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八法之一的和法,从狭义专指和解少阳,在广义上则蕴含多法联用以平调阴阳之意。作为和法的代表方剂——小柴胡汤,不仅可除少阳半表半里之邪,更具有表里两解之效,是集狭义与广义之和法大成。辨证运用小柴胡汤时,灵活经方加减,效果倍增。故通过探讨医家对小柴胡汤合方的认识,试阐释和法多法联用之妙,以指导临床应用小柴胡汤。  相似文献   

2.
邵雷 《河南中医》2013,33(2):178-179
目的:观察小柴胡汤合方的临床使用范围.方法:将小柴胡汤与麻杏石甘汤、麦门冬汤、桂枝茯苓丸等合方使用.结果:小柴胡汤合方治疗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继发性闭经等收到良好效果.结论:小柴胡汤善能和解枢机,开通上焦,扶正透邪,通过合方能够有效扩大其临床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3.
王付 《中医药通报》2011,10(1):38-40
桂枝茯苓丸既能辨治妇科疾病,又能辨治非妇科疾病,如桂枝茯苓丸与小柴胡汤合方辨治乳腺增生,与小柴胡汤合方辨治肝硬化,与桃核承气汤合方辨治银屑病,与四逆散合方辨治脑动脉硬化,桂枝茯苓丸、四逆散与海蛤汤合方辨治免疫性不育等。  相似文献   

4.
小柴胡汤是《伤寒论》中的经典方剂,合方为仲景组方的一大特色,二者均具有极大的临床实用价值。少阳位于半表半里,为阴阳之枢,传变途径及病机多样,临床上可表现多种疾病。郭华教授在前人经验中发扬开拓,善于应用小柴胡汤合方治疗少阳与太阳、阳明、太阴、少阴等同病,治法灵活,经验丰富,疗效颇佳,值得进一步继承研究。  相似文献   

5.
临床上疾病千变万化,复杂病证远多于单一病证,为了更好地适应更为复杂的病证,常将方剂联合应用,即形成合方.方剂的联合应用思路来源于汉代医圣张仲景.《伤寒论》中共有3首合方,即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越婢一汤、柴胡桂枝汤,分别是桂枝汤与麻黄汤、越婢汤、小柴胡汤的合方.笔者临床上经常运用经方合方的思维对西医疾病进行辨证治疗,方证相应,取得良好疗效.现不揣浅陋,兹录4则治验医案及心得体会抛砖引玉,以供同道指正.  相似文献   

6.
张保国  许卫锋 《中成药》2010,32(9):1581-1583
<正>《伤寒论》小柴胡汤由柴胡、黄芩、人参、甘草、半夏、生姜、大枣七味药物组成。以和解少阳,扶正祛邪,和胃降逆为其主要功能,是中医和解少阳的代表方剂。近年来,临床工作者用小柴胡汤原方或其加减方,结合中医辨证论治理论和  相似文献   

7.
柴胡温胆汤为《三因方》卷九、十温胆汤与《伤寒论》小柴胡汤合方。20世纪80年代伊始,近现代医家将本方广泛运用于神经系统、精神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及呼吸系统疾病,目前已取得一定成果,但在用方精准度、泛用度方面仍存在局限。吕文亮教授继承梅国强教授经验,在方证理论指导下将柴胡温胆汤的临床应用具体化、系统化为柴胡温胆汤证,使“病-证-症-理-法-方-药”层层贯通、相互对应,有助于临床辨证过程的精准化、简明化,并可极大拓充方剂的运用范围。  相似文献   

8.
合方是一类特殊的方剂,它是由两首或两首以上已知方剂相合而构成的新方剂,首创于张仲景。综合相关文献,从麻黄汤类合方的历史渊源、临床应用进展、实验研究及现代应用分析几个层面进行论述,发现该类合方不仅临床应用历史悠久,疗效确切,而且据大量实验研究及临床疗效上看在解热、镇痛、抗过敏等方面具有较佳疗效。对麻黄汤类合方的探讨将为临床医学家应用合方提供更多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刘华为教授为全国第四、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陕西省名中医,从医四十载,临床经验丰富,中医理论造诣深厚,学术精湛,精通经典,熟谙方剂,根据对方义的深刻理解,擅用合方,并充分发挥合方优势,临证常取得事半功倍之神效。现将刘华为教授运用合方辨治思路与经验进行总结,以飧读者。1临证应用合方,体现整体思维合方是指根据临床治疗的需要,在中医"方证对应"思想指导下,将两首或两首以上方剂组合化裁的一种特  相似文献   

