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贺文  罗勤  薛红  张晓霞  王艳 《西部医学》2011,23(10):1988-1989
目的探讨拔除尿管后病人首次自主排尿的最佳方法。方法将502例留置尿管病人采用随机分为三组,常规组(170例),实验A组(161例),实验B组(131例)。通过观察是否能首次自主排尿,拔除尿管至首次排尿时间,护士工作量,费用等各项结果以比较三种拔管方法。结果膀胱冲洗后拔管效果明显优于完成当日输液量后和输液过程中随即拔管,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提示膀胱冲洗后拔管可有效防止尿潴留的发生,并缩短了拔管后首次排尿时间,该法应作为留置尿管拔出后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防止腹部手术后留置尿管再度出现尿潴留,选择最佳留置尿管拔除时间和方法。方法 将102例病人采用双盲法,随机分为三组,常规组(38例)、实验 A组(36例)、实验B组(28例)。根据拔管后再次发生尿潴留的情况,比较三种方法的拔管时间和方法。结果 膀胱冲洗后拔管效果明显优于完成当日液量后和输液过程中随即拔管,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膀胱冲洗后拔管可有效防止尿潴留的再次发生,并缩短排尿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腹部手术后留置尿管的病人进行膀胱冲洗,观察输液前后拔除导尿管尿潴留的发生率.方法:200例腹部手术后留置尿管的病人随机分为膀胱冲洗组和非膀胱冲洗组各100例.上述两组以拔除尿管操作时间随机分为输液前、输液后拔管组,各50例.观察并记录拔管后第一次排尿情况.结果:膀胱冲洗组有效率为91%,明显优于非膀胱冲洗的73%(P<0.01);膀胱冲洗组中输液前拔管有效率为80.2%,输液后为100% (P<0.01);非膀胱冲洗组中输液前拔管有效率为68%,输液后为78% (P >0.05),二者之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部手术后留置尿管的病人进行膀胱冲洗可有效预防尿潴留并且减少尿路感染可能性,以输液后拔管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4.
拔尿管前膀胱冲洗对预防尿潴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减少神经外科长期留置尿管患者拔除尿管后尿潴留的发生率。方法:将100例神经外科留置尿管拔管前清醒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50例。观察组拔尿管前先行膀胱冲洗,待病人有尿意后再拔除尿管;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拔除尿管。结果:观察组有48例拔尿管后可自行排尿;而对照组有39例拔尿管后可自行排尿。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7.16,P〈0.01)。结论:对神经外科留置尿管的清醒患者,先行膀胱冲洗后再拔尿管,可有效减少拔尿管后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衡玉钰 《内蒙古医学杂志》2007,39(12):1515-1516
目的:探讨改进妇科手术留置尿管病人拔除尿管的方法,预防尿潴留发生的作用。方法:将90例全子宫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45例,对照组45例。实验组拔除尿管前先行膀胱冲洗。有尿意时拔出,对照组夹管2 h常规拔管。结果:实验组有44例拔出尿管后可自行排尿,对照组有35例拔出尿管后可自行排尿,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8.39,P<0.01)。结论:对全子宫切除术病人先行膀胱冲洗后再拔除尿管,可有效预防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护理干预对拔除尿管后排尿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病人术后留置尿管拔管后排尿困难和尿潴留、减少拔管后再次导尿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骨科手术后留置尿管患者60例,分观察组30例,拔除尿管后热敷尿道外口;对照组30例,拔除尿管后热敷下腹部。两组术后均定时开放尿管,且均在膀胱充盈有尿意时拔管。观察拔管后自行排尿情况。结果:观察组拔管后第1次排尿时间为(28.6±4.4)min,第1次排尿成功率为93.3%;对照组拔管后第1次排尿时间为(68.3±4.6)min,第1次排尿成功率为6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术后早期尿管定时开放+拔除尿管后热敷尿道外口的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拔管后排尿效果,降低再次导尿率。  相似文献   

7.
