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慢性重型肝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男,31岁。主因慢性乙肝病史5 a,乏力,纳差,皮肤巩膜黄染20 d于2007-06-24入院。患者于5 a前体检时发现乙肝病毒学标志阳性,肝功能正常,无明显自觉症状,未行治疗。入院前20 d劳累后出现乏力纳差,眼黄、尿黄,化验乙肝病毒学标志:HB sA g、HB eA g、HB cA b阳性,肝功能:ALT 2 041 U/L,A ST2 055 U/L,TB IL 283μm o l/L,DB IL 103μm o l/L,A/G 39/34,凝血酶原活动度27%,B超示:慢性肝损害,脾厚4.1 cm,诊断为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重型)并住院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肝硬化并肝脏畸胎瘤诊断水平,减少误、漏诊。方法回顾分析1例乙肝肝硬化并肝脏畸胎瘤误诊为肝癌临床资料。结果患者以右上腹痛伴尿黄入院,经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查诊断乙肝肝硬化,根据B超及CT检查显示肝右叶占位及甲胎蛋白(AFP)1320.00μg/L,诊断原发性肝癌。患者拒绝手术,经保肝、降酶及抗病毒治疗,肝功能及AFP改善,3个月后恢复正常。随访20个月,肝脏占位病变无变化,行手术治疗,经病理检查确诊肝脏畸胎瘤。结论乙肝肝硬化并肝脏占位伴AFP增高者,易误诊,条件许可情况下,应尽早手术确诊。  相似文献   

3.
现对肝脏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男,50岁。发现肝功能异常2 a余,尿黄1周。自诉2 a前体检时发现肝功能异常(转氨酶升高),乙肝二对半1、4、5项为阳性,诊断为病毒性肝炎(乙型)。1周前无诱因下出现尿黄,似浓茶样,不伴发热、盗汗、乏力、纳差、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及皮肤瘙痒。查体:巩膜轻度黄染,无皮疹、蜘蛛志及出血点,腹软、肝脾肋下未及,全身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实验室检查:ALT100 U/L,AFP 657 m g/m l,CEA阴性,HB sA g、抗-HB e、抗-HB c均为阳性,血常规和骨髓检查未见异常。CT检查:肝左叶外侧段及肝尾叶部…  相似文献   

4.
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2年随访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阳  戚合德  韩丽红 《医学临床研究》2008,25(10):1789-1790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病人的疗效.[方法]19例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病人给予口服恩替卡韦0.5 mg,1次/日,疗程2年.最初4~12周对症支持治疗.不采用其他抗病毒、抗纤维化等药物治疗.定期检测肝功能、HBV DNA、肝纤维化指标等.[结果]治疗1年及2年后患者肝功能,HBV DNA定量、Child-pugh评分及肝纤维化指标明显下降.[结论]恩替卡韦能减轻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的肝痛严重程度,提高病人生活质量,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血清谷氨酰转移酶(GGT)水平与GGT/ALT、AST/ALT的比值联合分析对"甲胎蛋白(AFP)阳性"的乙型肝炎与肝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本院感染科住院治疗的"AFP阳性"原发性肝癌271例作为研究组(A组),同期住院的"AFP阳性"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54例、慢性乙型肝炎128例作为对照组进行研究,并对各组患者GGT水平及GGT/ALT、AST/ALT比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FP阳性"原发性肝癌、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GGT水平分别为(163.20±182.98)U/L、(81.67±63.85)U/L、(134.75±91.48)U/L,原发性肝癌组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ST/ALT比值分别为:1.67±1.24、1.02±0.45、0.55±0.26,原发性肝癌组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GT/ALT比值分别为:3.52±4.21、0.71±0.29、0.52±0.47,原发性肝癌组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后肝硬化,"AFP阳性"患者,如肝功能检查表现为:GGT升高,且AST/ALT>1,同时GGT/ALT>1,应首先考虑原发性肝癌的存在。而肝功能检查虽然有GGT升高,但AST相似文献   