10.
当归-黄芪药对不同配比的应用数据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 应用统计分析方法探讨当归与黄芪不同配伍比例的方剂与疾病科属的关系。 方法: 从中医方剂数据库(源于《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检索出含有当归、黄芪的2632首方剂,建立数据库,对其配伍比例、主治疾病以及疾病所属科属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在含有当归、黄芪的2632首方剂中,两者以1 ∶1配比的方剂出现的频次最多,占总数的49.43%;所治疾病科属以内科和妇科的方剂出现频率最多,分别为47.83%和23.18%。 结论: 运用数据分析方法,能有效发现中医临床遣方用药过程中药对的应用特点与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频数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小柴胡汤类方应用医案进行数据挖掘,探索小柴胡汤类方"证-病-方-药"之间的多维内在规律。方法:以《中医大辞典·方剂分册》为方剂来源,收集有关小柴胡汤类方的方剂,以频数分析为切入点,引入黄金分割法,统计分析高频症状、主治病名、药物、药物功效,并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在收集到的509首方剂中,涉及151种症状,共3 243频次,以发热为首的高频症状11种;涉及127种疾病名称,共534次,以外感热病为首的高频主治病名4种;涉及178味药物,共4 283频次,以柴胡为首的高频药15味;按药物功效分共18类,以解表药为首;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形成2个聚类方。结论:频数分析与聚类分析能够客观的反映小柴胡汤类方应用医案处方用药的配伍规律。  相似文献   

12.
《伤寒论》小柴胡汤证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对《伤寒论》中小柴胡汤立方思想、小柴胡汤治疗范围及小柴胡汤类方变法的研究分析,认为小柴胡汤不仅是一首治疗外感热性病,病入少阳的有效方剂,而且更是一首治疗多种内伤杂病的多功能方剂。如在《伤寒论》本书中所治之“口苦、咽干、目眩、目赤、两耳无所闻、胸胁满而烦、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腹痛、胁下鞭满、头痛、发热、阳微结、热入血室”等十六证,在临床中,都会是各自为一个独立的疾病或证候而出现,加上小柴胡汤的几个或然证,及其类方化裁治疗,可以看出小柴胡汤在《伤寒论》一书中应用之广泛。后世医家据小柴胡汤又灵活加减,所化裁的方剂不胜枚举,广泛应用于治疗内伤杂病之中。所以,小柴胡汤可谓是后世治疗内伤杂病的群方之冠,《伤寒论》一书可谓是后世治内伤杂病的源流与滥觞。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关联规则对小柴胡汤类方进行数据挖掘,探索小柴胡汤类方"症-药""病-药"之间的内在关联规律。方法以《中医大辞典·方剂分册》为方剂来源,收集有关小柴胡汤类方的方剂,以关联规则为切入点,深入剖析"症-药""病-药"之间的关联。结果 509首小柴胡汤类方方剂中,符合支持度0.08且置信度0.6的"症-药"共涉及11种症状及11种药物,"病-药"共涉及4种病名及11种药物。结论关联规则能够客观的反映小柴胡汤类方临证用药的内在关联规律。  相似文献   

14.
舒鸿飞运用合方经验撷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医遣方用药,多是一病(证)一方.但机械地采用一病(证)一方之法,既失于变化,又多药力单薄,往往不能适应病情的需要.合方是两首或两首以上方剂的组合,形成合方或日大方,意在各展其长,互制其短,更能使方证对应,提高临床疗效,因而特别适合于数证并存的复杂病情.合方较一病(证)一方的模式,更能体现辨证论治的原则和个体化治疗的优势,因而能在临床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现代统计学方法对中医外科常用方剂的用药特点与用药规律进行研究,为中医外科临证遣方及方药的实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外科正宗》《医宗金鉴》《外科证治全生集》《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常用的59首中医外科经典方剂作为观察组,随机选取李冀等人主编的第十版《方剂学》中记载的59首(去除与观察组相同的方剂)方剂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方剂的用药特点及用药规律。结果:观察组59首方剂中有内服方48首,以汤剂为主,外用方11首,以散剂为主,对照组59首方剂中内服方有57首,以汤剂为主,外用方仅2首,均为散剂,观察组外用方占比远高于对照组(P<0.05)。根据选取方剂的整体用药规律可将方剂分为开结行滞、行气宽中、疏风清热、理气和中、滋阴降火、散结消肿、补气养血7大类,两组方剂的用药规律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观察组方剂的用药规律主要表现为开结行滞和散结消肿,占比分别为39.29%和32.14%,而对照组方剂的用药规律主要表现为理气和中和疏风清热,占比分别为37.50%和30.36%。两组方剂药味数均以4~8味最多,但观察组方剂的平均药味数为(4.73±2.17)味,显著低于...  相似文献   

