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青海地区82例青年人胃癌病理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癌是我国高发恶性肿瘤之一,青海省又是我国胃癌高发地区。了解青海地区青年人胃癌的病理与临床特点,对胃癌的诊疗具有重要意义。我院于1992年1月-2003年6月间收治经内窥镜活检后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年龄≤30岁青年人胃癌82例,现将其病理与临床特点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青年人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提高对年轻人胃癌的认识水平和诊治水平。方法:收集了本院2001-01-2008-12间,经胃镜和病理诊断的年龄≤35岁的青年人胃癌82例,对其临床胃镜资料、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青年人胃癌病例中女性占多数,以粘液细胞癌和低分化腺癌为多。结论:青年人胃癌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起病隐匿,出现症状多为进展期,对青年人表现为腹痛等消化道症状者,应及时进行胃镜及病理活组织检查。  相似文献   

3.
4.
目的:研究总结高龄胃癌(患年龄≥70岁)的临床及病理特征,为早诊断、早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12例高龄胃癌患,对其临床、内镜和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龄胃癌占同期胃癌总数的12.3%,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纳差和消瘦为最常见主诉;内镜活极确诊率高(92.4%);发病部位以贲门、胃底和胃体为主,46.4%为高、中分化癌,手术切除率较低。结论:高龄胃癌预后相对较好,提倡早期内镜活检,争取根治切除。  相似文献   

5.
老年胃癌2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老年人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以提高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0年来我院收治的248例老年胃癌。结果:(1)以男性多见,男女之比3:1,(2)根治性手术率低,仅为39.56%,(3)病程较长,症状不典型,伴随疾病多,就诊时间晚,(4)临床医生对胃癌表现的多样性认识不足,(5)病变部位多在贲门;病灶大小以〉3.1cm多见;内镜下分型以Ⅱ型最多见;病理类型以低分化腺癌为主;临床TNM分期以Ⅳ期最多。结论:提高对胃癌的警觉性,以早诊早治老年胃癌。  相似文献   

6.
肾集合管癌是少见的恶性肾肿瘤。我科于2006年6月收治1例,现报道如下,并结合文献对其临床及病理特点进行讨论和总结。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残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2012年6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48例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收集有效残胃癌患者病历资料48例,包括初发疾病为良性(21例,43.8%)和恶性(27例,56.2%);初次消化道重建方式包括BillrothⅠ式(11例,22.9%)、BillrothⅡ式(31例,64.6%)、Roux-en-Y(6例,12.5%).48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包括根治性切除(43例,89.6%)、姑息性切除(5例,10.4%).组织学类型分为分化型(20例,41.7%)和未分化型(28例,58.3%).术后病理分期Ⅰ期(3例,6.2%)、Ⅱ期(8例,16.7%)、Ⅲ期(30例,62.5%)、Ⅳ期(7例,14.6%),1年、3年、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7.5%、52.1%、18.8%.初发疾病的性质与两次手术时间间隔及初次消化道重建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手术切除方式、组织学类型、TNM分期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初发疾病的良恶性影响残胃癌的发病时间,而与年龄、性别、症状、肿瘤位置、Borrmann分型、组织学类型、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及其预后无明显联系,根治性手术切除是目前提高患者生存时间最重要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8.
胃粘膜活检胃癌80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胃粘膜活检胃癌的检出率及提高早期胃癌的临床确诊率。方法在我科近年来胃粘膜活栓组织663例中选出病理诊断为胃癌的病例80例,对其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胃粘膜活捡胃癌检出率12%,男女之比为4:1,年龄19。89岁,平均62.8岁。胃镜检查癌检出率81.25%,二次活检确诊率17.5%,胃镜漏诊率6.25%。结论胃镜与病理的密切结合是临床诊断胃癌的必经途径,二次活检可以减少胃癌的漏诊率0值得注意的是,对非正常粘膜的常规活检可以提高早期平坦型胃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和探讨青年进展期胃癌发病的阶段性特点。