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医药防治多发性硬化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孙怡 《中医杂志》1997,38(2):113-115
<正>多发性硬化(MultoiptteSclerosis,MS)是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脱髓鞘性疾病。病理特点为脑与脊髓的白质中散在多发性脱髓鞘和继发性胶质增生形成硬化斑块,故而得名多发性硬化。1868年Charcot首先描述了MS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并提出是一个独立的疾病。MS的发病率在世界各国,尤其是欧美等国家都较高,我国尚无流行病学资料,但从各地临床报道看,发病率有明显增高的趋势。目前MS的病因尚不清楚,故无特效疗法,现将中医防治MS的研究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地黄合剂预防多发性硬化复发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发性硬化(MS)是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脱髓鞘性疾病,其临床特点是中枢神经系统多部位受损,病灶弥散,病程中有反复缓解和复发。关于MS平均复发率的报道不一,但复发次数越多,病残率越高[1]。现代医学目前尚无防治多发性硬化复发的有效药物和疗法。笔者运用地黄合剂防治32例MS患者反复复发,收到良好疗效,现将有关资料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1例均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急性期基本临床治愈的MS患者。病程2~15年,平均4.5年;其中男性22例,女性39例;年龄24~56岁,平均38.1岁;全部病例在接受观察前的2~15…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地黄饮子预防多发性硬化(MS)复发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设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急性期以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缓解期对照组口服泼尼松维持;治疗组除口服泼尼松外,加服地黄饮子随症加减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神经功能状态评分(EDSS评分)、核磁共振(MRI)、复发次数等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临床症状、神经功能状态、核磁共振、复发次数等方面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地黄饮子治疗多发性硬化疗效明显,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和临床神经功能障碍,减少复发次数。  相似文献   

4.
补肾健脾化淤法预防多发性硬化复发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补肾健脾化淤法预防多发性硬化复发的疗效。方法:将多发性硬化缓解期6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用补肾健脾化淤中药治疗;对照经组未接受中药治疗。结果:经2 ̄10年的随访观察,治疗组平均复发率为每年0.072次,对照组平均复发率为每年0.78次,治疗组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均有非常性差异(P〈0.001)。结论:补肾健脾化淤中药有预防多发性硬化复发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樊永平  王苏 《中医杂志》2015,56(8):683-685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复发(RRMS)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连续服中药汤剂1年以上的RRMS患者59例,分别经中医辨证论治给予相应中药方剂治疗,并每2周至1月定期调方1次。计算患者治疗前后的年复发率,并对服药时间与年复发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59例患者服用中药时间为17年,患者治疗前年复发率为(0.83±0.70)次/年,治疗后年复发率平均为(0.20±0.29)次/年,治疗后年复发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随服药时间的延长,年复发率呈下降趋势,但治疗后年复发率与其服药时间未显示相关性(r=-0.24,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可降低RRMS患者的复发。  相似文献   

6.
多发性硬化缓解期中医补肾为主减少复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肾虚是多发性硬化(MS)发病的核心,临床上治疗本病,虽常涉及化痰、活血、清热、通腑、解毒、祛湿、利水等法,但健脾益气、疏肝理气、宁心安神等调理脏腑功能也是常用方法,而其核心是补肾。无论是补肾贯穿始终,还是以补肾来收功,无不体现补肾在MS治疗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中医辨治多发性硬化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立群 《中医杂志》2000,41(3):142-142
<正>多发性硬化(multiplesclerosis,MS)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因视神经、脊髓和脑内有散在多灶的脱髓鞘硬化斑而得名。临床以视力障碍和肢体瘫痪为主要表现,首次发病后的平均生存期限为2~35年,多数死于各种继发感染。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临床上对严重的急性发作者以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强的松配合针灸、理疗及对症治疗。中医药  相似文献   

8.
健脑通络法预防多发性硬化再复发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健脑通络法预防多发性硬化再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3例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缓解期患者简单随机化法分为两组,治疗组27例,采用健脑通络法治疗;对照组26例,均未接受或中断中医治疗。随访1.5年,观察随访前后复发人数和次数、Kurtzke扩充致残量表(EDSS)评分、核磁共振(MRI)等指标的变化。结果①治疗组复发人数和平均复发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②1.5年后治疗组ED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③1.5年后治疗组新增或增大病灶数目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健脑通络法能有效延缓病情进展,预防多发性硬化再复发。  相似文献   

9.
10.
孙怡  陈士奎 《世界中医药》2011,6(6):510-512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CNS)脱髓鞘性疾病,而且是原发性脱髓鞘病变中最常见的CNS炎性脱髓鞘性疾病。MS在世界各地多有发生,已成为西方某些国家的常见病、多发病。  相似文献   