选择拔除尿管时机对减少拔管后再发尿潴留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选择不同拔除尿管时机对减少拔管后再发尿潴留的影响。方法将112例留置尿管的病人分为实验组62例和对照组50例,实验组膀胱充盈自感有尿意时拔尿管,对照组膀胱充盈先排空尿液待膀胱空虚时拔尿管。结果实验组拔除尿管后能顺利自行排尿的成功率95.16%(59/62)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40/50),χ2=6.20,P<0.05。结论膀胱充盈有尿意时拔管比膀胱充盈先排空尿液待膀胱空虚时拔管能明显减少拔管后再发尿潴留。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骨科术后留置尿管患者拔除尿管的方法,以减少拔管后尿潴留的发生。方法将骨科留置尿管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60例在膀胱充盈的情况下按常规方法拔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全程给予心理行为干预,结果观察组拔管后自然排尿成功率为92%,排尿时间(7.6±2.3)min,对照组拔管后自然排尿成功率为68%,排尿时间(38.4±16.7)min,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对骨科留置尿管的患者实施心理行为干预,可有效预防拔除尿管后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李兴华  彭爽  唐杰 《吉林医学》2011,32(25):5326-5327
目的:探讨膀胱冲洗加护理干预对留置尿管拔管后快速排尿的影响。方法:将94例留置尿管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1例,留置尿管后第1天即行膀胱冲洗,定时开放夹管,训练膀胱功能,拔管当天不进行膀胱冲洗;观察组5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拔管当天进行膀胱冲洗,冲洗完半小时后拔管,同时给予患者心理和行为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拔管后1 h、2 h、4 h、6 h内排尿率和尿道口疼痛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冲洗加护理干预可提高留置尿管患者拔管后第1次排尿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用输液余量确定剖宫产术后留置尿管患者尿管拔除的最佳时机.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输液余量≤250 ml;B组:250 ml<输液余量≤500 ml;C组:输液余量>500 ml.通过3组输液余量的不同,选择尿管的拔管时机,观察各组患者拔管后排尿效果、尿潴留及尿路刺激征的发生率.结果 B组排尿效果最好,尿潴留和尿路刺激征发生率最低,A组和C组排尿效果均较B组差,尿潴留及尿路刺激征发生率均较B组高.结论 输液余量250~500 ml时是最佳的拔管时机,此时拔管可以缩短自行排尿时间,减少因膀胱充盈不够或充盈过度引起的排尿困难和重插尿管的发生(继发性尿潴留).  相似文献   

11.
留置导尿是妇科病人手术时的一项常规护理操作,拔除尿管又是留置尿管护理中的一个内容,而尿管拔除后易发生尿潴留.近年来有研究表明在膀胱充盈时拔除尿管比膀胱空虚时拔除尿管能明显减少尿潴留[1~3],但对于何时膀胱能尽快充盈促首次自行排尿成功减少尿潴留的拔管时机报道甚少.自2001年2月至2002年4月,笔者对80例留置尿管病人的拔管时机作了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留置尿管早期定时开放对拔除尿管后排尿效果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预防术后留置尿管拔管后排尿困难和尿潴留,减少拔管后再次导尿。方法:随机选择腹部手术留置尿管患者60例,分观察组30例,患者采用术后第1天尿管定时开放。对照组30例,采用直接开放尿管引流,拔管前夹闭尿管。两组均在膀胱充盈有尿意时拔管。结果:观察组拔管后第1次排尿平均时间为13.93min,第1次排尿成功率为96.7%(29/30);对照组拔管后第1次排尿平均时间为43.90min,第1次排尿成功率为66.7%(20/30)。结论:应用早期尿管定时开放的观察组拔管后排尿效果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的拔除尿管方法,减少留置尿管患者拔除尿管后引起尿道疼痛、血尿及尿潴留等并发症。方法:将100例留置气囊导尿管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均在拔管前先训练膀胱收缩功能,夹闭尿管定时开放,训练2—3次后再夹闭尿管,使膀胱处于充盈状态,待病人自觉尿意后,用注射器抽净气囊内的无菌生理盐水,此时对照组则立即拔除尿管,嘱病人排尿;实验组再用1mL注射器注入0.8mL生理盐水,嘱病人接上便器,在排尿的过程中拔出尿管,尿管随尿液自然流出。结果:对照组排尿疼痛发生率为22%,血尿发生率为16%,尿潴留发生率为14%;而实验组排尿疼痛发生率为2.0%,血尿发生率为2.0%,尿潴留发生率为0。结论:改良的尿管拔管方法能有效预防排尿疼痛及血尿、尿潴留的发生,减少传统的人工机械拔管对病人造成的尿道黏膜损伤,顺应自然生理排尿过程,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病人的舒适度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本文探讨食管癌术后留置硬膜外镇痛泵患者拔除尿管不同时间对排尿成功率的影响,以寻求一种拔除尿管适合的时间,排尿成功率最高的方法。