方法:我们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了10年胃癌的临床资料,对13例青年进展期胃癌首诊时的一般情况、症状进展特点、检查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青年进展期胃癌13例中,男4例,女9例;69.2%(9/13)为自由职业,精神压力大,生活无规律。首次就诊时进展期胃癌伴发转移占61.5%,按Borrmann分型多为Ⅱ-Ⅲ型,病理分类:细胞恶性程度高、分化程度低。非甾体消炎药可以遮盖胃癌症状,和/或医患对胃癌早期隐匿症状重视不够。结论:青年进展期胃癌细胞恶性程度高、分化程度低,较早发生转移。除了常见的胃癌高危因素,青年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较大的生活压力导致的免疫功能下降,药物对症状的遮盖和医患对胃癌早期隐匿症状的重视不够,与青年进展期胃癌的发病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癌的临床诊断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市院1999-08~2009-09以来经胃镜检查,上消化道钡餐造影等检查,并经病理或开腹手术确诊胃癌187例。就其临床表现、体症,以及辅助检查等有关资料,进行临床诊断特点分析。结果:胃镜及其病理活检可提高早期胃癌诊断率。结论:经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是提高胃癌疗效,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T2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CT评估. 资料与方法 选取141例行胃切除术的T2期胃癌患者,对其临床病理特征及CT分期进行分析. 结果 在141例患者中,60例(42.6%)肿瘤浸润至浅肌层,72例(51.1%)肿瘤浸润至深肌层,9例(6.4%)肿瘤浸润至浆膜下.与浸润至深肌层患者相比,浸润至浅肌层者的肿瘤体积更小,分化程度更高.两组间在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的大体形态、淋巴结转移及病理分期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T对T2期胃癌患者T分期、N分期及M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92.2%、72.3%和92.3%;对于转移淋巴结判断的敏感性为77.9%,特异性为65.6%.综合判断CT对于胃癌TNM分期的准确性为68.8%. 结论 T2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明确,浸润至浅肌层的肿瘤体积更小,分化程度更高.CT在T2期胃癌患者的TNM分期上的准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 30例胃粘膜黄色瘤的发病原因、病理形态学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 运用病理组织学、组化病理学 ,结合临床研究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结果 男多于女性 ,为 5∶1,平均年龄 5 6 2 0岁 ,45岁以上占 87% ;多发于胃窦部 ,占 87% ;11例生化检查 :5例TG、3例ch均高出正常标准 ;胃镜见隆起的小斑块 ,光镜见局灶性泡沫状细胞 ,PAS染色呈阴性。结论 胃黄色瘤属瘤样病变 ,是慢性胃炎引起的胃粘膜破坏 ,并由吞噬细胞吞噬含脂质物质聚集而成的泡沫状结构 ;病因与肠上皮化生、中老年肥胖、高血脂症及HP感染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肺癌致上腔静脉综合征CT特征及其病理学基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肺癌致上腔静脉综合征(SVCS)生物学行为、肺癌与上腔静脉梗阻段周围病变位置关系的CT特征及病理学基础.资料与方法病理确诊肺癌致SVCS共51例,回顾分析肺癌解剖部位、大体类型及其致SVCS生物学行为、与上腔静脉梗阻段周围病变间位置关系的CT表现,并作统计分析.结果肺癌致SVCS生物学行为CT表现:直接蔓延7例,淋巴结转移17例,二者并存27例.致SVCS肺癌与上腔静脉梗阻段周围病变间位置关系CT表现:直接相连32例,间接相连10例,不相连接9例.不同肺叶不同大体类型肺癌致SVCS生物学行为及其与上腔静脉梗阻段周围病变间位置关系均不同(P<0.05).结论肺癌致SVCS生物学行为、与上腔静脉梗阻段周围病变间位置关系均与肺癌解剖部位及大体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研究16层螺旋CT对胃癌述前TNM分期的诊断与手术病理比较,探索其在确定胃癌术前TNM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研究对象为72例不同年龄、临床症状及辅助检查疑诊胃癌患者,行常规16层CT平扫加增强三期薄层扫描,扫描后数据经过图形工作站进行二维、三维容积重建处理,多方位显示胃癌病变的部位、范围、大小、侵犯胃壁程度及侵犯周围组织器官的范围,周围各组淋巴结大小及范围,按照国际统一的TMN分期法进行TNM的CT术前分期,并与手术后病理TNM分期对照。结果:16层CT检查结果与手术后病理对照,T分期的准确性94.4%,能够显示黏膜和黏膜下层、肌层、浆膜层侵犯程度;N分期:N0准确性100%、N1准确性90.5%、N2准确性100%。CT多期增强可区别血管与淋巴结,可显示5mm直径的淋巴结影,特别是动脉期及门静脉期扫描特异性较高,有显著差异,淋巴结检出水平明显提高,但直径小于10mm淋巴结敏感性减低;M分期准确性达100%,清晰显示肺转移、肝转移、腹膜后及肠系膜淋巴结转移程度及大小。16层CT对胃癌诊断的敏感性95%,特异性80%,准确性92%,阳性预测值98%。