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妊娠期妇女由于内分泌的变化,可导致皮肤出现多种生理改变,最明显的有色素沉着和黄褐斑。这些变化会随着妊娠的发展而变化,有些最终可能会恢复,而有的可能终生不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妊娠期妇女由于内分泌的变化,可导致皮肤出现多种生理改变,最明显的有色素沉着和黄褐斑。这些变化会随着妊娠的发展而变化,有些最终可能会恢复,而有的可能终生不能恢复。1色素沉着和黄褐斑90%以上的妇女在妊娠期间发生色素沉着,这可能与妊娠期垂体分泌促黑素细胞激素增加,加之雌、孕激素大量增多,使黑色素增加有关。色素沉着表现为原本颜色较深的部位包括乳头、乳晕、腹白线、外阴及肛门周围、腋下和腋窝等处颜色加深。色素沉着多于妊娠早期出现,并随着妊娠的进程而表现出进行性加重的趋势,直至分娩后自然消退。虽多数妇女不能恢复至妊娠前…  相似文献   

3.
周文红 《家庭育儿》2013,(12):86-87
随着孕期的日子一点一点儿地向前延伸。很多孕妈眯脸上都出现一种蝴蝶状的褐色斑。医学上叫做妊娠黄褐斑。虽然妊螺黄褐斑只是孕期的一种皮肤变化,不用管它,它也会在产后自然消失,但是。这影响到孕妈咪们对美的追求,恨不能立刻取消蝴蝶戕的“藤色干扰”,哪怕是能够减轻一些皮肤色斑加深的程度,对孕妈咪们来说都是有必要的。妊娠黄褐斑果然可以控制吗?怎样才能得到控制呢?下面我就妊娠黄褐斑的发生原因以及如何预防等问题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4.
对抗黄褐斑     
黄褐斑俗称蝴蝶斑,是发生于面部的一种色素沉着性皮肤病。它的发生与内分泌功能失调有关,例如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卵巢功能失调等患者及口服避孕药、妊娠,都很容易出现黄褐斑。此外,有些慢性病,如肝炎、结核病、内脏肿瘤、营养不良等也易出现此斑。日光暴晒也会引发黄褐斑、  相似文献   

5.
有些人的面部可出现黄褐色或淡黑色的色素沉着,医学上称之为黄褐斑。这是由于黑色素细胞的酪氨酸酶活性增加及脑垂体分泌黑色素细胞刺激素的能力增强所致。中医认为,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一些女士心理、情绪上的变化,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脏腑功能紊乱,使人体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营养不濡皮肤,而逐渐生出色斑。妇女妊娠三四个月后,皮肤上的黑色素细胞在雌激素、孕激素的刺激下,酪氨酸氧化形成黑素体的能力大大增强,在鼻翼两侧颧部出现色素沉着。盆腔炎、盆腔瘀血综合征、月经不调、子宫内膜异位症、不育症等妇科疾病常伴有面部黄褐斑。未婚姑娘亦会因为分泌失调而产生黄褐斑。 黄褐斑虽生于面部,但从中医辨证上看病因不外乎肝郁、血虚,或脾肾阴虚。若解肝郁、清虚热、化瘀血、  相似文献   

6.
再见黄褐斑     
女人的面部好发黄褐斑,实在令人烦恼。引起黄褐斑的原因一般认为与内分泌失凋有关。此病常发生于妇女的妊娠期,所以又称为“妊娠斑”,这可能与卵巢机能的改变有关;患有慢性妇科疾病者,若同时出现黄褐斑,则称为“子宫性黄褐斑”,只有治愈了原发病,黄褐斑才会消失;有些患者出现的黄褐斑与其所患的慢性肝炎、肝硬化等疾病有关,这种黄渴斑称为“肝斑”;有些长期口服避  相似文献   

7.
正妇女在妊娠期间,母体会发生一系列适应性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孕妇很容易发生一些皮肤病。孕期皮肤病会影响孕妇的健康,轻者可令患者瘙痒不止,寝食难安,重者可危及胎儿的发育,甚至胎死腹中,因此千万不可小视。常见的妊娠期皮肤病,包括妊娠疱疹、妊娠多形红斑、妊娠期天疱疹、妊娠期结节性红斑、妊娠期瘙痒性毛囊炎、妊娠期多形疹、妊娠痒  相似文献   

8.
防治黄褐斑     
黄褐斑多见于中青年女性,主要发生在面部,皮肤上可见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色素斑块,小者如黄豆,大者相连成片。有的黄褐斑互相融合成蝴蝶状,边界清晰,无炎症反应(如红、肿、热、痛、渗液等),皮肤表面光滑,没有脱屑等病变。有些人乳晕处或外生殖器部位的颜色也可见加深。黄褐斑的颜色常受阳光影响,夏天颜色加深,冬天变淡,在强烈阳光曝晒后,颜色会明显加深。 目前认为黄褐斑与女性雌激素的水平较高有关。如女性在妊娠期以及口服避孕药后都会导致体内雌激素水平增高,可使人体产生黄褐斑。医学上将这两种黄褐斑分别称为妊娠黄褐…  相似文献   

9.
由于内分泌改变及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孕妇会发生一系列生理性皮肤改变,有时甚至产生疾病。一般来说,与妊娠有关的皮肤改变和皮肤疾病有以下几种: 妊娠期皮肤改变 妊娠期由于黑促素增加,90%左右的孕妇有不同程度发生色素沉着,表现为乳头、乳晕和腹白线(由脐至阴阜)变黑,面部出现妊娠性黄褐班等。这种变化一般在分娩后即会逐渐消退,但不易完全恢复本色。少数孕妇还会出现多毛症,面部和全身汗毛变黑变粗,这种改变多在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二孩政策的实施,很多家庭将二孩计划列入生育目标。由于准二孩妈妈年龄的偏大,机体机能下降,准妈妈尤其应重视妊娠糖尿病!妊娠糖尿病是指妊娠期发生的不同程度的糖代谢异常,若发生在孕早期,不排除这种糖代谢异常在妊娠前就已经存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谢大多会在产后恢复正常,但将来患糖尿病的风险就会增加。为什么会发生妊娠期糖尿病呢?随着妊娠孕周的增加,由于体内激素变化和胎儿对营养物  相似文献   

