气所化生,其性懔疾滑利,不受脉管约束,运行于皮肤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腹。目前认为其功能有三:一是护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  相似文献   

17.
对《灵枢》卫气运行与睡眠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探讨卫气运行与睡眠的关系 ,以《灵枢》卫气运行的理论 ,从卫气运行的特点 ,睡眠与卫气的关系及睡眠失常的治疗方法为依据进行论述和临床典型病例介绍来说明。结论 :卫气运行与睡眠有密切的关系 ,在临床中对眼睑开合失调病症、睡眠失调病症、失眠、发作性睡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李平华 《国医论坛》2022,37(2):13-16
卫气行于脉外,"常然并脉循分肉",阴阳相贯,如环无端,环行于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同时弥散循行,且受四时、月亮圆缺的影响,卫气在循行过程中,发挥温养作用,并得到持续补充,卫气性能强悍,运行不息,卫气因得不到补充而虚弱或运行障碍、节律失调,皆可产生相应病证.  相似文献   

19.
浅析卫气     
中医学把能抵御外邪入侵的正气称为卫气."卫气"出自<内经>.<灵枢·木藏篇>云:"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脍理、司开阖者也"."卫气和则分肉解利,皮肤调柔、滕理致密矣."<素问·痹论>讲:"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性膘悍滑疾,活动能力强,行动迅速,行于经脉之外,外达皮肤肌肉,内至胸腹脏腑,遍及全身.说明卫气不但具有温养组织器官的作用,而且还有保卫肌表、抗拒外邪的功能,其功能为护卫肌表,抗御外邪入侵,控制汗孔开合,调节体温,温煦脏腑润泽皮.  相似文献   

20.
式法是古人用于历算占卜的工具,《内经》借助式法的原理说明天体运行与人体卫气之间的同步关系,并认为,审察卫气所在而施刺,是针灸治病提高疗效的关键。但是由于缺乏一套推算卫气流经时刻的方法,使候气而刺的理想难以实现。金人何若愚声称他所创立的子午流注针法解决了这一难题,但从式法所示的天人关系和营卫理论上考察,子午流注并非是一套真能推算卫气所在以定时取穴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