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细胞因子在天疱疮发病机理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疱疮的发病过程中有嗜酸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浸润、补体的活化、纤溶酶原、纤溶酶的激活,以及角质形成细胞间粘附的丧失,但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和形成棘细胞松解的机理尚不明确。从细胞因子的角度研究有利于阐明其发病机制,研究提示:天疱疮发病中同时存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紊乱,细胞免疫紊乱为Th1/Th2细胞混合亚型;天疱疮抗体与靶抗原结合,可能通过诱导角质形成细胞分泌白介素1、左右3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上调了尿激酶型纤溶酶 原激活剂和C3的合成,从而引起棘细胞松解形成;白介素10下降,使白介素1、α肿瘤坏死因子进一步上升。另外,白介素1、2、6、10和α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有可能成为疾病严重程度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天疱疮是一种主要以抗体介导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因与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清楚,B细胞多需T细胞的辅助才能产生自身抗体,而T细胞的激活又受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的限制,现就目前的研究结果从抗原、抗体、组织相容性抗原与基因、T淋巴细胞作用等方面综述天疱疮发病机理研究的某些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Th17相关细胞因子IL-6、IL-17、IL-21、IL-22、IL-23和趋化因子CXCL-8、CCL-5在天疱疮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天疱疮患者治疗前后、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及健康对照者的Th17相关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水平,并分析天疱疮严重程度及其亚型中这些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共收集天疱疮患者31例,其中寻常型天疱疮18例,落叶型天疱疮7例,红斑型天疱疮6例。另选取明确诊断为大疱性类天疱疮初发患者15例及2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天疱疮组中Th17相关因子IL-6、IL-17、IL-21、IL-22、IL-23和趋化因子CXCL-8、CCL-5水平分别为(32.31±7.98)pg/mL,(17.00±4.53)pg/mL,(491.13±72.41)pg/mL,(150.91±23.32)pg/mL,(264.89±67.84)pg/mL,(27.91±10.79)pg/mL,(47.21±17.83)pg/m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8.36±1.96)pg/mL,(8.41±1.36)pg/mL,(372.73±18.45)pg/mL,(93.78±9.47)pg/mL,(163.17±9.48)pg/mL,(8.89±4.13)pg/mL,(22.66±2.85)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天疱疮患者治疗后,IL-6、IL-17、IL-21、IL-22、IL-23和趋化因子CXCL-8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01)。IL-21在天疱疮组(491.13±72.41)pg/mL与大疱性类天疱疮组(559.58±78.56)pg/mL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寻常型天疱疮、落叶型天疱疮及红斑型天疱疮患者的7种因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IL-17、IL-21、IL-22、IL-23、CCL-5与疾病严重程度有关(P<0.05)。结论:Th17相关的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可能与天疱疮的发病和疾病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4.
天疱疮发病机理的某些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疱疮是一种主要以抗体介导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因与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清楚。B细胞多需T细胞的辅助才能产生自身抗体 ,而T细胞的激活又受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的限制。现就目前的研究结果从抗原、抗体、组织相容性抗原与基因、T淋巴细胞作用等方面综述天疱疮发病机理研究的某些进展。  相似文献   

5.
天疱疮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天疱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特异性自身抗体在该病的发病机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另外,E-钙粘素相关蛋白、T细胞、细胞因子、纤溶酶原激活剂等因素也参与其致病过程。研究提示:自身抗体与天疱疮抗原细胞外功能区的特异性表位相结合,诱发表皮细胞分离;钙粘素与连环蛋白形成复合体介导细胞间粘附;T细胞通过辅助B细胞调节自身抗体的生成;天疱疮患者皮损周围以Th1、Th2混合型为特点,主要表达白介素-2、α-肿瘤坏死因子和白介素-4;细胞表面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剂表达明显上调,进一步诱导表皮细胞分离。  相似文献   