结论:16层CT常规平扫加三期增强扫描合并图像后处理分析,可提高胃癌TNM分期的准确性,是胃癌术前准确分期的可靠方法,对合理制定手术前计划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胃类癌的动态增强CT表现与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类癌10例,其中典型类癌6例,非典型类癌4例。10例均行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分析其CT及病理特征,并对部分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0例胃类癌病灶主体全部位于胃底贲门(6例)或胃窦(4例),且以胃后壁或小弯侧者居多(8例)。CT平扫肿瘤多(9例)表现为突入胃腔且密度较均匀的软组织肿块;病灶长径在2.5~6.0 cm之间。3例发生胃周淋巴结转移;3例突破浆膜层出现胃外浸润。CT动态增强扫描肿瘤呈中、重度强化,三期平均CT值分别为64.30 HU、74.30 HU、73.63 HU。结论胃类癌CT表现具有一定特点。CT动态增强扫描对此疾病的定量评估具有重要价值,对鉴别诊断亦有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胃癌术前的选择性动脉介入性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报导了12例胃癌患者术前接受选择性胃动脉灌注化疗的结果。其中包括临床表现、影像资料、手术所见、病理组织学和临床疗效。组织学改变证实有效率为100%,其中中度有效6例(50%),轻度有效6例(5O%)。临床疗效表明缓解率为91.6%,完全缓解3例(25%),部分缓解8例(66.6%)。这些资料说明术前介入性动脉内灌注化疗是提高手术切除率的有效方法,作者就导管位置、给药方法、病理改变等问题,提出讨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青年人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分析误诊的原因。方法 对 1985年 1月—2005年 1月间经胃镜活检或手术切除标本病理检查诊断的 756例胃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着重对≤35岁的青年人胃癌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青年人胃癌患者 35例,占同期 756例确诊病例的 4. 6%。且女性多于男性,男女之比为 1: 1. 69,最多见的病理学类型主要是未分化癌 ( 42. 9% )、低分化腺癌 ( 37. 1% )。结论 青年人胃癌发病率低、恶性程度高、病程短、预后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光动力疗法治疗残胃复发癌的远期疗效。方法胃癌术后残胃复发癌患者1例,于2000~2005年间先后进行4次光动力治疗。静脉推注光敏剂5mg/kg(前3次为HpD,第4次为PSD-007)后36~48h,在胃镜下应用金蒸气激光(波长627.8nm)以点状光纤进行照射,激光功率密度为100~200mW/cm2,照光时间20~30min,能量密度为120~360J/cm2。术后定期复查胃镜和长期随访,进行近期及远期疗效评价。结果术后4~5周胃镜及病理学检查局部癌灶消失,随访5~10年胃镜及病理检查均未发现局部肿瘤复发。术中及术后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光动力疗法对残胃复发癌是一种安全、有效、可以重复进行的微创治疗,不破坏组织器官的功能和完整性,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远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9.
螺旋CT三期扫描对进展期胃癌胃壁浸润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进展期胃癌螺旋CT三期扫描的影像学表现及其对胃壁浸润深度的评估价值。材料与方法 31例病理证实的进展期胃癌,分别于注射对比剂后25-30s(动脉期)、70-80s(非平衡期)及180-120s(平衡期)行螺旋CT扫描,其后行多平面重建。结果 进展期胃癌检出率100%。80.6%(25/31)的病灶与胃壁分界截然,19.4%(6/31)的病灶与周围胃壁呈移行状态。病灶强化情况在不同时相有所不同。动脉期:11例肿瘤突向胃腔内的表面部分呈线样强化,其余部分未见明显强化,病灶分为2层;16例肿瘤呈不规则团块状强化;4例病灶轻度均匀强化。67.74%(21/31)的病例此期显示最清楚。非平衡期:20例病灶呈不均匀强化;6例病灶分层,内层强化最明显,中间出现一条不甚连续的低密度带,外层呈团块状强化;5例病灶均匀强化。12.90%(4/31)的病例此期显示最清楚。平衡期:27例病灶均匀强化,但强化程度较非平衡期时降低;4例病灶强化程度下降,但仍分层。6.45%(2/31)的病例此期显示最清楚。12.90%(4/31)的病例在上述三期中均很清楚。19例手术者,T分期准确率达78.94%(15/19),其中T2与T3之间鉴别的准确性为81.25%(13/16)。经多平面重建,3例避免了T分期错误。结论 进展期胃癌螺旋CT三期扫描,动脉期对于病灶的显示及其横向蔓延范围的估计有临床实用价值;平衡期对评估胃癌浸润深度的准确性高。多平面重建对于深入观察病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有帮助。  相似文献   

20.
螺旋CT扫描对胃癌淋巴结转移的术前评估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评估螺旋CT扫描对显示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76例经上消化道造影或胃镜诊断的胃癌患者,术前行水充盈法螺旋CT三期扫描;CT所见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螺旋CT扫描对胃癌淋巴结转移显示的敏感性为70%,特异性达79.2%;淋巴结的大小、形态及强化特征有助于阳性淋巴结的诊断.结论:螺旋CT扫描术前评估胃癌淋巴结转移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