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气机升降理论是中医学的核心内容之一,调理气机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方法。张智龙教授调理气机学术观点推崇"百病皆生于气"之说,临证重在调气,认为"治风先调气,气行风自灭""治痰先治气,气行痰自消""治水当理气,气化水自行",调气当别阴阳、辨病位,且注意调理中焦脾胃气,使用中药、针灸以调理气机为重点。  相似文献   

2.
卞玉凡 《环球中医药》2012,(12):935-936
感染后咳嗽是临床上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中医辨治时多依从"外感咳嗽",治疗效果也颇具优势。历代医家多从外邪"风、痰、燥"及脏腑"肝、脾、肾"方面进行论治,因较其大多"外感咳嗽",感染后咳嗽仍存在其特殊的不同之处,故临证时须仔细辨别并考虑此类咳嗽病机发展规律,不可完全借鉴"外感咳嗽"的治疗思路,或拘泥于仅治疗外感疾患。本文就古今医家对此类特殊咳嗽辨证组方思路方面较具代表性观点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3.
正过敏性咳嗽是儿科临床常见疾病,以长期及反复咳嗽为临床特点,多在接触过敏原、冷空气及刺激性气味后加重,夜间及晨起为著,使用抗生素及镇咳药往往治疗无效。该病属中医"咳嗽"范畴,有"哮咳"、"风咳"、"逆咳"等称谓,临床多以"哮"论治,但无典型哮喘发作和呼吸困难。1病因病机过敏性咳嗽病因病机可概括为"风、痰、瘀"。患儿素虚,外风侵袭,肺失宣肃,脾失健运,水液代谢失常,聚湿生痰,风痰内蕴,胶结难解,咳嗽久治不愈,日久气  相似文献   

4.
罗玲老师认为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病机以"风、痰、瘀"为主,应从风从痰从瘀论治,主张"人—症—病—证"相统一的诊治原则,治以"祛风通窍,化痰散瘀",在苍耳子散的基础上随证加减,临床效果显著.介绍罗玲名中医治疗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5.
感染后咳嗽是呼吸科常见疾病,临床以咳嗽为主要表现。中医学将其归为久咳、顽咳。感染后咳嗽的中医辨治十分繁复。综合分析已有的临床报道,感染后咳嗽当从风、燥、痰等论治,风邪恋肺、燥伤肺阴、痰饮伏肺为主要证型。感染后咳嗽亦与脏腑相关,肝火犯肺是其发生的常见病因。气阴不足是咳嗽反复发作的内在机制。感染后咳嗽常用治法为祛风宣肺、润肺养阴、化痰逐饮、清肝理气、扶正益气。常用方药为三拗汤、止嗽散、桑杏汤、麦门冬汤、小青龙汤、泻白散、小柴胡汤、玉屏风散等加减。  相似文献   

6.
正慢性咳嗽是以咳嗽为唯一或主要症状,病程8周以上,胸部体征及X线胸片未见明显异常的疾病[1]。石峻是垫江县名中医,至今临证40多载,论治慢性咳嗽有独到见解,现将其辨治慢性咳嗽经验介绍如下。1病因病机《内经》指出"五气所病,肺为咳",表明咳嗽病位在肺,若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则发为咳嗽。张景岳将咳嗽病因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外感以六淫为主,风邪为  相似文献   

7.
冯昌汉主任医师认为,顽固性咳嗽病机复杂,虚实夹杂,寒热错综,外感咳嗽重视风邪,多夹寒、热、燥、湿、食,常按鼻咽、咽喉、气管、肺的病位之不同明辨表里及病势;内伤咳嗽以痰、气、瘀为主,病位主要在肺,与肝、脾、胃等脏腑相关,久则及肾。故可从风治咳、辨痰治咳、论气治咳、从肝治咳、从瘀治咳5方面着手,明辨寒热虚实,临床以祛风、化痰、降气、调肝、化瘀为治咳大法,分型论治,随证加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感染后咳嗽病因病机复杂,病势缠绵难愈,严重影响患者工作生活质量。结合数十年临证经验,李氏内科认为“风痰”乃本病的核心病机,治法为祛风宣肺、化痰止咳,化裁古方“止嗽散”形成自拟验方“桑蝉止嗽汤”治疗感染后咳嗽,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郑健教授提出从"风、痰、气"三者密切关系论治小儿咳嗽,强调治咳需分清病因,注重辨证,治疗时须紧扣病机,新咳以"风"为首,久咳以"痰"为因,病程中以"气"为枢贯穿始终,"风、痰、气"三者在咳嗽病程中并非截然分开,以"风"为首却不止于风,以"痰"为因却不限于痰。临证从宣、降、痰、气论治本病,着重抓四个重要治疗环节,即"疏风必当宣肺,宣降相因;化痰必当理气,痰气兼顾"。从小儿咳嗽的病因病机和遣方用药方面总结郑健教授对小儿咳嗽病的辨证规律和治疗经验,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0.
《陕西中医》2015,(10):1406-1407
目的:探讨洪霞主任医师从风痰气虚瘀论治儿童过敏性鼻炎伴发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经验。方法:本文总结了洪霞主任医师对过敏性鼻炎伴发咳嗽变异性哮喘,从风、痰、气、虚、瘀论治的经验总结。结论:认识到肺、脾、肾不足是本,邪风是诱因,气阻、痰壅、血瘀是病理产物,几方面综合作用,构成了该病反复发作的病机,从而在整体辨证的基础上,从风、痰、气、虚、瘀论治,达到了扶正固本,疏风通窍、宣肺止咳、化痰逐瘀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杨道文教授积累多年临床经验,在临证过程中,发现有些患者咳嗽临床表现有其特殊性:刺激性干咳,咳嗽通常比较剧烈,夜间咳嗽加重,受感冒、冷空气、油烟等因素刺激会诱发或加重,中西医的常规止咳方法效果不明显甚至无效,气道激发试验阳性,杨教授认为这一类咳嗽病因以风邪为主,以其善行外可累及于皮,内可及肺、脾、肾,治疗宜"从风论治",以疏风宣肺,缓急止咳利咽为主,兼调补肺脾肾。临床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12.
总结安效先从风、痰、瘀论治儿童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经验。风、痰、瘀伏于肺络是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宿根,内风伏肺,外风侵袭,痰瘀互结,顽邪阻于气道,致气道挛急,故病情迁延难愈,反复发作。临证应用疏风、化痰、祛瘀法,分期论治,使肺络伏风得泄、伏痰得化、络瘀得通,气道不被邪气所缚而挛急消解。  相似文献   