6.
近年已证实,核苷类药物对HBV DNA有显著抑制作用,可延缓慢性乙型肝炎病情进展,纠正失代偿,提高生存率[1]。我们于2006-06/2007-06应用第三代核苷类药物恩替卡韦(博路定)治疗乙型肝炎硬化失代偿期患者18例,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2例,女6例,年龄45~65(54.3±8.7)岁。乙型肝炎病史10~20 a,肝硬化病史4~6 a。所有患者HB-sA g、HB cA b均阳性,血清HB eA b阳性10例,HB eA g阳性8例,血清HBV DNA均阳性(>1 000 Cop ies/m l)。所有患者诊断均符合2000年西安会议制定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诊断标准[2]并排除伴有重度黄疸、Ⅱ度以上肝性脑病、原发性肝癌、大量腹水、肝肾综合征及合并HCV感染、自身免疫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者。所有患者既往均未行任何抗病毒治疗。1.2方法1.2.1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病情予甘利欣、还原型谷胱甘肽、肝安、思美泰、门冬氨酸钾镁、维生素K1等护肝、利胆药物及利尿剂、人血白蛋白、新鲜冰冻血浆等药物进行对症、支持和防治各种并发症等治疗,口服恩替卡韦(博路定,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  相似文献   

7.
我院收治1例慢性乙型重症肝炎,入院短暂低血糖后,5 d后突然出现食欲增加等临床表现,类似临床好转,后检查出现高血糖,造成误诊,感染出现而死亡,报告如下。1病历摘要王某,入院短暂意识障碍,体格检查全身皮肤黏膜重度黄染,腹水症阳性,全腹无压痛和反跳痛,有乙型肝炎病史5 a。辅助检查HBV DNA:1.618×104拷贝/m l。肝功能:ALT 199,A ST 126,TB il 318.3,DB il 148.6,血糖3.4 mm o l/L。尿常规:尿糖阴性。PTA 12%。入院第1天给予氢氯噻嗪(60 m g/d)联合氨体舒通(60 m g/d)1 d后停用。第5天突然尿量增多,14 d限水实验,19 d腹部感染体征,加…  相似文献   

8.
刘宇琼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1):5071-5071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9例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Child-PughB级35例,C级14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恩替卡韦0.5 mg,1次/d口服,48周评估疗效;对照组21例,予一般保肝、利尿治疗。结果治疗组HBV-DNA阴转率、ALT、白蛋白的复常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能快速抑制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延缓及阻止肝硬化患者的疾病进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乙肝)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两种病毒携带状态肝功能与血清纤维化指标的差异。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12月收治的慢性乙肝患者232例,按HbeAg阳性与HbeAg阴性分组,两组均行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乙肝病毒DNA(HBV-DNA)、血清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C)检测,分析各指标与慢性肝病的相关性。结果 HbeAg阳性组ALT、HBV-DNA分别为(429.10±178.49)U/L、(4.41±0.87)×104copy/ml,HbeAg阴性组分别为(205.10±85.55)U/L、(2.38±1.71)×104copy/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eAg阳性组AST、HA及Ⅳ-C分别为(98.00±4.36)U/L、(145.00±32.65)μg/L、(327.80±60.43)μg/L,HbeAg阴性组分别为(96.58±5.38)U/L、(135.00±23.75)μg/L、(321.30±35.09)μg/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eAg阳性患者病毒复制活跃,但HbeAg阳性及HbeAg阴性患者均存在一定程度的肝损害及肝纤维化,故HbeAg阴性患者仍需定期检查,控制疾病进展,以降低肝硬化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0.
现将我院2005-02~2006-10慢性乙型肝炎197例用药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07例,女90例,年龄18~60(平均36.7)岁。病程2~15(平均8.5)a,HB eA g( )慢性乙型肝炎98例,HB eA g(-)慢性乙型肝炎99例,轻度患者29例,中度136例,重度32例,本组均有不同程度的腹胀、乏力,劳累后明显加重,部分患者有轻度和中度黄疸。本组B超检查35例有肝脏弥漫性病变和肝脾肿大。本组肝功能检查均异常,ALT在200~500 U/L。HBVDNA 104~HBVDNA 107,本组均符合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会、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1]。1.2方法采用回顾…  相似文献   

