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乳腺癌X线摄影恶性钙化征象与其预后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乳腺癌X线摄影恶性钙化征象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人表皮生长因子相关基因(CerbB-2/HER-2/neu)表达、淋巴结转移及肿块大小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分析87例术后病理诊断为乳腺癌患者的乳腺X线摄影胶片,记录乳腺癌钙化情况,记录术后标本肿瘤细胞ER、PR及CerbB-2表达的免疫组化结果、记录术后病理淋巴结转移情况及肿块大小,分析乳腺癌恶性钙化灶与上述因素的关系.结果 乳腺癌恶性钙化灶与ER、PR表达、淋巴结转移情况及肿块大小无显著关联性(P>0.05),而乳腺癌恶性钙化灶与CerbB-2的表达有显著关联性(P<0.05).结论 乳腺癌恶性钙化征象与分子生物学指标CerbB-2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乳腺癌X线摄影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乳腺癌的钼靶X线征象与激素受体ER和PR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经乳腺钼靶X线摄影、手术及病理证实的乳腺癌的X线表现.术后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乳腺癌原发灶癌细胞ER和PR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钼靶X线征象之间的关系.结果 60例乳腺癌中,乳腺癌X征象钙化与癌细胞ER阳性表达之间相关(P<0.01);PR阳性表达水平与钙化和肿块边缘有毛刺征象的癌细胞之间有相关性(P<0.0 1).结论 乳腺癌钼靶X表现与激素受体ER和PR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通过乳腺癌的钼靶X线表现可以预测ER和PR的表达,为临床内分泌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filtrating ductal cancer,IDC)钼靶X线征象与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之间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65例经乳腺钼靶X线摄影及手术病理证实的IDC的X线表现,术后标本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判断ER、PR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钼靶X线征象之间的关系.结果 65例IDC中,癌肿毛刺征与癌细胞ER阳性表达之间呈正相关(P<0.05);乳腺癌钙化与癌细胞ER和PR阳性表达水平之间呈负相关(P<0.05);乳腺癌结构紊乱与癌细胞ER阳性表达水平之间呈负相关(P<0.05).结论 乳腺IDC钼靶X线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ER、PR表达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乳腺癌的钼靶X线表现与乳腺癌癌细胞中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及P53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乳腺癌患者60例术前行钼靶X线检查,术后标本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 ER、PR及P53蛋白表达情况,分析钼靶X线征象与ER、PR及P53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在60例乳腺癌中,有肿块组ER、PR及P53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无肿块组,2组PR表达有统计学差异(χ2=6.213,P=0.013);其中有毛刺组ER、PR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毛刺组,且有统计学意义(χ2=6.673、3.873,P<0.05);钙化组ER、PR及P53阳性表达率高于无钙化组,均有统计学差异(χ2=7.330、5.984、4.671,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PR阳性表达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53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有统计学意义(χ2=6.213、5.978,P<0.05).结论 乳腺癌钼靶X线征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ER、PR及P53的表达状况.  相似文献   

5.
乳腺癌钙化灶与ER、PR及c-erbB-2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癌钙化灶的特征与乳腺癌组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癌基因(c-erbB-2)表达的关系。资料与方法观察分析56例乳腺癌钼靶片中微小钙化灶的特征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ER、PR及c-erbB-2的表达情况。结果钙化灶呈线样或段样分布的乳腺癌PR阳性率明显低于非线样或段样分布者,两者PR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76,P<0.05),而钙化灶的形态、钙化区范围、钙化灶数目、钙化灶的密集度、钙化灶是否合并肿块与ER、PR及c-erbB-2的表达,钙化灶是否呈线样或段样分布与ER及c-erbB-2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钙化灶的分布特征与PR表达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从乳腺癌钼靶片上可粗略预测乳腺癌组织PR的表达情况,从而为临床内分泌治疗、判断疾病的预后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乳腺癌钼靶X线特征与ER、PR和HER-2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初步探讨乳腺癌钼靶X线征象与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receptor 2,HER-2)表达之间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将49例乳腺癌患者钼靶X线表现特征与免疫组织化学测定的ER、PR和HER-2的表达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49例乳腺癌中,肿块边缘"毛刺征"者ER、PR阳性表达率高,病变区有钙化者HER-2阳性表达率高.