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评价压力囊泡指示器指导硬膜外穿刺的效果.方法 试验Ⅰ:拟行硬膜外穿刺的患者32例,常规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穿刺针针尾连接压力传感器,测定硬膜外间隙压力.试验Ⅱ:拟行硬膜外穿刺的患者70例,应用压力囊泡指示器指导硬膜外穿刺.囊泡瘪掉后暂停穿刺,依据传统临床指征判断穿刺针是否到达硬膜外腔.记录压力囊泡指示器指导硬膜外穿刺成功情况.结果 硬膜外间隙压力为(10±4)cm H2O;完成压力囊泡指示器指导硬膜外穿刺患者70例,均符合操作要求,并经临床证实穿刺成功,成功率100%.结论 压力囊泡指示器可辅助硬膜外穿刺,准确判断穿刺针尖到达硬膜外间隙,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硬膜外麻醉术后较长时间的运动阻滞常导致病人焦虑和排尿困难,且由于病人不能活动而给护理工作带来较大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希望通过采用能促进硬膜外麻醉消退的治疗措施来逆转或拮抗运动阻滞。笔者经硬膜外导管向硬膜外腔注入生理盐水,观察硬膜外腔盐水冲洗是否可逆转或消除硬膜外麻醉术后的运动阻滞。硬膜外麻醉术后较长时间的运动阻滞常导致病人焦虑和排尿困难,且由于病人不能活动而给护理工作带来较大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希望通过采用能促进硬膜外麻醉消退的治疗措施来逆转或拮抗运动阻滞。笔者经硬膜外导管向硬膜外腔注入生理盐水,观察硬膜外腔盐水冲洗是否可逆转或消除硬膜外麻醉术后的运动阻滞。  相似文献   

3.
动物实验和尸检发现反复硬膜外阻滞后,硬膜外间隙常呈炎性反应。作者应用高精度纤维内窥镜对18例行硬膜外阻滞病人的硬膜外间隙进行观察。此18例病人25~75岁,凝血试验及血小板计数均无异常,分为对照组(n=10),为择期胸部、腹部或下肢手术,且均系第一次作硬膜外阻滞的病人;硬膜外组(n=8)均为多次硬膜外注药作镇痛治疗的病人。硬膜外组的病人  相似文献   

4.
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中硬膜外丁卡因给药方式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拟通过观察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时硬膜外应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推注丁卡因与间断硬膜外注射相同剂量的丁卡因对循环的影响,旨在探讨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时硬膜外丁卡因的合适用法。  相似文献   

5.
脊椎-硬膜外联合阻滞(CSEA)因腰麻效果确切,且硬膜外置管不仅可在腰麻效果减弱时加深麻醉,还可进行术后镇痛,而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剖宫产术.但足月孕妇因增大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硬膜外血管丛呈代偿性怒张状态,在置入硬膜外导管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不适或对硬膜外血管造成损伤[1].研究表明,硬膜外预充生理盐水可降低硬膜外置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2].而硬膜外预充生理盐水预防硬膜外置管相关并发症时对CSEA患者腰麻效果的影响存在争议.研究表明,硬膜外预充生理盐水可提高剖宫产术患者CSEA时的感觉阻滞平面[3-4].而另有相反的观点表明,硬膜外预充生理盐水对剖宫产术患者CSEA时腰麻效果无影响[5].本研究拟评价硬膜外预充生理盐水预防硬膜外置管相关并发症时对CSEA剖宫产术患者腰麻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硬膜外预充生理盐水对置管诱发剖宫产术患者硬膜外血管损伤的影响.方法 单胎足月妊娠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患者15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27~33岁,体重66~75 kg.随机分为3组(n=50),Ⅰ组直接置入硬膜外导管,Ⅱ组和Ⅲ组在硬膜外置管前通过硬膜外针注射0.9%生理盐水或含肾上腺素(1:200 000)的生理盐水5 ml,注射完后保持注射器压缩针栓20 s,使液体充分扩散.记录置入硬膜外导管时硬膜外穿刺针针尾见淡红色血水、硬膜外导管回抽见淡红色血水、硬膜外导管置入血管(从导管回抽出新鲜血液)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Ⅰ组比较,Ⅱ组和Ⅲ组硬膜外穿刺针针尾见淡红色血水的发生率、硬膜外导管回抽见淡红色血水的发生率和硬膜外导管置入血管的发生率均明显降低(P<0.01);Ⅱ组和Ⅲ组间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预充生理盐水5 ml可有效预防置管诱发剖宫产术患者硬膜外血管的损伤.1∶200 000肾上腺素并不能进一步预防置管诱发的硬膜外血管损伤.  相似文献   

