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尼泊尔地震发生后,中国政府及时做出出征尼泊尔紧急医学救援的指令,以国家(四川)紧急医学救援队移动医院为基础,迅速组建首支政府医疗队,第一时间驰援尼泊尔。笔者回顾了中国政府医疗队在尼泊尔救援期间的医疗实践,针对此次救援行动提出一些思考及观点,以期为今后政府医疗队的建设及救援行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中国政府应急医疗队2013年11月赴菲律宾"海燕"台风灾区医学救援的经验和不足。方法分析中国政府应急医疗队援菲医学救援行动,对援菲实践和经验进行评估。结果医疗队10天内累计接诊1 831人,门诊和急诊达2 144人次;同时根据灾后风险快速评估,重点针对虫媒传染病、消化道疾病、医院感染等主要疾病风险采取环境清理、消毒杀虫、饮用水消毒净化和医院感染控制等卫生防疫措施。本次援救虽取得圆满成功,但也暴露出保障人员匮乏、应急保障专业化程度偏低、远距离投送能力薄弱和缺少统一的国家灾害医学救援信息系统等问题。结论完善的组织管理、高素质的医疗队员、因地制宜制定工作方案、后勤保障物资准备充足以及信息传输渠道通畅是救援行动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建议在国家层面组建几支具有国际救援能力的医学救援常备队伍。  相似文献   

3.
<正>2015年4月25日下午14∶11(尼泊尔时间11∶56∶25),尼泊尔发生里氏8.1级强烈地震。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部署和四川省委省政府、重庆市委市政府的指示,分别以国家(四川)紧急医学救援队和国家(重庆)紧急医学救援队为基础组建中国政府医疗队,以下简称中国政府医疗队(四川)和中国政府医疗队(重庆),先后分两批奉命赴尼泊尔执行  相似文献   

4.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发生特大地震.我院连夜组建应急医疗队,5月13日即随卫生部派出的第一支国家级医疗队赶赴重灾区绵阳,随后又根据北京市卫生局的指示派出数批人员.在灾区的紧急救援中,医疗队高效的组织与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今后应对突发事件的医疗救助工作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地震刚刚发生,正在北京开会的辽宁省卫生厅姜潮厅长便抓起电话,要求辽宁省内所有大型医院马上组建医疗队,随时准备赶赴灾区。5月14日,120名医疗队员登上了飞往灾区的飞机。15日,医疗队分成4组分别进驻绵阳市中心医院、绵阳市中医院、绵阳市人民医院和北川受灾群众临时避难所九洲体育场。一场争分夺秒的紧急医疗救援战役就此打响。  相似文献   

6.
“5.12”大地震紧急医疗救援实践与探讨   总被引:7,自引:15,他引:7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第二军医大学首批7支医疗队受命前往实施紧急医疗救援。本文通过此次紧急医疗救援实践,总结军队机动卫勤力量参与重大灾害事件紧急医疗救援工作的经验,探讨如何在今后类似行动中提高反应速度和救治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地震紧急医疗救援实施的有效措施.方法 总结某部医疗队汶川地震紧急医疗救援的特点,分析救援的难点,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结果 医疗队在第一时间赶到救援现场,完成平武县南坝镇灾区紧急救援任务,实现了安全高效救援目标.结论 地震紧急救援应把握的重点:行动迅速,技术全面,任务目标明确,救援指挥有力,救援力量配置合理,救援灵活机动,志愿者作用发挥充分.  相似文献   

8.
四川卫生应急救援玉树地震之经验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4.14"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四川卫生应急以最快的速度、最强的力度,全力以赴紧急驰援,成为震后第一支进入灾区的外省医疗队及成功救援的经验;分析了整个医疗救援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提出高原医疗救援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国际应急医疗队(上海)是一支经世界卫生组织认证的,由专业医疗人员和后勤工作人员组成的国际应急医疗队,2016年5月通过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组认证评估,正式成为全球第一支首批通过世界卫生组织认证的国际应急医疗队之一。海上医疗救护是中国国际应急医疗队(上海)重要组成单元,是海难事件发生时重要救援力量。本文在回顾国际海难事件的严重损失的基础上,总结近年来我国海上紧急医学救援工作开展的现状,为实现海难批量伤员的科学救治、提高海难医学紧急救援水平提供参考。中国国际应急医疗队(上海)只有充分认清海上救援任务的艰巨,了解海上灾难可能的突发事件,做好相应的预案,才能提高海上紧急医学救援能力。  相似文献   