6.
大疱性类天疱疮分子免疫学发病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疱性类天疱疮(BP)是好发生于老年人的自身免疫性表皮下大疱性皮肤病。其发病机理尚不明,是该病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从分子免疫学角度,就以下几方面对近几年来的研究成果作一概述。1 BP抗原(BPAG) BPAG主要有两种BPAG1和BPAG2。BPAG1又称BW230,是一种分子量为230KDa,位于半桥粒致密斑的一种细胞内多肽片断,由6号染色体短臂基因编码[1]。其a-螺旋结构中螺旋柱的C-末端是抗体结合部位,亦是自体凝集反应及与中间细丝相互作用的区域[2]。近年来对该抗原的研究较少。BPAG2…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Th2类细胞因子在天疱疮皮损中的表达.方法: 选用单克隆抗体CD4,CD8,CD25,CD54和CD124等,对40例天疱疮患者的皮损及皮损周围皮肤标本用S-P法进行免疫组化研究,同时以20例正常人皮肤组织为对照.结果: CD4+和CD8+的T细胞见于全部标本真皮浸润的单一核细胞内,且以CD4+的T细胞为主(P<0.01),在表皮CD8+的T细胞在寻常型天疱疮和红斑型天疱疮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27例病人显示CD25染色阳性,与皮损周围相比CD54在皮损处表达增多(P<0.05).某些CD124阳性细胞见于表皮及真皮.对照组中CD4+和CD8+T细胞稀少,CD4/CD8比值为1.4,在皮损及皮损周围的皮肤中CD25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角质形成细胞不表达CD25.CD54的表达见于血管内皮细胞和真皮血管周围的单一核细胞,与皮损周围相比,皮损处CD54+增加(P<0.05).结论:细胞免疫在天疱疮的发病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天疱疮抗体亚类在天疱疮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了解天疱疮抗体亚类在天疱疮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用亲和层析法提取并纯化天疱疮抗体亚类,在天疱疮器官培养模型上观察各抗体亚类致棘层松解的作用:并用免疫印迹法测定各抗体亚类与角质形成细胞膜抗原的结合。结果 纯化的抗体亚类在浓度达到0.5mg/mL时均能在器官培养模型上致表皮产生棘层松解,并能与角质形成细胞膜表面相对分子质量为100000和15000蛋白结合。结论 天疱疮抗体亚类在体外模型上均有一定  相似文献   

9.
天疱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大疱病,以出现针对角质形成细胞表面桥粒芯糖蛋白(Dsg)的特异性IgG抗体引起棘层细胞松解为特征。Hertl等发现天疱疮皮损区有T细胞浸润(CD4/CD8=2:1),天疱疮抗体沉积并不仅仅局限于受累皮肤,说明有其他因素,而不仅仅是抗体沉积引起棘细胞松解。天疱疮发病过程中,可见嗜酸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补体活化、  相似文献   

10.
大疱性类天疱疮是一种发病机制不明的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从细胞因子的角度研究发现 :γ-干扰素可以在蛋白及mRNA水平对分子量为 2 3 0kD大疱性类天疱疮抗原进行转录前调控 ,而且这种调控对γ -干扰素有时间及剂量依赖性 ,还可能与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对γ -干扰素的敏感性不同有关 ;白介素家族中白介素 1 β、5、6在疱液或血液中的浓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与病情严重性相关 ,可作为疾病监测指标 ;另外还证实部分白介素参与水疱形成 ;其它如sCD3 0、β-转化生长因子 ,证明与大疱性类天疱疮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大疱性类天疱疮是一种发病机制不明的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从细胞因子的角度研究发现:γ-干扰素可以在蛋白及mRNA水平对分子量为230kD大疱性类天疱疮抗原进行转录前调控,而且这种调控对γ-干扰素有时间及剂量依赖性,还可能与表皮角度形成细胞对γ-干扰素的敏感性不同有关;白介素家族中白介素1β、5、6在疱液或血液中的深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与病情严重性相关,可作为疾病监测指标;另外还证实部分白介素参与  相似文献   