7.
抗凝病人硬膜外麻醉——三年临床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抗凝病人硬膜外麻醉的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3-2006年107例关节置换或血管成形手术病例。关节置换病人术前12 h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血管成形病人在术中应用肝素抗凝。总共50例病人接受硬膜外麻醉,20例病人接受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29例病人接受全麻。结果所有病人均没有发生与硬膜外血肿有关的并发症。发生其它并发症的有10例,其中2例(3.45%)发生在硬膜外组,5例(25%)发生在全麻联合硬膜外组,3例(10.34%)发生在全麻组。结论硬膜外麻醉不是抗凝病人的绝对禁忌。掌握好硬膜外穿刺置管的时机,可以避免发生硬膜外血肿的风险。硬膜外麻醉在多方面优于全麻。  相似文献   

8.
硬膜外隙是一个潜在的间隙,含有丰富的血管、脂肪及淋巴组织,而并非是一个空腔。后间隙是硬膜外阻滞时注入药物的部位,其内血管分布少,利于做硬膜外穿刺。对麻醉医师来说,硬膜外穿刺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不仅广泛应用于硬膜外麻醉、硬膜外镇痛,而且在全身麻醉中也可复合应用。成功的穿刺及确定导管是否进入硬膜外隙十分重要。目前还没有很客观准确的标准来确定硬膜外隙,常用的方法为阻力消失(落空感)和负压出现(悬滴法),但这  相似文献   

9.
硬膜外导管在硬膜外腔打结造成拔管困难极为罕见,本文报告一例硬膜外麻醉拔管时发现导管在硬膜外腔打结。病历摘要陈某,女,45岁,因右乳房肿块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肿块切除术。体检一般情况佳,脊柱无畸型,于左侧卧位下经胸3~4椎间隙穿刺  相似文献   

10.
硬膜外腔注药后压力与麻醉阻滞范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硬膜外麻醉时药物剂量、浓度及穿透性、注药速度、患者年龄、注药时体位、穿刺部位、硬膜外腔有效容积以及妊娠、全身情况等诸多因素都影响药液在硬膜外腔扩散。硬膜外腔注入局麻药后可引起硬膜外腔压力的改变,它亦影响药液在硬膜外腔的物理扩散。本文就硬膜外腔注入一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钢丝加强聚脲胺酯与聚氯乙烯硬膜外导管对硬膜外腔出血发生率的影响. 方法 150例拟行连续硬膜外或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聚氯乙烯硬膜外导管组(A组,n=75)和钢丝加强聚脲胺酯硬膜外导管组(B组,n=75),以阻力消失作为判断硬膜外针到达硬膜外腔的标志,记录放置硬膜外导管遇到阻力和同抽出血情况.追踪术后1周有无硬膜外血肿发生. 结果两组间性别、年龄、体重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组和B组未遇到明显阻力分别为42.7%和78.6%,遇到轻微阻力分别为48.0%和16.0%;遇到阻力较大,放入导管困难分别为9.3%和5.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无回血为82.6%,有不连续回血率为10.7%,有连续回血率为6.7%;B组无回血率为1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均无硬膜外血肿压迫症状的并发症.结论 聚氯乙烯硬膜外导管损伤硬膜外血管引起出血为常见并发症,采用钢丝加强聚脲胺酯硬膜外导管可显著减少硬膜外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硬膜外穿刺技术是麻醉与镇痛的重要手段,而临床上硬膜外穿刺置管仍普遍采用盲探性操作方法,依靠主观经验评判.即使采用硬膜外穿刺置管定位的辅助方法如超声、硬膜外造影等,临床实用性也较差[1-6].本研究拟评价硬膜外穿刺过程中压力波形联合回流液相指导各节段硬膜外定位的效果,为建立可靠、易行的辅助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行椎板切除减压或椎间盘切除术后,仍存留下肢顽固性疼痛不适症状。这些不适的症状有可能由术后获得性椎管狭窄,相邻节段退变,椎间盘复发,腰椎滑脱以及硬膜外瘢痕等原因引起。其中,硬膜外瘢痕(神经根粘连、硬膜外纤维化)可能占20%~36%。有学者研究怎样减少硬膜外瘢痕的材料或方法,也有学者致力于术后硬膜外瘢痕的治疗。本文就硬膜外瘢痕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腰椎间盘摘除术硬膜外麻醉并发硬膜外血肿2例李学锋,黄立诚腰椎间盘摘除术应用硬膜外麻醉引起置管处硬膜外血肿使神经受压的情况十分少见,我院已开展硬膜外麻醉下腰间盘摘除术20余年,发现置管处硬膜外血肿致神经受压2例,现报告如下。例1,女性,50岁。因腰痛4...  相似文献   

