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血浆S-100蛋白的浓度变化,以评价其与脑梗死诊断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法对3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S-100蛋白水平进行动态检测,同时应用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CT扫描,并与30例对照组病人进行比较。结果:病例组病人S-100浓度明显升高,2~3天达到峰值,且严重神经功能缺失的病人,S-100升高更明显,S-100>1.0μg/L或NIHSS>12分提示患者预后不良。结论:缺血性脑梗死后血浆中S-100蛋白的出现与坏死的神经胶质细胞漏出有关,并通过受损的血脑屏障进入血液,S-100蛋白可作为缺血性脑损伤尤其是大面积脑梗死早期的外周标志物,是比CT更为敏感的指标,对指导治疗有帮助。  相似文献   

2.
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β-内啡肽变化和纳洛酮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我院1999年6月-2000年12月住院的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成两组,治疗前后分别采取空腹静脉血2ml,用放免法检测β-EP的含量,同时对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缺失进行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1)治疗组总有效率89.58%,对照组总有效率58%,治疗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急性期2组患者血浆β-内啡肽均升高,随着临床症状的好转,β-EP含量均有明显下降,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P<0.01)。结论 纳洛酮应早期应用,其作用迅速、疗效好,价格低廉,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脑梗死患者血清S100B蛋白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S100B蛋白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41例脑梗死患者和99例对照者血清S100B蛋白水平,同时观察其中4例患者血清S100B蛋白动态变化。结果 脑梗死患者血清S100B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发病后24小时开始升高,第2-3天达到高峰。尤其梗死面积大的中、重型患者明显升高。结论 血清S100B蛋白质升高是脑梗死早期脑损伤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缺血修饰蛋白(Ischemia-modified albumin,IMA)表达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4例作为脑梗死组,同期选择本院健康体检的健康人群80例作为对照组,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用Modified Rankin量表(MRS)进行预后评价,检测血清中IMA水平,分析其与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血清中IMA水平增高(P<0.05);随着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加重,脑梗死患者血清中IMA水平增高,预后不良脑梗死患者血清中IMA水平高于预后良好患者(P<0.05);用四分位数法将脑梗死患者血清IMA水平从低到高分组显示,随IMA水平的增加,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率逐渐增高,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风险也增加(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IMA水平显著升高, 其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在评估急性缺血性脑梗死(AICI)及预后判断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12—2016-11濮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AICI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76例为对照组,均于入院后行常规MRI序列扫描及DTI扫描检查,对比2组感兴趣区各向异性指数(FA)、平均弥散系数(DCavg)、容积比各向异性(VRA)及衰减指数(Exat),并统计DTI诊断AICI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随访3个月,根据改良Rankin量表将76例AICI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n=45)与预后较差组(n=31),对比2组感兴趣区FA、DCavg、VRA及Exat。结果观察组FA、DCavg及VRA均低于对照组,Exat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TI诊断AICI敏感度为98.68%(75/76)、特异度为100.0%(76/76),准确度为99.34%(151/152);预后良好组FA、VRA高于预后较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DCavg、Exa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ICI患者给予3.0T磁共振DTI检查,有利于提高诊断准确度,对预后作出有效评估,进而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超敏C 反应蛋白( 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在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神经内科住院部急性脑梗死患者159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本院体检中心的体检健康者158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选择性清除法测定血清LDL水平,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hs-CRP水平。结果 入院时研究组血清LDL、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入院时与出院时预后良好组血清LDL、hs-CRP水平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血清LDL、hs-CRP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ROC curve,AUC)分别为0.916,0.927,与ROC曲线下平均面积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血清LDL、hs-CRP水平在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和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以我院神经内科2012‐01—2013‐12收治的1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试验组,同期体检健康者180例为对照组,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急性脑梗死发作24 h、3 d、1周、2周血清CRP水平,分析其和神经功能缺损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试验组急性发作24 h、3 d、1周、2周内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CRP水平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P<0.05);脑梗死患者CRP水平和梗死灶大小呈正相关(P<0.05);127例神经功能恢复良好,53例恢复不良,CRP水平和mRS评分呈正相关(r=0.277,P<0.05),恢复良好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恢复不良患者(P<0.05)。