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浙江省1995~2001年居民恶性肿瘤死亡对寿命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目的 分析浙江省居民恶性肿瘤死亡对寿命的影响。方法 对浙江省疾病监测点 1995~ 2 0 0 1年居民恶性肿瘤死亡资料进行分析 ,统计减寿率。结果  1995~ 2 0 0 1年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为 13 9 2 1/10万 ,恶性肿瘤潜在寿命损失年数 (PYLL)为 192 60 2 9人年 ,潜在寿命损失总标化率 (SPYLL)为 13 0 9‰ ,占2 9 72 %。其中SPYLL城市点为 12 15‰ ,农村点为 13 40‰ ;男女性别比为 1 80 :1。居民恶性肿瘤主要死因的SPYLL为肝癌 ( 3 46‰ )、胃癌 ( 2 3 4‰ )、肺癌 ( 1 98‰ )、白血病 ( 1 0 9‰ )和结直肠癌 ( 0 5 4‰ ) ,与死因顺位不同。不同年份主要恶性肿瘤死亡SPYLL比较 ,肝癌和男性肺癌呈上升趋势。结论 恶性肿瘤对浙江省居民寿命的影响较大 ,是一个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应予以重视和控制。  相似文献   

2.
马鞍山市市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原因及寿命损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 1987~ 2 0 0 1年马鞍山市市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状况及寿命损失的资料进行分析 ,为恶性肿瘤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收集的资料根据国际疾病分类ICD - 9进行编码汇总 ,应用SA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应用PYLL对 1987年和 2 0 0 1年进行减寿分析。结果  1987~ 2 0 0 1年马鞍山市居民恶性肿瘤年平均死亡率为 10 6 .14 / 10万 ;男性较女性死亡率高 ,性比值为 2 .15 ;恶性肿瘤一直位居各类死因之首 ;前 4位死因顺位依次为胃癌、肺癌、肝癌和食管癌 ;其中前 3位癌症占癌症死亡总数的 6 2 .33% ;胃癌、肺癌 6 0岁以上年龄死亡分别占 6 6 %和 6 8% ;肝癌死亡起始年龄平均较肺癌提前 10~ 15岁 ;恶性肿瘤是导致居民寿命损失的第一位原因。结论 恶性肿瘤已成为本地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应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嵊泗县恶性肿瘤死亡对居民寿命的损失 ,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根据疾病监测点 1992~1999年恶性肿瘤死亡报告资料 ,运用减寿分析计算潜在寿命损失年数。 [结果 ] 1992~ 1999年 ,恶性肿瘤标化死亡率为2 2 0 76/ 10万 ,占同期全死因的 3 1 40 %。肝癌、胃癌和肺癌居前 3位 ;1~ 70岁男、女性恶性肿瘤标化减寿率为 3 3 97‰和 14 93‰ ,致使居民早亡的主要恶性肿瘤是肝癌、胃癌、肺癌和白血病 ;去除恶性肿瘤平均预期寿命可增加 6 2 3 % (男性 7 90 % ,女性 4 16% )。 [结论 ]恶性肿瘤 ,尤其是肝癌对嵊泗县居民寿命的威胁十分严重 ,应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上海市金山区居民1997~2 0 0 1年恶性肿瘤死亡情况,为制定恶性肿瘤综合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按国际疾病分类(ICD 9)进行死因分类,统计分析主要死因死亡率、不同性别恶性肿瘤标化死亡率、恶性肿瘤年龄别死亡率。结果 上海金山区1997~2 0 0 1年恶性肿瘤年平均死亡率为16 6 5 6 / 10万,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死因顺位近两年已跃居全死因的首位。恶性肿瘤死亡数占全部死亡人数的2 4 6 7% (4316 / 174 93)。男性居民恶性肿瘤标化死亡率均高于女性,死亡前三位的是肺癌、肝癌、食管癌;女性死亡前三位的是肝癌、肺癌、胃癌。随着年龄的增加死亡率逐渐上升,尤以6 5岁以上上升明显。结论 上海市金山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逐年上升,恶性肿瘤的防制工作已刻不容缓,应加强一级预防及高危人群的监测工作,降低主要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死亡率,提高居民的健康期望寿命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南昌市东湖区居民恶性肿瘤的死亡状况及死因特征,为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依据,促进居民健康长寿。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的方法,对2008年东湖区居民死因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专题研究分析东湖区居民恶性肿瘤死因特征及其对居民寿命的影响。结果2008年东湖区居民病伤死亡(全死因)2 227人,年平均死亡率为5.49‰。其中恶性肿瘤死亡617人,死亡率为1.54‰,在死因顺位中居第1位。男性恶性肿瘤的死亡率为167.20/10万,女性为138.04/10万。在恶性肿瘤的死亡谱中,前3位依次为肺癌、肝癌、胃癌。平均死亡年龄为67.05岁。恶性肿瘤造成男女性损失平均寿命均接近3岁。结论恶性肿瘤是影响东湖区居民健康长寿的主要原因,肺癌在死亡谱中位居第1,并造成居民的寿命损失。