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低浓度丝裂霉素和羊膜移植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近期疗效。方法原发性青光眼患者40例,采用双盲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单用常规浓度的丝裂霉素治疗,观察组采用低浓度丝裂霉素和羊膜移植治疗,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术后视力改善优良率为93.1%,眼压控制为(20.5±3.7)mm Hg(1 mm Hg=0.133 k Pa),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9.0%、(15.6±4.1)mm 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仅2例(10.0%)患者出现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例(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浓度丝裂霉素联合羊膜移植在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应用中近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羊膜移植小梁切除术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涵 《中国基层医药》2007,14(5):729-730
目的 探讨羊膜移植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评价。方法 50例63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治疗组25例36眼和对照组25例27眼,治疗组行羊膜移植小梁切除术,对照组行单纯小梁切除术.对术后前房、眼压、滤过泡、手术成功率及视力进行对照分析,随访6个月。结果 浅前房发生率:治疗组为13.9%,对照组为48.5%,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眼压:两组术前与术后不同时期眼压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3个月、6个月两组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滤过泡:术后2周功能性滤过泡治疗组占97.2%,对照组占74.1%;术后6个月分别为91.7%和62.9%(P〈0.05)。手术成功率:术后2周治疗组为97.2%.对照组为81.5%;术后6个月分别为91.7%和62.9%(P〈0.005)。术后视力:术后6个月对照组视力下降有10眼(37.1%),而治疗组只有4眼(11.1%)(P〈0.025)。结论 羊膜移植小梁切除术减少了手术早期并发症,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浓度丝裂霉素C浸泡羊膜在翼状胬肉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随机将翼状胬肉需手术治疗患者146例,平均分为研究组(低浓度丝裂霉素C浸泡羊膜移植)和对照组(单纯羊膜移植),观察组两组治疗效果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角膜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随访检查显示两组角膜曲率及散光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浓度丝裂霉素C浸泡羊膜应用于翼状胬肉切除术,较传统的胬肉切除+羊膜移植可加快角膜缘愈合,有效减少术后复发,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邹飞娥  黄涵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6):1129-1130
目的研究羊膜移植应用于青光眼手术的临床效果及护理经验。方法对50例63眼原发闭角型青光眼,随机治疗组25例36眼和对照组25例27眼,治疗组行羊膜移植小梁切除术对照组行单纯小梁切除术,对术后前房眼压、滤过泡、手术成功率及视力进行对照分析和护理干预。结果治疗组术后形成功能性滤过泡(97.2)%,对照组(74.1)%(X2=3.95,P〈0.05);治疗组、对照组术后眼压(11.2±2.3)mmHg、10.5±2.1)mmHg明显低于术前眼压(37.5±13.7)mmHg、(36.7±12.4)mmHg(t=2。234,t=2.437,P均〈0.05);治疗组术后视力(0.19±0.21)较术前视力(0.11±0.13)提高明显(t=2.043,P〈0.05);对照组术后视力(0.12±0.24)较术前(0.10±0.15)变化不大(t=1.543,P〉0.05);两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7.2%和81.5%,无显著性差异(X2=2.241,P〉0.05)。结论护理干预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探讨超声乳化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163例(173眼),随机分为观察组8l例(86眼)和对照组82例(87眼)两组。观察组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对照组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手术,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视力、前房深度、房角及眼压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后视力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P〈0.05);术后眼压2周时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在前房深度与房角方面,观察组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手术后比较:观察组前房深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房角粘连范围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乳化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治疗外伤性青光眼的综合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3月于本院单纯采用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的15例(15眼)外伤性青光眼患者为对照组,同期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进行治疗的15例(15眼)外伤性青光眼患者为观察组,后将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眼压、视力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不同时间段的眼压均低于对照组,视力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治疗外伤性青光眼的综合效果较佳,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非穿透性与改良小梁手术用于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选取近期就诊的开角型青光眼患者36例共70眼,随机分为治疗组18例36眼和对照组18例34眼,对照组行改良小梁手术治疗,治疗组行非穿透性小梁手术治疗。比较2组视力恢复、眼压、前房反应、滤过泡和并发症等发生情况。结果2组视力恢复率、眼压、前房反应、滤过泡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穿透性与改良小梁手术均可以有效治疗开角型青光眼,两者相比非穿透性小梁手术的并发症较小,具有更高的安全系数。  相似文献   

8.
