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钟守平  潘龙毅  陆莎  张珣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4):1858-1859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关胸方法对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将64例开胸手术患者分别采用跨肋骨缝合和常规技术关胸。跨肋骨缝合关胸是将缝线经切口肋间肌跨过下肋骨与下位肋间肌对合拉拢缝合,结扎后关胸;常规关胸则是采用缝线绕肋间切口上、下位肋骨合拢切口,结扎缝线后关胸。结果:跨肋骨缝合关胸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显著弱于常规关胸(P<0.05),其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关胸组(χ2=11.67,P<0.05)。结论:跨肋骨缝合关胸可以显著减轻患者开胸术后疼痛,并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回顾性分析176例经胸部外侧切口手术的切口开关方法和效果。方法 全部176例多种手术均采用胸部外侧切口,紧贴肋骨上缘肋闻电凝切开进胸。0/2Maxson可吸收缝线缝合连续绕肋缝合关胸。结果 开/关胸快,各约需要10分钟。出血少,疼痛轻,显露满意。结论 改良胸部外侧切口具有诸多优点,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顾泽苗  黄耿雄  张晓忠 《广东医学》2004,25(9):1087-1088
目的 对传统剖胸术的进胸方法加以改进 ,减少胸壁组织创伤和术后切口疼痛。方法 对 88例施行剖胸术患者经肋间入路 ,尽量不切断肋骨 ,不切断及结扎肋间神经及血管 ,术毕应用药物作被切肋间的神经及上下肋神经封闭。结果 切口撑开横径达到手术要求 ,术后切口疼痛明显减轻 ,切口出血量减少。结论 该术式切口暴露良好 ,出血少 ,术后疼痛减轻 ,肺部并发症减少。  相似文献   

4.
林荣繁  谢秀斌  蓝华  彭旭  李涛 《微创医学》2009,4(6):625-627
目的观察改良与传统开胸、关胸方法对术后手术侧胸部疼痛的影响。方法将开胸手术病例5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5例,传统开胸、关胸方法为A组(n=25),改良开胸、关胸的方法为B组(n=25),A组采用切除选定部位的一根肋骨进入胸腔,关胸采用直接用7号丝线缝合切口上下肋间肌和壁层胸膜关闭胸腔;B组采用术中不切除肋骨,经选定的肋间进入胸腔,关胸时用克氏针在切口下位肋骨上钻三个等距小孔后经钻孔处缝入1号可吸收缝合线,并经上位肋骨上缘缝出后结扎关闭胸腔。分别于术后24 h、72 h、10 d、3 mo询问及随访病人,进行疼痛评分,观察有无胸壁疼痛及疼痛程度。结果A组术后24 h、72 h、10 d、3个月疼痛评分分别为7.22&#177;0.65、5.98&#177;0.62、4.70&#177;0.50、3.46&#177;0.38,B组术后24 h、72 h、10 d、3 mo疼痛评分分别为5.26&#177;0.44、3.28&#177;0.56、1.08&#177;0.37、0.30&#177;0.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B组较A组术后疼痛消失快,远期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肋间神经冷冻和静脉自控镇痛在食管癌根治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将80例择期经左胸后外侧切口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肋间神经冷冻止痛组(n=40),使用北京KOOLAND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K-320型冷冻手术治疗机,在关胸前对切口所在肋间及上、下两个肋间和留置胸腔引流管所在的肋间神经进行冷冻;B组为静脉自控给药镇痛(n=40)。以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评价疼痛程度,并比较术后皮肤瘙痒、恶心、呕吐、肺炎、肺不张、嗜睡、谵妄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组在术后第3、4、6、8天止痛效果优于B组(P<0.05),镇痛不良反应及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少于B组(P<0.05)。结论在食管癌根治术后镇痛中,肋间神经冷冻镇痛优于静脉自控镇痛。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腺叶切除术(ETCBA)与传统开放甲状腺腺叶切除术(TOT)对机体创伤反应的影响。方法 99例成人单侧良性甲状腺肿物患者分为TOT组(n=56)和ETCBA组(n=43),比较两组术前2 h及术后12、24 h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切口美容满意度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12、24 h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均较术前2 h升高(P<0.01),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TCBA组手术时间长于TOT组(P<0.01),但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TOT组(P<0.01),术后切口美容满意度评分高于TOT组(P<0.01)。结论 与TOT手术相比,ETCBA手术时间长,但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术后切口美容满意度高,对机体创伤反应的影响相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肋骨打孔法关胸,用于减轻开胸术后切口周围麻木感、束带感的可行性.方法:选择120例行开胸手术的病人,随机分成两组,Ⅰ组采用切口下位肋骨打孔法,用2号羊肠线自孔眼穿过切口上位肋骨上缘,关胸;Ⅱ组采用传统丝线直接绕过上下肋骨结扎关胸法.术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术后疼痛度,观察手术侧胸壁皮肤麻木区,记录整个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采用下位肋骨打孔法关胸可明显减轻开胸病人术后的疼痛.术后切口疼痛明显减轻疼痛时间短,胸壁束带感发生减少,未发生胸壁或肋骨感染等并发症.结论:下位肋骨打孔法关胸方法能明显减轻开胸术后切口疼痛,可吸收肠线缝合,不再有远期束带感.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少,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中断肋骨进胸切口:附100例报道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仇德惠  诸杜明 《上海医学》1995,18(7):373-375