11.
邹雨  小君 《健康》2012,(7):25-25
月经不调、妊娠、吃避孕药或肝功能不好以及慢性。肾病都容易导致黄褐斑的产生,日晒和精神压力过大也会加重黄褐斑的出现。消灭攻略:内调外养是对付黄褐斑最有效的方法,内部可通过中医中药调理,通过化淤通络、改善循环,从而调整内分泌,消除体内淤积,使人体机能恢复到良好的生理状态;而外养则可以使用一些纯天然美白祛斑产品。,  相似文献   

12.
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色素沉着性皮肤病,又称妊娠斑或蝴蝶斑,多见于育龄期妇女,是体内疾病在面部的一种外在表现。主要临床表现为鼻梁两侧、两颊或前额可见深褐色成片斑块,影响患者的外形美观。现代医学认为,黄褐斑常与消  相似文献   

13.
王惟恒 《家庭医学》2005,20(1):57-57
黄褐宽是常见的色素沉着性皮肤病,多见于育龄期妇女。主要临床表现是鼻梁两侧、两颊或前额处深褐色成片斑块,影响患美观。现代医学认为,黄褐斑常与消化道疾病、肝肾疾病、盆腔炎、内分泌失调、妊娠等因素有关,长期服用避孕药也可发生。现介绍几种简便易行的外治疗法,患不妨一试。  相似文献   

14.
黄褐斑是发生于面部的一种色素沉着性皮肤病,俗称蝴蝶斑。妇女妊娠、月经失调、盆腔疾病、内服避孕药,肝火颇旺时均可发生。30岁女性易患此病。本文介绍几款去斑验方,以供选用。  相似文献   

15.
妇女在怀孕后,全身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均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体内的血循环量比妊娠前约增加1/3以上。由于血循环量增加,通过肾脏的血流量也相应增加,因而怀孕后肾脏负担加重,肾脏代偿性的体积增大。妊娠中后期由于孕激素的松弛作用,肾盂、输尿管都有扩张。右侧比左侧更为明显。尿中往往出现少量的蛋白及糖等。怀孕后一旦发生了肾脏疾患,症状往往比较隐匿,所以应提高警惕,防止怀孕后肾脏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妇女一生中的五个生理段,均有可能发生各种视力功能变化。经期:可出现反射性视力疲劳,如原有屈光不正者,则视力疲劳会加重。孕期:正常妊娠后期有时可出现视力疲劳或视物模糊,偶有发生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常发生在妊娠24周以后,患者除全  相似文献   

17.
黄褐斑是一种色素障碍性皮肤病,俗称“妊娠斑”,又叫肝斑,是妨碍美容最常见的面部皮肤病之一。多见于中年女性,而且多发生在颧部、两颊及前额等处,往往呈现蝶形。女性常为此病十分苦恼。 消除黄褐斑的药物有多种,最有效的药物是“黄褐斑糊剂”。近年来,我们采用白芷、白茯苓、白僵蚕、艾叶、侧柏叶、桉树叶等十多种名贵中草药研制成糊剂。简称“黄褐斑糊剂”。局部外治黄褐斑效果好。 药物配制方法 取白芷12克,白茯苓  相似文献   

18.
妊娠后妇女的心血管系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心率比非孕期平均增高10~20次 /min。体位不同 ,心率也会发生相应变化 ,例如 ,从卧位转为侧卧位时 ,心率就相应变慢 ,而坐起时心率就比卧位时要快。在妊娠中、晚期即使是正常的孕妇也会出现乏力、气短、活动受限、易发生晕厥 ,心电图可出现QRS电轴左偏、Ⅲ导联出现小的q波和P波倒置、ST T段可发生改变。也可出现早搏等心律失常。但绝大多数生育年龄妇女不存在心血管系统疾病 ,故这些心律失常多为暂短性 ,且程度轻 ,对整个孕期及分娩过程不能构成危害。然而 ,患严重的心血管系统疾…  相似文献   

19.
妇女妊娠后,机体从内脏到外表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适应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内脏的变化有些会反应到体表,如水份在体内积聚可使体重增加,颜面和下肢出现浮肿;内分泌的变化使皮肤出现色素沉着,面部、额部或两颊部也可出现其名虽美,却为孕妇所讨厌的“蝴蝶斑”;毛细血管扩张,汗腺、皮脂腺分泌旺盛,可在下腹部或大腿上部、臀部和乳房上出现弯弯曲曲呈波浪形、长短不一、大小不等的“妊娠纹”,新出现的妊娠纹为粉红或紫红色或黑色色素沉着。此外,由于妊娠后腹部逐渐膨隆,  相似文献   

20.
正妇女怀孕以后,全身各系统生理功能均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其中有些改变是生理性的,有的则是疾病的表现。女性的生理结构以及妊娠期间的生理变化都可成为肾病发生的诱因。有研究数据显示,女性孕期肾盂肾炎发病率比男性高8~10倍。这是由于女性孕期的身体抗病能力急剧下降,为各种细菌、病毒的入侵提供了便利条件,极有可能导致孕妇的肾脏发生病理改变,引发多种肾脏病。特别注意的是,妊娠后子宫有代偿性体积增大,子宫增大后压迫输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