王锋 《中国基层医药》2014,(16):2475-2477
目的:探讨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治疗硅油眼继发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将32例硅油眼继发性青光眼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在该院进行治疗的原发性青光眼患者72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采用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 SLT )进行治疗,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后视野、视力以及眼压、并发症等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持续眼压升高、青光眼性视神经进展等严重并发症发生;观察组眼压由治疗前的(25.73±3.32) mmHg,降为治疗后的(18.21±2.23) mmHg;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为(25.18±5.40) mmHg以及(17.82±2.93) mmHg,两组治疗后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视力:观察组治疗前后分别为(0.65±0.23)、(0.89±0.32),对照组分别为(0.71±0.33)、(0.87±0.41)。结论对硅油眼继发性青光眼患者采用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进行治疗,可以获得与治疗其他青光眼相同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干燥羊膜移植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国产干燥羊膜移植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难治陛青光眼32例(39眼),术后随访6~24个月,检查记录术后视力、滤过泡、前房深度、眼压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随访期间眼压由术前(41.3±5.1)mmHg降至术后(17.2±5.3)mmHg,比术前降低59.9%,P〈0.001。手术总成功率为93.4%,保持功能性滤过泡34眼(87.2%),术后视力提高2行以上者为27眼(69.2%),并发症主要包括浅前房(5眼)、低眼压(9眼)和前房积血(4眼)。结论羊膜移植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可减少滤过道疤痕的形成,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6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60例(65只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组对象,采取三联手术治疗方法;收集同期治疗的42例(47只眼)患者作为对照组,单纯采取小梁切除术治疗;最后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视力情况、眼压水平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联手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改善患者眼压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2月107例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临床资料,其中55例患者60眼采用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列为观察组,其余52例55眼采用常规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列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散光、眼压和并发症情况。结果①观察组术后视力较对照组改善明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术后散光程度较对照组低,恢复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患者术后眼压较术前明显降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具有较好疗效,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三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探讨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92例(200只眼),分别行小梁切除术(组1),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组2),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组3),比较三种手术的临床疗效及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4~20个月,平均(7.6±2.8)个月。结果三组术后眼压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随访期间眼压控制率分别为90.2%、100%、94.6%;超声乳化组与联合手术组术后视力较术前提高(P〈0.01),前房深度较术前加深(P〈0.01),小梁切除术组视力、前房深度较术前变化不明显(P〉0.05)。主要并发症为小梁切除术组后行白内障手术患者9只眼,眼压再次升高需药物控制的小梁切除术组5例,联合手术组2例。结论在严格控制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以作为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主要手术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1.8 mm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眼科收治的90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将患者按照数字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5例患者45眼采用1.8 mm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对照组45例45眼采用常规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视力、散光度、眼压和并发症。结果两组的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视力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散光程度较对照组低,恢复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眼压(IOP)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8 mm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小梁切除应用于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收治的72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36例,联合组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对照组则单纯采用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视力、眼压、前房深度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眼压、前房深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 t =2.98、3.06、15.21、5.17,均P<0.05),联合组的眼压(10.65±1.58)mmHg、前房深度(2.41±0.81)mm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98、3.22,均P<0.05)。