施行肺、食管等胸外科手术的传统进胸切口是肋床切口和肋间切口。肋床切口较肋间切口暴露范围大,但需切除肋骨,手术创伤较大,并因肋骨切除有损肺功能和造成胸壁局部凹陷畸形。作者设计的中断肋骨剖胸切口,已用于各类胸外科手术100例,术野暴露范围与肋床切口相仿但保留肋骨。术后病人咳嗽有力,下床活动早,无胸壁畸形和胸壁局部软化。术后3周X片示中断的肋骨对位好。100例中无一发生术后肺不张和因胸壁切口部出血再次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胸外侧小切口开胸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胸外侧斜切口,切口长10~15cm,不切断胸壁肌肉,不切除或切断肋骨。牵开肌肉,显露肋骨,根据胸内病变位置确定肋间进胸实施手术。结果:本组96例,其中包括肺叶切除术、全肺切除术及肺大疱切除术、食管癌贲门癌根治术。开关胸时间、手术失血量,较常规开胸手术少,手术时间、术后胸腔引流量及平均住院时间,和同期常规开胸手术无差别,出院时无明显术侧肩部及上肢活动受限。结论:胸外侧小切口开胸术损伤小,出血少,能达到手术显露要求,均能顺利完成目的手术,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切口瘢痕小,具有美容特点,减轻胸壁肌肉损伤致术后长期疼痛,无患侧肩及上肢功能障碍,能提高病人术后生活质量,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介绍采用右胸前外侧小切口完成42例心脏瓣膜置换术的应用体会。方法:自右腋中线经第4肋上缘斜向前下至腋前经第5肋骨上缘切口长约10-12cm,经第4肋间进胸,行二尖瓣置换术(MVR)40例,主动脉瓣置换术(AVR)1例,三尖瓣置换术(IVR)1例,结果:心肌阻断时间与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与正中切口无显著差异,但开胸,关胸时间相比明显缩短,术中创面渗血和胸腔引流量明显减少,无伤口感染,裂开,畸形和心包埋塞等并发症发生,手术死亡3例,39例痊愈出院,经3-36个月随访,伤口平整,无畸形等不良反应,结论:经右胸小创切口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简便,安全,美容效果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Yan S  Wu N  Xiong HC  Zheng QF  Lü C  Feng Y  Yang Y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9):597-601
目的 通过保护后外侧剖胸切口双侧肋间神经,评估患者术后近期疼痛改善的幅度,并了解不同程度的保护对术后疼痛的改进作用.方法 自2006年10月10 日至2007年4月10日满足入选标准的患者共60例,均采用后外侧剖胸切口入胸.按照前瞻性单盲随机对照研究要求,将患者随机分为传统后外侧切口组(对照组,18例)、单侧肋间神经保护组(单侧组,20例)、双侧肋间神经保护组(双侧组,22例)3组.疼痛分级采用数字疼痛强度分级法.记录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评分及镇痛药物的用量.结果 双侧组术后2~7 d及术后1个月切口疼痛均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单侧组术后2、3、5、7 d切口疼痛明显轻于对照组(均P<0.05).双侧组胸管拔除后1 d较拔管前疼痛有明显缓解(P=0.020),单侧组及对照组疼痛缓解不明显(P值分别为0.091,0.768).3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传统手术相比,保护切口双侧肋间神经可以明显减轻术后急性疼痛程度,尤以术后1个月时疼痛缓解最为明显.这种方法并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MIPPSO)与传统切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 2012年8月—2014年9月,我院骨科收治胸腰椎骨折病人9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MIPPSO组(微创组)45例和传统切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组(切开组)45例,两组分别采用MIPPSO与传统切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微创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切开组(t=4.014,P<0.05);微创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或短于切开组(t=6.094~47.280,P<0.05)。两组术前、术后即刻、末次随访的椎体前缘高度比值、Cobb角测定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末次随访的丢失伤椎前缘高度值、Cobb角丢失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微创组术后1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显著低于切开组(t=5.867,P<0.05);两组病人术后1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术后6个月的VAS及ODI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MIPPSO与传统切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病人效果均较好,但MIPPSO具有病人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疼痛程度轻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手术切口在预防胸部外伤电视胸腔镜术后疼痛综合征的可行方法 .方法 2006年11月至2009年2月采用肋骨上缘骨膜下切口入胸行胸腔镜手术24例(观察组);同时行肋间肌肉切口入胸常规腔镜手术20例做为对照组.两组以术后疼痛评分和持续时限做比较.结果 观察组术后疼痛时间为2 d至1个月,1个月后无术后疼痛综合征表现,与对照组疼痛时限及评分有明显差异.结论 采用肋骨上缘骨膜下切口可以明显降低术后疼痛综合征的发病时间,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罗列 《赣南医学院学报》2022,42(2):164-166+186