干预恶性肿瘤的发病与死亡是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面临的紧迫的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邳州市居民恶性肿瘤死亡水平、分布特征及变动趋势 ,为制订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 2× C表线性回归显著性检验结合流行病学方法 ,对恶性肿瘤死亡的分布特点、死亡强度作趋势分析和减寿分析。结果 :10年间本地区恶性肿瘤死亡构成比为 2 2 .73% ,居全死因顺位第二 ,标化死亡率 12 5 .2 4 /10万 ,1岁~ 6 9岁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为 81.33/10万、减寿率 11.6 7‰ ,平均减寿年数为 15 .32年。肺癌、肝癌、胃癌死亡率上升贡献比突出 ;恶性肿瘤癌死亡率男性显著高于女性。结论 :本地区恶性肿瘤是威胁居民生命的主要死因 ,寿命损失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死因调查了解五峰县居民死亡率。方法按照全国第三次死因调查实施方案,将收集到的2551份死因调查资料(2004~2005年)进行分析。结果全县居民死亡2551例,死亡率为6.18‰,(其中男性死亡率为6.58‰,女性死亡率为5.71‰)。死亡率排在前五位的依次为损伤中毒(1.6‰)、呼吸系统疾病(1.3‰)、恶性肿瘤(1.2‰)、循环系统疾病(1.2‰)、消化系统疾病(0.3‰)。结论五峰县居民死因:青年期以损伤和中毒占首位,中、老年期以恶性肿瘤为主要死因(肝癌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占第一位、宫颈癌占第二位、肺癌占第三位;宫颈癌为该县妇女的主要死因),其次呼吸系统疾病是老年期的主要死因。  相似文献   

8.
男性居民寿命状况与死因特征的研究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了解2001—2004年男性居民的寿命状况与死因特征,为制订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以促进男性居民健康长寿。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研究的方法,对2001—2004年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居民死因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专题分析了男性居民的寿命状况及死亡原因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2001—2004年武进区男性居民的平均死亡年龄分别为66.98、67.43、68.00和68.63岁,与女性居民相比,年平均死亡年龄每年均短5岁多,超过平均死亡率的年龄组也较女性提前1个年龄组。2001—2004年,武进区居民的年平均死亡率分别为6.72‰、6.47‰、6.84‰和6.14‰,调整死亡率分别为6.77‰、6.51‰、6.89‰和6.18‰。而男性居民的年平均死亡率分别为7.25‰、6.90‰、7.28‰和6.64‰。与女性的年平均死亡率相比,男性居民的年平均死亡率显著高于女性,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死因特征显示,导致男性居民死亡的前3位死因依次是循环系统疾病(含肺心病),占全死因的38.86%;恶性肿瘤,占全死因的38.57%;损伤与中毒,占全死因的11.06%;三者平均死亡年龄分别为75.45、64.05和48.19岁。其中恶性肿瘤的死亡率几乎是女性的2倍,损伤与中毒是女性的1.5倍,是人均损失寿命最多的病种。结论改变男性居民的生活行为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降低恶性肿瘤发病率和干预意外伤害的发生是促进男性健康长寿的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2006—2010年南京市浦口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死亡原因及其对居民寿命的影响,为制定预防保健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流行病学方法对2006—2010年浦口区死因监测死亡报告数据中居民死因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0年浦口区居民恶性肿瘤年均死亡率为193.04/10万,前5位依次是胃癌、肺癌、肝癌、食管癌、结直肠肛门癌。其中前3位,0~14岁依次是白血病、胃癌、食管癌,15~34岁的依次是胃癌、食管癌、肝癌,35~59岁依次是胃癌、肺癌、肝癌,≥60岁依次是胃癌、肺癌、食管癌。因恶性肿瘤死亡减寿率为17.8‰,男性为23.12‰,女性为12.31‰。PYLL最高的恶性肿瘤,全部居民是胃癌、肝癌,男性肝癌最高,女性胃癌最高;0~14岁白血病最高,15~34肝癌最高,35~59岁、≥60均为胃癌最高。结论 2006—2010年浦口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较高,消化道肿瘤是青壮年死亡的主要恶性肿瘤,影响居民寿命较大是肝癌。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居民死亡率及死亡原因变化情况,以便制订相应对策。[方法]2006年初,对2003~2005年青岛市李沧区居民死亡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李沧区2003-2005年平均死亡率为6.12‰。死亡率0岁为10.25‰,此后降至1‰以下,40岁以后超过2‰,60~69岁和70岁以上分别高达14.97‰、49.07‰;男性为6.81‰,女性为5.41‰(P〈0.01)。居民前10位死因依次为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损伤和中毒、呼吸系疾病、其他疾病、内分泌代谢疾病、消化系疾病、泌尿生殖系疾病和诊断不明,恶性肿瘤死亡以肺癌、肝癌、胃癌居多。