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评价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 SPECT/CT融合显像对肿瘤患者骨盆转移病灶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8至12月于四川省肿瘤医院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恶性肿瘤且临床疑似有骨转移的1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77例、女性71例,年龄29~86(48.8±14.5)岁。将患者分为原发盆腔肿瘤组(63例)和非原发盆腔肿瘤组(85例)。所有患者在首次行SPECT全身平面骨显像后,对骨盆的异常浓聚灶行SPECT/CT融合显像。经组织病理学检查和(或)影像学检查(SPECT、CT、SPECT/CT、MRI)随访6个月至1年,通过随访结果,比较SPECT平面骨显像与SPECT/CT融合显像诊断骨转移的符合率、准确率和阳性预测值。定性资料的比较采用Pearson χ2检验;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多个影像学检查的阳性预测值。 结果 SPECT平面骨显像共检出309个代谢增高病灶,其中239个与随访结果相符,诊断符合率为77.3%(239/309),诊断骨转移的准确率为92.9%(208/224),诊断良性病变的准确率为77.3%(34/44)。SPECT/CT融合显像共检出367个代谢增高病灶,其中349个与随访结果相符,诊断符合率为95.1%(349/367),诊断骨转移的准确率为98.4%(299/304),诊断良性病变的准确率为87.7%(50/57)。SPECT平面骨显像与SPECT/CT融合显像在诊断符合率、骨转移的诊断准确率、良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0.595、28.795、4.546,均P<0.01)。SPECT/CT融合显像在骨盆病变中检出的病灶数多于SPECT平面骨显像,原发盆腔肿瘤组检出病灶数多于非原发盆腔肿瘤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385,P=0.036)。各种影像学检查的阳性预测值以SPECT/CT最高(84%,52/62),其余依次为SPECT(79%,48/61)、MRI(76%,47/62)和 CT(65%,39/60),其阳性预测值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492,P=0.003)。 结论 与SPECT平面骨显像相比,99Tcm-MDP SPECT/CT可以提高肿瘤患者骨盆转移灶鉴别诊断的准确率和原发性盆腔肿瘤骨转移灶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99Tcm-MDP SPECT全身骨显像联合局部SPECT/CT融合显像对骨质疏松患者功能不全性骨折(IF)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7年6月于河南省骨科医院收治的90例符合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的患者的99Tcm-MDP SPECT全身骨显像和阳性部位的局部SPECT/CT融合显像结果,分析联合显像对IF的临床诊断效能。90例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58例,年龄(67.56±7.68)岁,其中22例可疑IF、68例已确诊局部IF。所有患者的最终诊断结果均经过6个月以上临床及影像学随访证实。 结果 99Tcm-MDP SPECT全身骨显像共检出IF病灶234个,均表现为显像剂摄取增高,病变部位及个数为骨盆78个、腰椎49个、胸椎46个、肋骨45个、股骨8个、胫骨4个、跟骨3个及胸骨1个。全身骨显像联合局部SPECT/CT融合显像对IF的诊断灵敏度为100%(234/234)。68.89%(62/90)的患者联合显像检出的IF数目多于显像之前已知的骨折数目。在局部SPECT/CT融合显像检查范围内,CT显示骨折病灶293个,其中SPECT/CT诊断新鲜IF病灶234个、陈旧性IF病灶59个,SPECT/CT对新鲜IF的诊断灵敏度为100%(234/234)。 结论 99Tcm-MDP SPECT全身骨显像联合局部SPECT/CT融合显像对骨质疏松患者IF病灶数目的全身显示及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SPECT/CT对脊柱病变鉴别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SPECT/CT显像在脊柱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3例^99Tc^m-MDP全身骨显像脊柱呈放射性浓聚患者进行SPECT/CT显像,获得SPECT、CT及两者的融合图像。所有病灶均以病理学诊断及6个月以上的影像学随访为最终诊断结果,计算SPECT/CT融合图像的诊断效能。结果SPECT/CT骨显像诊断骨转移肿瘤的灵敏度为96.00%(24/25),特异性为96.43%(27/28),准确性为96.23%(51/53),假阳性率为3.57%(1/28),假阴性率为4.00%(1/25),阳性预测值为96.00%(24/25),阴性预测值为96.43%(27/28)。