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液流变学是研究血液及其组成部分和血管流变性的一门科学,是物理学中流变学向生物学和医学渗透和交叉的边缘基础科学,即研究血液的流动性、凝固性、有形成分(主要是红细胞)的粘滞性及形变性与血管弹性的科学。1 影响血液粘度的因素 液体在流动时,实际是液体流变和变形的特性(即流变性)。一般是通过粘度这个常用的物理量来反映和量度的,血液的粘度为水的4~5倍,血液粘度的大小,主要受下列  相似文献   

2.
血液流变学是研究血液的流动性和粘滞性、血液中有形成分的聚集性和变形性以及血管粘弹性的科学。近年来血液流变学的指标在临床上已经有了广泛的应用,人们认识到,许多疾病在未出现明显临床症状前,往往有一种或几种血液流变学指标可能出现异常,标志着无症状病程已经开始。通过大  相似文献   

3.
朱本浩 《药物与人》2007,20(6):54-54
人们到医院看病,医生经常开出“血流变”化验单,经过化验有的人被告知得了“高黏滞血症”,很多人因为不了解这些医学名词,而感到困惑和紧张。“血流变”全称是“血液流变学”,是研究血液与血管流动变化的。国内外研究证明,人们患心、脑血管病和恶性肿瘤与血液流变有关。临床上将血液黏度超过正常标准称为“高黏滞血症”。  相似文献   

4.
血液流变学及其在临床检验中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血液流变学越来越广泛应用于临床疾病的诊断,本文讨论了血液成分对流变流动的影响,考察了血液粘弹性与疾病之间的相关性,结合典型应用综述了血液流变学在临床诊断中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黄艳 《职业与健康》2007,23(22):2052-2053
血液流变学是专门研究血液流动及血球变形规律的一门新的医学分析学科。近十几年来,血液流变学检查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疾病的诊断、治疗、疾病的发展和预防方面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血液流变学检测的临床意义机体内正常的血液流变性是维持脏器和组织正常血液灌注及代谢功能的重要条件。血液流变性的异常将会引起机体功能性或器质性障碍,因此,其在临床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血液流变学的主要临床测定指标包括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搏量、外周阻力、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以…  相似文献   

6.
一、血液流变学的基本概况及其临床意义血液流变学(Hemorheology)是研究血液流动和变形的科学.是流体力学、弹性力学渗透到医学的一门边缘学科.近年来,在国内外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它主要是研究血液的流动情况、凝固性质,粘滞度、红细胞变形能力,以及血管的弹性、口径、内膜的光滑度等内容。这些研究内容和血液系统疾病、肝炎、糖尿病:子癎、烧伤、小儿硬肿症等多种疾病  相似文献   

7.
慕进勇  殷淑兰 《职业与健康》2006,22(13):1028-1029
血液流变学是在宏观、微观水平上研究血液细胞成分、血浆的变形和流动特性的一门科学。患循环系统疾病时,血液流变学异常为临床上常见的变化之一。急性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本文对4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与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进行相关性分析,旨在探讨它们与急性心肌梗死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潘越 《健康》2008,(12)
血液流变学是研究血液流动状态、血液的凝固性质、血液黏滞度及血液中有形成分流动和变形的学科。血液流变学检查内容1.全血黏度全血黏度是反映血液黏滞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随着血液流变学基础研究的逐渐深入,血液流变学在临床中的应用也日趋广泛,从疾病的预测、预防到疾病的诊断、治疗乃至预后判断,血液流变学的变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解不同程度高血压教职工血液流变学及其血脂水平的差异,笔者于2001年对莱阳农学院30岁以上教职工475名的血液流变学及血脂进行了检测,并对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指标在不同高血压等级的教职工中的变化状况进行了比较,旨在为高校预防保健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硒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的防治作用,研究调查硒在血液流变学特征上的作用.随机选取11名健康成人,分别给予200μg/d硒酵母1周.分别检测受试者补硒前后的血清硒浓度、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生化指数和血液流动度.血液流动度用血液流变性可视化测定装置检测.补硒后,平均血流流通时间显著缩短,血清硒浓度显著增加,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未见显著增加.受试者血流时间和生化指数的分析表明,血液流动度的改进与补硒后脂蛋白的代谢改变有关.结果表明,补硒可以改善受试者的血液流变学特征,而不增加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  相似文献   