方法 将120例食管癌术后留置镇痛泵及尿管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40例。所有患者术后留置镇痛泵持续镇痛给药48h。A组采取在镇痛泵拔除后24h给予拔除尿管;B组采取在镇痛泵拔除后12h给予拔除尿管;C组采取拔除镇痛泵后即给予拔除尿管。观察比较3组患者拔除尿管后排尿成功率。结果 A组拔除尿管后自然排尿成功率最高有39例,诱导排尿成功1例,没有需要再次导尿的病例;B组自然排尿成功28例,诱导排尿成功8例,需再次导尿4例;C组自然排尿19例,诱导排尿2例,需再次导尿19例。B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A组与B组、C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均P〈0.001)。3组自然排尿成功率,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认为食管癌手术后留置镇痛泵患者在拔除镇痛泵后24h拔除尿管最合适,优于拔除镇痛泵后12h拔除尿管,也优于镇痛泵拔除时同时拔除尿管。掌握适时拔除尿管时间,避免了患者再次导尿的痛苦,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减轻护士工作量,提高护理质量,在临床上有其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术后留置导尿管患者拔管时机对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对40例腹腔镜术后留置导尿管的患者随机分组采用两种不同时机拔除尿管实验组20例在膀胱充盈时拔管对照组20例在膀胱空虚是拔管观察拔管后患者是否能自行排尿。结果实验组继发尿潴留及排尿障碍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选择膀胱充盈时拔除尿管可有效地预防尿潴留。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糖尿病膀胱功能障碍患者留置导尿管拔管时机对膀胱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7例行留置导尿管的糖尿病膀胱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组,采用两种不同拔管时机拔除尿管,实验组19例在膀胱空虚时拔管,对照组18例在膀胱充盈时拔管,观察拔管后患者是否能自行排尿和拔管后的残余尿量。结果实验组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自行排尿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膀胱功能障碍患者膀胱空虚时拔除尿管比膀胱充盈时拔除尿管优越。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同尿液引流方法引起菌尿症的机率。方法 通过对留置尿管持续引流 (A)组、留置尿管后膀胱冲洗 (B)组、膀胱造瘘持续引流 (C)组和膀胱造瘘后膀胱冲洗 (D)组患者尿液在即刻、第 3、7、1 0、1 4天分别取样行细菌培养。结果 A、B、C、D组置管后 7天菌尿发生率分别为 35 %、45 %、1 0 %和 1 5 %。A组与B组 ,C组与D组相比较 ,均无显著性差异 ,(A +B)组和 (C +D)组比较 ,(C +D)组菌尿发生率明显低于 (A +B)组 (P <0 .0 5 )。结论 留置引流管期间膀胱冲洗并不能降低菌尿的发生率 ,膀胱造瘘较留置尿管引流尿液菌尿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预防拔除尿管后的尿潴留.方法 随机将184例留置导尿患者分为两组各92例,观察组拔除尿管后立即行会阴部冲洗,指导督促患者于拔尿管后2h内无论有无便意都要排尿;对照组拔尿管后患者诉有便意感时再排尿.结果 观察组拔尿管后排尿情况优于对照组(χ2值=6.92,P<0.05).结论 拔尿管后立即行会阴部冲洗,指导督促患者于拔管后2小时内排尿,可有效预防拔尿管后尿潴留.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频治疗在脑出血尿潴留患者拔尿管后排尿的成功率。方法:将50例脑出血尿潴留留置尿管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采用常规拔除尿管的方法;治疗组25例,采用中频治疗后拔除尿管的方法。对两组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总有效率:对照组40%,治疗组96%,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中频治疗脑出血尿潴留患者能提高其膀胱功能的收缩力,使患者拔除尿管后自行排尿,减少重置尿管的机会,提高自行排尿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留置镇痛泵产妇拔除尿管不同时机对产妇自主排尿的影响。[方法]将180例剖宫产术后应用镇痛泵留置导尿的产妇分为A、B、C、D四组,各45例,四组产妇均于术后48h拔除镇痛泵,A组产妇于镇痛泵应用期间拔除尿管;B组产妇于拔除镇痛泵后0~10h拔除尿管;C组产妇于拔除镇痛泵11~24h拔除尿管;D组产妇于拔除镇痛泵24h以后拔除尿管。比较四组产妇拔除尿管后尿潴留发生率。[结果]A组产妇拔除尿管后自然排尿成功25例,辅助排尿成功6例,需再次导尿14例;B组产妇自然排尿成功32例,辅助排尿成功5例,需再次导尿8例;C组自然排尿成功38例,辅助排尿成功4例,3例需再次导尿;D组产妇自然排尿成功40例,辅助排尿成功3例,2例需再次导尿。[结论]拔除镇痛泵后11~24h为拔除尿管的最佳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