[结论]2003~2005年李沧区居民死亡率不高,但恶性肿瘤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湘潭市居民2011年死亡原因。方法利用2011年湘潭市居民死亡原因监测资料,用死亡率、死因顺位、居民期望寿命、去死因期望寿命、减寿年数等指标评价该市居民健康状况。结果 2011年湘潭市居民死亡率为5.88‰,城区为5.67‰,乡村为5.98‰,男性为6.85‰,女性为4.88‰;前5位死因为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病和损伤与中毒,传染病位居第9位,且死亡率仅为0.4‰。居民期望寿命为78.07岁,城区为77.12岁,乡村为78.38岁,男性为75.8岁,女性为80.59岁。去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损伤与中毒、呼吸系统病后,居民寿命有0.05~8.93岁的增长,减寿年数为16 401.36~21 800.50年。结论传染病危害降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损伤与中毒已成为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海安县2006-2010年居民恶性肿瘤死亡及寿命损失变化趋势,为制定恶性肿瘤防治规划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海安县2006-2010年恶性肿瘤死亡登记报告数据库及人口资料,进行恶性肿瘤死亡率、累积死亡率分析;采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分析各种率的时间变化趋势;采用简略寿命表计算去恶性肿瘤死因期望寿命和因恶性肿瘤死亡期望寿命损失百分率;采用直线回归分析去恶性肿瘤死因期望寿命变化趋势;采用潜在减寿年数(YPLL)、标化潜在减寿率(SYPLL)、平均减寿年数(AYLL)进行减寿分析.结果 2006-2010年海安县恶性肿瘤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分别为231.99/105、111.79/105;0~74岁累积死亡率为13.08%; 2006-2010年海安县居民平均期望寿命为80.58岁,去恶性肿瘤平均期望寿命为84.38岁,寿命损失3.80年;男、女性去恶性肿瘤死因后期望寿命平均每年分别增加了0.453 9岁和0.448 4岁,呈现明显增长的趋势(P<0.05).1~69岁居民恶性肿瘤累计PYLL为62 352.5人年,AYLL为5.72人年,SYPLL为18.80‰.结论 海安县2006-2010年恶性肿瘤死亡率各年份存在轻微波动,下降趋势不明显,仍位于全死因、减寿顺位第1位.应重点加强对严重影响居民期望寿命的主要癌种进行干预,应用适宜推广技术开展对高危人群恶性肿瘤的早诊、早治工作.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居民健康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了解本省居民健康发展趋势 ,找出居民存在的主要卫生问题。方法 对浙江省 2 0个疾病监测点 1995~ 2 0 0 0年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 60岁人口占总人口的 12 16% ,其中城市点占 16 43 % ,农村点占 10 72 %。传染病总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 ,而血源与性传播传染病呈上升趋势。居民出生率为8 80‰ ,死亡率 6 78‰ ,育龄妇女总生育率 3 0 89‰ ,人口自然增长率 1 0 2‰ ,6年间出生率、生育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呈下降趋势。呼吸系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意外伤害和心脏病是居民的前 5位死亡原因 ,占总死亡数的 86 41% ;居民死亡率 0~ 14岁以意外伤害、 15~ 5 9岁以恶性肿瘤、 60~岁及以上以呼吸系疾病为首位死因 ,恶性肿瘤死亡率呈上升趋势。结论 浙江省居民存在的主要卫生问题是人口老龄化、传染病仍存在爆发与流行的可能性 ,非传染性慢性病和伤害已成为居民的主要死因 ,面临着传染性疾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双重威胁。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危害居民平均寿命的主要死因,为制定区域卫生规划,做好疾病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死因监测网络系统,收集2010年晋城市城区居民人口与死亡病例资料,采用SAS9.2进行婴儿死亡率、性别年龄别死亡率、死因构成及期望寿命的计算,不同性别死亡率的比较采用Poisson分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晋城市城区居民2010年粗死亡率为3.74‰(1 782/475 952),男4.89‰(1 173/239 821),女2.58‰(609/236 131)。晋城市城区居民平均寿命为76.05岁,其中男73.08岁,女79.71岁。影响晋城市城区居民的前3位死因主要是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占到全死因人口的85.35%(1 521/1 782),死亡率分别为:1.57‰、1.04‰、0.59‰。结论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伤害已成为危害晋城市城区居民健康状况的主要原因,加强居民健康素质教育,切实落实健康管理与监测措施,是提高居民期望寿命和生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嵊泗列岛属我国沿海恶性肿瘤高发区。为了解恶性肿瘤对居民寿命的危害程度 ,对疾病监测点 6个乡镇 (占全县人口的 5 5 % ) 1992~ 2 0 0 1年恶性肿瘤死亡减寿进行分析。资料与方法1 资料 居民死亡资料来源于嵊泗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人口资料由县公安局和统计局提供。