15.
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 138例改良式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 ,分别采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和硬膜外麻醉。结果 :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无严重不良反应 ,且麻醉诱导时间及手术时间明显短于硬膜外麻醉。结论 :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操作简易 ,用药量少 ,起效快 ,效果好 ,不良反应少 ,医疗费用低 ,适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持续硬膜外阻滞的实验研究提供稳定可靠的动物模型。方法以家兔为研究对象,自制硬膜外导管,常规硬膜外穿刺法穿刺置管,用特殊措施固定、保护导管,硬膜外造影鉴别模型成功否和药液分布范围,治疗期特殊管理保障导管安全及防止硬膜外腔感染。结果硬膜外穿刺成功率90%,导管持续置入不影响家兔存活,硬膜外腔感染发生率为6.7%。结论本研究证实了模型的可行性,此模型损伤小、成功率高、稳定性好,排除了一些前人方法不能避免的实验混杂因素。  相似文献   

17.
硬膜外有一潜在的间隙,而非真正的“腔”。深呼吸时更易置入硬膜外导管而咳嗽时硬膜外压力则可增高,因此,推测深呼吸时可能硬膜外结构改变。近年来已有可绕曲的硬膜外纤维内镜问世,并配有电视录像装置。为了观察深呼吸硬膜外间隙结构的变化,作者选择20例胸段硬膜外麻醉下行腹部手术病人进行观察。该20例无硬膜外穿刺史、非孕妇、也无神经疾病或脊柱异常。这组病人平均(63±11)岁,身高(159±7)cm,体重(57±9)kg。术前肌注阿托品和羟嗪,均右侧卧位,用17号Tuohy针于T_(7-10)任选一椎间隙侧入法穿刺,按阻力消失确定进入硬膜外间隙无误后,将直径0.7mm的  相似文献   

18.
硬膜外连续恒速注药镇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术后硬膜外镇痛在国内应用曰益广泛,硬膜外单次反复注药镇痛,药物浓度易于波动,不利于术后安全管理。目前以硬膜外连续恒速注药镇痛(EOA)和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为主。本文对80例腹部及下肢手术硬膜外麻醉病人,术后施行EOA镇痛治疗,获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联合硬膜外镇痛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单胎足月产程进入活跃期的初产妇6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对照组不实施分娩镇痛;硬膜外组行硬膜外分娩镇痛;联合组行TENS联合硬膜外镇痛,TENS选择合谷、三阴交两穴。记录产妇镇痛前即刻、镇痛后1、2h和宫口开全时的VAS疼痛评分、血清β-内啡肽浓度,以及产程、活跃期每小时局麻药用量等。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镇痛后硬膜外组和联合组VAS评分明显降低(P0.01),而硬膜外组和联合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组活跃期与硬膜外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每小时局麻药用量较硬膜外组明显减少(P0.05)。硬膜外组第二产程较联合组和对照组明显延长(P0.01)。镇痛后1h和2h联合组β-内啡肽浓度明显升高(P0.05),且明显高于硬膜外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 TENS联合硬膜外分娩镇痛能减少硬膜外局麻药用量,缩短第二产程,提高分娩镇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背景 硬膜外阻滞作为临床常用麻醉技术,是麻醉与镇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硬膜外穿刺置管仍普遍采用盲探性操作方法,麻醉效果及并发症仅靠注药后显示及主观经验评判,限制了硬膜外穿刺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目的 寻求建立可视微创、安全有效、先进可控的硬膜外阻滞新方法.内容 综述硬膜外间隙辅助定位方法.趋向 近年来,虽然辅助硬膜外隙穿刺置管定位的设备与技术不断更新,但大多因设备复杂或费用昂贵等原因临床实用性不强,简单、易行、客观的硬膜外腔监测技术是麻醉同道共同寻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