对脊柱浓聚灶诊断非转移性骨病变的灵敏度为96.43%(27/28),特异性为96.00%(24/25),准确性为96.23%(51/53),假阳性率为4.00%(1/25),假阴性率为3.57%(1/28),阳性预测值为96.43%(27/28),阴性预测值为96.00%(24/25)。结论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结合了CT的解剖定位功能与^99Tc^m-MDP骨显像的高灵敏度,可提高诊断的特异性和准确性,有助于对脊柱病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SPECT/CT骨显像在肿瘤患者可疑脊柱转移灶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评价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SPECT/CT骨显像对肿瘤患者可疑脊柱转移灶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76例99Tcm-MDP骨显像可疑脊柱转移灶患者,进行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76例患者中,与病理(含术中病理)检查结果对照19例,与随访1年余(2006年6月至2006年12月患者,随访至2008年3月)结果对照14例,显像结果与CT及MRI的共同结果对照43例.结果 SPECT/CT显像诊断肿瘤脊柱转移灶的灵敏度为95.83%(23/24),特异性为90.38%(47/52),准确性为92.11%(70/76),阳性预测值为82.14%(23/28),阴性预测值为97.92%(47/48),阳性似然比为9.97,阴性似然比为0.05.结论 SPECT/CT提高了肿瘤可疑脊柱转移灶鉴别诊断的准确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 SPECT/CT超级骨显像患者的影像学特征、临床表现、年龄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差异。 方法 收集2012年6月至2021年7月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行99Tcm-MDP SPECT/CT显像的47 671例患者中呈超级骨显像的97例患者,其中男性54例、女性43例,年龄25~85(62.4±14.3)岁,回顾性分析97例患者的临床表现资料、影像学资料、年龄及实验室检查资料。根据病因不同,将患者分为骨转移瘤组(71例)与代谢性骨病组(26例,包括甲状旁腺瘤9例、肾性骨病6例、骨质疏松症11例)。根据原发肿瘤不同,将71例骨转移瘤组患者分为4个亚组[前列腺癌组(40例)、乳腺癌组(15例)、肺癌组(8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组(8例,包括胃癌4例、直肠癌2例、食管癌1例、原发性肝癌1例)]。统计分析骨转移瘤组与代谢性骨病组以及骨转移瘤组4个亚组之间99Tcm-MDP SPECT全身骨显像的特征、SPECT/CT融合显像的特征、临床表现、年龄和实验室检查[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结果的差异。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Wilcoxon秩和检验及Kruskal-Wallis H检验;分类变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 骨转移瘤(73.2%,71/97)是导致超级骨显像的最常见病因[在其原发肿瘤中,前列腺癌较常见(56.3%,40/71)],其次为代谢性骨病(26.8%,26/97)。骨转移瘤组以灶性散在分布型(Ⅱ型)为主(85.9%,61/71),代谢性骨病组主要呈均匀对称型( Ⅰ型)(61.5%,16/2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84,P<0.001)。骨转移瘤组以成骨型(74.6%,53/71)和混合型(19.7%、14/71)骨质破坏为主,而代谢性骨病组以溶骨型(73.1%,19/26)骨质破坏为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9.76、15.95,均P<0.001)。所有患者均以骨痛为初发症状,局部骨痛为主要临床表现(56.7%,55/97)。骨转移瘤组以腰痛最常见(60.0%,24/40),代谢性骨病组多为肋骨痛(40.0%,6/1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1,P<0.05)。骨转移瘤组患者的年龄和ALP、LDH水平均高于代谢性骨病组,而血钙水平则低于代谢性骨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89,Z=−2.28、−3.65,t=−5.96,均P<0.05);而2组患者在血磷水平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1,P>0.05)。骨转移瘤组4个亚组在SPECT全身骨显像的显像模式、SPECT/CT融合显像中的骨质破坏类型、临床表现、局部骨痛部位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71~13.07,均P>0.05) 。骨转移瘤组4个亚组间进行比较,乳腺癌组患者年龄最小、前列腺癌组患者年龄最大,乳腺癌组患者血钙水平最高,肺癌组患者LDH水平最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4.43、5.13,H=13.47,均P<0.05);血磷和ALP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2.41,H=6.28,均 P>0.05)。 