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利用鼠单克隆体7E12H12,对人食管和贲门正常粘膜上皮,癌前病变和癌组织的P40上皮特异性蛋白表达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食管和贲门上皮P40蛋白的表达和分布明显不同。贲门柱状上皮P40蛋白的免疫反应强度和发生率明显高于鳞状上皮(相差8倍)。食管固有腺上皮细胞也出现较强的P40蛋白免疫反应性。在贲门组织中,P40蛋白免疫反应62%发生在细胞浆;21%发生在细胞核;17%同时发生在胞浆和胞核。而在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贲门癌变的分子生物学发生基础,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取自食管癌高发区河南林州市的37例贲门癌前病变组织P16和Rb肿瘤抑制基因蛋白的表达,并对二者的免疫组化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贲门上皮各级病变组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细胞核P16和Rb蛋白免疫阳性反应。且随着贲门上皮病变的加重,P16蛋白免疫阳性率呈下降趋势,而Rb蛋白免疫阳性率呈升高趋势,两者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提示:P16和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贲门癌变的分子生物学发生基础,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取自食管癌高发区河南林州市的37例贲门癌前病变组织P16和Rb肿瘤抑制基因蛋白的表达,并对二者的免疫组化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贲门上皮各级病变组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细胞核P16和Rb蛋白免疫阳性反应。且随着贲门上皮病变的加重,P16蛋白免疫阳性率呈下降趋势,而Rb蛋白免疫阳性率呈升高趋势,两者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P<0.05)。提示:P16和Rb蛋白的变化可能是贲门癌变早期的重要分子学改变。  相似文献   

4.
食管癌前病变组织Rb和P16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人食管正常上皮和癌前病变组织中肿瘤抑制基因Rb和P16蛋白表达。结果:在25例食管粘膜活检组织中,共发现8例食管正常上皮、13例基底细胞增生和4例间变。在正常组织未见Rb和P16免疫阳性反应,而基底细胞增生中Rb和P16的免疫阳性反应率分别为16%和9%,间变均为33%。提示:食管癌变的早期阶段已发生Rb和P16蛋白表达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同一个体食管贲门双源癌组织P21WAF1蛋白变化特征及其意义。方法:采用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卵白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ABC)法,分析15例双源癌患者(同时发生食管鳞癌和贲门腺癌)P21WAF1蛋白的表达状况。结果:15例食管贲门双源癌患者食管鳞癌和贲门腺癌组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P21WAF1蛋白的阳性表达,食管鳞癌组织中阳性率为47%(7/15),贲门腺癌组织中阳性率为47%(6/15),免疫反应类型主要为弥漫型和镶嵌型。15例食管贲门双源癌患者食管鳞癌和贲门腺癌组织中P21WAF1蛋白一致性改变率为87%(13/15)。结论:食管贲门双源癌组织存在较高的P21WAF1蛋白表达一致性改变,提示河南食管癌高发区食管/贲门癌可能具有相似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6.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人食管正常上皮和癌前病变组织中肿瘤抑制基因Rb和P16蛋白表达。结果:在25例食管粘膜活检组织中,共发现8例食管正常上皮、13例基底细胞增生和4例间变。在正常组织未见Rb和P16免疫阳性反应,而基底细胞增生中Rb和P16的免疫阳性反应率分别为16%和9%,间变均为33%。提示:食管癌变的早期阶段已发生Rb和P16蛋白表达变化。  相似文献   