11.
1病例资料 女,39岁.因患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肝功能异常,拟行肝穿刺复查治疗情况入院.有乙肝病史16年,母亲和妹妹均患有乙肝,无其他传染病家族史.3年前因体检发现肝功能异常入院治疗.查体:身高155cm,体重70kg.心、肺、腹及神经系统检查均未发现异常.HBsAg、HBeAg及HBcAb均阳性,HBV-DNA 10.19×108copies/ml;丙氨酸转氨酶(ALT) 148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106U/L;铜蓝蛋白(CER)正常;自身抗体及甲、丙、戊型病毒性肝炎抗体均阴性.B超检查示慢性肝损害、轻度脂肪肝;行肝脏穿刺病理检查示:慢性乙肝G2S3,重叠中重度脂肪变性.予干扰素a2a 500万单位隔日1次长期治疗.  相似文献   

12.
1病历摘要男,42岁。因腹胀伴双下肢水肿10a,加重半个月,于2006-04-20入院。10a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同时伴双下肢水肿。无发热、咳嗽,无恶心、呕吐。在当地查肝功示谷丙转氨酶58U/L,谷草转氨酶73U/L,白蛋白46.7g/L,球蛋白35.2g/L,B超示肝脾轻度肿大,肝弥漫性损伤,乙肝五项示HB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疗效。方法:将42例失代偿期肝硬化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2例,对照组2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拉米夫定100 mg/d口服,疗程1 a。结果:治疗组1 a治疗结束时肝功能恢复情况及HBV-DNA转阴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病死率9.1%,对照组为20.0%。结论:拉米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及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血清中AFP水平对乙肝后肝硬化患者首次入院治疗疗效的评估意义,并比较AFP与Child-Pugh评分对于乙肝后肝硬化患者首次入院治疗疗效预测的可靠性。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2007年1月2013年6月所收治的99例首次入院治疗的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入院时血清AFP水平、Child-Pugh评分等级,观察常规治疗2个月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与二者的关系。结果:观察病例中,入院AFP≥80μg/mL与AFP<80μg/mL的首次入院的乙肝后肝硬化患者治疗2个月后的临床疗效评价有统计学意义(P=0.015<0.05);按Child-Pugh评分A、B、C级的首次入院的乙肝后肝硬化患者治疗2个月后的临床疗效评价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573>0.05)。结论:AFP应用于乙肝后肝硬化首次入院患者早期临床疗效评价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国产阿德福韦酯联合中药扶正化瘀胶囊治疗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64例e抗原阳性的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复制活跃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给予国产阿德福韦酯联合中药扶正化瘀胶囊治疗;对照组32例,单用国产阿德福韦酯治疗,疗程均为48周.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肝功能指标、HBV DNA水平、血清病毒标志物变化,并进行Child-Pugh评分.结果 疗程结束后,两组血清肝功能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其中丙氨酸转氨酶(36.6±15.2)U/L vs(47.8±19.6)U/L、天冬氨酸转氨酶(31.4±12.7)U/L vs(40.3±17.0)U/L、总胆红素(22.6±9.1)μmol/L vs(32.1±10.0)μmol/L、白蛋白(36.1±1.8)g/L vs(32.3±1.8)g/L(P<0.05或P<0.01);两组Child-Pugh分级评分均有下降,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6.9±2.1)分vs(8.8±1.8)分(P<0.01);两组均有良好的病原学应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国产阿德福韦酯联合中药扶正化瘀胶囊治疗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近期疗效肯定,优于单用抗病毒药阿德福韦酯,而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6.
观察对我院2006-01/2008-09收治的62例肺结核合并乙肝患者的抗结核药物对肝损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资料154例,选自2006-01/2008-09我院住院患者。肺结核的诊断标准参见《临床治疗指南·结核病分册》[1],其中乙肝病史最长者15 a、饮酒史最长者22 a。根据治疗前肝功能分组,对照组(肝功能正常)106例,其中男62例(HB-sA g阳性21例),女44例(HB sA g阳性13例),年龄最大61岁,  相似文献   