10.
《rrjk》2014,(6)
<正>本刊讯黎巴嫩当地时间2月2日,正月初三。白雪皑皑的戈兰高地山下"UN"城(即联合国维和部队集中居住地)气温骤冷,狂风乍起,成都军区总医院赴黎维和医疗队开展了一场应急医疗救援实兵演练。"XX维和部队车辆发生车祸,3名维和军人受伤,请立即做好救治准备。"15时许,医疗队值班室电台收到联黎司令部的紧急呼救。根据现场反馈信息:医疗队将接收通过直升机后送的1名重伤员,另两名伤员由维和部队一级医院后送至医疗队救治。  相似文献   

11.
"4·25"尼泊尔地震发生后,武警某部医院紧急抽组医疗队赶赴灾区进行医学救援。通过分析此次医疗救援的特点和关键做法,总结经验启示,以期为部队医院提高卫勤保障能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南萍  杨新民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9,16(12):1178-1178,1191
“5.12”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涉及地域广阔,灾区范围大、受灾人员多,救援难度高是前所未有的。5月14日,医院受命组建3支抗震救灾医疗队,即刻开赴灾区,参加紧急救援。为更好地完成任务,避免因伤病自身减员,医院对全体医疗队员从人员选派、防护、管理、监督上,实施全程健康保护,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地震救援卫勤保障的特点与难点的分析,结合军队医院医疗队参加汶川地震医疗救援实践,提出了特大地震紧急医疗救援的六点体会,探讨做好地震医疗保障。  相似文献   

14.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当晚,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立即派出第一支医疗队前往四川德阳紧急救援。随后,又于5月13日、14日派出两支医疗队分赴重灾区映秀镇和理县展开医疗救治。医疗队抵达灾区后,便积极开展救灾工作,成为开展批量手术最快、组织批量伤病员后送最及时的单位。  相似文献   

15.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当晚,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立即派出第一支医疗队前往四川德阳紧急救援。随后,又于5月13日、14日派出两支医疗队分赴重灾区映秀镇和理县展开医疗救治。医疗队抵达灾区后,便积极开展救灾工作,成为开展批量手术最快、组织批量伤病员后送最及时的单位。  相似文献   

16.
赴东南亚某国抗强热带风暴医疗救援准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5月初,东南亚某国遭受强热带风暴袭击,造成巨大破坏。医院按上级要求紧急抽组一支医疗队实施医疗救援。在严密分析当地医疗救援行动特点的基础上,认真做好人员选派、关系协调、物资筹措、应急培训等方面的准备,仅用2天时间,就完成抽组医疗队的各项准备,为医疗队顺利完成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7.
本记 《家庭健康》2008,(6):52-52
5月12日,山东省卫生厅得到四川省汶川县发生强烈地震消息后,厅领导高度重视,立即指示厅应急办密切关注灾情,做好医疗救援准备,并立即组建了20人的救灾防病队伍和28名医护人员组成的2支医疗队,于13日早10时乘飞机赶赴灾区参加医疗救援和救灾防病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尼泊尔地震医学救援实例,探讨地震救援中不同等次救援队的医疗救治模式。方法结合联合国对城市搜救队和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对外国医疗队(foreign medical team,FMT)的能力分类及救援重点,对三支中国国家级救援队在尼泊尔地震医学救援中发挥的作用及其模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中国国际救援队为联合国重型城市搜救队,以早期到达灾区同步实施搜索、营救、医疗为一体的救援模式为特点,并于废墟下搜救出2名幸存者。中国政府医疗队和中国红十字国际救援队以医疗救助为中心,前者达到WHO 2型FMT水平,为院内创伤救治模式,在13天内开展创伤手术284台;后者达到WHO 1型FMT水平,为门诊创伤救治模式,平均日门诊量194人次。结论医疗救援贯穿救援始终,创伤救治是医疗救援的重点,不同等次的救援队在地震救援中起到的作用及运作模式不同,三支国家级救援队的医疗救援模式适应了地震救援不同阶段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外科医疗队在地震灾区依托当地医院展开救援工作的总结,详述外科医疗队的配置、展开及任务完成情况;提出在特大自然灾害条件下,外科救援队的快速组成,人员、设备的合理配置,以及依托地方医疗单位顺利展开;是在紧急救援中充分发挥救治效能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2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湖北武汉暴发后,为进一步保证确诊患者应收尽收、应治尽治的要求,国家卫生健康委于2020年2月9日紧急组建全国17支医疗队紧急奔赴武汉,整建制接管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来自全国5省1市的17支国家医疗队在同济医院院方的统一指挥、统筹协调下通过不断完善组织框架、建立战时规章制度、加强多团队协作、强化院内感染防控与培训等举措,在最短时间内整建制接管同济医院光谷院区。通过总结整建制接管同济医院光谷院区的医疗运行的实践,探索在紧急状态下整建制接管大型医疗机构院区的战时医务工作模式,为进一步完善应急救治提下的医疗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