7.
食管贲门双源癌组织中Rb 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双源癌组织中Rb蛋白表达的变化特征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和组织病理学方法,分析河南食管癌高发区林州市30例食管贲门双源癌患者Rb蛋白的表达状况.结果:在30例双源癌患者中,食管鳞癌和贲门腺癌组织中Rb阳性率分别为46.7%(14/30)和40%(12/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72,P>o.05).食管和贲门癌组织Rb一致阳性率为36.7%(26/30),一致阴性率为50%(15/30),食管鳞癌和贲门腺癌组织中Rb的表达相关(P<0.05).结论:该地区食管癌和贲门癌存在较高的Rb一致性变化,提示二者可能具有相似的发病因素和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食管、胃贲门上皮细胞重度增生,是一种重要的癌前病变状态,采用六味地黄丸,对食管、胃贲门癌前病变重度增生进行治疗,对其进行干扰、阻断、促其逆转,以达到防癌之目的,称之为癌前病变Ⅱ级预防。方法:本组治疗组214例,对照组128例,各服药二年、治疗组变率为1.4%,对照组为6.7%,结果差异显著。结果:但食管、胃贲门癌前病变Ⅱ级预防是以细胞学动态变化作为疗效观察依据的,为此重增的检出率与准确率的高低,不仅只是一个漏诊及误诊问题,更是关系到整体工作是否可行、研究结论是否可信的问题。结论:为了进一步减少假阳性、假阴性及漏诊、误诊率,提高检出率及准确性,首先采用了以“三上三下”拉网法为中心,以细胞学诊断涂、固、染、阅规范化操作规程为重点的一整套质量控制法。使重增的检出率达16.7%,高于国内同种标准检出率的报道,并注意了严格重增诊断标准,作好鉴别诊断,提高了检查质量,保证了本题细胞学数据的可信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增生细胞核抗原(PCNA),Ki-67和溴脱氧尿啶嘧核苷(BudR)标记的S期细胞的三种生物学指标,测定人食管和贲门粘膜活检上皮正常和不同程度的癌前病变细胞增生状况。食管粘膜上皮从正常到基底细胞增生,上述指标变化幅度不大,但从基底细胞增生到间变时,PCNA和Ki-67阳性细胞数明显升高。贲门随上皮病变的加重,PCNA和Ki-67阳性细胞逐渐升高。在同一类病变,PCNA和Ki-67阳性细胞数几乎是BudR的2倍。结果提示三种指标均与食管和贲门上皮病变进展程度有关,能比较客观地评价其细胞增生动力学状况。PCNA可能是一种简便易行,特别适宜研究大范围人群细胞增生状况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0.
选取35例食管癌手术切除标本,多点取材,使每例中至少含有单纯增生、不典型增生粘膜上皮和癌组织,建立一个食管癌发生的多阶段模型。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了P53基因蛋白产物在这一过程中的变化,并用PCR技术检测了35例标本中不同病变人乳头状瘤病毒16、18和35型DNA的存在状态。结果显示,60%(21/35)的病例存在有P53基因蛋白产物的高表达。凡癌组织表达阳性的病例,其对应的单纯增生,不典型增生粘膜上皮也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在P53表达阴性的14例标本中,8例癌旁粘膜上皮显示有HPV感染的组织学特征,而P53蛋白高表达的21例标本中仅有4例。但用PCR方法35例中均未检测到HPV16/18/35DNA的存在。结果表明:P53基因蛋白产物的高表达在食管癌的发生中是一个早期生物学标志。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食管和贲门癌变的分子生物学发生基础,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测定人食管和贲门正常上皮和癌前病变组织的癌基因蛋白c-erbB2,c-myc和cyclinD1的表达状况。研究对象来自食管癌高发区河南辉县。结果:在食管,未观察到c-erbB2的阳性表达(0/54);而c-myc和cyclinD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6/24)和82%(94/115)。贲门上皮c-erbB2和c-myc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16/26)和78%(31/40),均明显高于食管组织的表达。贲门组织cyclinD1的阳性表达率为78%(31/40),但是,随着贲门上皮病变加重,cyclinD1的阳性表达率呈现下降趋势。提示同一地区食管和贲门癌前病变发生存在不同的分子学改变;食管和贲门癌变的不同阶段可能由多种癌基因参与作用;c-erbB2可能是贲门癌变的重要分子学变化。  相似文献   

12.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2012,125(22):3981-3984
Background  Gastroesophageal junction adenocarcinomas include adenocarcinomas of the distal esophagus (DE) and gastric cardia (GC). It is controversial whether these tumors are the same entity and whether they have the same survival rates. Patients with DE and GC adenocarcinomas have a similar survival rate in the US; however, data are lacking in Asian countries. Therefore, we conducted a retrospective study to understand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tumor location in the survival of Asian patients.
Methods  A total of 209 patients with pathologically confirmed DE and GC adenocarcinomas, from 2005 to 2007,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We identified patients with adenocarcinomas of the DE (DE group, n=91) and GC (GC group) (n=118). We performed an unadjusted survival analysis using the Kaplan-Meier method, and used a Cox proportional hazards regression model to adjust for potential confounding covariates.
Results  We foun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overall survival of the DE and GC groups. The 3-year survival rates were 44.8% and 53.0%, respectively, and the 5-year survival rates were 27.9% and 30.2%, respectively (P=0.162). We foun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early staging, advanced staging, different T staging, and different N staging, between the groups. Both advanced post-operative N staging and advanced AJCC staging had a significant adverse effect on survival.
Conclusions  Patients with DE and GC adenocarcinomas have similar survival rates in the Asian population. Both post-operative N staging and AJCC staging are prognostic factors.
  相似文献   