手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联合组视野均明显优于对照组(t=2.87、3.38、4.01,均P<0.05)。联合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11.11%)明显低于对照组(25.00%)(χ2=3.98,P<0.05)。结论与传统的方法相比,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小梁切除应用于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具有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术后对眼压控制满意、视力恢复快等特点,值得加以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三联手术对老年白内障并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0例(40只眼,其中男21眼,女19眼)有白内障并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都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体植入+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简称为三联手术),于术前和术后1周和1个月,检测测视力、眼压及前房深度。结果40眼中术前与术后1周视力比较,术后视力较术前有明显提高。术前前房深度(ACD),与术后1周比较(P〈0.01),房角明显增宽。术前与术后1周眼压比较(P〈0.01),术后眼压明显低于术前。结论老年白内障并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体植入+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三联手术,能有效地提高视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刘爱华  徐延山  袁佳琴 《中国药房》2009,(14):1090-1091
目的:观察拉坦前列素治疗常规抗青光眼药不能控制眼压的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用其它抗青光眼药眼压控制未达正常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23例36只眼,给予拉坦前列素单独用药或联合噻吗洛尔、毛果芸香碱,用药6个月,观察眼压、视力、视野及不良反应。结果: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慢性期组治疗前平均眼压(27.13±5.21)mmHg,治疗6个月平均眼压(16.21±3.45)mmHg,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组治疗前平均眼压(23.25±7.71)mmHg,治疗6个月平均眼压(17.19±3.64)mmHg,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视力、视野无变化,不良反应轻微。结论:对于用其它抗青光眼药不能控制眼压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拉坦前列素单独用药或联合用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治疗各种类型青光眼,控制眼压及改善视力的疗效观察。探索一些提高手术成功率的方法。方法施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31例(35只眼)各种类型青光眼,术中使用抗代谢药物丝裂霉素C(MMC)抑制滤过区瘢痕形成,以获得功能性滤过泡和理想的眼压控制。随访1年。结果 31例(35只眼)除2例前房延缓形成,经保守治疗后前房恢复正常,大部分病例术后炎性反应轻微,有2例(3只眼)术后炎性反应较重,用阿托品散瞳,全身应用皮质类固醇,口服吲哚美辛(消炎痛)使炎症控制,术后眼压控制在12.22~20.55mmHg,全部形成功能性滤过泡。随访1年期间,均未发现前房消失或变浅和低眼压等并发症。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MMC)治疗青光眼近、远期效果好,并发症少,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羊膜应用于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9例(52只眼)采用巩膜瓣下羊膜植入术,术后观察视力、眼压、滤泡及并发症。术后随访(11.6±7.1)个月。结果视力提高15只眼(34.51%),功能性滤泡形成50只眼(96.15%),46只眼(92.00%)眼压8.7~21.87 mm Hg,平均(16.5±5.66)mm Hg,6只眼(11.53%)需联合1种降眼压药物控制眼压,眼压基本稳定。结论羊膜应用于小梁切除术可有效地防止滤过泡的瘢痕组织形成,并能有效的长期保留功能性滤泡。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两种术式在治疗闭角型青光眼中的疗效分析及临床意义。方法将150例(155眼)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5例(眼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75例(采用超声乳化治疗)。对照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眼压、视力、视野水平变化及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眼压、视力、视野水平比较(t=3.12、3.45、4.01,P〉0.05,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手术后眼压、视力、视野水平比较(t=5.62、4.85、4.98、5.02,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χ2=5.01、5.32、4.32、4.21,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超声乳化治疗青光眼较眼小梁切除术治疗效果好具有眼压、视力、视野水平变化良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联合可调整缝线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对患者眼表功能的影响。方法98例(134眼)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66眼),采用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49例(68眼)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可调整缝线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眼压变化情况、视力恢复情况及浅前房的发生情况。并对患者术后1d、3d、1个月和3个月的眼表功能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眼压均有明显降低(t=3.921、5.746,均P<0.01),并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t=2.680,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视力均有明显提高(t=2.460、2.976,均P<0.05),并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提高更明显(t=2.062,P<0.05)。对照组术后浅前房发生率为12.1%(8/66);观察组术后浅前房发生率为2.9%(2/68);观察组浅前房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χ2=7.98,P<0.01)。术后两组患者的眼表功能评分均逐渐降低,观察组患者术后1 d、3 d、1个月和3个月眼表功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t=2.191、2.680、3.172、3.013,均P<0.05)。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可调整缝线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可促进患者眼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