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 2 0 0 2年 3月 11日首次实施胰肾Ⅰ期联合移植 ,患者男性 ,年龄 5 3岁 ,糖尿病史 6年 ,尿毒症史 3年 ,术前行血液透析疗法 2年 ,采用全胰十二指肠肾脏的移植方式 ,胰液的外分泌予以保留并经膀胱作为胰液的引流途径。术后短期内胰肾发挥了正常的生理功能 ,停用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 ,现就术后并发症的观察进行总结。1 排斥反应的观察和护理1.1 肾排斥反应观察 主要监测血清肌酐值的变化和每小时尿量 ,监测每小时尿量的变化是观察移植肾是否存活的关键 ,每小时尿量必须多于 10 0ml~ 2 0 0ml,同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证及早期自觉症状 ,…  相似文献   

2.
改良胰肾联合移植术后MR检查的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在胰肾联合移植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5例改良胰肾联合移植术后患者均用MR SE序列,磁共振胆管成像(MR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和磁共振尿路成像(MR urography,MRU),动态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增强三维快速扰相梯度顺波磁共振血管成像(3D fast spoiled gradient recalled MRA,3D FSPGR MRA)和三维相位对比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 PC MRA)检查 分析各序列图像特点,并计算胰腺与腰大肌信号比(PPR)和胰腺实质强化平均在百分比(MPPE)。结果 5例中有2例移植体形态及信号完全正常,其中1例并发脾动脉末端动脉瘤。术后并发肾脏迟发性超急性排斥反应,胰腺急性排斥反应和胰腺慢性排斥反应各1例。肾脏迟发性超急性排斥反应MRI表现为皮髓质界线(CMD)消失,MRU未见肾集合系统及输尿管扩张,MRA见肾血管仅限于肾窦内。胰腺急性排斥反应MRI表现为胰腺增大,信号不均匀,MRA见胰腺血管吻合口通畅,PPR及MPPE分别为6.2和160%。胰腺慢性排斥反应MRI表现为胰腺体积缩小,实质信号尚均匀,MRCP示胰管扩张,MRA见胰腺血管稍细,PPR及MPPE分别为4.9和160%。结论 正确完善的MR扫描方法可客观反映移植体的形态及功能,是移植术后监测移植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胰肾联合移植术后多层螺旋CT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应用多层螺旋CT(MSCT)及其后处理技术评价胰肾联合移植术后移植物的影像学表现及并发症的征象。资料与方法 14例行胰肾联合移植术的患者作16次MSCT检查。采用GE Lightspeed 16螺旋CT扫描仪,行平扫及增强扫描,然后将所有图像传入GE AW4.0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技术(VR)进行后处理。结果 14例移植胰腺中,MSCT显示12例胰腺实质正常,CTA显示胰腺血管无狭窄及栓塞等异常;1例移植胰腺右侧髂外动脉近起始部至股动脉处血栓形成,胰腺体积小、密度低,未见明显强化,术后病检示胰腺内脾动脉血栓形成,胰腺缺血坏死及胰腺急性排斥反应;1例胰腺包膜下积液。14例移植肾显示11例肾实质正常,1例动脉期肾皮髓质分界欠清晰,提示为轻度急性排斥反应,后亦经肾穿刺所证实;1例MIP显示2处移植肾动脉狭窄;另1例显示移植肾静脉瘤形成。7例患者中MSCT均可见胰周、肾周少量积液。结论 MSCT以及后处理技术能对胰肾联合移植术后移植胰腺和肾脏形态及基本功能状态作出评估。  相似文献   

4.
应用现代免疫抑制剂减少胰—肾联合移植外科并发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提高胰-肾联合移植的治疗效果。 方法:对1 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合并尿毒症患者施行膀胱引流式尸体胰十二指肠-肾一期联合移植术。术后采用包括抗淋巴细胞诱导的四联序贯免疫抑制方案,维持免疫抑制采用包括环孢素,强的松和骁悉的三联方案。 结果:术后第4 天,移植肾和胰腺功能恢复良好,转为胰岛素非依赖,血肌酐、尿素氮及空腹血糖降至正常。未发生外科并发症。 结论:胰十二指肠-肾一期联合移植术是治疗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合并尿毒症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2型糖尿病(T2DM)合并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行同期胰肾联合移植(SPKT)或尸体肾移植(DDKT)后的移植肾及患者生存情况,并分析SPKT术后影响患者存活的危险因素。方法 获取美国器官资源共享网络(UNOS)数据库中2003年1月27日-2021年1月1日接受肾脏移植患者的临床及预后资料。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最终纳入50 230例,其中DDKT组48 669例,SPKT组1561例。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两组受者的移植肾及患者存活情况,并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均衡组间混杂因素。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SPKT术后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与DDKT组比较,SPKT组受者的中位年龄小(P<0.001)、男性占比高(P<0.001)、BMI低(P<0.001)、透析时间和移植等待时间短(P<0.001)、私人医保占比高(P<0.001)、既往移植占比低(P<0.001)、糖尿病确诊年龄低(P<0.001)、外周血管病史少(P=0.033);与DDKT组比较,SPKT组供者的中位年龄小(P<0.001)、...  相似文献   