结论 超级骨显像病因中以骨转移瘤最常见,其次为代谢性骨病。2种病因超级骨显像患者在99Tcm-MDP SPECT全身骨显像、病灶处99Tcm-MDP SPECT/CT融合显像、临床表现、年龄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方面均有差异,99Tcm-MDP SPECT/CT在2种病因超级骨显像的鉴别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99Tcm-MDP SPECT/CT融合显像较常规平面骨显像在钙化防御诊断中的增益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0年9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核医学科42例临床疑诊钙化防御患者,均行全身骨显像和SPECT/CT融合显像,并经皮肤活检确诊.观察全身骨显像和SPECT/CT融合显像(均42例)诊断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前列腺癌骨转移瘤99Tcm-MDP SPECT/CT显像标准化摄取值(SUV)在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重复测量的一致性,为采用SUV评价骨转移瘤治疗效果提供参考。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经病理确诊的前列腺癌患者的99Tcm-MDP SPECT/CT全身骨显像资料,由2名核医学医师采用Q Metrix软件重复两次(间隔4周)独立分析,共获得92组骨转移瘤的体积、平均SUV(SUVmean)和最大SUV(SUVmax)。分别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Bland-Altman图和差异性系数(CV)分析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和变异性。结果病灶体积和SUVmean在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具有极好的重复性(ICC=0.948~0.979);Bland-Altman分析显示,最多6.5%的点数位于95%一致性界限外。观察者间两次测量中,SUVmean的CV均显著高于SUVma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同一观察者或不同观察者定量分析前列腺癌骨转移瘤99Tcm-MDP摄取水平时,SUVmax比SUVmean的一致性更好。 相似文献
9.
10.
骨骼是恶性肿瘤常见的转移部位之一,骨转移常常与疾病的预后紧密相关,因而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肿瘤骨转移的诊断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平面骨显像凭借着其反映骨骼病变的高灵敏度广泛应用于临床,且具有检查费用较低、可反映骨代谢血流及不受金属置入物影响等优点。较之平面骨显像,SPECT/CT骨断层显像可以更好地定位病变,对病变的检出率更高且诊断的特异性更强。该文对SPECT/CT骨断层显像及其在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临床价值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对多发性骨髓瘤(MM)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确诊为MM患者SPECT/CT骨显像的影像特征,分析融合显像对多发性骨髑瘤的诊断意义.结果 25例MM患者骨显像阳性率为88.0%( 22/25),共发现病灶135个,其中放射性浓聚灶占93.3%( 126/135);病灶分布以肋骨、胸椎及腰椎最常见: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23次,对83处难以明确诊断的病灶,最终79处明确了诊断,4处病灶仍难以明确诊断,同时CT新发现8处病灶.结论 SPECT/CT骨显像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131^I 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在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检测中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选择术后病理证实并接受131^I治疗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97例,行131^I全身扫描(131^I-WBS)和病灶部位的SPECT断层加同机CT融合显像。将131^I-WBS与断层融合图像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断层融合显像的特点与临床价值。结果:97例分化型甲癌患者共进行131^I-WBS251次,断层融合显像102次,每例患者至少行一次断层融合显像。与131^I-WBS比较,断层融合显像有如下特点:能够获得直观的断层融合显像和三维立体图像;②发现更多的病灶;③更准确地判断病变部位;④定位CT可以发现无摄碘功能的病灶;⑤鉴别病灶和生理显影或污染。