11.
血液流变学及血脂异常对糖尿病的病理、生理及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影响,为了探讨彼此之间的关系,本文观察了122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及血液流变学主要指标,并将有血管并发症的47例与无血管并发症的75例进行比较,以探讨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与血脂及血液流变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矽肺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大庆油田职工医院职业病科马昌庭,王淑华,丛东生血液流变学研究已有多年历史,国内80年代以来已广泛用于临床。但关于对矽肺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研究国内外报导较少,为了了解矽肺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特点,我们对39例各期矽肺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13.
靳素琴  献胜芬  赵建刚 《职业与健康》2008,24(20):2153-2154
血液流变学是研究血液、血管、血液组成的流变性质及其变化的边缘学科,是研究血液及有形成分的流变特性、变化规律及在医学中应用的科学,其中全血黏度是反映血液流变学基本特性的参数,也是反映血液黏滞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高黏滞血症可影响脏器微循环灌注,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是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其突出的病理改变是合并微小血管病变和动脉血管壁的硬化,从而导致各种心、脑、肾血管疾病和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内分泌代谢紊乱和心脑血管病变与血液流变学密切相关。血液流变学是从宏观、  相似文献   

15.
血液流变学是一门研究血液和其组分流变变形规律的学科。近20多年来,血液流变学的理论研究、临床应用及相应的测试技术正日新月异地向前发展,经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血液的流变指标(主要是粘度、粘弹性参数)与人体的生理、病理过程有着密切的相关性。众所周  相似文献   

16.
脑血栓症血液微量元素与血液流变学关系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临床脑血栓患者血液微量元素与血液流变学变化的观察分析,发现脑血栓形成与患者血液微量元素及血液流变学间存在较明显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对临床脑血栓患者的辅助诊断和治疗评价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邱洁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4):3380-3381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参数和血液动力学的变化特点。方法:用普利生LYB-N6A型全自动血粘度仪和无创伤心血管参数测量仪对120例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150例正常妊娠妇女及10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血流变学和血液动力学指标检测。结果:3组间有不同的血液流变学和血液动力学。正常妊娠组和正常对照组间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平均动脉压(MAP)、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心搏量(SV)、心搏指数(SI)及血管顺应性(AC)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妊娠高血压组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平均动脉压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正常妊娠组(P<0.05),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心搏量、心搏指数及血管顺应性则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正常妊娠组(P<0.05)。结论:监测孕妇血液流变学和血液动力学多项指标,有助于预测妊娠高血征疾病的发生、发展和严重程度,对妊娠高血压的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前临床上检测的血液流变学,一般分为三类:一为宏观的血液流变学,主要是检查全血粘度;二为细胞水平的血液流变学,主要是检查红细胞变形性、红细胞电泳等;三为分子水平的血液流变学,主要是检查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含量。上述三类血液流变学相互关联,而非截然分开。其中全血粘度增高对中风的发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还直接影响红细胞的变形性。血液粘度增高时,血液的流动速度减慢,容易诱发血栓形成,阻塞血管,引起脑血栓、心肌梗塞等严重疾病。  相似文献   

19.
血液流变学测定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疾病的诊断、判断疗效和预后及进行早期防治,特别对心肌梗塞、高血压、缺血性疾病的高凝状态尤为实用。目前国内外对矽肺病人的血液流变学研究资料不多,在老年矽肺病例中多为并发心梗、脑血栓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20.
葛根素注射液是一种单成分扩血管促微循环的药物,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视网膜血管闭塞以及突发性耳聋等疾病的治疗,并取得满意疗效。有关该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应用尚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采用葛根素静脉滴注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观察其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现将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