6.
我院对1例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成功实施了同种异体双肺移植手术,术后出现出血、肺水肿、高钠血症、呼吸机依赖、感染等多并发症,术后73d死于突发大咯血。现将该例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做一回顾性探讨。  相似文献   

7.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治疗胰头和壶腹周围良、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1],消化道重建后吻合口瘘是常见严重并发症,胰瘘是该手术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发生率约20%[2]。一旦发生胰瘘可继发一系列相关并发症,如大出血和腹腔感染等,是造成患者手术死亡的主要原因。如何降低手术并发症及手术死亡率,我们除关注手术方式外,同样注重术后引流。  相似文献   

8.
一、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46岁,初教-6飞行教员,飞行时间5200 h.因发现颈部肿物3年于2004年7月入院.患者于2001年7月无意中发现颈部有一肿物,位于左侧甲状软骨板前,无红肿、压痛、瘘道、瘘管及溢脓;不伴发热、咳嗽、咳痰、声音嘶哑及进行性吞咽困难等.未治疗,肿物缓慢增大,体重无明显变化,无其他不适,为明确诊断及治疗来解放军第四五六医院.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60岁。1周前体检时,MRI发现左肾下极占位,考虑肾癌可能大。体检无异常。实验室检查无异常。  相似文献   

10.
本详细阐述了经皮肾取石术前准备和有关禁忌证的处理,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以及经皮肾取石的主要适应证。  相似文献   

11.
作者报道了36例青少年肾血管性高血压的PTA治疗。男性16例,女性20例,年龄4~15岁(平均9±3岁)。检查包括肾闪烁法、Captoril试验、尿路造影和肾超声波图。30例为纤维发育不良,6例为神经纤维瘤病。使用1、4或5F辫尾和眼镜蛇导管行主动脉造影、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和超选择造影。静脉注射20~40ml东莨菪碱使肠道低张,采用全麻。选择性肾血管造影后,把亲水导丝进到紧末梢血管。用4.5F、球囊直径(3~7mm)适于患者的同轴导管代  相似文献   

12.
采用随访卡、定期复查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胸片等了解病人埋植起搏器、电极导管位置、起搏器工作参数。外地病人采用信访,随访200例次埋植VVI型起搏器患者3~140个月,发现安置永久性起搏器者远期出现各种并发症116例次(58%)。其中,各种心律失常58例次(29%);起搏器电源提前耗尽19例次(9.5%);皮囊破溃及感染9例(4.5%);起搏器综合征6例(3%);猝死4例(2%);三尖瓣关闭不全27例(13.5%);导线断裂及断裂导线脱入右心室3例(1.5%);电极假脱位3例(1.5%)。安置心脏起搏器后虽可纠正缓慢心律失常,但仍需要加强病因治疗,加强长期随访,指导用药,纠正并发症,以减少猝死发生。  相似文献   

13.
14.
15.
本文通过分析美国匹兹堡肝移植中心60例腹部联合器官采集及国内1例肝肾联合器官采集资料,发现国外供采集中存在一定失败率,这包括血管损伤、肝脏撕裂伤及供肝脂肪变性等,作者总结供体采集要点,提出肝移植供体采集中,充分肝素化、原位灌注加局部降温以及标准化脏器采集步骤为供体采集要点.  相似文献   

16.
胡伦科 《临床放射学杂志》2007,26(11):1168-1168
患者 男,38岁。右侧腰痛1年,加重1天。体检:右侧腰部略见隆起,肾区明显叩痛。 腹部平片示:右肾区内“鹿角形”高密度影,边缘光滑锐利。拟诊右肾结石。静脉肾盂造影示:右侧肾脏未显影(图1)。CT平扫:右肾多发结石并重度肾积水,肾周炎性渗出改变,局部脓肿形成。右肾逆行造影示:右侧肾盂、肾盏明显扩张,肾盏边缘模糊、毛糙,右肾下极见细条带状影,粗细不均,并见对比剂外溢,继续注入对比剂约20ml,见升结肠显影,其肠袋显示清晰(图2)。X线拟诊:(右)肾一结肠瘘。  相似文献   

17.
病例资料 患儿,男,4岁,溺水被人救起时意识完全丧失,心跳呼吸停止.急送附近医院经清理呼吸道、心肺复苏术后8min恢复心跳和浅慢呼吸,给予吸氧、呼吸兴奋剂、降颅压、改善循环等处理后有咳嗽反射,呼吸心跳逐渐平稳,但呈浅昏迷状态.于第3天转送我院.入院查体:体温36.8℃,呼吸30次/分,浅昏迷,心、肺、腹无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1963年一次事故中造成4例钋-210体内污染的临床观察及15年后的随访结果。由呼吸道进入4例体内的钋-2l0量分别为1.33μCi、0.94μCi、0.20μCi厦0.15μCi。事故后对4例进行了详细检查及用二巯基丙垸磺酸钠治疗, 除3侧有一过性的束臂试验阳性改变外, 未见其他与钋-2l0有关的异常。15年后4例再次住院检查, 亦未见明显的异常改变。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