结论血清CRP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早期诊断、病情评估以及预后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 关系。方法 2017 年9 月至2018 年3 月收集105 例ACI患者(ACI组)及同期105 例来院就诊的健康体检 者(对照组),检测血清BMP-7 水平,同时统计所有入组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对ACI 组患者随访3 个月并 进行改良Rankin 量表(mRS)评分。对比ACI 组和健康对照组BMP-7 水平的差异,以及观察ACI 组BMP-7 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ACI 组患者的BMP-7 水平低于对照组,Logistic 回归结果显 示吸烟、高血压、胱抑素C、糖化血红蛋白、BMP-7 水平等均与ACI 的发病密切相关(P < 0.05)。ACI患 者中轻症组的BMP-7水平61.54(58.46,66.32)pg/ml高于重症组54.69(51.18,58.27)pg/ml。且BMP-7水平与 ACI组患者的NIHSS评分呈负相关(r=-0.702,P<0.05)。ACI患者中预后不良组BMP-7的水平低于预后良 好组(P<0.05)。BMP-7水平与ACI患者的mRS评分呈负相关(r=-0.493,P<0.05)。结论 BMP-7 是ACI发 病的影响因素,且BMP-7水平可用于评价ACI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缺血性脑梗死发病后便可在CT影像上表现出异常,单排螺旋CT可对患者进行整个扫描与数据采集。本文就单排螺旋CT应用于缺血性脑梗死的诊断效果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1-01—2012-12入住我院的64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男38例(59.38%),女26例(40.62%);年龄38-77岁,平均(55.2±7.1)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敏性C反应蛋白(hs-CRP)与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973例症状发作24h后诊断为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入院当天和第7天检测血液hs-CRP浓度,随访12个月探讨hs-CRP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入院当天和第7天hs-CRP浓度与脑梗死后12个月改良的Rankin分级(mRS)评分明显相关,mRS评分与第7天hs-CRP浓度较入院当天hs-CRP浓度关系更密切。结论脑梗死后第7天hs-CRP浓度明显高于发病24h内,提示hs-CRP对临床预后有明显的预测作用,是急性卒中有用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浆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Toll样受体4(TLR4)变化及其与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该院收治的186例ACI患者(研究组)和45例健康人员(对照组)。研究组患者依据脑梗死体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预后情况进行分组。对比各组血浆HMGB1、TLR4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其与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间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其在预后预测中的价值。结果 研究组血浆HMGB1、TLR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中、小梗死组血浆HMGB1、TLR4水平依次递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中、轻度损伤组血浆HMGB1、TLR4水平依次递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血浆HMGB1、TLR4水平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ACI患者的血浆HMGB1、TLR4水平与脑梗死体积、NIHSS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ROC结果显示,HMGB1、TLR4用于ACI患者预后的AUC值分别为0.892、0.870。结论 ACI患者血浆HMGB1、TLR4水平与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相关;可用于预测ACI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动态观察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的表达,并探讨其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年龄、性别等方面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ELISA动态观察52例ACI患者血清vWF的变化,并与52例健康对照者对比,同时应用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ACI患者血清vWF在发病后早期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血清水平在发病后1~3d已经升高,5~7d达高峰,之后有所下降,15d后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但发病后不同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3d内血清vWF浓度与当时及发病后15d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正相关.vWF的峰值浓度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等方面均无相关性.结论 ACI早期存在血管内皮的损伤,vWF可判断发病时的血管内皮损伤状态及近期神经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消化道出血对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63例合并消化道出血的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时期60例未合并消化道出血的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预后。结果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意识障碍程度(GCS评分)以及病死率均明显劣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消化道出血24h内NIHSS评分、GCS评分、病死率均明显劣于出血24h后(P0.05)。结论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合并消化道出血的近期预后较差,出血24h内神经功能损害严重,病死率高,早期积极预防消化道出血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急性脑梗死患者S-100蛋白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观察脑梗死患者血浆 S- 10 0蛋白的浓度变化 ,并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 EL ISA法对3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浆 S- 10 0蛋白水平进行动态检测 ,同时应用 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 CT扫描 ,并与 3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病例组患者 S- 10 0浓度明显升高 ,2~ 3d达到峰值 ,且有严重神经功能缺失的患者 ,S- 10 0升高更明显 ,S- 10 0 >1.0μg/ L、NIHSS 12分提示患者预后不良。