13.
采用卵白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ABC)法,检测食管癌高发区居民食管癌变过程中肿瘤抑制基因WAF1和P53的变化。结果:在食管正常上皮和各级不同病变组织中,均可见WAF1和P53在细胞核内的表达,随病变进展到间变和鳞癌,WAF1免疫阳性率逐渐降低。从正常到基底细胞增生,WAF1免疫阳性细胞数轻度升高,但到间变和鳞癌阶段,WAF1免疫阳性细胞数未见进一步升高。在正常上皮和基底细胞增生阶段,WAF1免疫阳性细胞数少于P53免疫阳性细胞,在间变和癌阶段更低。WAF1免疫阳性细胞主要位于基底细胞第3、4层,比P53免疫阳性细胞高2~4个细胞层。提示:间变时低水平的WAF1可能与P53功能丧失有关。在间变和癌时WAF1低表达的机理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采用PCRDNA序列分析方法,对来自河南林州市36例贲门癌组织进行肿瘤抑制基因P53第4到9外显子突变分析。结果:36例贲门癌组织中3例发生P53基因突变(8%,3/36);突变分别发生在第5,6和8外显子上。对3例已知有P53基因突变的癌组织大体标本,分别在4个不同部位(12点、6点、9点和3点钟处)进行取材,进一步进行P53突变结果分析,发现3例中第1例4个位点均发生P53基因突变,且突变部位相同,第2例只有3个位点出现一致性改变,第3例仅在一个位点发现P53基因突变,而其他3个部位未检测出P53基因突变。提示:尽管这一地区食管癌和贲门癌发病率均较高,但两者发病的分子学基础及机理可能存在不同的途径。同一肿瘤不同部位P53基因突变情况不一致,贲门癌变可能还有其它癌基因或肿瘤抑制基因参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扩展食管、贲门癌切除食管胃重建术的范围。方法 对胃溃疡胃大部分切除术后 9年又患胸中段食管鳞癌行根治性切除经食管床作横结肠胃食管颈部吻合术 1例 ;贲门癌侵犯食管下段行食管次全切除、全胃切除经食管床作横结肠空肠食管颈部吻合术 1例 ;另外 3例均因贲门癌行全胃切除 ,横结肠十二指肠食管弓下吻合术。本组 5例均切断中结肠动脉采用左结肠动脉升支供血的横结肠行顺蠕动向吻合。结果 其中 1例结肠胃食管颈部吻合术的病人 ,术后第 9日发现颈部吻合口瘘 ,术后第 2 3天痊愈出院。其余 4例病人均顺利出院。结论 横结肠有丰富的血供及足够的长度可移植至任何高度与食管吻合且愈合满意。  相似文献   

16.
18例食管、贲门癌术后胸胃排空障碍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总结食管、贲门癌术后,胸胃排空障碍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527例食管癌、贲门癌手术患者,其中18例术后发生胸胃排空障碍,分析发生胸胃排空障碍的原因和处理方法.结果 18例患者中,12例系功能性胸胃排空障碍,经保守治疗后好转;6例机械性胸胃排空障碍,其中2例经保守治疗后好转,4例经再次开胸手术治疗后好转.结论 胸胃排空障碍是食管癌、贲门癌患者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包括功能性和机械性两种,功能性胸胃排空障碍和部分机械性胸胃排空障碍用保守治疗可以好转,多数机械性胸胃排空障碍需再次行开胸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河南省食管癌高发区林州市居民贲门癌原发病灶和淋巴结转移病灶肿瘤抑制基因P53和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在37例贲门腺癌中,18例原发病灶和转移病灶配对组织中一致性P53免疫阳性反应的发生率为67%(12/18);定量分析表明,原发病灶中P53蛋白聚集阳性细胞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病灶中P53的表达;P53免疫阳性的贲门腺癌淋巴结转移率(78%)明显高于P53免疫阴性的贲门腺癌淋巴结转移率(29%,P<0.05)。37例贲门癌组织中,nm23免疫阴性者为24例,占65%,nm23阴性者淋巴结转移率(75%)明显高于nm23表达阳性者淋巴结转移率(31%,P<0.05)。在10例贲门癌淋巴结转移组织中,淋巴结周边部转移病灶P53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中心部。提示:P53和nm23在贲门癌转移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河南贲门癌高、低发区人群贲门粘膜组织活检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贲门癌高、低发区1975例无症状居民普查,进一步了解贲门上皮病变的特征及其与性别、年龄的关系,加深对贲门癌变多阶段演进的形态学变化特征的了解。方法:对食管癌高发区1006无症状居民,低发区208无症状居民进行纷纷内镜检查、粘膜活检和组织病理检查。结果:高发区1006例活检标本中,共发现9例早期贲门腺癌患者(GCA,0.9%),33例间变患者(DYS,3.3%),102例慢性萎缩性贲门炎患者(CAG,10.1%)和269例慢性浅表性贲门炎患者(CSG,26.7%),以及593例正常贲门上皮(NOR,58.9%)。9例早期GCA均发生在男性,间变患者男性明显高于女性;低发区:208例普查对象中,未发现早期GCA,但发现2例DYS(1.0%),7例CAG(3.4%),118例CSG(56.7%)和81例正常贲门上皮(38.9%)。男性CAG较女性常见,2例DYS中,男女各1例。结论:贲门癌高发区居民GCA、DYS、CAG的发现率明显高于低发区,进一步证实贲门癌的地域性分布特征,提示DYS和CAG是贲门癌重要的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