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了解驻疆某部新兵应付方式,为制定提高新兵应付技巧和维护新兵心理健康水平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应付方式问卷,对驻疆某野战部队252名新兵进行心理测查。结果 (1)驻疆某部新兵应付方式各因子分与中国士兵常模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2)城市、独生子女新兵的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应付方式得分显著高于农村、非独生子女新兵(P<0.01)。(3)有工作经历新兵的解决问题、求助应付方式得分显著高于无工作经历新兵(P<0.01)。(4)年龄≥21岁新兵的解决问题应付方式得分显著高于20岁以下新兵(P<0.01)。(5)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新兵的退避应付方式得分显著低于高中、中专以下新兵(P<0.05)。结论驻疆某部新兵采用的应付方式总体是积极的;农村、非独生子女、有工作经历、文化程度较高、年长是新兵具备良好应付方式的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空军某部官兵的心理应对方式,为制定心理卫生教育措施、维护官兵身心健康提供依据。方法选取300名空军某部官兵进行应对方式问卷的测试。结果空军某部官兵解决问题、求助因子得分明显高于军人常模(P0.01);女性求助、幻想、退避因子得分明显高于男性(P0.05);士兵合理化因子得分明显低于士官和校官(P0.05)。结论空军某部官兵应对方式总体上是积极、成熟的,其中求助、退避、幻想方式存在性别差异,合理化方式存在职别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武警官兵亚健康状况,探讨心理亚健康的状态,为开展官兵健康教育和亚健康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武警某部官兵638人进行问卷调查,根据量表中躯体、心理、社会各分型对症状条目进行分型,将其归类为3种亚健康的1种或多种:躯体亚健康、心理亚健康、社会适应亚健康。结果义务兵中躯体亚健康、心理亚健康、社会适应亚健康发生率分别为39.4%、63.1%、44.6%,士官中发生率分别为27.4%、38.2%、23.7%,警官中发生率分别为29.1%、44.9%、22.0%。结论心理因素在武警官兵亚健康的成因、发展和转化过程中处于核心位置,如何有效干预及改善武警官兵心理亚健康状态是纠正亚健康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对武警某部官兵常见寄生虫病预防知识行为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武警某部官兵对常见寄生虫病预防有关的知识、态度、信念及行为(knowledge、attitude、belief、practice,简称KABP)的情况,为开展常见寄生虫病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参照有关“KABP”调查标准评分,采取无记名问卷方法对华北武警某部1080基层官兵进行调查。结果:知识平均得分37.00(满分100分);态度与信念平均得分64.93(满分90分);行为平均得分64.01(满分100分)。知识知晓率16项有14项在60%以下。结论:被调查某部官兵关于常见寄生虫病预防KABP水平较低,很有必要进行健康教育,以提高相关知识水平,纠正不正确的态度与信念,使行为健康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海军某部航空兵心理亚健康现况,分析官兵心理亚健康与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为开展海军航空兵心理健康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76名海军某部空勤人员和105名地勤人员作为调查对象,用康奈尔医学指数(Cornell Medical Index-CMI)和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进行问卷调查,并对两者进行比较。结果空勤人员心理亚健康发生率为9.2%,低于地勤人员(20.0%),差异有显著性(P<0.05);空勤人员对生存质量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地勤人员,差异有显著性(P<0.01);心理亚健康官兵的生存质量低于心理健康的官兵,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海军地勤人员的心理亚健康发生率高于空勤人员,心理亚健康状态是影响官兵生活质量的高危因素,海军航空兵部队应加强心理卫生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6.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某铁路局的火车司机280人为调查对象,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调查。结果火车司机的SCL-90总分高于国内常模(P<0.05);火车司机的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精神病性心理的得分均高于国内常模(P<0.05)。客车司机仅焦虑心理一项得分高于货车司机(P<0.05)。单值乘货车司机的SCL-90总分及强迫、抑郁、恐怖、精神病性心理的得分高于双值乘货车司机(P<0.05)。不同乘务工龄组间的SCL-90总分及躯体化、抑郁、偏执心理的得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火车司机存在多种心理问题,岗位和乘务工龄对其心理健康状况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
王爱兰  李芳 《现代医院》2008,8(10):72-73
目的了解肝移植术后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相关因素,寻找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将96例肝移植术患者随机分为心理护理组和对照组。于术后采用非精神科住院患者心理状态评定量表(MSSNS)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心理护理组与对照组术后各因子平均得分均高于非精神科住院患者心理状态的常模(p<0.01)。但心理护理组患者各因子平均得分均低于于对照组(p<0.01)。结论肝移植术后患者的孤独、抑郁、焦虑、愤怒负性心理状态较一般住院患者明显。