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究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多频稳态听觉敏感频率特征.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于本院耳鼻咽喉科就诊的26例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作为ASD组,另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38名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均行多频稳态听觉诱发电位测试,比较两组耳敏感频率分布、耳敏感频率与耳声发射数值相关性.结果 ASD组左耳...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正常青年人的听性稳态反应阈值及与纯音测听检查的相关性.方法 30例听力正常受试者(60耳),年龄24~30岁;听性稳态反应调制频率为90 Hz,分别记录500 Hz、1 000 Hz、2 000Hz和4000 Hz4个频率听性稳态反应原始阈值、测试中是清醒或是睡眠状态、检测完成总时间等.结果 听性稳态反应原始阈值高于纯音听阈值.听性稳态反应原始阈值,无论睡眠组22例(44耳)或是清醒组7例(14耳),耳别间和性别间在各个频率上均无显著性差异.调制频率为90 Hz,睡眠组听性稳态反应阈值与纯音测听阈值相关性更好,且1 000 Hz、2000 Hz,呈高、中度相关.睡眠组,以50 dBSPL刺激声作为听性稳态反应分析强度,各频率中,500 Hz引出率最低(率=84.1%),有显著性差异(x2=10.37;P=0.016).结论 调制频率为90 Hz的听性稳态反应对睡眠状态正常青年人听阈检查更准确,尤以1 000Hz、2000 Hz两频率更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多频稳态诱发电位和行为测听在幼儿听力评估中的相互关系。方法 取30个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的患儿(排除传导性聋)。分别测试其500Hz、1000Hz、2000Hz和4000Hz的行为测听阈值和多频稳态诱发电位阈值,通过计算两者的回归系数,并建立回归方程。结果 可以观察到行为测听闻值和多频稳态诱发电位阈值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这种相关性随着频率的增加而增加。所以我们可以用多频稳态诱发电位阈值来预测行为测听阈值。同时发现,预测的剩余标准差随着频率的增加而降低。结论 在幼儿可以用多频稳态诱发电位阈值来预测行为测听阈值。  相似文献   

4.
吴淑华  成琦  成钊  杨颖 《吉林医学》2013,(30):6240-6241
目的:了解多频稳态诱发电位在感音神经性聋儿童的客观听力评价中的准确性。方法:对139例感音神经性聋儿童进行听性脑干诱发电位、多频稳态诱发电位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SSR中阳性频率出现率最高的为1.0 Hz,其次为2.0 Hz,而ABR阳性出现率最低,ASSR中各频率(0.5 Hz、1.0 Hz、2.0 Hz)的阳性出现率与ABR阳性出现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SR测试对感音神经性聋儿童能在早期快速客观地获取一份有频率特性的听力检查报告,能较好地评估感音神经性聋儿童的客观听阈。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大前庭水管综合征(LVAS)患儿听觉多频稳态诱发反应(ASSR)测试分析,探讨其ASSR特点.方法 对40例(80耳)听性脑干反应(ABR)最大刺激强度95dBnHL未引出波形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儿进行ASSR测试,其中20例(40耳)为LVAS患儿,另20例(40耳)非LVAS患儿作为对照组.将两组5个频率ASSR的引出率、平均反应阈进行比较.结果 在0.25、0.5 kHz,LVAS患儿听觉多频稳态诱发反应引出率明显高于非前庭导水管扩大患儿,2个频率引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0.5、1 kHz,LVAS与非LVAS患儿平均反应阈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VAS多频稳态反应的特点是低频残余听力,对0.5、1 kHz语言频段刺激较敏感.  相似文献   

6.
婴幼儿听神经病的听力学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分析7例(14耳)听神经病患儿的听力测试结果,探讨婴幼儿听神经病听力学特点.方法 对5例(10耳)瞬态耳声发射(Transient 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 TEOAE)筛查通过但对声音反应差患儿和2例(4耳)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uditory brain stem response ABR)筛查40dB nHL未通过患儿行声导抗、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 DPOAE)、ABR、听觉稳态诱发电位(auditory steady state response ASSR)检查,记录并分析结果.结果 所有患儿声导抗均呈A型,镫骨肌反射未引出;DPOAE正常;14耳ABR均未见分化的Ⅱ波及以后波形,仅1例1耳于90dB nHL见分化的Ⅰ波;听觉稳态诱发电位0.5~4kHz听闽介于65~90dBHL,表现为中至重度听力损失,与ABR听阅严重不符.结论 耳声发射正常伴异常的听觉稳态和听觉脑干诱发电位及其反应闽之间的严重不一致性,是听神经病较为显著的听力学特点,可应用于婴幼儿听神经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多频稳态诱发电位评估中度感音神经性聋儿童的应用效果,以供参考。方法:以2009年9月~2012年8月在我院收治的中度感音神经性聋患儿62例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多频稳态诱发电位检测(ASSR)和纯音听阈测试(PTA),比较两者不同频率下测试阈值的差异。结果:与PTA相比较,ASSR在0.5kHz、1.0kHz、2.0kHz、4.0kHz的测试阈值均较高,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0.5kHz频率下差异最大。结论:采用多频稳态诱发电位对中度感音神经性聋儿童进行听力评估,测试结果客观,可为患儿验配助听器、植入人工耳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8.