结论:131^I 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可以直观病变立体形态、大小、摄取程度和毗邻关系,在鉴别病灶与生理显像或污染、确定病灶是否有摄碘功能方面有重要价值,是131^I-WBS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治疗剂量的131I-SPECT/CT融合显像对131I全身扫描(WBS)的增益价值。资料与方法57例复发或转移的DTC患者131I治疗后行WBS及131I-SPECT/CT显像,最终诊断以病理、影像检查和临床随访结果为依据。对比两种检查结果,在病灶和患者两种水平上评价SPECT/CT显像DTC定位和定性诊断的增益价值,及其对治疗策略的影响。结果 57例WBS共发现215处放射性摄取病灶,经SPECT/CT融合显像均准确定位,并排除了12例假阳性病灶。融合显像还新发现37处摄碘病灶和45处不摄碘病灶。WBS和SPECT/CT融合显像诊断DTC摄碘转移灶的敏感性分别为80.1%、100.0%;特异性为63.6%、81.8%;准确性为78.1%、97.8%。融合显像对摄碘转移灶的总体检出率较高(χ2=8.50,P<0.05),对摄碘转移灶的诊断价值增加了24.5%(66/269),15例(26.3%)患者的治疗策略获得了改进。结论 131I-SPECT/CT融合显像能更好地对放射性摄取增高灶进行精确定位和定性,对WBS诊断不明确的DTC加做SPECT/CT显像在提高诊断准确率、减少伪影和调整治疗方案上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99Tcm-MIBI SPECT/CT双时相显像在诊断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52例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升高患者行99Tcm-MIBI SPECT/CT双时相显像,并按照PTH及血钙水平分为A、B、C组[A组(PTH≤130pg/ml、血钙<2.7mmol/L),B组(PTH>130pg/ml、血钙<2.7mmol/L),C组(PTH>130pg/ml、血钙≥2.7mmol/L)],比较其对不同PTH、血钙水平患者显像的阳性率,并以手术病理及随访结果作为参考,评价其对甲状旁腺疾病的诊断准确性。结果 A、B、C组SPECT/CT阳性率分别为3.23%、46.15%、75.00%,准确性分别为3.70%、60.00%、85.71%;B、C组阳性率、准确性均明显高于A组(P<0.001)。结论 99Tcm-MIBI SPECT/CT双时相显像对于PTH>130pg/ml、血钙≥2.7mmol/L的pHPT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于PTH≤130pg/ml、血钙正常的患者诊断价值较低,需结合临床资料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SPECT/CT融合显像对可疑骨转移灶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恶性肿瘤患者经全身骨显像发现的96个可疑骨转移病灶,对可疑病灶行同机SPECT/CT融合显像,由两名核医学医师分别对SPECT、CT及SPECT/CT融合显像进行分析并评分,以病理学结果或6个月以上复查影像学及临床随访结果作为最终确诊依据。SPECT/CT融合显像对可疑病灶的诊断效能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进行评价。结果 SPECT/CT显像诊断可疑骨转移灶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1%、86.8%、90.6%、91.5%和89.2%;ROC曲线下面积:SPECT/CT融合图像为0.956,CT图像为0.897,SPECT图像为0.710。结论 SPECT/CT融合显像较SPECT及CT显像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SPECT/CT显像在肿瘤骨转移同一病灶动态随访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78例行2次或2次以上全身骨显像(WBS)和SPECT/CT显像的肿瘤骨转移患者(总计387个骨转移病灶)的影像资料.由2位核医学科医师共同对随访病灶的WBS和SPECT/CT显像结果进行动态评判,结果均分为进展、好转或稳定;分析评判结果不一致的原因.临床随访(临床表现、肿瘤标志物、ALP、X线、CT、MRI等)结果也分为进展、好转或稳定.WBS和SPECT/CT显像随访结果差异的比较采用配对资料x2检验.结果 SPECT/CT显像随访结果结合临床表现,假设准确性为100%.在387个骨转移瘤病灶中,2种显像方法随访结果一致者313个,一致率为80.88% (313/387);其中进展者208个,好转或稳定者105个,均与临床随访结果相符.不一致者74个,不一致率为19.12% (74/387);其中WBS随访结果为好转或稳定、SPECT/CT为进展者48个,占64.86% (48/74);WBS随访结果为进展、SPECT/CT为好转或稳定者26个,占35.14%(26/74).WBS和SPECT/CT显像随访结果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54,P<0.05).结论 在肿瘤骨转移同病灶的动态随访中,SPECT/CT显像较全身平面骨显像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