心理护理可减轻肝移植术后患者各种负性心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海军岸勤官兵生存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简表和自编的一般情况问卷对320名海军岸勤官兵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 海军岸勤官兵生存质量自评总分为(76.54±14.42)分,生理、心理、社会和环境领域的得分分别为(69.43±13.11),(66.26±14.92),(64.08±17.15)和(48.97±15.66)分;与武警官兵比较,其生理领域得分高于武警官兵,环境领域得分低于武警官兵(P<0.001);义务兵、士官和干部3种不同职别的岸勤官兵比较,在社会领域得分上,义务兵高于干部;在环境领域得分上,义务兵得分最高,干部得分最低;在自评总分上,义务兵和士官均高于干部(P<0.001);回归分析显示,与上级和战友的关系、对工资待遇的满意度、对专业的满意感、对环境的适应、对单位的满意感和年龄是影响岸勤官兵生存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 海军岸勤官兵在环境领域的状况亟待改善,促进官兵之间的人际关系,增强官兵对单位、专业和工资待遇的满意感和对环境的适应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部队基层官兵吸烟群体特征与现状,为指导基层部队吸烟管控工作、提高官兵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体分层抽样方法选取360名某部基层官兵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支持量表(SSRS)、UCLA孤独量表(UCLALS)、手机成瘾指数量表(MPAI)和自编基层连队吸烟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驻训期间该部基层官兵吸烟率达61.1%;72.7%的官兵入伍前就开始吸烟;年龄大部分处于20~25岁之间。入伍前和入伍后均吸烟的群体社会支持得分分别为41.93±7.72和40.42±8.04,不吸烟群体的得分为43.50±7.35,2个吸烟群体的孤独感得分分别为38.07±10.66和36.24±8.30,不吸烟群体为36.17±9.37,经F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部队环境并不是造成基层官兵吸烟率较高的主因,部队对吸烟群体的预防工作重心应转向干预方向,即加强吸烟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干预。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量化评估炮兵某部官兵系统心理干预前后的心理健康水平,为有效提高官兵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参考。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系统干预前后炮兵某部官兵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试验组干预后SCL-90各因子分明显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因子分高于地方常模,而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因子分低于地方常模,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SAS和SDS评分在干预后均低于干预前。结论系统心理干预能有效提高该部官兵的心理健康水平,应继续重视并加强对官兵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干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和掌握当前基层部队官兵心理状况,指导部队做好官兵的心理疏导和转化工作.方法 对武警某部开展心理疏导工作进行调研,并总结分析.结果 总结出心理异常患者的界定、疏导与转化工作的基本措施:(1)坚持用正确的评判导向界定;(2)坚持建立完善有效的排查机制;(3)坚持以人为本搞好教育感化;(4)坚持以落实经常性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对支气管哮喘患儿的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108例儿童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被动式门诊管理,而干预组采用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比较两组的生活质量、情绪状态及心理状况等指标。结果干预1年后,干预组的哮喘症状、活动受限、对刺激原反应、心理功能状态、对自身健康关心等指标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8.227、4.801、4.640、8.667和10.356,P<0.01);干预组干预后的抑郁、焦虑、负性情绪得分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397、2.017和3.671,P<0.05),而正性情绪则高于对照组(t值为-3.050,P<0.01);干预组干预后的自尊、人际安全感、确定控制感得分均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6.556、-3.644和-2.574,P<0.05),而情感孤独得分则低于对照组(t值为7.654,P<0.01)。结论儿童支气管哮喘患儿实施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后,可明显提高生活质量,改善情绪状态和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某部炮兵官兵心理健康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解放军某部161名官兵进行心理健康水平测试.结果:炮兵官兵各因子得分均低于中国军人常模,除敌对因子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炮兵官兵各因子得分除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外,均接近于中国青年常模.军龄、文化程度对官兵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精神分裂患者心理及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精神分裂患者,按就诊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n=25)和观察组(n=25)。