16.
当归-川芎药对不同配比的中医应用数据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应用统计分析方法探究当归与川芎不同配伍比例的方剂与疾病科属的关系。方法:从中医方剂数据库(源于《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检索出含有当归、川芎的1242首方剂,建立数据库,对其配伍比例、主治疾病以及疾病所属科属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含有当归、川芎的1242首方剂中,两者以1∶1配比的方剂出现的频次最多,占总数的68.06%;所治疾病科属以内科和妇科的方剂出现的频率最多,分别为39.53%和39.29%。结论:运用频次统计等数据分析方法,能有效发现中医临床治疗疾病的用药规律,为临床遣方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杜怀棠师承秦伯未先生、董建华院士,在诊治外感热病方面倡导寒温统一思想,内伤杂病方面则宗孟河学派和缓醇正之用药特点,临证善用经方化裁治疗外感内伤诸病。柴胡陷胸汤为其临床常用方剂,此方系将《伤寒论》之小柴胡汤与小陷胸汤合方加减而成之和解通降方,兼取小柴胡汤和解表里之长及小陷胸汤清热涤痰之功,又佐以枳实、桔梗调理气机。现代医家多用此方治疗心系、脾胃系及气血津液系病证,杜老则常将其作为基础方辨证加减应用于发热、咳嗽、眩晕等属少阳病而见痰气交结蕴热之证者,可发挥和解少阳平寒热、理气化痰定眩晕、升降相因止咳嗽等作用,体现了中医学“异病同治”的特色,并常在此方取效基础上配伍滋阴养血之品,以防清热化痰理气之品过用伤及津血,体现“时时顾护津血”之意,临床收效良好,为现代中医临床重扩大此方的适用范围、指明此方的应用特点等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启发。  相似文献   

18.
经方是中医学的宝贵财富,在现代临床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小柴胡汤出自《伤寒杂病论》,为和解少阳之经典方剂,该方组方精妙、寒热并用、攻补兼施,临床上随症加减,以其为基础方加减变裁,可治疗多种妇科疾病。仲景有言"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临床应用中出现小柴胡汤症候,病机特点为少阳枢机不利者,均可考虑用小柴胡汤,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的特点。本文结合具体临床实践,简要介绍了用小柴胡汤治疗经行头痛、盆腔炎和围绝经期综合征等病的临床体会,从组方、病因病机加以分析,从而做到知方知病,百用皆效。  相似文献   

19.
胡雅凌  游强华  王萍 《新中医》2012,(1):103-105
目的:探索小柴胡汤类方配伍规律。方法:从历代典籍中收集有关小柴胡汤类方的方剂,利用关联规则的数据挖掘方法得到与小柴胡汤类方配伍相关的频繁项集,并对主要药物、药对、药组规律进行探讨。结果:在收集到的509首方剂中,涉及188种药物,支持度大于15.00%的药对、药组共29组。研究显示常用药对、药组10余个,使用频率较高,具有明显的核心化倾向。小柴胡汤类方的基本药物为: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生姜;且常与补血药、理气药、健脾药和清热药伍用。结论:运用关联规则的数据挖掘方法,能较好地发现小柴胡汤类方的用药特点和配伍规律,为临床遣方用药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0.
柴胡桂枝汤为桂枝汤和小柴胡汤合方组成,桂枝汤具有解肌发表、调和营卫的功效,治疗外感伤寒表虚证,小柴胡汤和解少阳,用于治疗半表半里少阳证,二方合用用于治疗太阳与少阳并病证候。介绍应用柴胡桂枝汤治疗周身乏力病案1例,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