丁伟  张伦 《实用全科医学》2011,(10):1544-1545
目的分析导致行为测试产生误差的原因。方法在491例听力损失患儿中,对7个月~2.5岁的患儿采用视觉强化测听法(VRA)或辅助行为观察法(BOA)进行测试;2.5岁以上的患儿采用游戏测听法进行测试;将裸耳听阈测试结果与听觉脑干诱发反应、40 Hz听觉诱发电位、多频稳态诱发电位等客观检查进行对比。结果裸耳听阈测试结果与客观检查结果偏差大于30 dB以上者12例,偏差在20~30 dB者16例,可信度达87.78%。而助听听阈与术后评估听阈的数值无法与客观检查进行比较。但因听阈阈值的减小易配合,偏差数值减少。可信度可增加。结论测试环境、测试设备、测试技术、家长情绪、实际工作经验、受检者以及测试者自身因素均会导致行为测试的误差。  相似文献   

9.
罗静  徐涛  管锐瑞  孙敬武 《安徽医学》2017,38(11):1378-1380
目的 探讨听性稳态反应(ASSR)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未通过的听神经病谱系障碍(ANSD)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10月于安徽省立医院就诊的听神经病谱系障碍患儿16例(中耳功能正常),行DPOAE检查,将5例(10耳) DPOAE检查未通过者设为观察组,11例(22耳)通过者为对照组。采用GSI Audera ASSR系统对两组患儿进行ASSR测试,比较两组患儿在载波频率分别为500 Hz、1 000 Hz、2 000 Hz和4 000 Hz时的ASSR反应阈。结果 观察组患儿在500 Hz、1 000 Hz频率时,ASSR反应阈分别为(108.0±11.1) dB nHL、(108.5±12.0) dB nHL,均高于对照组的(89.3±27.7) dB nHL、(94.5±23.9) dB nH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 000 Hz和4 000 Hz频率时,两组ASSR反应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SR可较好的检测出听神经谱系障碍患儿听觉反应阀值,当该类患儿检查DPOAE不能通过时,提示低频听力进一步损失,这可能与耳蜗外光细胞发生了频率差异性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对婴幼儿耳聋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50例不同程度耳聋的婴幼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本次研究就所有患儿临床诊断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150例(300只耳)耳聋婴幼儿患者经过系统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确诊30只正常耳,正常耳比例为10%;其余270只耳中有148只耳为周围性通路异常,比例为54.8%,122只蜗后病变耳,比例为45.2%。结论: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是婴幼儿耳聋临床诊断的关键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李娟 《中国乡村医生》2023,(30):161-163
目的:分析家庭康复训练联合听觉统合训练在儿童孤独症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孤独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听觉统合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家庭康复训练。比较两组康复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心理教育评定量表中文修订版(C-PEPY)病理行为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低于对照组,C-PEPY功能发展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康复训练联合听觉统合训练在儿童孤独症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提升患儿功能发展能力,改善病理行为状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听觉诱发电位与噪声性聋易感性的关系。方法使用纯音测听(PTA)、多频稳态诱发电位(ASSR)、脑干诱发电位(BAEP)、40 Hz听觉诱发电位(40 Hz AEP)检测45例职业性噪声聋患者(轻度聋24例,中度聋21例)和25例听力正常者(对照组),对PTA结果与ASSR、BAEP、40 Hz AEP反应阈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对照组PTA、ASSR、BAEP、40 Hz AEP值与轻度和中度噪声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TA阈值与各听觉诱发电位反应值均存在正相关关系(r=0.722、0.670、0.835)。结论 ASSR、BAEP、40 Hz AEP检测能为职业性听力损伤的诊断提供客观、公正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测定正常儿童多频稳态听觉诱发反应(multiple auditory steady-state responses,ASSR)阈值及纯音听阈,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对30例(60耳)正常5~10岁儿童分别行ASSR与纯音测听测试。结果:不同频率ASSR测试值均数与纯音听阈均数差值为11~16.50 dB HL;各频率ASSR测试值与纯音听阈均数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0.25 kHz及0.5 kHz组差异尤为明显(P<0.01)。除0.25 kHz及0.5 kHz外,其他频率ASSR测试值与纯音听阈相关系数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测试频率的增加,两者的相关关系有增强趋势。结论:正常5~10岁儿童中、高频率ASSR测试值与纯音听阈有良好的相关性,可应用ASSR预测被检查者纯音听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听性脑干反应(ABR)及多频稳态诱发电位(ASSR)在评估中枢性协调障碍(ZKS)患儿的听力状况及脑干听通道功能受损情况中的作用.方法 对ZKS患儿38例76耳度同龄健康儿童20例40耳进行ABR及ASSR测试.