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9 毫秒
1.
目的:就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采用亚低温治疗的疗效评价。方法: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共38例,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8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脱水降低颅内压等治疗,亚低温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亚低温疗法。治疗过程中记录亚低温的副作用包括低血压、肺部感染、心动过缓及颅内高压反跳导致致死性脑疝等发生情况。治疗后3月和12月分别评估患者神经系统功能和生存质量。结果:根据GOS评分对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神经系统进行评分,亚低温组的神经系统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2个月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估,亚低温组的远期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亚低温对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具有明确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亚低温治疗的作用机理、监护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采用亚低温治疗方法.结果 亚低温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神经功能明显改善,颅内压、体温明显降低,治疗达到最佳效果,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结论 亚低温对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超低位大骨瓣开颅颞肌下减压术辅助亚低温在重型颅脑创伤伴脑疝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按随机原则,将重型颅脑创伤伴脑疝患者88例分成研究组48例,对照组40例,两组病例手术方法均采用超低位大骨瓣开颅颞肌下减压术,术后研究组辅以亚低温治疗.术后对两组病例的GCS评分、脑池显示率、瞳孔回缩率和治疗结果进行监测和分析.结果 术后GCS评分、脑池显示率、瞳孔回缩率和治疗结果等指标,研究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低位大骨瓣开颅颞肌下减压,能有效缓冲重型颅脑创伤伴脑疝患者颅内压,同时辅助亚低温治疗,有利于降低脑氧消耗、减轻脑水肿和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在重型颅脑创伤伴脑疝患者中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对照组。亚低温组 4 0例 ,于伤后 2 4 h内行亚低温治疗 ,控制直肠温度在 32℃~ 35℃ ,同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颅内压、血气和电解质。对照组 5 0例 ,除常温外其他治疗同亚低温组。两组患者根据 GOS评估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亚低温组的患者颅内压显著降低 ,恢复良好率显著提高 ,病死率明显降低 (P<0 .0 5 ) ,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 .0 5 )。结论 :亚低温具有脑保护作用 ,临床用于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有效且较安全 ,可降低患者病死率 ,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亚低温治疗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脑保护作用。方法我院神经外科的重症颅脑损伤(GCS≤8分)患者共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亚低温组,每组各34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脱水降低颅内压等治疗,亚低温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亚低温低温疗法。根据GOS评分对患者6个月时的神经系统进行评分,并治疗12个月后的生活质量急性评估,治疗过程中记录亚低温的副作用包括低血压、肺部感染、心动过缓及颅内高压反跳导致致死性脑疝等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亚低温组,各34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及神经系统评分(GCS评分)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根据GOS评分对患者6个月时的神经系统进行评分,亚低温组的神经系统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2个月后的生活质量急性评估,亚低温组的远期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亚低温对于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具有明确的脑保护作用,治疗过程中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与亚低温联合应用治疗急性颅脑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符合标准的急性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40例作为治疗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给予依达拉奉60 mg·d-1, 共用14 d, 两组均应用FX-2000型冰帽、冰毯使患者体温控制在33℃~35℃,持续48~72 h.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颅脑CT(脑水肿)、颅内压(ICP).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脑水肿(ICP)程度有显著性差异,两组GCS 评分均有改善,治疗组疗效更为显著.结论: 应用依达拉奉与亚低温联合治疗急性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疗效显著高于单纯亚低温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对重度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1999年 1月~ 2 0 0 0年 6月收治的 5 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亚低温治疗 ,作为治疗组。随机抽取 1995年 7月~ 1997年 7月期间常规治疗的 5 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作为对照组 ,与之比较。并对两组中的原发性脑干损伤的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在颅内压、体温、心率、血糖、死亡率等指标方面有显著差异。结论 :亚低温能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 ,降低颅内压 ,抑制伤后早期高血糖 ,对原发性脑干损伤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可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亚低温治疗是颅脑损伤患者的重要治疗方法,轻、中度低温(32℃~35℃)能明显改善脑缺血后神经功能障碍,减轻脑病理组织学和生化损害程度[1]。在亚低温治疗过程中医疗护理技术要求高,护理工作十分重要[2]。亚低温治疗在降低颅内压和保护神经细胞免受进一步的损伤,改善患者预后等方面具有疗效显著,副作用小,便于推广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方法、注意事项及治疗效果,对其治疗作用及疗效和治疗关键及注意事项作进一步认识。方法将重型颅脑损伤病人64例随机分成亚低温治疗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按常规治疗,实验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尽早采用亚低温治疗,两组病人均通过生命征监护,颅内压、电解质及血气分析监测,根据颅内压变化维持亚低温2~14天。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亚低温治疗组病人伤后很快高颅压、高体温得到控制,而生命体征、血气及电解质两组变化不大;亚低温治疗组无严重并发症,死亡率低,恢复良好率提高,预后显著改善。结论亚低温具有肯定的脑保护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安全有效,可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无严重并发症,特别监测颅内压变化,对亚低温治疗更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凯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2):160-162
目的:观察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将3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对照组,亚低温治疗组于入院或手术后立即行亚低温治疗,其余治疗同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颅内压(ICP)、格拉斯哥评分(GCS)、伤后3个月的恢复良好率。结果:亚低温组在伤后2~7 d颅内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伤后7 d及1个月的格拉斯哥评分(GCS)大于对照组(P〈0.05);伤后3个月的恢复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效果显著,治疗期间的观察和护理非常重要,可明显改善远期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1.