13.
本文旨在总结花宝金教授运用“调气解毒”思想论治癌症相关性抑郁经验的临证经验。认为癌症相关性抑郁以气机升降紊乱为核心机制、正气亏虚为其发作的根本原因、痰瘀毒积等病理产物留滞为其关键诱因,临证以“顾正气、调升降、畅情志、祛痰瘀、解癌毒”为核心治则贯穿治疗全程,共奏“调气解毒”之功,以期为临床治疗癌症相关性抑郁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朱丹溪擅长从气、血、痰、郁辨治杂病。胃癌的病机以脾胃亏虚、气血不足为基础,痰瘀互结、邪实郁滞为要素,因此临证可基于朱丹溪学术思想,从气、血、痰、郁论治。从气论治,当治以健脾益气、调理气机;从血论治,可治以养血化瘀、清化血热;从痰论治,应治以实脾化痰、顺气导痰;从郁论治,宜治以理气解郁、开郁散结。  相似文献   

15.
小儿御邪、抗病能力不强,容易被外邪所侵,且寒、热等六淫邪气常与风邪兼夹从口鼻、皮毛等入侵.小儿肺为娇脏、为华盖,故邪气首先犯肺,导致肺系疾病发生;而又因小儿脏气清灵,故而易趋康复.小儿感冒后咳嗽经积极治疗后感冒的症状均可消失,仅留下咳嗽、少痰或无痰,伴咽痒等症状.中医可从“风痰”论治,运用川芎茶调散加减以驱除风邪,消除气道痉挛,使肺的宣降运动得以恢复,与之有母子关系的脾脏的运化功能正常,从而使得风祛痰消咳止.  相似文献   

16.
亚急性甲状腺炎是一种常见的自限性甲状腺疾病,多以病毒感染为诱因,具体病因尚不明确。本文主要介绍甘肃省名中医夏小军教授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经验,认为本病属于中医"瘿痈、瘿肿"范畴,外感风温疫毒是其主要诱因,毒、郁、痰、瘀互结是其主要病机。在治疗上博采众家之长并结合多年临证经验,以中医辨证理论为指导,分别从毒、郁、痰、瘀进行论治,采用解毒、治郁、化痰、行瘀四法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屡获良效,值得推广和应用,并附以经典验案一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7.
华廷芳,已故龙江医派杰出医家,中医传统理论造诣深厚,临证经验丰富。本文简要总结了华老对咳嗽病因病机的认识及辨证施治经验。华老认为咳嗽一证无论由于内因、外因,其基本病机皆归结于"正虚邪实";辨证施治从"风"、"饮"、"热"三方面进行论述。同时,本文列举了华老治疗咳嗽的几个典型案例及临证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18.
《黄帝内经素问·咳论》中有论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被无数医家奉为中医治疗咳嗽病的圭臬指南。从中医运气学来分析,咳嗽病的产生发展转归预后无不受天地之气影响,文章从五运六气太过不及和四季咳论等方面,阐发《黄帝内经》中的论述咳嗽病因病机的观点,以及小儿痰火互结证型咳嗽病因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9.
陆拯主任中医师的学术思想体系极为注重毒理学说和脾胃学说,临证善治中医内、妇、儿等各科疑难杂病,对萎缩性胃炎的治疗经验颇具特色且疗效确切。"调气解毒法"是其论治萎缩性胃炎的主要方法之一,是针对萎缩性胃炎的病因病机特点而制定的治法。陆师通过辨毒邪作祟,析气机病变,创"毒证四层法",从病因、病机、治法三方面论述萎缩性胃炎中"调气解毒法"的具体施用,并示验案二则以说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感染后咳嗽在临床上的发病率逐年提高,西医治疗效果一般,中医学自古就对咳嗽有着丰富的辨治理论和临证经验.结合中医理论和经典医籍治疗感染后咳嗽的经验,欲从内风外风、有形无形之痰、肺脾肾亏虚、气机郁滞、久病血瘀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其病因病机和证治,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