17.
肝炎肝硬化伴发脊髓病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肝炎肝硬化伴发脊髓病变尚少报告,笔者遇到1例,报告如下。1病历摘要男,34岁。鼻衄、腹胀2 a,双下肢瘫痪0.5 a于2007-03-29入院。2005-04在本地及外地医院诊断肝硬化并未治疗。2006-10双下肢无力,膝关节屈曲明显受限,步态不稳,2006-12因双下肢僵直行走困难而卧床,被动用力可使双膝关节无痛性屈曲,不能自行坐起,双上肢及腰部活动正常,排尿、排便功能正常。否认传染病史,无性病及冶游史,无外伤及家族史。体检:语言流利,智能正常,皮肤无黄染,有蜘蛛痣,眼球无震颤,巩膜无黄染,无角膜色素环,瞳孔等大,同圆,对光反射存在,眼底正常。颈软、心肺正常,腹膨隆,肝脾未触清,腹水征(+),脊柱无畸形及压痛,双上肢活动及肌力正常,双下肢僵直,胫前轻度水肿,膝关节不能自行屈曲,肌力三级、肌张力增强,无肌萎缩,自髂骨以下音叉振动觉和关节位置觉稍减弱,浅感觉正常,布氏征(-),巴氏征(+)。化验:血Hb 75 g/L,PLT 60×109/L,抗“O”、血沉在正常范围,肝功:丙氨酸氨基转移酶40 U/L,TB IL 17.1μm o l/L,DB IL 4.0μm o l/L,白蛋白30 g/L,A/G=0.8...  相似文献   

18.
对慢性肾衰合并药物性肝炎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女,68岁。主因少尿2 a,纳差1周,神志不清0.5 d入院。患者2 a来水肿、少尿。化验血尿素氮36.7 mm o l/L,肌酐1002.3μm o l/L。诊断慢性肾衰尿毒症期。在我院门诊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1周前患感冒,自服阿奇霉素2片/d,7 d。0.5 d前于透析过程中出现神志恍惚,逐渐神志不清。查体:脉不齐,血压190/100 mm Hg。皮肤、巩膜无黄染。口唇苍白。双肺呼吸音弱,HR 112次/m in,律不齐,频发早搏。腹软,肝脾未触及,叩鼓音,肠鸣音正常存在。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86 g/L,血钠129mm o l/L,血谷丙转氨酶3 12…  相似文献   

19.
药物所致肝损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药物所致肝损害摘要如下。1氧氟沙星女,26岁。因上呼吸道感染给予双黄连注射液加氧氟沙星注射液0.2 g(100 m l)混匀,在同一输液瓶中静滴,1次/d,用药后患者出现上腹钝痛、恶心、呕吐,次日用药后病情加重,出现皮肤巩膜黄染。查体:痛苦面容,皮肤巩膜中度黄染,肝区叩击痛。查肝功能:ALT 120 U/L,A ST 94 U/L,TB il 40μm o l/L,DB il 16μm o l/L。即给予对症治疗,6 d后上述症状消失,1周后复查肝功能正常治愈出院。笔者提示,双黄连和氧氟沙星合用所致肝损害应予以警惕[1]。2环丙沙星男,73岁。因腹泻伴高热给予环丙沙星0.2 g静滴,2次/d,…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血色病的临床特点及漏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肝硬化并血色病漏诊病例的诊治经过。结果本例以乏力、食欲缺乏、间歇头晕入院,完善相关检查后确诊为乙肝肝硬化,给予常规治疗但病情持续进展,行头颅MR I检查示大脑脚背外侧异常信号,考虑为代谢异常或铁质、含铁血黄素沉着所致,查血清铁和铁蛋白含量异常,去铁胺试验阳性,明确血色病诊断。结论对于慢性病毒性肝炎过快进展至肝硬化者,以及早期肝硬化在常规治疗并有效控制肝炎病毒的情况下,肝功能反复异常且肝硬化持续进展时,应尽力寻找其他病因,以免贻误病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