耿煜  刘利群 《中国药业》2009,18(11):50-51
目的研究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于伤后24h内行亚低温治疗,控制肛温为32-35℃,持续2-6d,同时监测生命体征、颅内压、肾功能、血糖、血气及电解质;对照组控制肛温为36.5-37.5℃,其他治疗同亚低温组。两组患者伤后6个月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法评估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颅内压显著降低,恢复良好率显著提高,死亡率显著降低,预后显著改善(P〈0.05),且并发症无增加。结论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安全、有效,可显著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改良去大骨瓣减压术联合局部亚低温治疗重度颅脑损伤对患者术后颅内压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某院84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改良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局部亚低温联合改良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统计对比两组治疗前后颅内压变化,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颅内压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14%(3/42)低于对照组28.57%(1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亚低温联合改良去大骨瓣减压术,可降低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颅内压,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各21例,亚低温治疗组均于伤后24h内接受亚低温治疗,直肠温度控制在33~35℃,维持5~6d;常温治疗组未采用亚低温治疗,根据GOS预后评估系统评估两组患者疗效.结果:与常温治疗组相比,亚低温治疗组患者伤后早期颅内压显著下降(P<0.05);生命体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早期局部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对照组,亚低温治疗44例,均在受伤后24h内进行亚低温治疗,直肠温度(RT)控制在32.0~35.0℃,持续3~5d,同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颅内压(ICP)及血糖变化;对照组44例患者应用脱水降颅压、营养神经、止血、抑制胃酸分泌、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直肠温度控制在36.5 ~37.5℃,降温但未使用冬眠疗法.结果 亚低温治疗组患者伤后早期高ICP、高血糖均显著下降(均P<0.05),无严重并发症,病死率、伤残率下降,预后显著改善.结论 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具有脑保护作用,能提高临床疗效及生存率,改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常温对照组。亚低温治疗组于伤后24 h内行亚低温治疗,其余治疗同常温对照组。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颅内压(ICP)变化情况、血气分析、血电解质等。结果伤后或术后24 h内两组患者ICP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48 h后亚低温治疗患者ICP值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亚低温治疗组病死率2.25%、良好率76.40%;对照组病死率6.73%,良好率51.69%,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对防治严重颅脑损伤后继发性脑损伤是安全有效的疗法,且能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徐黔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3):317-319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同期住院GCS≤8 分的重型颅脑创伤术后患者158例,随意分为两组,其中研究组79 例采用亚低温治疗外,余治疗方法与常温对照组79例相同,两组治疗结果进行比较并经统计学分析,以比较组间疗法之优劣。结果 亚低温治疗前后颅内压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结果:良好60例(75.9%),中残7例(8.9%),重残4例(5.1%),植物生存1例(1 .3%),死亡7例(8. 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亚低温治疗对于降低颅脑损伤开颅术后颅内压,稳定颅脑内环境,促进创伤修复,改善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曹德晨 《天津医药》2005,33(7):431-433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对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影响。方法: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亚低温治疗中采用机械通气(机械通气组),对比机械通气前后患者各项血气分析指标、达到亚低温治疗温度所需时间及颅内压的变化,并与32例正常呼吸组比较。完全机械通气组100例患者以肌松剂阻断了自主呼吸。以呼吸机行完全机械通气;不完全机械通气组68例保留自主呼吸。以同步呼吸模式辅助呼吸。结果:在应用呼吸机后。患者呼吸功能明显改善,血气分析指标基本恢复正常。达到亚低温所需治疗温度的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2组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颅内压明显降低。结论:机械通气改善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通气功能障碍。迅速降低颅内压。减少了继发脑损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亚低温辅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我院收治的经过开颅手术后的重型的颅脑损伤患者80例,把这些患者随机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这些患者在手术前后的颅内压和血糖的变化进行分析,在受伤后的3~6个月在根据格拉斯评分对患者手术后的预后状况进行判定。结果观察组的颅内压和血糖在手术后的变化和对照组的进行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而在手术之前的观察组与对照组的颅内压与血糖改变的对比没有统计学意义,而观察组在通过亚低温治疗后,两组之间就有很大的不同拥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在治疗重型的颅脑损伤时可以降低死亡和致残的概率,对患者手术后的恢复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联合选择性脑局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取2007年3月至2014年3月于本院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125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63例,对照组62例。对照组予以标准大骨瓣减压术,研究组予以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联合选择性脑局部亚低温,分析两组治疗前后颅内压变化和预后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颅内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恢复良好人数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联合选择性脑局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正>重型颅脑损伤属于预后效果不佳的病症,采取何种方法能减少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尽快使身体稳定性得到控制,避免并发症严重出现才是治疗损伤的关键。有数据资料表明,亚低温(28~35℃)状态下实施治疗可以明显降低脑水肿症状,加快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使颅内压得到明显控制,加速颅脑损伤症状的恢复。选取我院2007年5月至2010年10月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亚低温治疗,获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