目的:对比分析经胸封堵术与经皮封堵术在治疗房间隔缺损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在我院诊断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并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患者63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经胸封堵组(食道超声引导下经胸小切口房间隔缺损封堵术,n=30)和经皮封堵组(食道超声引导下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n=33)。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VAS评分等指标。结果:经皮封堵组平均手术时间短于经胸封堵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封堵组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少于经胸封堵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封堵组在术后8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分值低于经胸封堵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胸封堵组术后并发症共7例,经皮封堵组术后并发症共2例,经胸封堵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经皮封堵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房间隔封堵术对比经胸房间隔封堵术在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疼痛方面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其创伤更小,瘢痕更加隐蔽,呼吸系统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中断肋骨和腋下中断肋骨剖胸新方法及1980年报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设计剖胸切口保留肋骨的新方法---中断肋骨剖胸方法。使剖胸切口手术创作更小,术野显露更满意;设计腋下中断肋骨剖胸切口,增大腋下剖胸径路术野暴露范围,以扩大该切口径直视手术的应用范围。方法 中为肋骨进胸方法是在剖胸切口选定的拟切断肋骨的中央部位切断该肋骨后分别剥离切断肋骨的前、后半段肋骨下缘及上缘部分的肋骨骨膜。然后向上、下两个方向撑开切断的前后半段肋骨,经肋床进胸,此即前止型中断肋骨进胸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肋骨打孔连续缝合关胸法在胸部开放手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7月至2015年7月安康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88例胸部开放手术患者,根据关胸方式的不同,分为肋骨打孔连续缝合关胸组(n=96)和传统关胸组(n=92),比较两种关胸方式术中、术后相关指标.结果 肋骨打孔连续缝合关胸组的关胸时间、术后疼痛程度、伤口感染发生率优于传统关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术后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皮下气肿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连续缝合关胸法关胸具有关胸时间短、手术后疼痛程度轻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保留肋骨经肋间隙入路在中下胸椎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中下胸椎疾病患者采用保留并不断肋骨经肋间隙入路进行手术(A组),并与采用传统后外侧断肋入路进行手术(B组)的40例患者进行比较,观察两组在切口长度、手术视野纵向直径、开胸时间、关胸时间、胸内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前和术后1周呼吸功能及术后住院时间等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A组手术切口长度、开胸时间、关胸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月的疼痛VAS评分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个月的疼痛VAS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肺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周的肺功能评分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手术视野纵向直径、胸内操作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保留肋骨经肋间隙入路治疗胸椎疾病,具有进胸快、手术视野暴露充分、出血量少、关胸简便、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生活质量高等优点,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后外侧切口肋间进胸在胸科手术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肋间进胸径路的临床价值。方法:肋间进胸级与肋床进胸组对比。结果:肋间进胸组进入胸腔时间短,出血少、创伤小;显露效果较肋床进胸组稍差,但不影响手术;术后伤口疼痛持续时间较肋床进胸组为短。结论:肋间进胸径路有诸多优点,有临床实用价值,可做为一种常规的切口选择。  相似文献   

19.
郑伟 《微创医学》2012,7(6):619-620
目的分析膀胱镜直视下卵圆钳碎石取石治疗膀胱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间收治的膀胱结石患者64例,随机分成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30),观察组行膀胱镜配合卵圆钳直视取石,对照组行传统膀胱切开手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疼痛指数(NRS)。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多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疼痛者有3例,对照组全部感疼痛,观察组大部分为轻微疼痛者,对照组大部分为中度和剧烈疼痛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镜配合卵圆钳直视取石术治疗膀胱结石有明显的疗效,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切开愈合快,疼痛轻微,是治疗膀胱结石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侧胸切口在胸部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胸部前外侧切口(n=8),后外侧切口(n=13)与侧胸切口(n=54)的三组患者进胸手术时间、术野面积、皮肤切口长度、进胸出血量、关胸时间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和严重并发症,侧胸切口进胸时间(12.6±1.6min)短于后外侧切口(16.3±0.8mm)和前外侧切口(14.6±1.2min),差异有显著性(P<0.05);侧胸切口关胸时间(9.8±1.7min)短于后外侧切口(14.2±1.1min)和前外侧切口(12.2±1.6min),差异有显著性(P<0.05).侧胸切口进胸失血量(28±4.6mL)少于后外侧切口的(46±8.5mL)和前外侧切口(43±7.8mL),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采用侧胸切口进胸、关胸时间短,失血量少,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