12.
天疱疮抗原是桥粒性钙粘素超家族的成员,对介导细胞的粘附功能起重要作用,天疱疮是一种抗钙粘素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天疱疮抗原的特异性、结构和功能及桥粘素、纤维粘连蛋白在天疱疮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阐明。天疱疮抗体是天疱疮发病的关键因素,众多研究表明,天疱疮抗体IgG4亚类是天疱疮的病原性抗体。天疱疮抗体与相应抗原结合后,磷脂酶C、1,4,5三磷酸肌醇介导了细胞内的信息传导,细胞产生蛋白溶解酶,破坏细胞间粘附分子。  相似文献   

13.
天疱疮发病机理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疱疮抗原是桥粒性钙粘素超家族的成员,对人导细胞的粘附功能起重要作用,天疱疮是一种抗钙粘素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天疱疮抗原的特异性、结构和功能及桥粘素、纤维粘连蛋白在天疱疮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阐明。天疱疮抗体是天疱疮发病的关键因素,众多研究表明,天疱疮抗体IgG4亚类是天疱疮的病原性抗体。天疱疮抗体与相应抗原结合后,磷脂酶C、1,4,5-三磷酸肌醇介导了细胞内的信息传导,细胞产生蛋白溶解酶,破坏  相似文献   

14.
天疱疮是一组累及皮肤黏膜、以表皮内水疱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天疱疮各亚型在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及免疫学特征等方面有各自的特殊性.分子生物学及免疫学研究发现,致病性抗体、细胞免疫、蛋白酶类及信号通路等在本病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该文从上述几方面对天疱疮发病机制作一综述,为该病诊断及治疗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斑秃可能是一个由细胞介导的针对生长期毛囊致毛发脱落的自身免疫相关性疾病。细胞因子在其发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发病最初阶段以Th1细胞因子和IL-1浸润为主,尤以IFN-γ的作用为关键。IL-10和IL-1Ra是具有抗炎症和免疫抑制作用的细胞因子,在治愈斑秃皮损中表达增强,提示可能在治疗斑秃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天疱疮是一种自身抗体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往观点认为,抗桥粒芯蛋白抗体在天疱疮发病中处于核心地位,研究发现,疾病中的一些现象不能完全用桥粒芯抗体的理论解释,对这一观点提出补充,并发现了一系列新的天疱疮抗体,丰富了新的天疱疮发病理论.其中皮肤乙酰胆碱系统在介导角质形成细胞间黏附和天疱疮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基底细胞收缩和松解凋亡理论也使得天疱疮的发病机制进一步完善.基于这些新的发病机制,天疱疮的非糖皮质激素治疗取得了一些进展,有望改善天疱疮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自身抗体的形成在天疱疮发病过程中起关键作用,有研究表明,细胞因子在天疱疮的发病中可能也起一定的作用。笔者对37例活动期寻常型天疱疮患者及30名正常对照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白介素(IL)-10受体、IL-13受体及IL-4受体mRNA的表达水平进行了检测,进一步探讨天疱疮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8.
天疱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疾病,其发病机理复杂,发病原因不清楚。复习了近10余年来国外有关文献,综述了天疱疮的发病原因。其中内在原因如遗传因素,尤其是HLA-Ⅱ类基因决定了天疱疮的易感性;而外在原因比较多,包括药物、环境、营养、肿瘤、激素和妊娠等因素近10种,这些因素在天疱疮的发病原因中起不同作用。  相似文献   

19.
天疱疮是一种以体液免疫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但随着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体内和体外研究均发现天疱疮发病中同时存在细胞和体液免疫紊乱,自身反应性T细胞在其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几年研究重点已逐渐转向细胞免疫在天疱疮发病中的作用,但细胞免疫及细胞因子在天疱疮发病机制中的综合作用迄今还有待进一步阐明。该文从细胞因子的角度对细胞免疫与天疱疮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天疱疮的发病原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天疱疮 是一种自身免疫大疱性疾病,其发病机理复杂,发病原因不清楚。复习了近10余年来国外有关文献,综述了天疱疮的发病原因,其中内在原因如遗传因素,尤其是HLA-Ⅱ类基因决定了天疱疮的易感性,而外在原因比较多,环境,营养,肿瘤,激素和妊娠等轱因素10种,这些因素在天疱疮的发病原因中起不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