结论 缺血性脑梗死后血浆中 S- 10 0蛋白的出现与坏死的神经胶质细胞漏出有关 ,并通过受损的血脑屏障进入血液 ,S- 10 0蛋白可作为缺血性脑损伤尤其是大面积脑梗死早期的外周标志物 ,是比 CT更为敏感的指标 ,对指导治疗有帮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100B蛋白水平动态变化,探讨S100B蛋白与出血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60例急性出血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24 h内,第3、5、7、14 d血清S100B蛋白水平,并与大面积脑梗死组、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出血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100B蛋白水平在发病后24 h内开始升高,第3 d达到高峰,之后开始下降,出血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24 h内,第3、5、7、14 d的血清S100B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也高于大面积脑梗死组(P0.05)。结论血清S100B蛋白水平早期升高可作为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继发出血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缺血修饰清蛋白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对早期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诊断及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潜江市中心医院2014-11—2016-10收治的51例早期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并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不同分为轻度组(n=15)、中度组(n=17)、重度组(n=19),另选取同时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均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缺血修饰清蛋白(ischaemia-modified albumin,IMA)水平检测,观察各组hs-CRP及IMA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hs-CRP及IM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治疗1个月后均较入院时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重度组IMA及hs-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及缺血修饰清蛋白可作为临床鉴别诊断早期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及判断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蛋白S基因(PROS1)多态性和血浆总蛋白S(tPS)和游离蛋白S(fPS)水平与其家族史的关系。方法对93例ACI患者,其中散发(NFCI)组83例,有家族史(FCI)组10例,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PCR-RLFP)检测PROS1A2148G多态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测定血浆tPS和fPS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ACI组PROS1A2148G的AA、AG和GG型频率分别为18.3%、48.4%和33.3%,与正常对照组(22.0%、48.0%和3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FCI组A2148GGG基因型频率(50%)高于正常对照组(3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I组GG基因型患者血浆tPS水平和fPS水平[(13.67±1.49)、(6.07±0.61)μg/ml]显著低于AA型和AG型[(15.73±1.24)、(6.72±0.55)和(15.15±1.48)、(6.63±0.66)μg/ml](均P<0.01),且FCI组血浆fPS水平[(6.12±0.69)μg/ml]显著低于NFCI组[(6.48±0.75)μg/ml](P<0.05)。结论PROS1A2148GGG基因型导致FCI患者血浆fPS水平降低,其基因型可能与ACI家族史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浆S-100蛋白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0例ACI患者病后1d、2d、3d、5d、7d、10d的血浆S-100蛋白浓度,并与30名健康人作对照;在发病1d、10d进行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CI患者发病1d血浆S-100蛋白含量即明显升高(P〈0.01),2~3d达到峰值,5d下降,7d降至正常;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血浆S-100蛋白含量高于中、小面积梗死患者,中面积梗死又高于小面积梗死患者(P〈0.05~0.01)。发病后1-5d血浆S-100蛋白浓度与CSS呈正相关(r=0.468-0.642,均P〈0.01)。结论ACI患者血浆S-100蛋白含量的变化可以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对指导治疗、评估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脑血管反应性(cerebral vasoreactivity,CVR)与神经功能缺损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以12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病例组,以1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入院时NIHSS≤4、5~20和 20分作为轻度组(53例)、中度组(42例)和重度组(25例)。TCD屏气试验测定CVR。结果病例组左侧MCA和右侧MCA的BHI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中重度组左侧MCA和右侧MCA的BHI较轻度组明显降低,重度组上述指标较中度组明显降低(P 0. 05)。病例组BHI与NIHSS评分呈负相关,而与BI评分呈正相关(P 0. 05)。结论 CVR能反映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可作为预后状况的评价指标,为脑梗死的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颅脑CT血管成像对判断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颅脑CT血管成像(CTA)对判断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对70例发病≤6 h ACI患者进行颅脑CTA检查,并评价患者入院时、出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 评分和改良的Ranking量表(mRS)评分.结果 CTA检查显示血管正常32例,大血管闭塞38例.血管闭塞组患者出院时NIHSS评分和mRS评分均高于无血管闭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P<0.001);两组出院时NIHSS评分、mRS评分均比入院时明显降低(均P<0.001).无血管闭塞组患者预后良好25例(78.1%),血管闭塞组预后良好17例(44.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入院时NIHSS评分及CTA显示的血管状况与临床预后呈负相关(r=-0.25,P<0.05;r=-0.73,P<0.001),入院时NIHSS评分(OR 0.09, 95%CI: 0.07~0.12, P<0.01)和血管是否闭塞(OR 0.12, 95%CI: 0.01~0.24, P<0.05)与预后有关,是ACI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无血管闭塞组患者进行溶栓或未溶栓治疗的预后良好比率(分别为66.7%、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闭塞组溶栓治疗患者预后良好比率(58.8%)明显高于未溶栓治疗患者(31.8%)(P<0.05).结论 血管闭塞的ACI患者预后较差,CTA对判断ACI患者的预后及选择溶栓治疗有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