2 方法 根本死因按国际疾病分类ICD 9分类、编码 ,以1990年全国标准人口年龄构成标化相关指标 ,以“简略寿命表”计算平均预期寿命及去肿瘤后预期寿命。鉴于 1992~ 2 0 0 1年 10年期间平均期望寿命为 70 4 4岁 ,以 1~ 70岁作为目标年龄进行减寿分析[1 ] 。结  果1…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状况及变化趋势 ,借以为恶性肿瘤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对招远市 1985~1999年居民恶性肿瘤死亡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1 资料与方法恶性肿瘤死亡资料来源于招远市各乡镇卫生院常规居民死亡报告 ;人口资料来源于公安部门。死因分类采用国际疾病分类 (ICD 9)编码 ,资料采用计算机汇总 ,全部数据应用华西医科大学编制的PEMS统计软件包处理。2 结果与分析2 1 恶性肿瘤死亡率及变化趋势  1985~ 1999年全市合计死亡 5 82 2 7人 ,年死亡率 6 17‰~ 8 32‰ ,平均死亡率为 7 11‰。其中死于恶性肿瘤者 1175 6人 …  相似文献   

17.
本文作者对沙市市1986~1987年居民病伤死亡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要点如下: 1、年粗死亡率为5.89‰(男性为5.5‰,女性为5.26‰),标化后,调整死亡率为5.62‰,(男性为6.45‰,女性为5.00‰)。 2、死因顺位:循环系统疾病居首位,其次是恶性肿瘤,第三位是呼吸系统疾病,意外伤亡居第四位,解放初期居死因首位的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现已退居死因的第七位,前十位死因占总死亡人数的90.20%。 3、我市婴儿死亡率为24.12‰,以后随年龄增大而降低,从35岁起随年龄增大,死亡率开始增高,50岁以后升高幅度相当明显,整个年龄死亡曲线基本上呈“V”字形。 4、1986~1987年我市居民平均期望寿命为70.49岁(男性为67.95岁,女性为73.10岁)。通过死因寿命表分析:去除循环系统疾病后、我市居民平均期望寿命将增加4.41岁。本文为我市今后开展非传染病预治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利津县居民死亡率和死亡原因,为预防和控制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利津县2004~2005年人口死亡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4-2005年合计死亡3757人(男性2151人,女性1606人),平均死亡率为6.35‰,标化死亡率为5.55‰。2004年死亡1883人,粗死亡率为6.39‰,标化死亡率为5.52‰;2005年死亡1874人,粗死亡率为6.31‰,标化死亡率为5.63‰。平均死亡年龄66岁,P25、P50、P75分别为58岁、71岁、79%岁。前5位死因依次是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疾病、衰老和伤害,合计死亡3400人,占死亡总数的90.50%。平均YPLL居第1位的是伤害(26.40年),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和心脏病的平均YPLL分别是7.80年、3.98年和2.88年。[结论]利津县居民死亡率较高,伤害、恶性肿瘤为潜在寿命损失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南昌市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及期望寿命,为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及制定疾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以2014年南昌市全人群死因监测数据中常驻居民的所有死亡个案为研究对象,使用死亡率、期望寿命等指标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南昌市居民的粗死亡率为3.16‰(标化率3.54‰),死因以慢性病为主,死亡专率2.64‰,占全死亡人数的83.42%。居民死因顺位前5位依次为循环系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病、伤害以及内分泌营养,占全死因的88.58%。居民的期望寿命为74.28岁(男性73.05岁,女性75.83岁),造成寿命损失的疾病顺位前4位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伤害以及呼吸系统疾病。结论 南昌市居民的死亡率较低,以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为代表的慢性病与伤害是影响该市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应继续加强该区慢性病的综合防治工作,以降低主要慢性病的发病与死亡。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的死因资料显示 ,宜昌市城区居民第一位死因是循环系疾病 ,而在循环系疾病中占主要地位的是心脏病。了解和掌握其分布规律 ,可有效地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降低心脏病死亡率 ,提高居民寿命。由宜昌市卫生防疫站提供 1995~1999年死亡资料 ,人口资料来自公安部门 ,其主要死因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 9》编码方法录入。宜昌市城区居民 1995~ 1999年五年内死于心脏病共 1730人 ,年总死亡率为 0 .6 5‰ ,其中男性死亡 90 1人 ,死亡率为 0 .6 5‰ ,女性死亡 82 9人 ,死亡率为 0 .6 6‰。这五年随着全死因总死亡率的下降 ,心脏病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