结果 ZKS组患儿的ABR Ⅰ、Ⅲ、Ⅴ波潜伏期,Ⅰ~Ⅲ及Ⅰ~Ⅴ波峰间期较时照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KS组ASSR各频率反应阈值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联合应用ABR和ASSR,可以为定量定性的评估ZKS患儿听力损失状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探讨听觉统合训练系统在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8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11人。所有儿童在常规教育训练和感觉统合训练的基础上,实验组儿童另外增加AIT训练。在检测前、中段测评和治疗结束后用孤独症行为测试量表(ABC量表)评估疗效。结果实验组儿童在感觉、交往、运动和语言能力方面比对照组儿童明显改善,自我照顾能力轻微改善。结论听觉统合训练系统对孤独症谱系儿童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听觉统合训练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对自闭症患儿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79例自闭症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予以听觉统合训练干预,观察组予以听觉统合训练联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及干预前后智商(IQ)、孤独症行为(ABC)评分和生活质量(QOL)评分。结果:观察组干预总有效率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64.10%(P<0.05);干预后,两组IQ、ABC和QOL评分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听觉统合训练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自闭症患儿,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rTMS)联合感觉统合训练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8月期间陕西省康复医院(陕西省残疾人康复中心)收治的82例ASD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儿给予感觉统合训练治疗,观察组患儿基于对照组的干预基础上给予rTMS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6个月后的核心症状改善情况、治疗前与治疗6个月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孤独症儿童行为检查表(ABC)、孤独症治疗评定量表(ATEC)及感觉统合评定量表]和睡眠质量[中文版儿童睡眠习惯问卷(CSHQ)]。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核心症状总改善率为97.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CARS评分、ABC评分及ATEC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感觉统合评定量表中关于前庭失衡、解决防御、本体感觉及学习能力共4项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医学》2017,(7):651-652
目的分析研究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在小儿脑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所有研究对象均选自2013-08—2016-08间中山市博爱医院儿科收治的患儿,其中随机选择82例小儿脑瘫患儿作为观察组,随机选择同期正常健康患儿82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均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观察分析两组患儿的检查结果。结果对照组患儿经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均为正常,异常率为0%;观察组患儿经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常率为81.70%,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Ⅰ波峰潜伏期、Ⅲ波峰潜伏期、Ⅴ波峰潜伏期、Ⅰ~Ⅲ波间期、Ⅰ~Ⅴ波间期和Ⅲ~Ⅴ波间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出血、黄疸、新生儿窒息、难产、新生儿感染为引起小儿脑干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结果的主要因素。结论对小儿脑瘫患儿采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具有明显的诊断价值,其能够为明确患儿听路损害类型、病变部位提供异常波形依据,实现提高诊断率的目的,有效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disorder,ADHD)患儿与正常儿童间频率竞争图的差别。方法 :运用频率竞争涨落图技术、视觉注意力变量测试 (VisualTOVA)和Conners父母调查问卷对符合DSM Ⅲ R诊断标准的 2 9名ADHD患儿和 2 9名正常儿童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正常儿童的α波协同结构是以 10Hz为优势频率 ,9Hz为准优势频率 ,而ADHD患儿是以 9Hz为优势频率 ,8、10Hz为准优势频率。ADHD患儿的α波协同结构左移 ,优势频率存在慢化趋势。ADHD患儿 10Hz成分较正常儿童明显减低 (P <0 .0 5 ) ;10Hz成分越少 ,认知速度越慢 ,注意力维持时间越短 ,反应稳定性越差 (r =0 .32~ 0 .40 ,P <0 .0 5 )。ADHD患儿的颞区 12、13Hz成分越多 ,Conners量表的焦虑因子分数越高 (r =0 .37~ 0 .44 ,P <0 .0 5 )。结论 :ADHD患儿α波协同结构不良 ,脑自组织能力差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观察儿童孤独症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变化,探讨BAEP在自闭症患儿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日本光电5504肌电诱发电位仪进行BAEP检测,检查36例2~6岁自闭症患儿和36例同年龄组正常儿童的BAEPⅠ~Ⅴ各波潜伏期及潜伏期差。结果与正常组比较,自闭症患儿BAEP中的波Ⅴ绝对潜伏期延迟(p〈0.05)。结论BAEP对,临床辅助诊断自闭症患儿有一定参考价值,为患儿早期诊断提供帮助,值得继续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