11.
以“治未病”思想为指导,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等方面对多发性硬化的中医护理进行理论探讨,以期为多发性硬化提供全方面的护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补肾益髓方防治多发性硬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结合古今文献对MS的认识,总结了近十年来补肾益髓方治疗MS的临床观察、实验研究和制备工艺,并分析补肾益髓方治疗MS的优势、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设想,为中医药治疗MS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灸疗法治疗多发性硬化神经源性肠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多发性硬化神经源性肠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23例进行比较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乳果糖,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针灸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排便时间、粪便性状、排便次数、如厕次数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能促进多发性硬化神经源性肠功能障碍改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南方地区心律失常病证特点与中医药防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我国南方地区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病证特点是痰、热、瘀、虚并见,而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病证特点是虚、瘀、痰相兼,据此分别制定清热祛瘀化痰和温阳散瘀的治疗原则。方法:分别以中药复方定心汤与宁心汤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261例、缓慢性心律失常22例,并与相应对照组比较。结果:以定心汤加味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261例,总有效率96.55%,与对照组78.46%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以宁心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22例,总有效率81.82%,与对照组47.6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定心汤与宁心汤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并能较好地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5.
59例多发性硬化患者不同中医证型的免疫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多发性硬化患者不同中医证型的免疫学功能差异。方法 对59例多发性硬化急性期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辨证分为肝肾阴虚型(40例)及阴阳两虚型(19例),并比较两证型患者之间发病年龄、复发次数、病程长短、核磁共振、诱发电位以及免疫学差异。结果 阴阳两虚型患者发病年龄显著晚于肝肾阴虚型(P〈0.01);阴阳两虚型患者(12例)脑脊液白蛋白水平高于肝肾阴虚型患者(26例,P〈0.05);肝肾阴虚型患者的发病次数和阴阳两虚型的脑脊液髓鞘碱性蛋白、血脑屏障指数有升高趋势(P值分别为0、056,0.074,0.093)。结论 多发性硬化患者肝肾阴虚型与阴阳两虚型两型之间可能存在免疫学差异.  相似文献   

16.
从胃蛋白酶元变化看中药抗溃疡复发机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将4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分复发和非复发两组,分别测定血清胃蛋白酶元,其结果表明,血清胃蛋白酶元作为消化性溃疡复发预测指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其复发病机中医辨证为本虚标实,本虚以脾胃气虚为主,标实与瘀血、气滞、火热有关。气虚血瘀与血清胃蛋白酶元Ⅰ的含量变化呈正相关。以益气化瘀中成药对非复发组血清胃蛋白酶元高值者,进行中药抗复发预防治疗,不仅自他觉症状明显好转,血清胃蛋白酶元Ⅰ亦明显下降。推测益气化瘀中药抗溃疡复发机理与影响胃粘膜泌酸腺区的主细胞数量及分泌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S)中医基本证候的分布情况,为其辨证分型标准的最终确立做有益的尝试。方法回顾性分析223例MS患者一般资料及中医四诊信息,病例分析结合现代数理统计方法,确立所收集病例的证型。结果体倦乏力、神疲懒言、肢体无力、眩晕、肢麻沉重等出现频率在60%以上,积分排序位于前5位,体现了MS的主要证候特征。5个基本证候为:瘀阻经络证(18.0%),舌紫黯为本型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湿热阻络证(17.2%),苔黄腻为本型最重要的影响因素;阴虚络阻证(14.8%),脉细数为本型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肝风内动、风痰阻络证(14.1%),肢体抽搐为本型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气血两虚、经气不利证(35.9%),脉虚为本型最重要的影响因素。结论本病病位在经络,病性为瘀血、湿热、阴虚、风痰、气血两虚,体倦乏力、神疲懒言、肢体无力、眩晕、肢麻沉重等为MS的主要证候特征。  相似文献   

18.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具有高复发率、高致残率的特点,是仅次于创伤的中青年人致残原因。近几年中医药对MS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中医药对MS从临床实践出发的研究显示出中医药在神经免疫性疾病防治方面带来新的思路,在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延缓、抑制并逆转MS复发和进展,改善MS患者抑郁情绪,减轻MS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其对生活质量的满意度等诸多方面,中医药具有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结合防治鼻咽癌的研究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西医结合是治疗鼻咽癌的较好方法,如何充分发挥中、西医两种疗法的优势,取长补短,既提高临床疗效,又提高生存质量,是有待研究的重大课题。本文提出了中西医防治鼻咽癌的5种研究思路:鼻咽癌中医辨证分型的研究,中药对放射治疗增敏作用的研究,中医药防治放疗副作用的研究,中医药对晚期鼻咽癌、放疗后失败或复发的治疗研究,中医药预防鼻咽癌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健脾散结中药加上卡培他滨联合草酸铂的方案,比较卡培他滨联合草酸铂的方案治疗晚期复发食管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既往接受过PF方案化疗的复发的晚期食管癌76例,随机分为中药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进行化疗同时配合口服大剂量的维生素B6,中药组在化疗同时配合健脾散结中药内服。结果:中药组治疗晚期复发食管癌的有效率(RR)71.1%明显高于对照组44.7%(P〈0.05),而在毒副反应方面,譬如恶心呕吐、腹泻、贫血、血小板减少、肝功能损害、白细胞减少、手足综合征、脱发、神经毒性,中药纽发生的几率也比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相对于卡培他滨联合草酸铂的方案,健脾散结中药加上卡培他滨联合草酸铂治疗晚期复发食管癌具有良好的减毒增效的作用,值得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