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采用简明精神病评价量表(BPRS)、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对两组患者护理30 d后的心理状态和恢复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护理后,观察组BPRS中焦虑忧郁、缺乏活力、思维障碍、激活性、敌对猜疑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PROS中工疗情况、生活能力、社交能力、讲究卫生能力、关心和兴趣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可有效改善精神分裂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患者恢复有积极作用,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某部参与雅安抗震救灾官兵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对某部参与抗震救灾的官兵275人,进行SCL-90、SAS和SDS调查,发放问卷825份,收回有效问卷819份,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273名官兵中有8名官兵心理健康状况较差,有14名官兵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年龄、军龄和文化程度是影响官兵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SCL-90结果显示救灾官兵的躯体化(1.69±0.51)及焦虑(1.78±0.49)分值均高于军人常模和全国常模(P0.05),抑郁分值(1.62±0.35)高于全国常模但低于军人常模(P0.05);SAS总粗分和SDS总粗分分值均高于全国常模(P0.05)。结论救灾官兵的心理健康状况低于全国常模;心理症状自评健康的占91.9%,心理健康状况自评不良的占8.1%;年龄21~25岁、高中(中专)文化程度为危险因素;军龄3~5年和6~10年是保护因素;焦虑症状明显,抑郁症状相对较轻。应该及时对救灾官兵进行心理疏导,保证官兵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武警边防官兵营养供状况,指导部队合理膳食营养,我们对武警驻滇边防某部官兵膳食结构进行了调查,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对象:武警驻滇边防某部官兵89人,其中男78人,女11人,平均年龄(21.6±0.2)岁。中等劳动强度,执行二类区二类灶标准。(2)方法:采用记帐法统计该部2006年1月所消耗食物的种类及数量,根据《中国食物成分表2004》测算平均每人每日能量和各种营养素摄入量、三大营养素产能分布,以及蛋白质、脂肪和VA来源百分比。以GJB826A-2000《军人食物定量》、GJB823A-1998《军人营养素供给量》对结果进行评价。2结果(1)一般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全面了解维和官兵面临突发烧伤状况时应急处理能力并予以提高。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700名维和官兵进行现场调查和烧伤认知常识考核。随后通过多媒体教学,急救专家现场演示等方式进行干预,6个月后重复调查和考核,比较干预前后考核成绩差异。 结果 干预前,维和官兵考核得分(51.99±13.12),军龄、文化程度、人员类别、兵源对考核成绩均无影响(P>0.05)。干预后,维和官兵考核得分(80.52±17.58),与考核前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文化程度、人员类别对考核成绩有影响,大专及以上学历组高于高中或中专组(P<0.01),干部组高于士兵组(P<0.05)和士官组(P<0.01)。 结论 维和官兵的烧伤急救常识干预前明显缺乏,先进的培训方法加上准战争条件下较高的学习热情可以显著提高部队官兵的烧伤急救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汶川地震后2年参加救灾官兵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为救灾后官兵心理防护提供依据,并为减少救灾官兵PTSD发生率提供措施。方法应用军事应激障碍核查表(PCL-M)、抑郁自评量表(SDS)、状态焦虑量表(SAI)、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及一般情况调查表于地震后2年对某营144名首批到达映秀镇救灾的官兵(救灾组)及该营未参加地震救灾的95名官兵(对照组)进行整群抽样调查。结果 (1)救灾组官兵PTSD发生率为16.7%,明显高于对照组(1.0%)(P<0.01)。(2)在PCL-M表中,救灾组官兵3类症状总分、PCL-M表17个条目得分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3)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救灾组官兵PTSD的易感因素主要有:应用消极应对方式多、对自己健康担心多、感觉救灾后烦恼多、自觉朋友和其他支持少、自觉平时情绪不稳定、感觉自己救灾成绩未得到承认。结论救灾组官兵PTSD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个人应对方式、朋友和社会支持、个人情绪特征、救灾后生活境遇是PTSD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执行特殊任务官兵心理应激特点及其相关因素,为有针对性开展军事应激条件下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军事群体心理应激预警问卷(ATQMGS)为检测工具,对参加执行新疆地区特殊任务1周后的某部官兵168例进行心理测评.结果 (1)执行特殊任务官兵各ATQMGS因子均分低于中国军人常模(P<...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应对方式、自我效能状况及认知心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82例,随机分为认知干预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认知干预组在住院期间除常规护理外,同时进行认知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评定2组应对方式、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比较干预效果。结果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应对方式中的回避维度得分、屈服维度得分分别为(16.98±2.83)、(10.76±2.83)分,均高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面对维度得分与常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2);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为(2.52±0.59)分,低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进行认知心理干预后,干预组面对维度得分、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提高,回避维度得分、屈服维度得分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认知心理干预可促进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更多的采用积极应对方式,提高自我效能感,具有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