肿块大小与ER、PR表达均无关.结论 乳腺癌钼靶X线征象和ER、PR及HER-2的表达有密切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ER、PR及HER-2的表达状态,能为乳腺癌的术前辅助内分泌治疗和预后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目的初步探讨乳腺癌超声表现与分子生物学指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观察137例病理确诊为乳腺癌的超声图像与石蜡切片,分析超声征象与ER、PR、CerbB-2的关系。结果肿块纵横比>1与ER、PR阳性表达相关(χ2=11.551,P<0.05;χ2=5.973,P<0.05);边缘毛刺征与ER、PR阳性表达相关(χ2=7.883,P<0.05;χ2=5.600,P<0.05);高回声晕征与ER、PR阳性表达相关(χ2=8.108,P<0.05;χ2=4.957,P<0.05);肿块内部坏死与PR阴性表达相关(χ2=4.819,P<0.05);微钙化与CerbB-2阳性表达相关(χ2=4.661,P<0.05)。结论乳腺癌超声表现与分子生物学指标有一定的相关性,可根据乳腺癌超声表现预测其生物学行为,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与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乳腺癌的ER、PR、C-erbB-2和P53表达与钼靶X线表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66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术前行乳腺钼靶X线形态学分析,术后标本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癌细胞ER、PR、C-erbB-2和P53表达情况,并分析与钼靶X线表现之间的关系.结果 66例乳腺癌中,癌肿毛刺状边缘与癌细胞ER阳性表达之间呈正相关关系(P<0.01);乳腺癌钙化与癌细胞C-erbB-2和P53阳性表达之间呈正相关关系(P<0.01),而与癌细胞ER和PR阳性表达水平之间呈负相关(P<0.01);乳腺癌结构紊乱与癌细胞ER阳性表达水平之间呈负相关(P<0.01),而与PR、C-erbB-2和P53阳性表达水平之间均无明显相关性;淋巴结转移与癌细胞ER和PR阳性表达之间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 乳腺癌的钼靶X线表现与ER、PR、C-erbB-2和P53表达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可根据乳腺癌钼靶X线表现对癌灶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9.
乳腺癌钼靶X线微钙化与癌细胞ER、PR表达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分析钼靶片中乳腺癌微钙化与ER、PR表达及临床病理关系,评价微钙化征象预测ER、PR表达的可行性。方法乳腺癌病例115例,钼靶X线片由3位有经验的影像诊断医师阅片,明确钙化并根据钙化及相关表现分组。免疫组化采用SP法,根据癌细胞核内染色判断ER、PR表达情况。各钙化组分别与ER、PR表达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乳腺癌钼靶片中微钙化的有无、微钙化数目、钙化类型与肿瘤细胞ER、PR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0.05)。乳腺癌微钙化多见于导管癌,占53.33%,是钼靶片中无肿块表现乳腺癌的主要X线征象。微钙化表现与乳腺癌临床TNM分期无关(P>0.05)。乳腺癌钼靶片微钙化表现常伴腋下淋巴结转移(24/47例),而钙化数目较少(<20枚)的乳腺癌更易伴有腋下淋巴结转移(16/24例)。结论微钙化在钼靶片乳腺癌诊断中,特别是在早期癌以及无肿块表现的乳腺癌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微钙化表现与ER、PR表达无明显相关性,尚不能作为乳腺癌ER、PR表达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浸润性乳腺癌(IDC)高频超声征象与分子生物学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对96例(102个肿块)IDC术前行高频超声检查,分析其高频超声声像表现(大小、形态、边界、微钙化、内血流量、腋窝淋巴结转移与否)与分子生物学指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原癌基因(Cerb B-2)、Ki-67表达的相关性。结果:102个肿块大小、形态与ER、PR、CerbB-2、Ki-67均无相关性;边界毛刺征与ER阳性表达相关;肿块内微钙化与CerbB-2、Ki-67阳性表达相关;肿块内部血流量、腋窝淋巴结转移与CerbB-2阳性表达相关。结论 :乳腺癌的高频超声声像表现与其分子生物学指标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据此可评估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为临床治疗方案制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乳腺癌的ER、PR、CerbB-2、VEGF表达与MRI征象之间的关联性。方法:对50个乳腺癌患者术前行乳腺MR扫描,分析乳腺癌的MRI影像学表现,术后标本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肿瘤细胞ER、PR、CerbB-2、VEGF表达情况,并分析与相应病灶MRI表现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的MRI多表现为形态不规则、分叶状或类圆形结节,边缘毛刺,边界模糊,部分病灶内部见坏死;大部病灶在T1WI呈略低信号,在脂肪抑制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Gd-DTPA增强扫描后,呈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斑驳样强化或边缘环形强化。乳腺癌病灶早期边缘强化与癌细胞VEGF阳性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873;P0.01);毛刺状边缘与ER、PR、VEGF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702,0.764,0.497;P0.05);内部坏死与CerbB-2阳性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718;P0.01);形态与癌细胞ER、PR、CerbB-2、VEGF表达情况无显著相关性(r=0.129,0.312,0.343,0.254;P0.05)。结论:乳腺癌MRI征象与免疫组化标记物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对我们从影像角度评估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学分级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Ki-67表达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169例乳腺癌组织中ER、PR、CerbB-2、Ki-67的表达;Bloom-Richardson系统Nottingham改良方案测定组织学分级。结果169例患者ER、PR、CerbB-2和Ki-67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56.21%、63.91%、54.44%和75.15%;Ⅰ、Ⅱ、Ⅲ级乳腺癌组织中ER、PR的阳性表达率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随着组织学分级的递增CerbB-2、Ki-67的阳性表达率随之增加(P〈0.05);ER的表达与CerbB-2、Ki-67的表达间有相关关系(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中ER、PR的表达不随组织学分级的增加而增加;CerbB-2、Ki-67的表达随组织学分级的增加而增加;ER的表达与CerbB-2呈负相关,而与Ki-67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乳腺X线致密度与乳腺癌中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了615例经手术证实的原发性乳腺癌患者。就诊时均行乳腺X线摄影,并根据美国放射学会制定的乳腺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BI-RADS)对乳腺X线致密度进行分型。所有病例术后或穿刺后标本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表达水平,并分析乳腺X线致密度与激素受体、HER2表达及年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乳腺X线致密度随年龄增长逐渐由高向低过渡(r=-0.529,P<0.001)。乳腺X线致密度与孕激素受体表达呈正相关(r=0.099,P=0.014<0.05),与雌激素受体(r=0.016,P=0.699>0.05)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表达(r=0.077,P=0.057>0.05)未见明显相关性。结论乳腺X线致密度与乳腺癌孕激素受体表达呈正相关,与患者发病年龄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乳腺癌钼靶X线表现的病理基础及孕激素受体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癌钼靶X线表现的病理基础及与孕激素受体(PR)表达的关系。方法将90例乳腺癌X线征象与大体标本、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PR表达状态进行对照和相关性研究。结果90例中,PR表达阴性50例(50/90,55.6%),PR阳性40例(40/90,44.4%);钼靶X线表现包括钙化征、肿块征、结构变形、合并乳腺囊性增生症。出现肿块征及同时合并乳腺囊性增生症时,PR阴性表达率更高(72.7%,75%),P<0.01;钙化、结构变形征象与PR表达关系未得到统计学支持。结论乳腺癌钼靶X线征象和PR表达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乳腺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与C-erbB-2、ER、PR表达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的患者的多层螺旋CT表现,患者术前皆未行化疗或放疗,术后标本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肿瘤细胞C-erbB-2、ER、PR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相应病灶多层螺旋CT表现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的多层螺旋CT主要征象表现为边缘形态不规则呈浅分叶或毛刺状边缘,边界模糊,瘤内有坏死、细沙砾样钙化,增强后不均匀强化为主,可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表现为淋巴结直径增大,长短径比例小于2,淋巴结实变,实质厚度不均,淋巴结边缘模糊。乳腺癌病灶的大小、钙化、淋巴结转移与C-erbB-2阳性表达正相关(P0.05),毛刺状边缘与ER、PR阳性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乳腺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与分子生物学指标C-erbB-2、ER、PR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乳腺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乳腺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对乳腺癌的预后评估具有较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检测乳腺癌患者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CerbB-2表达的价值.方法:对58例乳腺肿块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乳腺癌同时检测ER、PR、CerbB-2的表达,并与手术切除标本检测结果相对照.结果:58例患者中,穿刺活检检测ER、PR、CerbB-2的阳性率分别为55.17%(32/58)、43.10%(25/58)、46.55%(27/58).术后标本ER、PR、CerbB-2的阳性率分别为56.90% (33/58)、44.82% (26/58)、48.27% (28/58).二者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超声引导穿刺活检可准确检测乳腺癌ER、PR、CerbB-2的表达,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